顯示卡 AMD的R9 390X為何只用4GB HBM記憶體?

zaqwsxdsa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24/08
訊息
328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http://laoyaoba.com/ss6/html/20/n-531020.html
擷取重點文字:
考慮到成本和技術成熟度,AMD可能選擇了2.5D封裝的堆棧式內存,而不是傳說中的3D。
AMD官方似乎認為3D封裝的成本和難度較大,同時覆蓋過多面積導致散熱措施缺乏。而2.5D方面則是發熱量控制更好。
通過圖片可以看出,2.5D封裝對比3D要少佔用更多區域。
這樣的設計方式應該說可以很節約成本的,同時更加靈活多變,對於顯卡這種需要控製成本的產品來說。
HBM多少還是有些壓力很大,畢竟無意義的成本只會讓顯卡售價不佔優勢。
2.5D可是說是AMD目前考慮的靈活多變的方式,至少哪怕是失敗了還可以重新完成嘗試。


A.N社兩家都在2013年PPT宣稱都要做推疊技術 至少A社已經先率先做實驗 先暫以2.5D 實物為主
以上連結文章論點 除非N社去做3D推疊在散熱上及成本控制上能突破達到一定的水準 那不然現況也只是兩年前PPT虛擬的為主

來看過去的歷史,NV推出GF6系列的顯卡,ATI 可以說是潰不成軍
甚至到了GF7的世代,打的ATI灰頭土臉,最後被AMD併購掉
接替的GF8世代,遇到了誰? AMD/ATI RV600系列的HD 2XXX顯卡 基本上,HD2XXX還是被屌打的份
風光的6.7.8三個世代帶來的是什麼?
再之後的HD4800系列顯卡(首款GDDR5顯卡),讓AMD風光了一陣子
GF6/7/8三個世代沒對手的NV
NV就是沒有敵手的壓力,8800GT才能活了三個世代
如果不是AIT被AMD併購後,推出了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產品
NV會有後來的 Fermi? 會有Kepler?
如果不是AMD放棄VLIW架構,推出全新GCN核心的HD 7000
真的有機會在2014年看到Maxwell?
NV的GF6/7/8告訴你,以前發生了什麼事,以後也同樣會再發生
只要AMD開始沒有新的跳躍式逼宮技術 NV就會開始擺爛 歷史會再重演。

如果你最後說的一定是百分百正確的話...那人人都可以當股票分析師了...

我個人持保守看法...反正東西沒出來就不能說他一定怎樣!!!



除非板上有神人知道目前這兩家2.5D跟3D架構的內幕消息!!!那可能還稍微可以加一些準確度!!!
 
最後編輯:

isaf03

高級會員
已加入
10/9/09
訊息
950
互動分數
17
點數
18
年齡
35
歷史陰謀論還是少說點
沒有對手確實會減緩競爭力度,但不代表就一定需要相同的對手當契機
說真的是否8G對目前AMD並不是絕對的重點
因為高頻寬與ppt放話的雙卡顯存並用可以拖到滿足8G的工藝水準時
但基於AMD老是信心喊話,我目前還是保留跟nvidia在480費米1的信心喊話一樣的保留態度
 

angel751129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2/13/14
訊息
296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年齡
37
如果你最後說的一定是百分百正確的話...那人人都可以當股票分析師了...

我個人持保守看法...反正東西沒出來就不能說他一定怎樣!!!



除非板上有神人知道目前這兩家2.5D跟3D架構的內幕消息!!!那可能還稍微可以加一些準確度!!!

當NV Maxwell 970 熱賣的時候
AMD選擇不立即推出新卡應對 而是以新一代推疊技術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投入
但也讓NV開始囂張擺爛起來 才會有現在的970 3.5G事件
這就表明了過去歷史已經開始準備正要重演
若AMD沒有先發展HBM技術 相不相信NV的2013年PPT可能會托到2023年才會實現
 

arthur0905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2/22/11
訊息
3,628
互動分數
6
點數
38
我的重點是在製作的難易度...效能以及功耗暫且不說...
如果2016年出來打平...那代表AMD真的還不賴...那如果即便2016年出來後發現還是AMD的2.5D要好...那代表AMD真的很強...
那如果輸了...那是不是代表賭錯了???要再改回正3D架構又是一段時間!!!如此罷了...沒這麼困難!!!
文中有提及這個2.5不是最終版
只是一個中繼版本的折衷方案:畢竟先出先嬴 晚來的只能說聲「幹x娘」
也就是最終還是會轉回完全的3D版本。現在只是出搶鮮版而以;x;
 

小高高

普通會員
已加入
2/14/15
訊息
1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2.5D目前應該是比較穩定良率高的製程,而且對於3D與2.5D最大的差異大概就是IC尺寸的問題,未來真正會採用完整3D的產品大概都會落在通訊晶片
我只能說以上文章都不能算完全正確,N社目前也在探討2.5D的可能性,不過他目前還是放在16nm這個目標上,所以今年全世界大概就看A社表演了
畢竟FIJI會是全世界第一個量產的2.5D產品,至少這點A社先贏了名聲,而且各大廠都在審視這個2.5D的良率與效能
另外海力士目前正在準備HBM2給更下一代的A社,所以就看N到底要跟A的腳步,還是繼續往14nm做努力,這也是N目前面臨的抉擇
 

isaf03

高級會員
已加入
10/9/09
訊息
950
互動分數
17
點數
18
年齡
35
當NV Maxwell 970 熱賣的時候
AMD選擇不立即推出新卡應對 而是以新一代推疊技術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投入
但也讓NV開始囂張擺爛起來 才會有現在的970 3.5G事件
這就表明了過去歷史已經開始準備正要重演
若AMD沒有先發展HBM技術 相不相信NV的2013年PPT可能會托到2023年才會實現

970 3.5G是在熱賣前就存在於NVIDIA內部的事實
而不是熱賣後才裝大尾
即使AMD 290X早點降價 or 380提早上市,970依然是在被爆料前就是3.5G
更何況在上市前的洩漏公開就有國外網站提起3.5G的跡象
GPU都多早就量產遮蔽了,這地方扯NVIDIA擺顯完全放錯地放
又一個歷史陰謀論

商業道德還是少掛嘴邊,你連公司內部的文案都沒看過...怎麼會知道公司是看時機故意還是早就規劃好的
根本就像是俄羅斯輪盤,猜到紅與黑就當作猜到數字一樣開心
 

angel751129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2/13/14
訊息
296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年齡
37
970 3.5G是在熱賣前就存在於NVIDIA內部的事實
而不是熱賣後才裝大尾
即使AMD 290X早點降價 or 380提早上市,970依然是在被爆料前就是3.5G
更何況在上市前的洩漏公開就有國外網站提起3.5G的跡象
GPU都多早就量產遮蔽了,這地方扯NVIDIA擺顯完全放錯地放
又一個歷史陰謀論

商業道德還是少掛嘴邊,你連公司內部的文案都沒看過...怎麼會知道公司是看時機故意還是早就規劃好的
根本就像是俄羅斯輪盤,猜到紅與黑就當作猜到數字一樣開心

這就表明了NV認為可以已經壟斷市場 也了解敵手AMD在出下一代新技術產品時會隔段很長的時間
就倉促的把970提早趕鴨子推上架 3.5G 事件後 官方對此事件也只有冷處理態度

如果全台有使用購買970的人一起召集在NV總部 起碼會有新聞版面
台北市內湖區基湖路8號
但事實上大部份還是在論壇上說嘴比較方便
有的談到最後反而是消費者對不起NV樣子...
有的是奇摩子問題 要求完美主義 有強迫症要吃到記憶體全滿
就算平常用不到3.5G 心理面多少都有些疙瘩的心情存在
有些明明用不到3.5G看到人家新聞就見獵心喜跟著要吵退費或補償
比起歐美 台灣消費者似乎比較捍衛廠商....
 

isaf03

高級會員
已加入
10/9/09
訊息
950
互動分數
17
點數
18
年齡
35
這就表明了NV認為可以已經壟斷市場 也了解敵手AMD在出下一代新技術產品時會隔段很長的時間
就倉促的把970提早趕鴨子推上架 3.5G 事件後 官方對此事件也只有冷處理態度

如果全台有使用購買970的人一起召集在NV總部 起碼會有新聞版面
台北市內湖區基湖路8號
但事實上大部份還是在論壇上說嘴比較方便
有的談到最後反而是消費者對不起NV樣子...
有的是奇摩子問題 要求完美主義 有強迫症要吃到記憶體全滿
就算平常用不到3.5G 心理面多少都有些疙瘩的心情存在
有些明明用不到3.5G看到人家新聞就見獵心喜跟著要吵退費或補償
比起歐美 台灣消費者似乎比較捍衛廠商....
這是哪裡來的信仰,讓你斷定NVIDIA如此邪惡
同樣的結果有不同起因,但你的回答並不像是看過NVIDIA實際內部的人員
除非你的結論是引用第三方背書的,否則不過是同巷口三姑六婆的市場/政治猜測

最後
台灣不是消費者捍衛廠商,而是法律設計目的有根本上的差異
單就消費者方訴訟即使勝訴,也必須承擔開庭成本這一點就沒甚麼讓消費者跟廠商互A的打算
(由第三方提起的維權訴訟,其訴訟成本若非由第三方輔助,則需勝訴後從賠償金額的一定比例作為第三方的營運費用,實際求償金額是不得要求訴訟成本這部分)
要知道在台灣因為訴訟成本的緣故,網路上才一堆已經踩到版權紅線的分享才沒有被提告,難道這邊你要說是廠商捍衛部分消費者使用非法版權?
在歐美不少分享非法版權物的消費者可是馬上就被聯邦調查局給請去喝咖啡了,相反台灣一年才看到幾個網路條子為了帳面去抓的?
 

angel751129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2/13/14
訊息
296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年齡
37
這是哪裡來的信仰,讓你斷定NVIDIA如此邪惡
同樣的結果有不同起因,但你的回答並不像是看過NVIDIA實際內部的人員
除非你的結論是引用第三方背書的,否則不過是同巷口三姑六婆的市場/政治猜測

NV是不是如此邪惡 以最近市場觀察來看 它的銷售手腕可以說非常強
以最近的新聞範例
http://www.xfastest.com/thread-151562-1-1.html
http://www.pcper.com/reviews/Graphics-Cards/Mobile-G-Sync-Confirmed-and-Tested-Leaked-Alpha-Driver
http://tieba.baidu.com/p/3559113461
http://chinese.vr-zone.com/142006/n...odule-01312015/
----------------------------------------------------------------------------
筆電能執行G-Sync 其實在去年2014年1月 CES AMD的FreeSync 就有類似的新聞
http://gpc.pcgames.com.cn/345/3452561.html
擷取文章重點(為NVIDIA官方立場說法)
AMD當時是使用筆記本來演示FreeSync的,但是實際上筆記本的顯示輸出方式和桌面電腦的是不同的。
具體來說,桌面電腦通常使用HDMI或DP接口,GPU和面板之間通常還有一個Scaler定標器芯片而筆記本卻使用LVDS或eDP標準,GPU和面板之間有更直接的數據連通。
另外,目前還沒有支持動態刷新且不需要定標器這樣的技術存在,因此動態刷新率這樣的功能幾乎不可能直接用於桌面顯示器。
這也是需要開發G-Sync模塊的原因,NVIDIA使用自己開發的電路取代了定標器芯片。
---------------------------------------------------------------------------------------
也就是說 筆電很早以前能虛擬FreeSync了 相同的G-Sync也同樣如此

桌電還是必需透過 各家的技術來去實現
http://www.mcplive.cn/index.php/article/index/id/14123/viewall/1

AMD所稱的FreeSync技術開放,根本不需額外的硬件成本 只需升級固件即可。
是指廠商只需增加升級 定標器芯片(Scaler)晶片
是透過成立新的 ASIC(特殊規格積體電路)規格以及顯示器製造商合作
所推出的新一代顯示器工業標準。
http://www.ithome.com.tw/pr/91025
http://www.techbang.com/posts/21018...e-nvidia-g-sync-display-more-than-100-dollars
FreeSync技術上是AMD採取了中間件方向的策略,首先拉攏中間件開發商的支持,
一旦成功就意味著任何使用相關中間件的螢幕商都可以直接使用FreeSync,而不是去挨求螢幕廠商開發。
初期支援Freesync的螢幕
http://chinese.vr-zone.com/139207/a...de-samsung-lg-viewsonic-benq-nixeus-01062015/

--------------------------------------------------------------------------------

NVIDIA用模塊安裝在顯示器 這種方式 有點是有點走向壟斷市場的方式
就有點走回頭路 類似以前要玩3D遊戲就必需裝3D加速巫毒卡(後被NV購併)
以前要看影片 還要再另外裝 MPEG卡
假設若NVIDIA 壟斷市場 相不相信可能就會有physx CUDA 獨立出來的卡

NVIDIA開發G-Sync模塊放在顯示器 是為了要取代螢幕裡的"定標器(Scaler)芯片" 放自家的產品在螢幕裡 與顯示器廠商合作並支付權利金
AMD 是拉攏"定標器(Scaler)芯片" 相關的 驅動IC製造大廠ASIC(特殊規格積體電路) 只需部份的硬體升級(編碼 語法 改寫應該也是AMD提供給它們)並無支付權利金

不知為何NVIDIA要把G-Sync 功能給獨立 分割到顯示器才能發揮效果 多少都是有用到市場上銷售的手腕方式 至於原因目的是什麼 讓大家去暇想吧

AMD的作法有點類似 ARM“把蛋糕做(設計)分享給大家一起吃享用 AMD無授權金但ARM有
而NVIDIA這種方式 則完全是“肉全我吃了心情好才給你點湯喝”的模式...
 
最後編輯:

authenticamd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1/3/05
訊息
1,919
互動分數
2
點數
38
沒有競爭當然就不需要進步─達爾文沒說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