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碟陣列」的組成,可以概略分成三種。一種是依靠修改作業系統的驅動模組,介面卡只是提供那個介面而已的,「軟體式控制系統」;一種是利用具有XOR運算處理器,在進行資料組合與打散時(RAID 5的演算法),不需要依賴作業系統,也不需要額外的匯流排等待時間,更不需要修改作業系統驅動模組的,我們稱為「純硬體式控制系統」;還有一種,利用修改BIOS與修改作業系統模組方式,本身提供簡易的XOR運算,但效能與功能不及需要高成本的XOR處理器,我們稱之為「軔體式控制系統」,
對你們而言,大部分軟體式的磁碟陣列系統,即可滿足你們的需求,你們也可以感覺到比單一顆硬碟快了許多;但,如果跟純硬體式的比RAID 5的速度,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當你的作業系統在命令磁碟介面存取資料時,硬體式的在取得指令解碼之後,就交給控制器去處理,作業系統不必HOLD在那邊而可以做別的事情,直到準備回傳資料;但軟體式與軔體式的,整個作業系統必須停滯在那邊,直到第一筆資料回應為止。
如果只是單純比較硬碟存取速度,例如傳檔案轉檔案等等的,當然會有明顯的差異(單指有RAID與無RAID);但如果是大型資料庫(資料量比較大的,並不一定是結構龐大者,可能很零碎的那種也很明顯)放在上面運作,因為資料庫的操作很頻繁,也很吃重處理器與控制介面的存取速度;在這種時候,軟體的、軔體的、硬體的,三者差異就會明顯出現。
RAID 0 真的一點都不神奇,也沒有想像中的好與穩定(如果你抽樣數量增多的時候,就會了解「穩定」的重要性)。就連RAID 1 與 RAID 5 都會被批評還是有機會造成資料流失了(所以才發展出RAID 5EE 與RAID 6 ,請看小弟之前的介紹文章),RAID 0(尤其是純依靠修改作業系統驅動模組的)根本是在走鋼索看哪時候會運氣不好失足跌倒往下跳而已,尤其是「超頻」(包含亂調記憶體參數造成作業系統不穩定)時。
至於那種什麼 0+1 或者 1+0的,那只是欺騙自己、安慰自己而已,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辦法在結構出問題時將系統復原,尤其是作業系統毀損時。
---
軔體式的,例如INTEL 的 ICH7R,NVIDIA的 430 晶片等等,只要本身並沒有XOR處理器的,都屬於這類。
對你們而言,大部分軟體式的磁碟陣列系統,即可滿足你們的需求,你們也可以感覺到比單一顆硬碟快了許多;但,如果跟純硬體式的比RAID 5的速度,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當你的作業系統在命令磁碟介面存取資料時,硬體式的在取得指令解碼之後,就交給控制器去處理,作業系統不必HOLD在那邊而可以做別的事情,直到準備回傳資料;但軟體式與軔體式的,整個作業系統必須停滯在那邊,直到第一筆資料回應為止。
如果只是單純比較硬碟存取速度,例如傳檔案轉檔案等等的,當然會有明顯的差異(單指有RAID與無RAID);但如果是大型資料庫(資料量比較大的,並不一定是結構龐大者,可能很零碎的那種也很明顯)放在上面運作,因為資料庫的操作很頻繁,也很吃重處理器與控制介面的存取速度;在這種時候,軟體的、軔體的、硬體的,三者差異就會明顯出現。
RAID 0 真的一點都不神奇,也沒有想像中的好與穩定(如果你抽樣數量增多的時候,就會了解「穩定」的重要性)。就連RAID 1 與 RAID 5 都會被批評還是有機會造成資料流失了(所以才發展出RAID 5EE 與RAID 6 ,請看小弟之前的介紹文章),RAID 0(尤其是純依靠修改作業系統驅動模組的)根本是在走鋼索看哪時候會運氣不好失足跌倒往下跳而已,尤其是「超頻」(包含亂調記憶體參數造成作業系統不穩定)時。
至於那種什麼 0+1 或者 1+0的,那只是欺騙自己、安慰自己而已,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辦法在結構出問題時將系統復原,尤其是作業系統毀損時。
---
軔體式的,例如INTEL 的 ICH7R,NVIDIA的 430 晶片等等,只要本身並沒有XOR處理器的,都屬於這類。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