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8/26/21
- 訊息
- 138
- 互動分數
- 5
- 點數
- 18
在去年的2024 COMPUTEX展場上,各家機殼廠除了推出了各式各樣的海景機殼以外,也陸續看到了許多搭配木紋來點綴的機殼,其用意莫過於想要將機殼的定位從一台電腦逐漸變成是一個桌搭,讓主機能夠更增加玩家桌搭的文藝氣息;而MONTECH在去年也推出了有木紋印刷的XR海景機殼(詳情可見:【開箱】木紋親民中塔海景殼 | MONTECH XR WHITE),而這次MONTECH也更加進化,直接將實木加入到機殼上面,並且也同樣歸類在自家的X系列機殼裡面,完整型號為:MONTECH XR WOOD WHITE。
在背面上方有一段MONTECH針對XR WOOD這款機殼的設計初衷,下方則是多種語言的特色介紹,在設計初衷部分主要就是XR WOOD融合了精緻的木質裝飾和先進的氣流,既具風格又具實質。配有鮮豔的ARGB燈光和優化的冷卻系統,提供了優雅與性能的完美和諧,專為那些追求美麗與力量的人量身打造;而特色部分則包含以下幾項:
包裝箱側面有放上XR WOOD機殼的爆炸圖以及正面、側面和後方的線條示意圖。
在另一面則有機殼的規格表、SN保固序號碼以及顏色版本標示,玩家可從側面知道內部的機殼顏色。
配件與說明書預先放置在機殼內部的硬碟架上,其中包含安裝說明書、一次性束線條、魔鬼氈束線條、各零件使用的螺絲、擦拭玻璃用的擦拭布以及蜂鳴器,並且各螺絲塑膠袋上皆有標示對應零組件,讓玩家拆封後還有對應的夾鏈袋可以放置。
尺寸(長×寬×高):475 x 230 x 456 mm
顏色:黑、白
可安裝主機板種類:ATX、M-ATX、Mini-ITX
前置I/O埠:電源按鍵、重啟按鍵、1x 3.5mm麥克風孔、1x 3.5mm耳機孔、2x USB 3.0 Type-A、1x USB Type-C
PCIE擴充槽:7個
CPU散熱器高度限制:175 mm
顯示卡長度限制:420 mm
電源供應器長度限制:230 mm
硬碟支援數量:1x 2.5吋SATA SSD+2x 3.5吋HDD或2x 2.5吋SATA SSD+1x 3.5吋HDD
前面風扇安裝空間:3x 120 mm / 2x 140 mm(已預先安裝3x GF120 ARGB PWM風扇)
頂部風扇安裝空間:3x 120 mm / 2x 140 mm
底部風扇安裝空間:3x 120 mm
後方風扇安裝空間:1x 120 mm / 1x 140 mm(已預先安裝1x GF120 ARGB PWM風扇)
頂部冷排長度:120 / 140 / 240 / 360 mm
前面板冷排長度:120 / 140 / 240 / 280 mm
後方冷排長度:120 / 140 mm
防塵濾網:頂部、側邊、前方、底部
保固:1年
側面玻璃有預先貼保護膜,上方有特別貼上搬運側面玻璃的時候要小心地警告貼紙,避免玩家摔碎。
先從正面開始看起,而這也是XR WODD最大的特色之處,中間採用挖孔設計來最大化機殼的進氣風量,在上下兩端則有各放上一塊梯形狀的實木來點綴,而MONTECH官方也特別說這是來自嚴選珍稀的美國胡桃木。
在上面的實木上也有雷射刻紋的工藝,刻上了MONTECH的商標LOGO;近看實木,紋路確實相當好看,不過這種實木在時間久了之後是否會有一些變化,就有待時間考驗了。
金屬前板為可拆式設計,卡扣機制採用金屬蘑菇頭與定位柱進行固定;從面板底部凹槽處握住,接著往前掰將即可拆下來。
前面板中間進氣區塊的網孔採用現在較少看到的菱形設計,不過每個孔洞的大小偏大,因此比較容易將灰塵吸入機殼內部。
MONTECH也有考量到進去的灰塵量長期使用會很可觀,因此也有額外附上一片磁吸防塵網讓玩家選擇是否要進行加裝,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
磁吸防塵網本身能塞在前板的內側,能大幅減少灰塵被吸入機殼內部;安裝上去之後整體視覺感也不會太突兀,玩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是否要加裝。
XR WOOD本身是常規中塔式機殼的架構,在正面有預先安裝3顆GF120 ARGB PWM風扇,轉速為800 – 1600 RPM;除了120 mm的風扇以外,XR WOOD本身也有預留更寬的鎖孔來支援140 mm的風扇,數量上可安裝2顆。
頂部有預先放上一片磁吸防塵片,XR WOOD頂部的風扇鎖孔同樣有偏外側的設計,可以避免上方的風扇或是水冷跟主機板上方的CPU 8-PIN供電線…等線材有空間上的衝突。
機殼I/O埠設計在機殼的右前方,由左至右分別有1x USB Type-C、2x USB 3.0 Type-A、1x 3.5mm耳機音頻孔、1x 3.5mm麥克風音頻孔、重啟按鍵以及電源按鍵。
底部4個角落都有支撐柱並加上黑色的止滑墊片,硬碟架本身底部有用兩個螺絲做固定,後方電源艙的區域也有附上一片磁吸防塵網。
背板大部分區域為實心面板,前側有因應側面的風扇安裝位進行區域性的網孔打孔設計,另外網孔是直接挖整個長條狀,也提供底部的硬碟有被動散熱的氣流。
接著來到機殼後方,XR WOOD為標準中塔式機殼布局,電源艙設計在最下方,在PCIE擋板和旁邊區塊都有挖孔來輔助機殼散熱。
後方同樣有預先安裝1顆GF120 ARGB PWM風扇,但還是有預留140 mm規格風扇的孔位讓玩家可以自行進行風扇的更換。
背板後方採用兩個金屬螺絲來進行固定,並且在背板與羅斯之間有放上橡膠墊片防止刮痕;將螺絲轉開後,往後抽即可將背板拆除。
背板拆下來之後,前面有提到XR WOOD側面可安裝風扇,因此背板有進行挖孔,在內側也有提供一片磁吸防塵網,可避免大量灰塵被側面風扇吸進去。
側板玻璃在機殼後方的頂部有額外設計一塊小檔片,捏住將玻璃往外拔即可將側板玻璃拆下來。
側面玻璃採用球型卡扣的設計,本身扣得很緊,需要出點力才可拆除,兩顆球型卡扣的旁邊還有額外加裝一個定位柱來輔助安裝。
在玻璃底部有3塊鐵片來提供玻璃安裝回去時定位使用。
接著來看XR WOOD的主倉配置,主機板部分最大可支援到ATX主機板,不過沒有支援背插式主機板;看到這個布局,如果讀者對XR機殼有印象的話,應該會覺得頗為熟悉,沒錯,XR WOOD機殼的內部架構與先前筆者開箱的XR中塔式海景殼完全相同,只是前面從玻璃變成進氣風扇安裝區塊。
主機板鎖孔有預先安裝上對應ATX尺寸的9個螺柱,側邊有因應側面需要的線材提供兩個長條狀挖孔,並搭配橡膠的遮線條。
側面部分同樣維持支援2顆120 mm規格的風扇,一樣是不可拆的支架,玩家可以視情況加裝兩顆進氣風扇來讓機殼內部有更多的風流。
PCIE擋板總共提供7個,並且全部都是可重複使用的設計,並且每條擋板皆有挖孔來提供顯卡散熱。
另外PCIE的遮蓋在XR WOOD同樣也保留下來;需要先將遮蓋的螺絲轉開,才能轉PCIE擋板的螺絲。
除了側面可以安裝風扇之外,因為原先的XR機殼在側面玻璃底部是網孔面板,因此可額外安裝風扇在分艙平台上來提供機殼內部散熱,而這樣設計也保留在XR WOOD機殼身上,因此雖然是常規的中塔機殼,不過XR WOOD機殼可以破天荒地安裝12顆風扇,就怕玩家覺得溫度表現不夠低了。
副艙平台上方除了有風扇的鎖孔以外,XR WOOD也有額外設計一個挖孔來提供顯卡供電線走線用,可以讓整體視覺更加美觀,供電線也不會跟主機板其他線材共用孔洞導致空間上的擠壓。
在主機板安裝為底部同樣有針對底部線材走線的挖孔,在最右側還有額外一個小孔,筆者推測應該同樣是提供給顯卡供電線使用。
接著來到機殼背面,XR WOOD為基本的中塔式機殼的布局,前方為理線區,下方有硬碟架跟電源艙的位置。
前板I/O線材共有4條,開機鍵F_PANEL的線材有整合成一個插頭,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線材顏色依舊沒有與機殼顏色對應到。
XR WOOD機殼本身有預先安裝前3後1共4顆GF120 ARGB PWM風扇,並且每顆風扇各有一條一公一母的4-PINPWM轉速控制線,可與其他風扇進行串接,減少主機板插槽數量的占用。
除了供電線以外,ARGB線材也同樣有一公一母的設計,同樣也可以透過彼此的串接來降低需要接到主機板上的線材數量。
在中間理線區塊一樣提供兩條魔鬼氈束線帶來進行固定,上面介紹的配件部分還有額外提供一些一次性跟魔鬼氈的束線條可以使用。
在主機板位置的背面空白處,MONTECH也沒有浪費這塊空間,有設置了一個2.5吋SATA SSD用的硬碟架可使用。
底部的硬碟架有提供兩個段位可以使用,可依照自身需求去調整;拆裝上需要先將底部的兩個固定螺絲轉開後才能將其抽出來。
在硬碟架旁邊則是電源艙的位置,最長可支援到230 mm長度的電源;底部也有挖孔來讓電源進行進氣散熱。
電源部分,XR WOOD本身在有安裝硬碟架的情況下,可安裝230 mm的電源;本次使用160 mm長的MONTECH TITAN PLA 850W電源來進行安裝,因此空間綽綽有餘。
水冷部分,XR WOOD同樣最長可支援到360 mm的水冷,這次使用常規長度和厚度的NZXT KRAKEN 360 RGB WHITE,不過在安裝時要稍微注意後方的風扇,如果玩家是安裝長度較長的水冷,就可能需要先將後方的風扇拆除後再安裝水冷會比較順利。
另外XR WOOD頂部同樣可安裝140 mm的風扇,所以其實寬度很夠,安裝360水冷並不會擠壓到CPU的8-PIN供電線區域。
後方的2.5吋硬碟架可安裝一個2.5吋的SATA SSD,另外需要注意安裝方向,避免線材無法接上去。
硬碟架本身支援1x 3.5吋 HDD+1x 2.5吋SATA SSD或是2x 3.5吋 HDD;安裝方式,如果有兩顆硬碟要安裝,筆者會建議先安裝頂部的,因為如果先安裝下方的硬碟,上方的鎖孔會被下面的硬碟擋住,導致無法安裝。
接下來回到正面,在分倉平台前方有額外挖一個孔給顯卡供電線使用,不過這個孔洞挖得比較外側,比較適合80以上級別的旗艦大卡安裝,在視覺上比較不會覺得奇怪。
前面有提到,XR WOOD一樣在分倉平台上方有提供3個120 mm風扇的孔位可以使用;與之前開箱的XR一樣,如果顯卡供電線走獨立的孔,或是用直立顯卡支架,那其中一個風扇就無法安裝上去。
如果底部要安裝3顆風扇,顯卡供電線就需要回到主機板底部與其他訊號線擠在一起,不過MONTECH XR WOOD在底部總共有挖了3個孔,所以走線空間還算充裕。
最後也放上安裝好的正面與背面圖,基本上考量到大部分玩家在有預算考量下不會特別額外加裝別的風扇,因此這次就按照常規的安裝方式,背面則一樣是簡單稍微整理,背板能蓋上即可。
CPU:AMD Ryzen R7-5700X
MB:ASUS PRIME X570-PRO
RAM:G.SKILL Trident Z Neo DDR4 16Gx2 3200MHz
AIO:NZXT KRAKEN 360 RGB WHITE
GPU:NVIDIA RTX 4070 SUPER FE
SSD:Micron Crucial P5 SSD 1TB
POWER:MONTECH TITAN PLA 850W
CASE:MONTECH XR WOOD WHITE
作業系統:WINDOWS 10 22H2
BIOS VERSION:5021
本次測試同樣開啟華碩自家AI Optimal功能,環境則是在26度的一般室溫房間內。
一樣先放上BIOS更新後的截圖,本次測試更新到最新推出的5021正式版,並且開啟華碩自家的CPU AI超頻與XMP。
接著是CPU-Z的截圖驗明正身。
在一般待機情況下,R7-5700X的PACKAGE平均功耗40.3 w,CPU(Tctl/Tdie)平均溫度37.8度;4070 SUPER的平均功耗8.5 w,溫度則為33.6度。
首先是OCCT的電源穩定性測試燒機10分鐘,R7-5700X的PACKAGE平均功耗143.7 w,溫度平均86.9度;4070 SUPER的平均功耗219 w,溫度則為70.7度。
接著是Furmark與AIDA64 FPU雙烤測試, R7-5700X的PACKAGE平均功耗108.2 w,平均溫度為71.3度;4070 SUPER平均功耗為218.9 w,溫度則一樣是70度。
最後是噪音測試,這次就主要針對只有XR WOOD機殼原廠預先安裝的4顆GF120 ARGB PWM風扇在不同轉速下的測試,並且讓水冷風扇盡可能的在低轉速模式避免影響測試;在底噪為38 dB的情況下,正常待機並且4顆風扇在一般低轉速下僅小幅度提升到46 dB,如果將4顆風扇調到1000 RPM(其餘最低轉速)來模擬遊戲狀況下,噪音同樣小幅提升到49 dB;如果將風扇調整到最極限的1600 RPM下,則會提升到58 dB;但整體還是可以接受。
以上就是MONTECH XR WOOD WHITE的開箱與組裝測試拉~~
從第一代的XR機殼開始,MONTECH導入了木紋的元素來點綴機殼,讓他不再只是一台機器,而是希望電腦主機能夠逐漸融入玩家的生活,變成一種桌搭;而這次MONTECH更是直接將實木加入到機殼裡面,雖然佔比不多,但這樣的設計風格確實為機殼這個零組件帶來不同的氛圍,筆者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在機殼架構上與第一代XR相同,XR WOOD最大的變動就是前面區塊從玻璃變成安裝進氣風扇的架構,由於XR本身的架構跟硬體支援性本來就足夠了,因此這次沿用也相對合理許多,並且也因為前面變成可安裝風扇的設計,讓XR WOOD變成在常規中塔機殼裡面,少數可以安裝到10顆以上風扇的存在;
在價格上,依舊維持了MONTECH是市場殺手的名號,比第一代XR機殼貴幾百塊的情況下,不僅有實木的點綴裝飾之外,還有預先安裝4顆4-PIN PWM可調整轉速的風扇,對比一些相同價位的機殼可能僅有提供3-PIN的DC風扇,誠意可說是相當十足;
如果是想要找一個外觀看起來具有文藝氣息以及與大自然相融合的風格的機殼,那麼MONTECH XR WOOD系列的機殼可以納入考慮名單,這款同樣有推出黑白兩色可以選擇,就看玩家內部的零組件搭配如何了~~

===== 開箱 =====
一樣先從外箱開始看起,正面中間印上了XR WOOD機殼的線條形象圖,下方有粗體的XR WOOD型號字樣,左上角則有MONTECH的商標LOGO。
在背面上方有一段MONTECH針對XR WOOD這款機殼的設計初衷,下方則是多種語言的特色介紹,在設計初衷部分主要就是XR WOOD融合了精緻的木質裝飾和先進的氣流,既具風格又具實質。配有鮮豔的ARGB燈光和優化的冷卻系統,提供了優雅與性能的完美和諧,專為那些追求美麗與力量的人量身打造;而特色部分則包含以下幾項:
- 自然與科技的完美融合:實木面板設計,打造出精緻優雅的外觀
- 卓越氣流設計:實現超群冷卻效能,最多支援安裝12顆風扇
- 在遊戲中暢行無阻:同時支援360水冷與50系列高階顯卡
- 360度極致防塵:四面防塵網涵蓋前方、側邊、頂部與底部
- 充滿光效:預安裝4顆ARGB風扇,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專屬燈光秀

包裝箱側面有放上XR WOOD機殼的爆炸圖以及正面、側面和後方的線條示意圖。

在另一面則有機殼的規格表、SN保固序號碼以及顏色版本標示,玩家可從側面知道內部的機殼顏色。

配件與說明書預先放置在機殼內部的硬碟架上,其中包含安裝說明書、一次性束線條、魔鬼氈束線條、各零件使用的螺絲、擦拭玻璃用的擦拭布以及蜂鳴器,並且各螺絲塑膠袋上皆有標示對應零組件,讓玩家拆封後還有對應的夾鏈袋可以放置。

===== MONTECH XR WOOD WHITE =====
在正式開始進行機殼各區塊的介紹前,同樣先放上XR WOOD的規格表給大家參考~尺寸(長×寬×高):475 x 230 x 456 mm
顏色:黑、白
可安裝主機板種類:ATX、M-ATX、Mini-ITX
前置I/O埠:電源按鍵、重啟按鍵、1x 3.5mm麥克風孔、1x 3.5mm耳機孔、2x USB 3.0 Type-A、1x USB Type-C
PCIE擴充槽:7個
CPU散熱器高度限制:175 mm
顯示卡長度限制:420 mm
電源供應器長度限制:230 mm
硬碟支援數量:1x 2.5吋SATA SSD+2x 3.5吋HDD或2x 2.5吋SATA SSD+1x 3.5吋HDD
前面風扇安裝空間:3x 120 mm / 2x 140 mm(已預先安裝3x GF120 ARGB PWM風扇)
頂部風扇安裝空間:3x 120 mm / 2x 140 mm
底部風扇安裝空間:3x 120 mm
後方風扇安裝空間:1x 120 mm / 1x 140 mm(已預先安裝1x GF120 ARGB PWM風扇)
頂部冷排長度:120 / 140 / 240 / 360 mm
前面板冷排長度:120 / 140 / 240 / 280 mm
後方冷排長度:120 / 140 mm
防塵濾網:頂部、側邊、前方、底部
保固:1年

側面玻璃有預先貼保護膜,上方有特別貼上搬運側面玻璃的時候要小心地警告貼紙,避免玩家摔碎。

先從正面開始看起,而這也是XR WODD最大的特色之處,中間採用挖孔設計來最大化機殼的進氣風量,在上下兩端則有各放上一塊梯形狀的實木來點綴,而MONTECH官方也特別說這是來自嚴選珍稀的美國胡桃木。

在上面的實木上也有雷射刻紋的工藝,刻上了MONTECH的商標LOGO;近看實木,紋路確實相當好看,不過這種實木在時間久了之後是否會有一些變化,就有待時間考驗了。

金屬前板為可拆式設計,卡扣機制採用金屬蘑菇頭與定位柱進行固定;從面板底部凹槽處握住,接著往前掰將即可拆下來。

前面板中間進氣區塊的網孔採用現在較少看到的菱形設計,不過每個孔洞的大小偏大,因此比較容易將灰塵吸入機殼內部。

MONTECH也有考量到進去的灰塵量長期使用會很可觀,因此也有額外附上一片磁吸防塵網讓玩家選擇是否要進行加裝,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

磁吸防塵網本身能塞在前板的內側,能大幅減少灰塵被吸入機殼內部;安裝上去之後整體視覺感也不會太突兀,玩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是否要加裝。

XR WOOD本身是常規中塔式機殼的架構,在正面有預先安裝3顆GF120 ARGB PWM風扇,轉速為800 – 1600 RPM;除了120 mm的風扇以外,XR WOOD本身也有預留更寬的鎖孔來支援140 mm的風扇,數量上可安裝2顆。

頂部有預先放上一片磁吸防塵片,XR WOOD頂部的風扇鎖孔同樣有偏外側的設計,可以避免上方的風扇或是水冷跟主機板上方的CPU 8-PIN供電線…等線材有空間上的衝突。

機殼I/O埠設計在機殼的右前方,由左至右分別有1x USB Type-C、2x USB 3.0 Type-A、1x 3.5mm耳機音頻孔、1x 3.5mm麥克風音頻孔、重啟按鍵以及電源按鍵。

底部4個角落都有支撐柱並加上黑色的止滑墊片,硬碟架本身底部有用兩個螺絲做固定,後方電源艙的區域也有附上一片磁吸防塵網。

背板大部分區域為實心面板,前側有因應側面的風扇安裝位進行區域性的網孔打孔設計,另外網孔是直接挖整個長條狀,也提供底部的硬碟有被動散熱的氣流。

接著來到機殼後方,XR WOOD為標準中塔式機殼布局,電源艙設計在最下方,在PCIE擋板和旁邊區塊都有挖孔來輔助機殼散熱。

後方同樣有預先安裝1顆GF120 ARGB PWM風扇,但還是有預留140 mm規格風扇的孔位讓玩家可以自行進行風扇的更換。

背板後方採用兩個金屬螺絲來進行固定,並且在背板與羅斯之間有放上橡膠墊片防止刮痕;將螺絲轉開後,往後抽即可將背板拆除。

背板拆下來之後,前面有提到XR WOOD側面可安裝風扇,因此背板有進行挖孔,在內側也有提供一片磁吸防塵網,可避免大量灰塵被側面風扇吸進去。

側板玻璃在機殼後方的頂部有額外設計一塊小檔片,捏住將玻璃往外拔即可將側板玻璃拆下來。

側面玻璃採用球型卡扣的設計,本身扣得很緊,需要出點力才可拆除,兩顆球型卡扣的旁邊還有額外加裝一個定位柱來輔助安裝。

在玻璃底部有3塊鐵片來提供玻璃安裝回去時定位使用。

接著來看XR WOOD的主倉配置,主機板部分最大可支援到ATX主機板,不過沒有支援背插式主機板;看到這個布局,如果讀者對XR機殼有印象的話,應該會覺得頗為熟悉,沒錯,XR WOOD機殼的內部架構與先前筆者開箱的XR中塔式海景殼完全相同,只是前面從玻璃變成進氣風扇安裝區塊。

主機板鎖孔有預先安裝上對應ATX尺寸的9個螺柱,側邊有因應側面需要的線材提供兩個長條狀挖孔,並搭配橡膠的遮線條。

側面部分同樣維持支援2顆120 mm規格的風扇,一樣是不可拆的支架,玩家可以視情況加裝兩顆進氣風扇來讓機殼內部有更多的風流。

PCIE擋板總共提供7個,並且全部都是可重複使用的設計,並且每條擋板皆有挖孔來提供顯卡散熱。

另外PCIE的遮蓋在XR WOOD同樣也保留下來;需要先將遮蓋的螺絲轉開,才能轉PCIE擋板的螺絲。

除了側面可以安裝風扇之外,因為原先的XR機殼在側面玻璃底部是網孔面板,因此可額外安裝風扇在分艙平台上來提供機殼內部散熱,而這樣設計也保留在XR WOOD機殼身上,因此雖然是常規的中塔機殼,不過XR WOOD機殼可以破天荒地安裝12顆風扇,就怕玩家覺得溫度表現不夠低了。

副艙平台上方除了有風扇的鎖孔以外,XR WOOD也有額外設計一個挖孔來提供顯卡供電線走線用,可以讓整體視覺更加美觀,供電線也不會跟主機板其他線材共用孔洞導致空間上的擠壓。

在主機板安裝為底部同樣有針對底部線材走線的挖孔,在最右側還有額外一個小孔,筆者推測應該同樣是提供給顯卡供電線使用。

接著來到機殼背面,XR WOOD為基本的中塔式機殼的布局,前方為理線區,下方有硬碟架跟電源艙的位置。

前板I/O線材共有4條,開機鍵F_PANEL的線材有整合成一個插頭,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線材顏色依舊沒有與機殼顏色對應到。

XR WOOD機殼本身有預先安裝前3後1共4顆GF120 ARGB PWM風扇,並且每顆風扇各有一條一公一母的4-PINPWM轉速控制線,可與其他風扇進行串接,減少主機板插槽數量的占用。

除了供電線以外,ARGB線材也同樣有一公一母的設計,同樣也可以透過彼此的串接來降低需要接到主機板上的線材數量。

在中間理線區塊一樣提供兩條魔鬼氈束線帶來進行固定,上面介紹的配件部分還有額外提供一些一次性跟魔鬼氈的束線條可以使用。

在主機板位置的背面空白處,MONTECH也沒有浪費這塊空間,有設置了一個2.5吋SATA SSD用的硬碟架可使用。

底部的硬碟架有提供兩個段位可以使用,可依照自身需求去調整;拆裝上需要先將底部的兩個固定螺絲轉開後才能將其抽出來。

在硬碟架旁邊則是電源艙的位置,最長可支援到230 mm長度的電源;底部也有挖孔來讓電源進行進氣散熱。

===== 組裝展示 ====
接下來就開始進行XR WOOD機殼的組裝和相關注意事項的介紹;首先是主機板,MONTECH XR WOOD本身最大支援到ATX主機板;安裝上去後會完全貼平側邊的穿線孔;另外由於主機板後面的I/O孔洞並未做內縮的設計,所以後方的風扇會有一定程度的遮擋住後方的LOGO。
電源部分,XR WOOD本身在有安裝硬碟架的情況下,可安裝230 mm的電源;本次使用160 mm長的MONTECH TITAN PLA 850W電源來進行安裝,因此空間綽綽有餘。

水冷部分,XR WOOD同樣最長可支援到360 mm的水冷,這次使用常規長度和厚度的NZXT KRAKEN 360 RGB WHITE,不過在安裝時要稍微注意後方的風扇,如果玩家是安裝長度較長的水冷,就可能需要先將後方的風扇拆除後再安裝水冷會比較順利。

另外XR WOOD頂部同樣可安裝140 mm的風扇,所以其實寬度很夠,安裝360水冷並不會擠壓到CPU的8-PIN供電線區域。

後方的2.5吋硬碟架可安裝一個2.5吋的SATA SSD,另外需要注意安裝方向,避免線材無法接上去。

硬碟架本身支援1x 3.5吋 HDD+1x 2.5吋SATA SSD或是2x 3.5吋 HDD;安裝方式,如果有兩顆硬碟要安裝,筆者會建議先安裝頂部的,因為如果先安裝下方的硬碟,上方的鎖孔會被下面的硬碟擋住,導致無法安裝。

接下來回到正面,在分倉平台前方有額外挖一個孔給顯卡供電線使用,不過這個孔洞挖得比較外側,比較適合80以上級別的旗艦大卡安裝,在視覺上比較不會覺得奇怪。

前面有提到,XR WOOD一樣在分倉平台上方有提供3個120 mm風扇的孔位可以使用;與之前開箱的XR一樣,如果顯卡供電線走獨立的孔,或是用直立顯卡支架,那其中一個風扇就無法安裝上去。

如果底部要安裝3顆風扇,顯卡供電線就需要回到主機板底部與其他訊號線擠在一起,不過MONTECH XR WOOD在底部總共有挖了3個孔,所以走線空間還算充裕。

最後也放上安裝好的正面與背面圖,基本上考量到大部分玩家在有預算考量下不會特別額外加裝別的風扇,因此這次就按照常規的安裝方式,背面則一樣是簡單稍微整理,背板能蓋上即可。


===== 溫度&噪音測試 =====
接下來就簡單地進行機殼的散熱測試,先附上本次測試機平台清單:CPU:AMD Ryzen R7-5700X
MB:ASUS PRIME X570-PRO
RAM:G.SKILL Trident Z Neo DDR4 16Gx2 3200MHz
AIO:NZXT KRAKEN 360 RGB WHITE
GPU:NVIDIA RTX 4070 SUPER FE
SSD:Micron Crucial P5 SSD 1TB
POWER:MONTECH TITAN PLA 850W
CASE:MONTECH XR WOOD WHITE
作業系統:WINDOWS 10 22H2
BIOS VERSION:5021
本次測試同樣開啟華碩自家AI Optimal功能,環境則是在26度的一般室溫房間內。

一樣先放上BIOS更新後的截圖,本次測試更新到最新推出的5021正式版,並且開啟華碩自家的CPU AI超頻與XMP。

接著是CPU-Z的截圖驗明正身。

在一般待機情況下,R7-5700X的PACKAGE平均功耗40.3 w,CPU(Tctl/Tdie)平均溫度37.8度;4070 SUPER的平均功耗8.5 w,溫度則為33.6度。

首先是OCCT的電源穩定性測試燒機10分鐘,R7-5700X的PACKAGE平均功耗143.7 w,溫度平均86.9度;4070 SUPER的平均功耗219 w,溫度則為70.7度。

接著是Furmark與AIDA64 FPU雙烤測試, R7-5700X的PACKAGE平均功耗108.2 w,平均溫度為71.3度;4070 SUPER平均功耗為218.9 w,溫度則一樣是70度。

最後是噪音測試,這次就主要針對只有XR WOOD機殼原廠預先安裝的4顆GF120 ARGB PWM風扇在不同轉速下的測試,並且讓水冷風扇盡可能的在低轉速模式避免影響測試;在底噪為38 dB的情況下,正常待機並且4顆風扇在一般低轉速下僅小幅度提升到46 dB,如果將4顆風扇調到1000 RPM(其餘最低轉速)來模擬遊戲狀況下,噪音同樣小幅提升到49 dB;如果將風扇調整到最極限的1600 RPM下,則會提升到58 dB;但整體還是可以接受。

===== 總結 =====

以上就是MONTECH XR WOOD WHITE的開箱與組裝測試拉~~
從第一代的XR機殼開始,MONTECH導入了木紋的元素來點綴機殼,讓他不再只是一台機器,而是希望電腦主機能夠逐漸融入玩家的生活,變成一種桌搭;而這次MONTECH更是直接將實木加入到機殼裡面,雖然佔比不多,但這樣的設計風格確實為機殼這個零組件帶來不同的氛圍,筆者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在機殼架構上與第一代XR相同,XR WOOD最大的變動就是前面區塊從玻璃變成安裝進氣風扇的架構,由於XR本身的架構跟硬體支援性本來就足夠了,因此這次沿用也相對合理許多,並且也因為前面變成可安裝風扇的設計,讓XR WOOD變成在常規中塔機殼裡面,少數可以安裝到10顆以上風扇的存在;
在價格上,依舊維持了MONTECH是市場殺手的名號,比第一代XR機殼貴幾百塊的情況下,不僅有實木的點綴裝飾之外,還有預先安裝4顆4-PIN PWM可調整轉速的風扇,對比一些相同價位的機殼可能僅有提供3-PIN的DC風扇,誠意可說是相當十足;
如果是想要找一個外觀看起來具有文藝氣息以及與大自然相融合的風格的機殼,那麼MONTECH XR WOOD系列的機殼可以納入考慮名單,這款同樣有推出黑白兩色可以選擇,就看玩家內部的零組件搭配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