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Adol Christin@Feb 27 2005, 01:21 PM
這是由2顆WD740GD在ICH5R上所組成的RAID0(ICH6R或NVRaid可能還會好上一些些)
區塊大小是16k
相較於johnnyliu3377兄的Hitachi 7K80 SATAII 3.0Gb/s的表現
除了SATAII 3.0Gb/s介面所該有的優勢(Burst Speed)
以及頗高的C/P值之外
其他方面仍非萬轉硬碟的對手...
以硬碟來說
機械結構的進化會有較大的影響
其中對效能的影響最大的還是主軸馬達的轉速與讀寫臂的效率
單碟密度與介面速度以及快取大小倒還不至於有決定性的影響
除非以上三者能夠大到不像話....(例如單碟密度1GB...介面速度100Gb/s...快取1GB以上等等....)
否則以現階段來說
轉速...才是王道...
Hitachi目前以Infineon晶片在SATAII 3.0Gb/s上搶得先機
不過後續幾家大廠分別採用SiliconImage, Mavell等晶片的產品也即將到位
不急著搶鮮的user可以再等一個月左右應該就可以看到了
因為在傳輸介面相同的條件下
以現有7200轉的產品來說
能比的就剩下單碟密度與快取大小了
因此預測會有最好表現的就是單碟100G以上, 並擁有8甚至16MB快取的產品
最後要告知各位的是
標示為SATAII的產品並非絕對是擁有3.0Gb/s的
因為SATAII區分為兩種版本(Phase I/II)
前者仍為1.5Gb/s, 但具備NCQ機制
後者才是3.0Gb/s
所以要添購SATAII的相關產品時請多加留意
像bandit兄所提及的Promise SATAII150 TX2plus就是SATAII PhaseI的產品
目前真正能達到3.0Gb/s速度的晶片組只有NForce4系列
介面卡型態的產品則是LSI Logic的MegaRAID SATA 300-8X
(太久沒寫文章忘了語法.....http://www.lsilogic.com/products/megaraid/sata_300_8x.html)
不過這張卡是PCI-X介面的
能用的機會也不大...
以上
話題持續延燒.....
先前提到過這個測試是基於ICH5R下所進行的
倘若是使用ICH6R/RW或是nForce4 Ultra/SLI定當有更好的循序傳輸速度
原因就在於WD740GD支援了NCQ優化(WD360GD沒有....)
而ICH6R/RW與nForce4 Ultra/SLI也是目前有支援NCQ的晶片組
互相搭配之後應該能夠再壓榨出一些效能才對...
可惜現役的兩顆WD740GD已經在ICH5R下組RAID0運作快一年了
等有機會換裝時再更換下來測看看...
Hitachi單碟120G的T7K250系列的SATAII 3.0Gb/s版本(HDT722525DLA380 250GB, HDT722516DLA380 160GB)
將會是下一波玩家搶購的對象
受到單碟密度上昇以及NCQ優化的雙重影響(現在的7K80沒有NCQ)
效能肯定會再向上攀昇(如果再加上16MB Cache就可說是目前最夢幻的7200轉硬碟了)
至於WD方面
WD740GD若是小改版至SATAII 3.0Gb/s介面
對整體效能的幫助也有正面的意義
弟推測就好比當年SCSI U160昇級到U320般那樣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