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BYTE GTX 970 G1.Gaming 開箱測試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1,307
互動分數
1,933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目前的顯示卡專版或超頻版大多以遊戲為主題,畢竟顯卡就是拿來打遊戲用,以Gaming為名是很合理,不過有兩家廠商的名稱簡直就要一樣。先前有介紹過MSI所推出的GTX 970 GAMING版,而這次要開箱介紹的是GIGABYTE所推出的GTX 970 G1.Gaming,技嘉有多了G1字樣...

NVIDIA發佈新一代Maxwell核心顯卡GTX 980、GTX 970的同時,GIGABYTE也準備好了專版,這一代除了標準的WINDFORCE超頻系列之外,還包括了更高一個檔次與主機板相同命名的"G1.Gaming"。畢竟板卡一家親,玩家可以一次搭配同系列,有套裝的感覺...不過應該不會有加成效果就是了XD。而G1.Gaming與WINDFORCE超頻版的外觀應該是相同的,不過G1.Gaming有更高的時脈,應該是體質好的都挑去做G1.Gaming版了。

入手開箱的GIGABYTE GTX 970 G1.Gaming,採用GM204核心,擁有1664個CUDA,核心的時脈為1178MHz,Boost可達1329MHz,比起NVIDIA公版預設的1050 / 1178MHz要多出約12%的超頻幅度,也比自家WINDFORCE版的1178 / 1279 MHz要高出不少。記憶體的部份則是公版規格,256bit GDDR5 4GB,時脈7Gbps。
01.jpg



G1.Gaming的字樣有特殊處理,不同角度反光顏色不一樣。
02.jpg



GIGABYTE GTX 970 G1.Gaming的主要三大特色,Super Over Clock超級超頻、FLEX Display多螢幕輸出應用、WindForce散熱器。
03.jpg



盒背有詳細的特色介紹。
04.jpg



GTX 970 G1.Gaming採用新一代的WindForce風之力三風扇散熱器,特殊的風扇葉片、直接接觸GPU的熱導管設計、強化背板、LED燈效。
05.jpg



FLEX Display多螢幕輸出應用,NVIDIA官網上GTX 970公版的規格是3個DisplayPort、1個DVI、1個HDMI,不過大部分的GTX 970似乎不是這麼走的,像ASUS以及MSI就是2個DVI、1個HDMI、1個DisplayPort,而GTX 970 G1.Gaming甚至比官網規格還多出了1個DVI配置,一共有六個輸出,與可依需求配置使用。
32.jpg



內包裝沒有太大的驚喜,一如往常,有個黑色的紙內盒。
06.jpg



配件的部份不確定是否是如此,拿到的這個是樣品,而非市售版本,所以可能會有差異。有兩個4pin轉接6、8pin電源接頭以及快速使用手冊。
07.jpg



GTX 970 G1.Gaming 採用WINDFORCE風之力三風扇散熱系統,外框是金屬材質,搭配三顆8mm風扇,從外面可以隱約看到有四根的熱導管。
08.jpg



風扇葉片採用特殊的刀刃扇葉設計,葉扇側邊尖端的造型以及表面上的溝槽可以比一般葉扇多23%的進風量(官方數據)。
09.jpg



GTX 970 G1.Gaming的型號為N970G1 GAMING-4GD。
10.jpg



散熱器的框架有許多鏤空的設計,看起來感覺相當清涼。
11.jpg



散熱器的長度要超過PCB板許多,總長是31.2公分,得考慮到機殼是否塞得下。
12.jpg



後方可以看到外露的四根熱導管。
13.jpg



需要外接1個6pin以及1個8pin供電,卡榫位置反向設計,會比較方便拆裝接頭,內側在退pin的時候很容易卡到散熱鰭片。
14.jpg



頂部,散熱器外框也沒有過多的包覆,可以看到散熱鰭片。
15.jpg



中間有WINDFORCE字樣,在開機之後,字樣有藍色燈效!
16.jpg



背部有強化兼散熱的背板,部分鏤空的造型加上髮絲紋處理,質感還真是不錯!
17.jpg



背板上的G1. GAMING字樣以及機械之眼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18.jpg



2個SLI金手指,支援多卡應用。
19.jpg



輸出埠有3個DisplayPort、1個HDMI、2個DVI。
20.jpg



接著拆解來看看PCB與散熱器細節

拆解一樣沒太大難度,背板上有6根固定螺絲轉下就可以分開散熱器,分開時注意電源接線,有兩條,LED燈以及風扇電源。
21.jpg



核心代號為GM204-200-A1。
22.jpg



記憶體採用SAMSUNG K4G41325FC-HC28。
23.jpg



供電及用料的部份,在散熱器上也有與供電貼合,針對這部份進行散熱。
24.jpg


25.jpg



散熱器,採用4根熱導管,穿插三個部分鋁鰭散熱片。
26.jpg



導管直接採用與GPU晶片接觸的方式進行散熱。
27.jpg



供電的部份也有專屬區塊貼合散熱。
28.jpg



散熱鰭片並不是很厚。
29.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4770K (@4.3GHz)
CPU Cooler: CoolerMaster V6GT
RAM: GSKILL DDR3 2800 4GBx2
MB: MSI Z97M GAMING
VGA: GIGABYTE GTX 970 G1.Gaming
HDD: OCZ Vertex 3.20 240GB
PSU: Tt Toughpower DPS 850W 80+金牌
OS: Windows 7 64bit

開機之後WINDFORCE字樣會亮起,藍色燈效。
30.jpg


31.jpg




基本Benchmark測試

3DMark Sky Diver:28145
51.jpg



3DMark Fire Strike:10307
52.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5218
53.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2699
54.jpg



Unigine Valley
解析度為1920x1080,Extreme HD以及8xAA設定。
FPS:59.0
55.jpg





遊戲效能測試

Final Fantasy XIV: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特效設定為 Maximum,解析度1920x1080。
SCORE:10416
56.jpg



GRID 2
特效設定皆為最高Ultra,解析度1920x1080,反鋸齒MSAA X8。
AVG:114.16
57.jpg



古墓奇兵
特效品質設定為非常高,解析度 1920x1080,TressFX開啟,反鋸齒為FXAA。
AVG:83.1
58.jpg



Sniper Elite III
畫面設定直接套用Ultra,解析度 1920x1080。測試方式直接使用遊戲自帶的Benchmark。
63.jpg


AVG:51.4
64.jpg



Crysis 3
測試項目為第一關,從一開始以Fraps記錄180秒,並取平均張數。遊戲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材質解析度、系統規格設定為"非常高",反鋸齒MSAA 8X。
03.jpg


FPS 最低 31,最高 60,平均 40.5
59.jpg



BattleField 4
測試項目為第一關,從室內可以走動之後以Fraps記錄180秒,並取平均張數。遊戲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畫面特效設定為"最高",反鋸齒4x MSAA。
01.jpg


FPS 最低 57,最高 106,平均 83.44
60.jpg



Watch Dogs
測試項目從遊戲一開始,房間內可自由走動開始,以Fraps記錄180秒,並取平均張數。遊戲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畫面特效設定為"超級",反鋸齒為MSAA 8X。
37.jpg


FPS 最低 25,最高 55,平均 44.28
61.jpg



Ryse:Son of Rome
測試為從遊戲一開始可以砍殺移動後手動遊玩,以Fraps記錄300秒取平均張數。遊戲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圖形品質設定為HIGH,Supersampling關閉。
ryse-son-of-rome.jpg


FPS 最低 47,最高 83,平均 64.56
62.jpg




溫度與功耗測試
裸測平台,室溫28度,未開空調。
風扇轉速35%,核心溫度在34度。
71.jpg


待機時的全機功耗:49W
41.jpg



執行Furmark燒機測試,溫度最高控制在74度,風扇轉速在75%。可以看到測得的張數為74,與最大的76差異不大,所以幾乎是沒掉速。
72.jpg


執行Furmark時最高全機功耗:331W
42.jpg



超頻測試
GIGABYTE GTX 970 G1.Gaming版的核心時脈預設為1178MHz,Boost為1329MHz,比起公版要多出12%,當然極限一定不僅於此,經測試,手上這張大概可以往上加130MHz左右,核心時脈1310MHz,Boost 1461MHz過測,電壓、風扇皆預設未調整。

括弧後面為預設值成績。

3DMark Sky Diver:29392(28145)
81.jpg



3DMark Fire Strike:10908(10307)
82.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5540(5218)
83.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2899(2699)
84.jpg



往上探1330/1481MHz,3DMark Fire Strike Ultra過測。不過其餘測試跑不完,1310/1461MHz應該是此張卡不加壓的極限了。
85.jpg



小結
GIGABYTE GTX 970 G1.Gaming與自家WINDFOCE OC的價格差異大約有1000元,大致上是差在預設時脈G1版本會比較高一些,相對GPU體質可能就是比較好一點的,像手上這張就可以再往上超至1310 / 1461MHz,比起公版的1050 / 1178MHz要多出將近26%,超頻幅度相當高。效能當然也無庸置疑,比起MSI的Gaming版,因為預設時脈G1就已經多出一些,所以可預期的是GIGABYTE小勝,不過在功耗的部份,同平台下GIGABYTE GTX 970 G1.Gaming燒機時測出的數據是331W,而MSI GTX 970 Gaming只有280W,有不小差異,這部份兩張卡同平台也反覆測了兩三次,結果都相同。另外溫度的部份,G1高出一些,不過仍控制在74度左右。
 
最後編輯:

mingting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31/12
訊息
2,519
互動分數
58
點數
48
技嘉這張970和MSI GTX 970 Gaming燒機差了50W...這也差太多了吧...:confused:
 

kkkokkk0

榮譽會員
已加入
7/14/04
訊息
3,355
互動分數
6
點數
38
年齡
42
風扇數量*轉速(風扇也會秏電),雙6-8pin 跟 power Limit、Bios 最大W數,最省電就是公板~~~~~
 

林同學

進階會員
已加入
3/13/10
訊息
300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技嘉這張970和MSI GTX 970 Gaming燒機差了50W...這也差太多了吧...:confused:
兩張bios裡寫的功耗上限確時差距50W..
i167032_123.png


技嘉這張跑甜甜圈0xmsaa沒降頻還可以跑boost時脈1328MHz代表250w上限值還可以撐,回頭去看先前測試微星那張跑0xmsaa已經跑不上boost時脈1151MHz(默認200w上限快不夠用了><)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319995-MSI-GTX-970-GAMING-4G-%E9%96%8B%E7%AE%B1%E4%B9%8B-R9-290X-%E7%9A%84%E5%B0%8D%E6%B1%BA
 
最後編輯:

mingting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31/12
訊息
2,519
互動分數
58
點數
48
兩張bios裡寫的功耗上限確時差距50W..
i167032_123.png


技嘉這張跑甜甜圈0xmsaa沒降頻還可以跑boost時脈1328MHz代表250w上限值還可以撐,回頭去看先前測試微星那張跑0xmsaa已經跑不上boost時脈1151MHz(默認200w上限快不夠用了><)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319995-MSI-GTX-970-GAMING-4G-%E9%96%8B%E7%AE%B1%E4%B9%8B-R9-290X-%E7%9A%84%E5%B0%8D%E6%B1%BA
2張卡都有啊;nq;

果然要改功耗上限才好超

我的目標還是960...如果670有出掉的話...不然就670續用了:PPP:
 

qwertyuiop5656

榮譽會員
已加入
9/24/14
訊息
1,156
互動分數
13
點數
38
想買這張- -
 

mingting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31/12
訊息
2,519
互動分數
58
點數
48

cs90126

初級會員
已加入
8/27/08
訊息
19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36
2張卡都有啊;nq;

果然要改功耗上限才好超

我的目標還是960...如果670有出掉的話...不然就670續用了:PPP:

你這樣換感覺無感 GTX670跟GTX960級數不夠大 無感阿~
 

mingting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31/12
訊息
2,519
互動分數
58
點數
48
你這樣換感覺無感 GTX670跟GTX960級數不夠大 無感阿~

是提升沒那麼大.主要是看上省電.沒換也無所謂.所以說要先670出掉才入...(三線廠670不好出.留用機會大.;oq;.大不了用3年之後再大跳級:PPP:)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