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家的P4 2.4跑PI 1M的成績跟ATOM差不多耶,
都是1分30秒左右阿
P4跑SuperPI一向都是被電假的...
P4的CPU設計架構是P7(Intel第7代架構)
Pentium M / Core / Core 2等, 是以P6架構為基礎開發 (當年Pentium Pro / Pentium II / iii)
ATOM的設計架構是以P5為基礎 (當年的Pentium, P54C, P55C)
後期的Core / ATOM追加了許多新的概念和技術, 包含micro-fusion / marco-fusion, 高記憶體頻寬, HTT等等...
P7算是相當可憐的一個產品(當年也有相當多的理論和數學證明這個架構可以取代P6)
只是還沒走到那一步時, 漏電和高熱的問題讓P4夭折了...
不過回到主要, P4是一顆需要程式完全被最佳化的CPU, 也就是程式在寫和編譯的時候, 就應該依照CPU特性來寫, 才不至於發生效能不彰的情形
但如果拿一般程式或是舊程式來說, P4絕對是一顆鳥CPU...
Intel忽視了x86之所以能普及的原因, 而想用玩Server的玩法, 來搞P4... 所以最後他失敗了
(話說回來, 當年Pentium Pro一開始出來時, 執行16bits程式效能不彰, 但卻在P-II時代改善了這缺點)
無論如何, P4很多時候都無法發揮他應有的效能, 但在他發揮他應有的效能時, 他幾乎可以在一個時脈執行1~2筆資料運算 ( p4 的加法器可以一個時脈計算兩筆資料, 但好像在後來的prescott核心被閹掉了), 只剩SSE2有能力在浮點運算時, 2個時脈能同時執行2個加法和乘法(等效是一個執行2筆運算)
但如果用較高階語言撰寫程式又沒特別針對P4考慮, 那效能肯定是悽慘的...
附帶一提, ATOM是一顆 in-order的超純量處理器, 而P6之後所有Intel的CPU都已經進化到out-of-order (非循序)的架構了(ATOM又走回P5的架構, 純粹是為了節省電晶體數量以及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