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920X 雙測試4.1GHz@Cinebench R15 3539cb達成

coolaler

FANGBING LO (Robinson Lo)
已加入
9/17/03
訊息
53,153
互動分數
635
點數
113
位置
Taichung
網站
www.coolaler.com
前言:
從今天起 Ryzen Threadripper將要改變您的視野,因為今天是 AMD桌上型高端平台 HEDT處理器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1920X的發表日
TR4_17.jpg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920X 即日起上市,1950X售價為 USD$999、1920X售價為 USD$799,而 1900X在 8/31上市售價為 USD$549
1950x_15.png


1950X 16C32T 3.4GHz/4.0GHz 64PCIE Lanes DDR4 Four Channel
1950x_4.png


1920X 12C24T 3.5GHz/4.0GHz 64PCIE Lanes DDR4 Four Channel
1950x_5.png


為了 Ryzen Threadripper的上市,AMD前所未有的提供了 250套的平台元件給全球媒體做評測
並將 Ryzen Threasrupper 1950X、1920X兩款處理器裝在一咖特製的登機箱內,象徵著 Ryzen Threadripper RISING!


1.jpg





2.jpg


打開登機箱可以看到兩顆處理器的魔眼彩盒,以及下方一個刻有 Threadripper字樣的壓克力水晶盒,內裝一顆 DEMO版的 Ryzen Threadripper
3.jpg


將 1950X及 1920X及透明壓克力水晶盒取出,使用者在市面上買到的 Ryzen Threadripper 除了沒有透明壓克力水晶盒之外其他都跟媒體測試版是相同的
TR4_17.jpg


這透明壓克力水晶盒一共 250組,滄者這組的序號爲103/250
4XDIE.png


壓克力盒的另一面可以看見處理器的金屬接點
XTRX16.png


AMD真是佛心來的,除了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920X兩款處理器之外,AMD還連帶送了
1.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2.G.SKILL TridentZ RGB DDR4-3200 8GBX4
3.Thermaltake Floe Riing 360
4.Thermaltake Toughpower RGB Plus 1250W

TR4_23.jpg


再加上滄者手邊原有的
1.GIGABYTE X399 GAMING 7
2.G.SKILL TridentZ RGB DDR4-3466 8GBX4
3.G.SKILL TridentZ RGB DDR4-3600 8GBX4
4.G.SKILL TridentZ RGB DDR4-3733 8GBX4
5.msi RX580X2 Crossfire
也一併參與測試,整個測試平台元件可說是非常的豐富

主題:(紅字部份為測試亮點)
1.AMD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安裝步驟
2.測試元件介紹

a.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及 1920X處理器
_1._1.AMD Ryzen電源計畫
_2.AMD Ryzen Threadripper官方效能演示
_3.架構介紹
b.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c.GIGABYTE X399 GAMING7
d.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200 8GBX4 記憶體
e.Thermaltake Floe Riing 360水冷散熱器
f.Thermaltake Toughpower RGB Plus 1250W
3.用數字說話
a.測試平台
b.測試諸元
c.Cinebench R15 CPU Test 3539cb在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d.wPrime 2.10 破50s達 49.011s在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e.AIDA64 Memory Bandwidth
f.DDR4 2933 128GB 32GB、DDR4 3200 32GB、DDR4 3200 32GB、DDR4 3600 32GB、DDR4 3733 32GB記憶體頻寬比較 (Write 破 10GB/s達 10.49GB/s)在 GIGABYTE X399 GAMING 7
g.7-Zip
h.PCMARK 10
i.3DMARK VANTAGE
j.3DMARK Time Spy
k.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l.3DMARK Sky Diver
m.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n.VRMARK
o.4.2GHz單工測試 1950X@4.2GHz單工 CPUMARK99 & Superpi 32m
4.空冷、水冷溫度比較
5.最新版 AMD Ryzen Master介紹

1.處理器安裝步驟
因為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巨大是前所未有,在安裝的步驟上也比以前任何的品牌處理器都更複雜,所以滄者有必要在這裡為大家介紹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安裝過程
無論是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或 1920X市售版其彩盒的包裝都是一樣的,只有標籤上的規格序號是不同的,因此使用者在取得處理器後請先檢視規格是否符合正確?以及包裝盒外觀是否原封?處理器的防偽標籤是否完整?
Ryzen Threadripper的拆封方式非常特別,必須從在處理器包裝盒的側邊,一個印有 RIP HERE字樣的易撕封條下手,因為封條兩邊有易撕處理,因此可以輕易的將包裝條撕開,正面是處理器的序號與防偽標籤
1950X的開封條及防偽標籤
tr4X_2.jpg


1920X的開封條及防偽標籤
LABEL.jpg


封條的反面印有處理器開箱的圖解,按照其步驟把處理器取出
TR4_4.jpg


將封條展開後,高密度保麗龍外盒就可一分為二了
TR4_10.jpg


將外盒扳開與主盒分離並取出主盒
TR4_11.jpg



撕開後的易撕封條與一對魔眼盒
TR4_1.jpg


打開包裝後就將具有魔眼的內盒取出,就可以看到鑲嵌在防撞盒內的所有配件
TR4_5.jpg


左側看到的是 AMD處理器說明文件
TR4_6.jpg



螺絲起子上還放了一個水冷轉接架

tr4_7x.jpg


TR4_8.jpg


魔眼圓盒的另一面中心有一個黑色圓形蓋子,上面劃有箭頭
TR4_12.jpg



按照上面箭頭方向旋轉
TR4_12.jpg


就可以將內裝處理器的飛碟形狀保護盒取出
TR4_18.jpg


飛碟形狀的保護盒側面照
盒內處理器是連同 Carrier Frame SP3鑲崁在圓形底座上,並由一個鐵絲扣具固定架扣住
整個構思有處理器裝在主機板 Socket的 fu
TR4_19.jpg


首先先將固定在外殼上有點緊的鐵絲固定架扳開,如此就可以打開飛碟盒上蓋,將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取出
TR4_20.jpg


整個取出方式與從主機板 Socket上取出是相同概念的
TR4_21.jpg


處理器鑲崁在 Carrier Frame SP3上,Carrier Frame SP3類似攜行器方便安裝於 Socket上
TR4_22.jpg


箱內所有的原件
a.Carrier Frame SP3
tr4_26.jpg


b.水冷轉接架
tr4_25.jpg


c.梅花扳手(用來開啟及關閉 Socket的必要工具)

TR4_24.jpg



d.AMD Ryzen Threadripper 信仰貼紙
TR4_30.jpg


另一面則放有及處理器說明書
TR4_31.jpg


將 1950X與 1920X放在一起合照
TR4_28.jpg


LGA封裝 擁有4094個接點其實對安裝處理器是很大的考驗
TR4_29.jpg


為了要容納 4個 die及4094個腳位,因此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相當巨大,這增加了在主機版上安裝處理器的難度與風險,所以 AMD設計了 Carrier Frame SP3處理器攜行器,只要將處理器鑲崁在 Carrier Frame SP3內,再一併安裝於 Socket上會降低許多傷害到針腳的風險,使用 Carrier Frame SP3處理器攜行器會讓使用者在安裝處理器時更方便安全
在安裝處理器前要先將主機板上的 Socket金屬上蓋打開
由於主機版 Socket的金屬上蓋是由三顆梅花型螺絲固定著,要將 Socket的金屬上蓋打開就必須使用處理器盒內所附的梅花扳手了
TR4_42.jpg


AMD建議,對上蓋螺絲旋轉是有順序的,所以各家主機版的 Socket上蓋都會貼心的刻有 Open或 Close的教學
開啟步驟 依序先對3號-2號-1號螺絲旋轉 Open 3>2>1
鎖上步驟 依序先對1號-2號-3號螺絲旋轉 Close 1>2>3
但依照滄者幾次下來的操作經驗其實是只要是對每顆螺絲平均的輪流旋轉不必太在意順序的問題
TR4_40.jpg


SP3 Socket上的 Open 3>2>1字樣
TR4_38jpg


SP3 Socket上的 Close 1>2>3字樣
TR4_39.jpg


鬆開 Socket的金屬上蓋以後,將第一層上蓋掀開
TR4_43.jpg


透明上蓋即可取出
TR4_44.jpg


漆有藍色的金屬蓋有個滑槽可將 Carrier Frame SP3處理器攜行器從藍色滑槽中進入
TR4_45.jpg


另一個角度看比較清楚
TR4_46.jpg


從滑槽中抽出的透明上蓋的位置即是反方向動作放入處理器的位置
TR4_47.jpg


真是層層保護,再來就是取出保護針腳的塑膠蓋了(因為怕怕所以手震)
PS:取出保護蓋的方式是要握住圖示紅色圓圈處,照片中我手持的位置乃錯誤示範
TR4_49.jpg


接著就是安裝處理器了,(安裝處理器時請在電源供應器關閉時進行或直接拔掉插頭以關閉電源,再進行處理器的安裝,以免裝完處理器後會馬上啟動電源導致處理器的損害)過去我們安裝處理器都是以徒手方式將處理器裝入 Socket內,有裝過 Intel 處理器的都知道在安裝過程中如有手滑就會有傷到針腳的風險,而因為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更是巨大,要徒手直接安裝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到 Socket中風險更是倍增,一旦有個閃失傷到針腳使其斷針或歪斜,重者造成短路,輕者就會使處理器喪失部份功能,比如記憶體通道由 4通道變成 3通道甚至雙通道或 PCIE LANES縮減等等
所以使用者在安裝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時,請務必使用 AMD所附贈的 Carrier Frame SP3處理器攜行器,千萬不要徒手安裝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以免得不償失,因人為而造成 Socket針腳缺陷,主機版廠是無提供保固的
Carrier Frame SP3處理器攜行器是一種處理器的安裝工具,將處理器連同 Carrier Frame SP3攜行,然後滑進有藍色指標的處理器插槽中
TR4_50.jpg


當處理器順利滑進 Socket插槽後請確定是否完全滑到底部,確認後就可將藍色的滑槽下壓,再檢視處理器有無平整,確認後就可將 Socket的金屬上蓋蓋上,並依照螺絲鎖上步驟 Close 1>2>3將螺絲鎖緊,如此即安裝完成
TR4_51.jpg


注意關閉的順序 Close 1>2>3,但切記 1號螺絲不要一次旋到底,以免造成 2號與 3號螺絲無法旋緊,請輪流對每顆螺絲旋緊,如果施力不當或不均,都會無法開機
當螺絲起子旋到最緊時會無法旋轉下去並伴隨答答聲就表示已經旋緊了
TR4_52.jpg


用文字與照片之敘述不如影片教學介紹來的清楚,接下來請看帥哥林的處理器安裝教學與注意事項

2.測試元件介紹
_1.AMD Ryzen電源計畫
在運算多工應用程式之前,爲確保能在 Win 10上充分發揮 Ryzen的效能,在進入 Win 10作業系統後,請將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
如果擔心[高效能]模式會增加功耗,則可以下載並執行由 AMD專為 Ryzen設計的專用電源計劃
甚麼是 Rzyen專用電源計劃?
Window 10原本的電源選項計劃[平衡]電源計劃,會影響 Ryzen處理器的效能,所以官方都會要求我們把電源計劃調整至[高效能]
對於這個問題,AMD技術營銷部門高管 Robert Hallock解釋:
AMD Ryzen處理器支援 SenseMI技術,它可以讓微處理器更快速、更精確地執行電壓、頻率細粒度調整以提升效能,響應時間可以低至1毫秒
不過這個功能需要 Ryzen處理器集成的功耗管理支援,頻率、電壓的控制是通過 P-State實現的
它是頻率與電壓的各種組合,但這又是作業系統來決定的,處理器接受作業系統的要求,並據此實現各種 P-State狀態

amd_ryzen_powerplan_2.png


與[高效能]模式相比,Windows預設的[平衡]電源計劃因爲設置了更高的臨界值
所以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轉換 P-State,因此 AMD的處理器在某些應用要求需要更快的速度時就會受到部分限制
[平衡]電源計劃並且還在別的方面影響了 Ryzen效能,[平衡]計劃在可能的情況下總是試圖讓處理器第一個邏輯核心在超過 10%的使用率時“停車”(Core Parking)
以 8C/16T的 Ryzen 7 1800X為例,處理器0(物理內核)和邏輯處理器1(SMT內核)在保持喚醒的情況下,其他的 14個核心隨時都可能被停車(Core Parking)
當停車的核心被再恢復時則會產生延遲以致於影響效能
所以爲確保能充分發揮 Ryzen的效能,在進入Win 10作業系統後,請將預設的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
或會員可以下載 AMD所提供自己的 Windows電源計劃,配置文件
下載該配置文件
並解壓之後雙擊 PPKG文件即可導入,這樣在 Ryzen處理器中就多了一個AMD Ryzen Balanced[AMD Rzyen平衡]的計劃(如下圖)

amd_ryzen_powerplan_1.png


當將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或執行 AMD自己所提供的 Windows電源計劃後
我們就可以來比較運算多工應用程式

_2.AMD Ryzen Threadripper官方效能演示
做為 AMD的 HDET發燒級的處理器, Ryzen Threadripper是萬中選一的,Ryzen Threadripper是從 Ryzen 7處理器中,由體質最好的 5%中再挑出最好的核心而製造的,因此超頻能力相對會比 Ryzen 7還好,當使用塔型散熱器時,處理器 Vcore設在 1.325-1.35V下可超頻 4.2到4.4GHz,但要視現場室溫而定,以上這些都是 AMD說的,至於您手上的 Ryzen Threadripper能超多少就看人品了,超不上去不要炮我,其實無論是使用空冷水冷,滄者認為只要是在 1.35v~1.4v@4GHz下能穩跑 Cinebench R15就值回票價了,如果能超頻到 4.2到4.4GHz但如不能全負載下穩定跑 Cinebench R15也沒有太大意義
在技術發表會上 AMD也秀了一段 1950X之 Ln2超頻,AMD利用 Ln2對 1950X冷卻,並將其超頻至 5.187GHz,在16C32T的全負載下執行 Cinebench R15 CPU Test跑出了 4122cb佳績
1950x_1.png


AMD 發布 Ryzen Threadripper 效能的影片

AMD在 Session中並且提到了 Ryzen Threadripper的內部有 4個 Die,但是 1個 Die爲 8C16T,如果 Ryzen Threadripper的內部擁有4個 Die那不就變成是 32C64T了嗎?
但其實實際上 Ryzen Threadripper的 4個 Die中,每個 Die都只被開啟半數核心,所以Ryzen Threadripper總數仍為 16C32T
Ryzen Threadripper會有 4個 Die這樣配置其實乃是為了均衡,及擁有 64條的 PCI-E 通道數而設計
因為 4個 Die,因此 Ryzen Threadripper 就擁有 64條的 PCI-E 通道數,其中 4條用於連接主板晶片組,其餘 60 條給各個接口使用,而 Cache方面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L3 32MB ,而 1900X L3則有 16MB
與先前 Ryzen 的不同,現在 Ryzen Threadripper又多了幾個亮點,那就是可以透過新版的 AMD Ryzen Master去對 Ryzen Threadripper 開啟 Gaming Mode或 Creator Mode,開啟 Gaming Mode可以在玩遊戲時提升處理器頻率並減少核心數量,在開啟 Gaming Mode後,預設的情況下系統工作管理員將只執行 8C16T,為原來 16C32T的一半,因爲核心數量減半,所以記憶體通道數也會由 4通道減為 2通道,但是如果當記憶體容量不足之時,系統會將其他記憶體通道開啟供使用,至於 Creator Mode則用於創作轉檔,核心數維持不變
4顆裸 Die 照片
4DIE.jpg


在價格上,Ryzen Threadripper與 Intel當前上市的 HEDT處理器相比相對便宜了許多,在效能方面也因為具備更多核心優勢令人驚艷,擁有這些優點怎能不教人心行動呢?
1950x_2.png


同售價下 1950X VS 7900X Cinebench R15 CPU Test的效能比較
1950X Performance高出 38%+
1950x_3.png


售價少於 7900x $200的 1920X 對上 7900X Cinebench R15 CPU Test的效能比較
1920X Performance高出 11%
1950x_6.png


1950X 1920X 7900X之 Cinenbench R15 CPU Test分數比較
R7.png


Handbrake
R8.png


POV-Ray nT Performance
R9.png


7-Zip Benchmark
R10.png


Blender Gooseberry 1.0 Render Time
R11.png


VeraCrypt Benchmark
vera.png


Premiere Pro CC 4K60 to YouTube 2160p
R13.png


Corona PhotoRealism Render Benchmark
R14.png



HITMAN.png


4K Gaming
4kgaming.png


4K 99%
4k99.png


2560X1440

1440p.png


2560X1440 99%
1440p99.png


1920X1080
1920p.png


1920X1080 99%

1920p99.png



amd2.png


Relative Performance per Watt
power1.png


Blender比較
power2.png


3DMARK Time Spy
timespy.png


PCMark 10
pcmark10.png


Cache Latency
cache.png

AMD官方平台 1950X 1920X 79200X設置
AMD1.png


1950X與 7900X在下列 5種應用程式的性價比比較
1950x_7.png


1920X與 7900X在下列 5種應用程式的性價比比較
1950x_9.png


無論是規格或售價 1950X 1920X 1900X跟 Intel Core i9,i7相比較都很突出
1950x_12.png


1950X VS 7900X每 Watt功耗比較
1950x_13.png


支援 Ryzen Threadripper 的 OEM空冷塔散及模組化水冷(需透過水冷頭轉接架延用)
1950x_14.png


_3.架構介紹
Ryzen Threadripper的 Zen架構在核心執行能力與 AMD桌面處理器有巨大的進步,在性能方面值得注意的是,Zen架構擁有 1.75X的 larger instruction 和 1.5倍的 greater issue width and resources,這允許了 Zen架構能安排和發送更多的工作到執行單位
此外,新的微操作緩存允許 Zen架構在使用頻繁訪問的微操作時繞過 L2和 L3緩存
Zen架構還建構了了一個基於神經網絡的分支預測單元,使 Zen架構能更加準確的為未來的工作準備最佳的指導和途徑
最後,基於 Zen架構的產品可以選擇性地利用 SMT來增加計算流水線的利用率,通過填充應用程序創建的管道_氣泡與有意義的工作,總而言之,這些變化能將精湛的單線程功能投入 Zen架構核心
a1.png


吞吐量
Zen架構的特性可以實現高吞吐量,主要的變化在於緩存層次結構的修訂,具有專用的 64KB L1指令和數據高速緩存,每個內核 512KB專用 L2緩存,以及四個內核共享的 8MB三級緩存
這種緩存增強了複雜的學習預取器效能,將應用程序數據收集到緩存中,以便可立即執行
總而言之,這些進步建立了較低級別的緩存,使其更靠近核心,將高達 5倍的高速緩存帶寬擴展到核心中
a2.png


效率
Ryzen Threadripper除了採用更節能的 14nm FinFET工藝之外,還特別使用了工藝的密度優化版本
這允許 Ryzen在整個功率/性能曲線上擁有更小的管芯尺寸和更低的工作電壓
Zen架構還結合了 AMD最新的低功耗設計
例如:前面提到的微操作緩存,以減少功耗密集的遙控器,積極的時鐘選通以最小限度地利用核心區域來消除動態功耗,以及用於將低功率地址生成轉換成調度器的堆棧引擎
特別是在這個領域,AMD的 APU團隊的電源管理智慧讓 Zen能夠從低瓦數移動設備擴展到 HEDT配置
效率:以低功耗的設計,智能管理主動和閒置時功率,提取真實
矽晶圓功能,並最小化每瓦特有效性能之損耗
a3.png


可擴展性
Ryzen Threadripper的 Zen體系結構的可擴展性始於 CPU Complex(CCX),這是一個原生四核模組
每個 CCX具有 64K L1 I緩存,64K L1 D緩存,每個內核 512KB專用 L2緩存和跨核心共享的 8MB L3緩存,CCX中的每個內核可以選擇使用 SMT來實現更多的多線程功能
多個 CCX可以存在於 Zen中,在 AMD Ryzen處理器有兩種通過 Infinity Fabric進行通信的 4 + 4配置 CCX,每個 CCX中的單個內核可以對稱地禁用,以在整個市場上分段,這種模組化設計允許 AMD根據客戶服務器和 HPC市場的需求量身訂做核心、線程和緩存數量
R5.png


R6.png


同時,Infinity Fabric是一種靈活和一致的界面/總線,允許 AMD快速有效地將復雜的 IP組合集成到一個凝聚力的模具中
這些組裝件可以利用 Infinity Fabric在 CCXes,系統存儲器和 AMD Ryzen SoC設計中存在的其他控制器(例如,存儲器,I / O,PCIe)之間交換數據。 Infinity Fabric還為Zen架構提供了強大的命令和控制功能,建立了一個敏感的反饋迴路,允許對核心電壓,溫度,插座功耗,時鐘速度等進行實時估算和調整,本指南後面討論的 AMD SenseMI技術的這種命令和控制功能是有幫助的
a5.png


純電力
純電力驅動精準升壓的智能傳感器的分佈式網絡可以在任何給定的工作負載下簡化處理器功耗的雙重任務,對於下一級的輝煌:來自 Pure Power優化循環的遙測數據允許每個 AMD Ryzen處理器檢查其自己的矽片的獨特特性來提取個性化的電源管理
a6.png


精準升壓使用Infinity Fabric的當前/溫度/負載數據,Precision Boost以 25MHz的幅度調製 AMD Ryzen處理器的時鐘速度
細粒度的時鐘速度控制使 AMD Ryzen處理器具有更高的操作自由度,可將核心頻率逼近理想的頻率目標,並允許在該理想目標下進行更精細的抖動
評論人員應該期待一個 clockspeed情節讓人想起一個 GPU,而不是一個方波,而這種行為有助於持續保持高速的頻率
a7.png


擴展頻率範圍(XFR)獎勵建立或購買基於 AMD Ryzen處理器的系統的用戶
XFR提升最高精度提升頻率 - 超出普通限制 - 在存在優質系統和處理器冷卻的情況下
這是通過閱讀和預測 AMD Ryzen處理器到結熱限制的距離,然後將可用餘量轉換為額外頻率來實現的
a8.png


無聲預測在每個 AMD Ryzen處理器中,一個真正的人機界面使用神經網絡來對應用程序的行為進行實時學習並推測其下一步行動
預測性 AI準備好重要的 CPU指令,因此處理器總能用來處理新的工作負載
a10.png



b.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Xtr4_35.jpg



Xtr4_36.jpg


tr4X_41.jpg



Xtr4_37.jpg



Xtr4_53.jpg



TTT1.jpg


1950X+ASUS 測試平台
TR4_55.jpg


1950X@4GHz BIOS info
bios_1.png



bios_2.png



bios_4.png



bios_5.png



bios_6.png



bios_7.png



bios_8.png



bios_9.png



bios_10.png



bios_11.png


主機板功能介紹
x399_1.png


PCIE Lanes分配
ASUS1.png


Spec
ASUS2.png



ASUS3.png



ASUS4.png



ASUS5.png


c.GIGABYTE X399 GAMING7
Xtr4_56.jpg



Xtr4_57.jpg



tr4_58.jpg


主機板功能介紹
g4.png



g1.png


g2X.png


g3.png


1920X+GIGABYTE X399 GAMING7測試平台
(水冷頭用放的)
tr4_59.jpg


1920X@4GHz BIOS info
gbios_1.png



gbios_2.png



gbios_3.png



gbios_4.png



gbios_5.png



gbios_6.png



gbios_7.png



gbios_8.png



gbios_9.png



gbios_10.png



gbios_11.png



d.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200 8GBX4 記憶體
GSKILL1.png



GSKILL2.png



GSKILL3.png


e.Thermaltake Floe Riing 360水冷散熱器
TR4_32.jpg


tt10.png


這次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散熱工作由 Thermaltake Floe Riing 360水冷散熱器負責,因為 Floe Riing 360水冷頭仍屬舊式版本,需透過轉接架轉接上到 TR4使用,另外因為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為了要容納 4個 Die及4094個腳位,使得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基板及金屬鐵蓋非常的碩大,舊有的 Thermaltake Floe Riing 360之水冷頭底部面積無法完全覆蓋住 Ryzen Threadripper的金屬鐵蓋,因此將會有部份的鐵蓋露出在水冷頭之外
因為未被散熱器覆蓋的露出部份均在處理器鐵蓋的邊緣四個角落,依照 AMD的說法因為 Ryzen Threadripper 的 4個 Die均設計在接近於金屬鐵蓋的中心點,因此在露出的區域屬於無發熱區,經滄者用普通小水冷頭放在 1950X上做測試(如照片),然後用手指去觸摸處理器露在外面的四個角落,發覺手指感覺不到熱度,應該是在攝氏36度左右

tr4_60.jpg


f.Thermaltake Toughpower RGB Plus 1250W
Ryzen Threadripper平台的電源供應器同為 Thermaltake品牌的 Toughpower RGB Plus 1250W,這對稍後將上市的 高功耗 Vega顯卡跑 Crossfire必定有幫助


main1250.jpg




pic17.jpg


tt_1.png



tt_2X.png


tt_5X.png


Xtt_6X.png



tt_7.png


tt_8.png



ALL9.png


4.用數字說話
a.測試平台
1920X+GIGABYTE X399 GAMING 7測試平台:
M/B :GIGABYTE X399 GAMING 7
MEM :G.SKILL TrindZ RGB 8GBX4 DDR4 3200 C14 QUAD Channel
HDD:SM 960 Pro 512GB NVMe
OS :WIN 10 X64
CPU: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 1920X
VGA:RX580 Crossfire
PSU:Thermaltake Toughpower RGB Plus 1250W
Cooler:一般水冷頭
tt4_59.jpg


1950X+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測試平台
M/B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MEM :G.SKILL TrindZ RGB 8GBX4 DDR4 3200 C14 QUAD Channel
HDD:SM 960 Pro 512GB NVMe
OS :WIN 10 X64
CPU: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 1920X
VGA:RX580 Crossfire
PSU:Thermaltake Toughpower RGB Plus 1250W
Cooler:Thermaltake Floe Riing 360水冷散熱器
tt4_55.jpg


7900X+GIGABYTE X299 GAMING 9測試平台
M/B :GIGABYTE X299 AORUS GAMING 9
MEM :G.SKILL TrindZ RGB 8GBX4 DDR4 3200 C14 QUAD Channel
VGA:RX580 Crossfire
OS :WIN 10 X64
HDD:Intel Opatne 32GB+2TB HDD
CPU:Intel skylake-X Core i9-7900X
CPU:Intel kabylake-X Core i7-7740X
Cooler:True Copper

26X.JPG


不論是 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或 1920X,以及對照組的 Core i9-7900X均設定為 4.0GHz做測試
主機版方面,1950X使用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測試
而1920X則使用 GIGABYTE X399 GAMING 7做測試
b.測試諸元
1950X@4GHz測試諸元
1950_4000_1.png


1920X@4GHz測試諸元
1920_4000_1.png


對照組 7900X@4GHz測試諸元
7900_4500_1.png


c.Cinebench R15測試
195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3453cb@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ASUS_C_1.png


1950X@4.1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3539cb@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ASUS_C_2


1920X@4.0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2624cb
1920_4000_2.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2192cb
7900_4000_x2x.png


Cinebench R15 CPU Test比較表
1950_CinebenchR15x.png.png


d.wPrime 2.10
1950X@4.0GHz wPrime 2.10破 50s達 49.101s
1950_4000_3best.png


1920X@4.0GHz wPrime 2.10 65.72s
1920_4000_3.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wPrime 2.10跑分 76.023s
7900_4000_3.png


wPrime 2.10比較表
1950_wprimeX.png


e.AIDA64 Memory Bandwidth
1920X@4.0GHz DDR4 3200 9 QUAD Channel AIDA64 Bandwidth
Read81231MB/s
Write 95273MB/s
Copy 82942MB/s
1920_4000_4.png


1950X@4.0GHz DDR4 3200 QUAD Channel AIDA64 Bandwidth
Read 75352MB/s
Write 88345MB/s
Copy 78620MB/s
1950_4000_4.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DDR4 3200 QUAD Channel AIDA64 Bandwidth
Read 84202MB/s
Write 86316MB/s
Copy 71815MB/s
7900_4000_4.png


AIDA64 Bandwidth Read比較表 單位MB/s
1950_read.png


AIDA64 Bandwidth Write比較表 單位MB/s
1950_write.png


AIDA64 Bandwidth Copy比較表 單位MB/s
1950_copy.png


f.DDR4 2933 128GB、DDR4 3200、DDR4 3600、DDR4 3733 32GB記憶體頻寬比較
DDR4 2933 128GB
Read 77239MB/s
Write 86876MB/s
Copy 85956MB/s
AIDA_2933.png


DDR4 3200
Read 81231MB/s
Write 95273MB/s
Copy 82942MB/s
1920_4000_4.png


DDR4 3466
Read 87432MB/s
Write 100777MB/s
Copy 88758MB/s
AIDA_3466.png


DDR4 3600
Read 91054MB/s
Write 102390MB/s
Copy 91652MB/s
AIDA_3600.png


DDR4 3733
Read 94887MB/s
Write 104920MB/s
Copy 94942MB/s
AIDA_3733.png


DDR4 2933、DDR4 3200、DDR4 3200、DDR4 3600、DDR4 3733記憶體頻寬比較表 單位MB/s
compare.png


g.7-Zip
1920X@4.0GHz 7-Zip 56264 MIPS
1920_4000_11.png


1950X@4.0GHz S7-Zip 77527 MIPS
1950_4000_11.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7-Zip 57062 MIPS
7900_4000_11.png


7-Zip比較表
7zipX.png


h.PCMARK 10
1920X@4.0GHz PCMARK10 4960分
1920_4000_12.png


1950X@4.0GHz PCMARK10 5946分
1950_4000_12.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PCMARK10 4452分
7900_4000_12.png


PCMARK10 比較表
1950_pcmark.png


i.3DMARK VANTAGE
1920X@4.0GHz RX580 Crossfire Fire 3DMARK VANTAGE 53245分
1920_4000_5.png


1950X@4.0GHz RX580 Crossfire 3DMARK VANTAGE 56053分
1950_4000_5.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Crossfire 3DMARK VANTAGE 62937分
7900_4000_VANTAGE.png


RX580 Crossfire 3DMARK VANTAGE跑分比較表
1950_vantage.png


j.3DMARK Time Spy
1920X@4.0GHz RX580 Crossfire Time Spy 8508分
1920_4000_6.png


1950X@4.0GHz RX580 Crossfire Time Spy 8824分
1950_4000_6.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Time Spy 8676分
7900_4000_5.png


RX580 Crossfire Time Spy比較表
i9-7900X@4GHz Time Spy 應修正為 8676分
1950_timespy.png


k.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1920X@4.0GHz RX580 Crossfire Fire Strike Extreme跑分 10691
1920_4000_7.png


1950X@4.0GHz RX580 Crossfire Fire Strike Extreme跑分 10849
1950_4000_7.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Crossfire Fire Strike Extreme跑分 10678
7900_4000_6.png


RX580 Crossfire Fire Strike Extreme跑分比較表
1950_firestrikeextreme.png


l.3DMARK Sky Diver
1920X@4.0GHz RX580 Crossfire Fire Sky Dive跑分 47577
1920_4000_8.png


1950X@4.0GHz RX580 Crossfire Sky Diver跑分 54765
1950_4000__8.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Crossfire Sky Divre跑分 54152
7900_4000_7.png


RX580 Crossfire Sky Diver跑分比較表
1950_skydiver.png


m.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1920X@4.0GHz RX580 Crossfire Fire Ice Storm Extreme跑分 134933
1920_4000_9.png


1950X@4.0GHz RX580 Crossfire Fire Strike Extreme跑分 160012
1950_4000_9.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Crossfire Ice Storm Extreme跑分 158838
7900_4000_9.png


RX580 Crossfire Ice Storm Extreme跑分比較表
1950_icestormextreme.png


n.VRMARK
1920X@4.0GHz RX580 Crossfire Fire VRMARK 6694分
1920_4000_10.png


1950X@4.0GHz RX580 Crossfire VRMARK 6050分
1950_4000_10.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Crossfire Ice VRMARK 8753分
7900_4000_10.png


RX580 Crossfire VRMARK比較表
1950_vrmark.png


o.單工測試
1950X@4.2GHz單工 CPUMARK99 & Superpi 32m
單工測試可以超頻至 4.2GHz跑完 CPUMARK99及 Superpi32M

cpumark.png

1950_4200_2.png

5.空冷、水冷溫度測試
Ryzen Threadripper是沒有附帶 CPU散熱器的,為了探討水冷與空冷的溫度,特地借來 EPYC用的空冷散熱器做比較
空冷散熱器
A_1.jpg



A_2.jpg


水冷散熱器
一般水冷頭無扣具用放的,加大水桶,12X36cm冷排
tr4_60.jpg


1950X@4GHz空冷待機溫度 41度c
A_1.png


1950X@4GHz空冷全負載最高溫落在83度c
A_2.png


1950X@4GHz水冷待機溫度 36度c
WATER_1.png


1950X@4GHz水冷全速最高溫落在84度c
WATER_2.png


很耐人尋味的結果,水冷的待機溫度較空冷低了5度左右,但全負載時兩者最高溫度卻差不多,代表無論空冷或水冷散熱器都能壓制的住 1950X@4GHz的全負載發熱量

6.最新版 AMD Ryzen Master介紹
AMD Ryzen Master下載連結請點我下載
Ryzen Master是 AMD開發的超頻軟體,這一次為了 Ryzen Threasripper又進行了大改版,除了原本超頻的部分現在又加了 Creator Mode與 Gaming Mode,開啟 Gaming Mode後可以將核心數降低到 8C16T以減低負載(也可選擇縮減的核心數)
至於超頻的部分維持原本設定的方式,因為 Ryzen處理器有全面不鎖倍頻的特性,使用 Ryzen Master超頻剛好符合了台灣的 Power User熱衷於以穩定超頻的方式來提升(或榨乾) CPU的效能
b11.png


話雖如此,AMD仍然把醜話先言明,AMD處理器只能在其相關規範中運行出廠設置
超出規格或超出出廠設置,可能會損壞您的處理器和或導致其他問題,並喪失保固,請會員們斟酌
且 TR4 X399主板亦允許於 BIOS中對 CPU RATIO(0.25倍乘法器步數)做控制,對 CPU調整電壓,改變內存頻率和內存參數等設置
master_7.png


Ryzen Master Setting畫面
master_3.png


一般模式
master_2.png


Creator Mode(核心數同為16C32T)
master_4.png


點選 Creator Mode後會出現重開機警語
master_8.png


點選 Gaming Mode同樣也必須重開機
master_8.png


重開機後即為 Gaming Mode
核心數由 16C32T所減為 8C16T(紅圈標示處)當然也可自行選擇關閉核心數量
master_9.png


AMD Ryzen Master可讓您存取 2個設定檔,以儲存針對 Ryzen CPU 和 DDR4 記憶體自訂的時脈和電壓調整,您也可以鎖定核心和調整記憶體時序
硬體狀態更新至最新至關重要,更新至最新 AMD Ryzen Master才能提供您每個核心的即時監視以及時脈速度和溫度值,包括平均和尖峰讀取值
master_6.png


總結
今年真的是 AMD重返榮耀之年,從 2月參加 Ryzen Tech Day Sanfrancisco 之旅,接著是 AMD Ryzen 5 發布銳龍北京創新技術峰會,再到這次的 LA AMD Ryzen Threadripper技術發表會,可以感覺到 AMD一次比一次有自信,當再拿到整套 Ryzen Threadripper媒體評測版處理器時,更深深體會到 AMD對媒體評測的慎重與誠意,在測試之餘希望 AMD的產品一次比一次更好,以提供使用者能有更物美價廉的處理器可用,那麼接著 AMD的下一個驚奇是甚麼?是否會是 Threadripper II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7.png
 
最後編輯:

best no1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0/10/03
訊息
1,077
互動分數
11
點數
38
AMD真的重返榮耀,謝謝你的熱心分享
 

傳說中的勇者

進階會員
已加入
9/20/03
訊息
542
互動分數
15
點數
18
終於出來了 @@
 

我不是天才

高級會員
已加入
11/9/11
訊息
696
互動分數
2
點數
18
網站
www.facebook.com
感謝C大詳細解說
一次測了這麼多
不知道花了多少心力
辛苦了!!
 

tw28888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10/09
訊息
1,131
互動分數
25
點數
48
Dear 老大,
請教一下,關於上述Power 風扇朝上,溫度會比風扇朝下優,是只針對Thermaltake Toughpower RGB Plus 1250W,
還是其他power也建議如此。
 

龍門忠武

沉醉在愛情之中
已加入
4/13/11
訊息
949
互動分數
44
點數
28
感謝C大的精采測試...
看得都流口水了
 

alumic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4/12
訊息
180
互動分數
11
點數
18
AMD 這次無論在 CPU 用料 與 市場宣傳上,很用心。

反觀 INTEL,竟然在 HEDT CPU 上,用上了祖傳膏。
 

tomwu0318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5/16/08
訊息
91
互動分數
5
點數
8
市面上的散熱器都不支援,處理器非得做這麼大顆,效能才會好?
 

akitetsu

進階會員
已加入
6/19/09
訊息
430
互動分數
5
點數
18
C52 崩不應求
 

XD使者

高級會員
已加入
5/4/05
訊息
866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我有認真看文章XD

售價少於 7900x $299的 1920X 對上 7900X Cinebench R15 CPU Test的效能比較
999和799應該是差200而已

ASUS的X399畫面介紹混到一張技嘉的圖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