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10/29/05
- 訊息
- 398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16
因為要處理一台換殼的PC而選購了這咖 COUGAR 5MM5 統治者 ,
從外箱的標示的Modi Tower字樣可以得知是中直立式的款式 ->
全黑化的烤漆與網孔面板 ->
在面板上方設置了 USB2.0、USB3.0 各一 + 耳麥插槽 ,
右邊的開機鈕兼具開機LED , 左邊reset紐則是HDD LED ->
機殼面板與前置系統風扇的安裝架都佈有濾網、可以降低進塵量 ->
卸下風扇安裝架後可以看到硬碟是採側轉90度的安裝方式 ,
方便硬碟拆裝、並加開了數個大孔增加進風量 ...
PS. 有些側轉的硬碟架會擋到進風、影響硬碟的散熱效果
側板上透明壓克力與安置系統風扇的面積各佔一半 ,
饅頭自身是偏好大透側的 , 不過這部份因人而異就不贅述了 ->
從背後可以看到採用下置式電源的設計 , 並有7個介面卡空間與一個小3pin的12cm系統風扇 ,
還預留了2個水冷孔 ->
機殼底部僅有Power進風口處有開孔 , 並外置了一個可抽取的防塵濾網 ->
內部結構一覽 !!
2個5.25吋的磁碟槽配有快拆設計 , 硬碟架部份則是支援3個2.5吋硬碟或SSD、與3個3.5吋硬碟 ,
在主機板的安裝位置右側有設置了幾個整線用的孔洞、下方則是整區放空 ->
Power安置在這兩片之間、後方再鎖上螺絲固定 ->
介面卡的擋板是一次性的有點可惜、如果能重複拆裝就更好了 ->
介面卡拆裝時須將這個蓋子卸下、輕壓卡榫即可 ->
預備接上主機板的各式線材 ->
在主機板的CPU後方位置有鏤空 , 方便拆卸使用強化背板的散熱器 ,
框選處為背板最大藏線寬度所在 , 也是等會整線時的主要走線路徑 ->
由於機殼兩邊的側板都有向外突起 , 增加可容納的塔型散熱器高度與背板的藏線空間 ,
即便是在較窄的主機板後方區域 , Power的最粗的24pin電源線也能輕鬆穿過 ->
大約有1.3cm左右的寬度 ->
整線主幹道的孔洞處則有2.2cm的寬度、足夠塞進全線材 ->
散熱器的支援高度不太好量 , 看官網上標示值是16.5cm ...
而安置硬碟與方便插取的硬碟架 , 在2.5吋部分是單純以鎖住硬碟下方的螺絲孔來固定 ->
3.5吋部分則設置了6個對應側邊螺絲孔的固定設計 , 另外也有支援2.5吋的螺絲孔位 ->
先往兩側稍微拉開 ->
這是背面 ->
置入硬碟、對準孔位後再把兩側往內闔上即可 ->
準備搬新家的配備 ->
組裝前說明一下 ... 由於CPU用的12V、4pin (or 8pin)電源線背板開孔在這位置 ,
如果走背線會有一小段線路經過主機板下方 ,
有些附有花紋編織束網的可能會因太粗而影響主機板安裝 ,
建議 :
1. 單獨讓該條電源線不走背線
2. 使用轉接延長線穿過
饅頭嘗試以後者來進行、不過手邊臨時沒有8pin的 ->
安置各項零組件後、內部空間看起來還很充裕 ->
蓋上側板的樣子 ->
後方藏線與整線狀況 ->
側板可以順利闔上 ->
這是前置、進氣的系統風扇安裝後的樣子 ->
組裝完工後的外型 ->
饅頭覺得如果5MM5 統治者能像6HM6 挑戰者那般 ,
配有可調整的硬碟架設計就更趨於完善 ,
可能定位比較平價、所以功能上做了區隔。
另外CPU用的12V、4pin (or 8pin)電源線背板開孔位置再高一些會較好 ,
除了較容易安裝之外、增加出來的高度應該能再多支援一個5.25吋磁碟槽 ,
對於有抽取盒需求的用戶來說會更方便。
從外箱的標示的Modi Tower字樣可以得知是中直立式的款式 ->
全黑化的烤漆與網孔面板 ->
在面板上方設置了 USB2.0、USB3.0 各一 + 耳麥插槽 ,
右邊的開機鈕兼具開機LED , 左邊reset紐則是HDD LED ->
機殼面板與前置系統風扇的安裝架都佈有濾網、可以降低進塵量 ->
卸下風扇安裝架後可以看到硬碟是採側轉90度的安裝方式 ,
方便硬碟拆裝、並加開了數個大孔增加進風量 ...
PS. 有些側轉的硬碟架會擋到進風、影響硬碟的散熱效果
側板上透明壓克力與安置系統風扇的面積各佔一半 ,
饅頭自身是偏好大透側的 , 不過這部份因人而異就不贅述了 ->
從背後可以看到採用下置式電源的設計 , 並有7個介面卡空間與一個小3pin的12cm系統風扇 ,
還預留了2個水冷孔 ->
機殼底部僅有Power進風口處有開孔 , 並外置了一個可抽取的防塵濾網 ->
內部結構一覽 !!
2個5.25吋的磁碟槽配有快拆設計 , 硬碟架部份則是支援3個2.5吋硬碟或SSD、與3個3.5吋硬碟 ,
在主機板的安裝位置右側有設置了幾個整線用的孔洞、下方則是整區放空 ->
Power安置在這兩片之間、後方再鎖上螺絲固定 ->
介面卡的擋板是一次性的有點可惜、如果能重複拆裝就更好了 ->
介面卡拆裝時須將這個蓋子卸下、輕壓卡榫即可 ->
預備接上主機板的各式線材 ->
在主機板的CPU後方位置有鏤空 , 方便拆卸使用強化背板的散熱器 ,
框選處為背板最大藏線寬度所在 , 也是等會整線時的主要走線路徑 ->
由於機殼兩邊的側板都有向外突起 , 增加可容納的塔型散熱器高度與背板的藏線空間 ,
即便是在較窄的主機板後方區域 , Power的最粗的24pin電源線也能輕鬆穿過 ->
大約有1.3cm左右的寬度 ->
整線主幹道的孔洞處則有2.2cm的寬度、足夠塞進全線材 ->
散熱器的支援高度不太好量 , 看官網上標示值是16.5cm ...
而安置硬碟與方便插取的硬碟架 , 在2.5吋部分是單純以鎖住硬碟下方的螺絲孔來固定 ->
3.5吋部分則設置了6個對應側邊螺絲孔的固定設計 , 另外也有支援2.5吋的螺絲孔位 ->
先往兩側稍微拉開 ->
這是背面 ->
置入硬碟、對準孔位後再把兩側往內闔上即可 ->
準備搬新家的配備 ->
組裝前說明一下 ... 由於CPU用的12V、4pin (or 8pin)電源線背板開孔在這位置 ,
如果走背線會有一小段線路經過主機板下方 ,
有些附有花紋編織束網的可能會因太粗而影響主機板安裝 ,
建議 :
1. 單獨讓該條電源線不走背線
2. 使用轉接延長線穿過
饅頭嘗試以後者來進行、不過手邊臨時沒有8pin的 ->
安置各項零組件後、內部空間看起來還很充裕 ->
蓋上側板的樣子 ->
後方藏線與整線狀況 ->
側板可以順利闔上 ->
這是前置、進氣的系統風扇安裝後的樣子 ->
組裝完工後的外型 ->
饅頭覺得如果5MM5 統治者能像6HM6 挑戰者那般 ,
配有可調整的硬碟架設計就更趨於完善 ,
可能定位比較平價、所以功能上做了區隔。
另外CPU用的12V、4pin (or 8pin)電源線背板開孔位置再高一些會較好 ,
除了較容易安裝之外、增加出來的高度應該能再多支援一個5.25吋磁碟槽 ,
對於有抽取盒需求的用戶來說會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