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遊戲大作不少,《戰地風雲4》才上市沒幾天的時間,《決勝時刻:魅影》也跟著後面腳步推出。說起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經典除了《戰地風雲》系列之外,當然不得不提到已經是第10部作品的《決勝時刻》,兩者遊戲類型雖然相同,但還是各有優缺,戰地系列注重的是多人連線,而決勝時刻則是以豐富緊湊的遊戲劇情取勝。
新作《決勝時刻:魅影》並非採用全新的遊戲引擎,而是IW升級版5.0,儘管如此,遊戲畫面還是有所提昇,且在特效全開之下,比起前作需求要更高些,不過在摧毀殆盡的物理反應上,還是輸給了戰地4很多。
畫面可以調整的部份不算少,包括解析度、畫面品質、景深、環境遮蔽、地形細節、各向異性過濾、動態模糊、反鋸齒、陰影、質地品質...等等。
《決勝時刻:魅影》官方建議硬體系統需求
最低需求
作業系統:Windows 7 64-Bit / Windows 8 64-Bit
處理器:Intel Core 2 Duo E8200 2.66 GHz / AMD Phenom X3 8750 2.4 GHz 以上
記憶體:6 GB RAM
硬碟:40 GB 硬碟空間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GTS 450 / ATI Radeon HD 5870 以上
DirectX:11
建議需求
作業系統: Windows 7 64-Bit / Windows 8 64-Bit
處理器: Intel Core i5 – 680 @ 3.6GHz
記憶體:8 GB RAM
硬碟:40 GB HD space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GTX 760 4GB
DirectX:11
測試前一樣先來看看遊戲畫面的擷圖。
擷圖左上角有遊戲張數可供參考,使用的顯卡為AMD R9 290。畫質是調整至最高,反鋸齒設定為4x MSAA。
----以下是擷至Wiki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決勝時刻:魅影)
《決勝時刻:魅影》遊戲背景設定在不久的將來,一次災難性的襲擊永遠改變了世界勢力平衡,美國的軌道防禦平台(Orbital Defense Initiative,ODIN)太空站被稱為「聯邦(Federation)」的組織入侵,使全球各地遭受到來自太空站的動能轟炸,結果許多美國城市毀滅、地貌改變,美國不再為超級大國,強大的工業和基礎設施在襲擊中被摧毀,死傷人數難以估計,美國本土也變得脆弱不堪。
在襲擊後的10年,「聯邦」(主要由前南美聯邦組成)合併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大國,入侵已不堪一擊的美國,並且征服了美軍。隨著美軍崩潰、領土喪失、政府垮台,美國已輸了這場戰爭,但是殘餘的美軍並沒有放棄抵抗,他們成立一支名為「魅影」的精銳部隊,祕密地發動一場戰爭,為打倒「聯邦」和重建美國世界強權而戰。
-----------------------------------
畫面的部份,比起前作有更好的細節。
災難臨頭還在拍照XD...(點擊可放大)
至於這災難怎麼來的?讓我們回到數分鐘前(又是倒敘法...
太空站(點擊可放大)
太空站被入侵了,跟敵人扭打,怎麼他一臉淡定樣,能不能給點表情阿...XD
太空站爆裂了XD(點擊可放大)
世界各地受到太空站的攻擊...
塊陶啊....
逃完之後,正式揭開序幕...
狼犬在這一代佔了不少戲份...(點擊可放大)
(點擊可放大)
(點擊可放大)
槍枝細節變多,感覺更真實了...(點擊可放大)
(點擊可放大)
(點擊可放大)
很搶戲的狼犬兄(點擊可放大)
絕對少不了的武裝直升機(點擊可放大)
依舊很搶戲的狼犬兄,很有模有樣阿(點擊可放大)
指揮所,電腦沒接線阿(點擊可放大)
犬兄的視點。
看起來是以前有錢人的家(點擊可放大)
如今是廢墟了...(點擊可放大)
R9 290 最低FPS大概會到4X張(點擊可放大)
前面的教堂就這樣崩壞了...(點擊可放大)
四處是斷垣殘壁。(點擊可放大)
接著是實際的張數測試,以下是所使用的平台週邊。顯卡沒有特別註明品牌型號的就是公版卡。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600K @ 4.8GHz
CPU Cooler: ENERMAX LIQMAX 120S
RAM: GSKILL DDR3 2133 4GBx2
MB: GIGABYTE GA-Z77X-UD5H
VGA:
--- AMD R9 290、MSI R9 280X Gaming OC、HD 7970 GHz、HD 7870、HD 7850、HD 6970、HD 7790(Driver:Catalyst 13.11 Beta 8)
--- NVIDIA MSI GTX 780 Gaming OC、ASUS GTX 670 DirectCU II、GIGABYTE GTX 760 OC、MSI GTX 660 Gaming OC(Driver:GeForce 331.65 WHQL)
HDD: OCZ Vertex 3.20 256GB
PSU: Tt Toughpower DPS 850W 80+金牌
OS: Windows 7 64bit
測試項目為第三關No Man's Land,從一開始之後以Fraps記錄180秒,並取平均張數以及最低張數。遊戲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畫面特效設定為"最高",分別測試反鋸齒4x MSAA以及FXAA兩種。
解析度 1920x1080 / 特效設定 最高 / 反鋸齒 4x MSAA
解析度 1920x1080 / 特效設定 最高 / 反鋸齒 FXAA
小結
從張數看來《決勝時刻:魅影》比以往的作品都還要來的嚴苛一些,在特效全開以及反鋸齒4xMSAA的情況下,要HD 7850等級的顯卡才有辦法在平均30張以上,而最低張30門檻大概也要HD 7970、R9 280X或GTX 760的等級,至於要平均60以上則是要R9 290或GTX 780。不過反鋸齒改為FXAA之後就好很多了,HD 7850就可以達最低30張的門檻,且平均張40以上,GTX 760或HD 7970平均張可超過60。
最後來看看反鋸齒開啟後實際畫面的差異性。
反鋸齒:關閉(點擊可放大)
反鋸齒:FXAA(點擊可放大)
反鋸齒:4x MSAA(點擊可放大)
反鋸齒:關閉(點擊可放大)
反鋸齒:FXAA(點擊可放大)
反鋸齒:4x MSAA(點擊可放大)
FXAA看起來的反鋸齒效果似乎比4x MSAA還要好,不過相對細節的部位比較模糊一些。看得出來嗎XD...
新作《決勝時刻:魅影》並非採用全新的遊戲引擎,而是IW升級版5.0,儘管如此,遊戲畫面還是有所提昇,且在特效全開之下,比起前作需求要更高些,不過在摧毀殆盡的物理反應上,還是輸給了戰地4很多。
畫面可以調整的部份不算少,包括解析度、畫面品質、景深、環境遮蔽、地形細節、各向異性過濾、動態模糊、反鋸齒、陰影、質地品質...等等。
《決勝時刻:魅影》官方建議硬體系統需求
最低需求
作業系統:Windows 7 64-Bit / Windows 8 64-Bit
處理器:Intel Core 2 Duo E8200 2.66 GHz / AMD Phenom X3 8750 2.4 GHz 以上
記憶體:6 GB RAM
硬碟:40 GB 硬碟空間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GTS 450 / ATI Radeon HD 5870 以上
DirectX:11
建議需求
作業系統: Windows 7 64-Bit / Windows 8 64-Bit
處理器: Intel Core i5 – 680 @ 3.6GHz
記憶體:8 GB RAM
硬碟:40 GB HD space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GTX 760 4GB
DirectX:11
測試前一樣先來看看遊戲畫面的擷圖。
擷圖左上角有遊戲張數可供參考,使用的顯卡為AMD R9 290。畫質是調整至最高,反鋸齒設定為4x MSAA。
----以下是擷至Wiki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決勝時刻:魅影)
《決勝時刻:魅影》遊戲背景設定在不久的將來,一次災難性的襲擊永遠改變了世界勢力平衡,美國的軌道防禦平台(Orbital Defense Initiative,ODIN)太空站被稱為「聯邦(Federation)」的組織入侵,使全球各地遭受到來自太空站的動能轟炸,結果許多美國城市毀滅、地貌改變,美國不再為超級大國,強大的工業和基礎設施在襲擊中被摧毀,死傷人數難以估計,美國本土也變得脆弱不堪。
在襲擊後的10年,「聯邦」(主要由前南美聯邦組成)合併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大國,入侵已不堪一擊的美國,並且征服了美軍。隨著美軍崩潰、領土喪失、政府垮台,美國已輸了這場戰爭,但是殘餘的美軍並沒有放棄抵抗,他們成立一支名為「魅影」的精銳部隊,祕密地發動一場戰爭,為打倒「聯邦」和重建美國世界強權而戰。
-----------------------------------
畫面的部份,比起前作有更好的細節。
災難臨頭還在拍照XD...(點擊可放大)
至於這災難怎麼來的?讓我們回到數分鐘前(又是倒敘法...
太空站(點擊可放大)
太空站被入侵了,跟敵人扭打,怎麼他一臉淡定樣,能不能給點表情阿...XD
太空站爆裂了XD(點擊可放大)
世界各地受到太空站的攻擊...
塊陶啊....
逃完之後,正式揭開序幕...
狼犬在這一代佔了不少戲份...(點擊可放大)
(點擊可放大)
(點擊可放大)
槍枝細節變多,感覺更真實了...(點擊可放大)
(點擊可放大)
(點擊可放大)
很搶戲的狼犬兄(點擊可放大)
絕對少不了的武裝直升機(點擊可放大)
依舊很搶戲的狼犬兄,很有模有樣阿(點擊可放大)
指揮所,電腦沒接線阿(點擊可放大)
犬兄的視點。
看起來是以前有錢人的家(點擊可放大)
如今是廢墟了...(點擊可放大)
R9 290 最低FPS大概會到4X張(點擊可放大)
前面的教堂就這樣崩壞了...(點擊可放大)
四處是斷垣殘壁。(點擊可放大)
接著是實際的張數測試,以下是所使用的平台週邊。顯卡沒有特別註明品牌型號的就是公版卡。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600K @ 4.8GHz
CPU Cooler: ENERMAX LIQMAX 120S
RAM: GSKILL DDR3 2133 4GBx2
MB: GIGABYTE GA-Z77X-UD5H
VGA:
--- AMD R9 290、MSI R9 280X Gaming OC、HD 7970 GHz、HD 7870、HD 7850、HD 6970、HD 7790(Driver:Catalyst 13.11 Beta 8)
--- NVIDIA MSI GTX 780 Gaming OC、ASUS GTX 670 DirectCU II、GIGABYTE GTX 760 OC、MSI GTX 660 Gaming OC(Driver:GeForce 331.65 WHQL)
HDD: OCZ Vertex 3.20 256GB
PSU: Tt Toughpower DPS 850W 80+金牌
OS: Windows 7 64bit
測試項目為第三關No Man's Land,從一開始之後以Fraps記錄180秒,並取平均張數以及最低張數。遊戲畫面解析度為1920x1080,畫面特效設定為"最高",分別測試反鋸齒4x MSAA以及FXAA兩種。
解析度 1920x1080 / 特效設定 最高 / 反鋸齒 4x MSAA
解析度 1920x1080 / 特效設定 最高 / 反鋸齒 FXAA
小結
從張數看來《決勝時刻:魅影》比以往的作品都還要來的嚴苛一些,在特效全開以及反鋸齒4xMSAA的情況下,要HD 7850等級的顯卡才有辦法在平均30張以上,而最低張30門檻大概也要HD 7970、R9 280X或GTX 760的等級,至於要平均60以上則是要R9 290或GTX 780。不過反鋸齒改為FXAA之後就好很多了,HD 7850就可以達最低30張的門檻,且平均張40以上,GTX 760或HD 7970平均張可超過60。
最後來看看反鋸齒開啟後實際畫面的差異性。
反鋸齒:關閉(點擊可放大)
反鋸齒:FXAA(點擊可放大)
反鋸齒:4x MSAA(點擊可放大)
反鋸齒:關閉(點擊可放大)
反鋸齒:FXAA(點擊可放大)
反鋸齒:4x MSAA(點擊可放大)
FXAA看起來的反鋸齒效果似乎比4x MSAA還要好,不過相對細節的部位比較模糊一些。看得出來嗎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