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用FOOBAR2000開啟PPHS放音樂去感覺你聽不聽得出來差異(你正在用內建音效的話,可以把RESAMPLE設定到96000HZ)
要價好幾千元的音效卡,除了支援常用取樣速率之外(44.1K/48K/88.2K/96K/176.4K/192K等),用料和設計也與內建音效有顯著差異。相對來說,低階卡為了控制成本,就算設計不用錢,用料也會受到限制,但仍會盡量支援多種取樣速率(44.1K/48K/88.2K/96K等,通常不支援更高速率)。而內建音效通常只支援48K和96K兩段速率,對於DVD和BD沒什麼影響,但是以CD為主的音樂就會因為取樣速率不同(CD是44.1K取樣速率)而必須重新處理訊號再輸出。
關鍵在於大多數的撥放程式並不會主動進行訊號重新取樣的運算,而是將訊號直接往音效晶片丟!這對於有支援44.1K取樣的音效卡來說沒問題,可是只有48/96K的內建音效就必須再進行處理,內建音效晶片的處理方式多半很簡單,就是「把44.1K的訊號塞幾個空格進去讓它填滿到48K」,這個動作對低頻訊號還算不明顯,可是對高頻訊號就很有殺傷力,使得高音變得尖銳刺耳(個人聽感不同會有不同感受差異與形容)
那麼,一開始提到的PPHS運算則是在訊號相關課程會學習到的取樣重建理論的實作,藉由現在高速的CPU進行理論上品質較好的取樣重建,重建完以後再根據設定(96K)取樣輸出為96K取樣速率的波形訊號給音效晶片;由於音效晶片已經直接支援了96K的取樣速率,因此避免了「音效晶片往聲波塞空白訊號填補」的問題。
實際測試則是在幾年前,住宿舍時抓了兩三個同學試聽 AIR ORIGINAL SOUNDTRACK 第一首 「回想録」 ,使用的主機板是MSI G31M3-F內建音效(ALC888),喇叭使用EDIFIER M1310,在關閉和開啟PPHS的情況下測試,幾個同學都給出了有開比較好的回答...(這首歌基本上是鋼琴曲,彈奏了一些高音,個人認為最明顯的改變就是高音是否像是拿刀挖耳朵)
扯遠了,我只是要說,如果只打算花幾百元買音效卡,那開PPHS修整一下輸出就有一定效果;若是有打算丟錢下去建議還是從千元往上挑吧。另外,如果你用的是螢幕內建喇叭,或者買電腦送的什麼多媒體喇叭,那也是推薦一併換掉。
補充說明,如果PPHS開啟了還是感受不到差別,先找朋友借一副好點的耳機接上去聽聽看,聽得出來代表你現役的喇叭/耳機需要升級,聽不出來的話...你的錢包很幸福,碰到木耳主人所以不用花大錢買聲音(被打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