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力這咖機殼已經是蠻久之前的了,前面板不是鋁的而是塑膠的,另外也沒有前置USB。
而系統通風散熱方面,跟現在動輒多顆12CM風扇的機殼來比較,也是更顯不足。
近來天氣也漸漸炎熱起來了,因此就把腦筋動到主機的散熱。
接下來請看圖說故事!
↑這是早期聯力機殼後置系統風扇的設計,通常就是1個8x8cm的風扇。
然後配上有如金鐘罩一般的風扇護網,風阻應該是不小。
紅色圈圈是今天打算動手的位置。
↑這是主機內部情況,CPU:QX9650 OC 4G,VGA:9800GX2。
光看這兩樣就知熱情如火,雖然都已換成熱導管散熱器了,不過主機內部散熱不好溫度也是降不下來的。
而9800GX2更不用說,在這種高溫下已經升天兩次了,在此順便推MSI令入激賞的保固。可惜沒幫我升級!
↑之後聯力推出的幾乎都改成12cm後置系統風扇,而護網的通風性跟上圖比較就知其中的差別。
圖片來源:http://www.lian-li.com/v2/tw/contact_us/index1.php
不過今天不打算改成這樣!
↑開始動手拆主機,聯力的機殼大部份都可以像抽屜一樣打開。
不過裝 Venomous X 之後,就不行直接抽出來了。一樣要從內部先拆主機板。
↑拆下來的部份,應該可以當作裸測架。
↑這個位置經過比對之後,剛好可以塞下另一個8cm的風扇。
在確定放得下之後,在上面做些記號。
↑加工情況,先試跑一圈。
↑切削完成情況。
↑另一個風扇護網我就用比較偷懶的方法,直接用斜口鉗剪掉。
↑慢慢的修成完整的圓形。
↑加工完成!
↑裝上風扇試試。
↑通電運轉測試。
↑內部情況。
↑2個8x8cm後置風扇。
心得:
其實應該是要提供測試報告來比較的,不過由於今天心潮來血才動工的。
所以事前並沒有記錄原本的溫度,因此就沒有數據比對。
基於心理因素,個人覺得應該是對主機的散熱有幫助!
謝謝觀賞!!
而系統通風散熱方面,跟現在動輒多顆12CM風扇的機殼來比較,也是更顯不足。
近來天氣也漸漸炎熱起來了,因此就把腦筋動到主機的散熱。
接下來請看圖說故事!
↑這是早期聯力機殼後置系統風扇的設計,通常就是1個8x8cm的風扇。
然後配上有如金鐘罩一般的風扇護網,風阻應該是不小。
紅色圈圈是今天打算動手的位置。
↑這是主機內部情況,CPU:QX9650 OC 4G,VGA:9800GX2。
光看這兩樣就知熱情如火,雖然都已換成熱導管散熱器了,不過主機內部散熱不好溫度也是降不下來的。
而9800GX2更不用說,在這種高溫下已經升天兩次了,在此順便推MSI令入激賞的保固。可惜沒幫我升級!
↑之後聯力推出的幾乎都改成12cm後置系統風扇,而護網的通風性跟上圖比較就知其中的差別。
圖片來源:http://www.lian-li.com/v2/tw/contact_us/index1.php
不過今天不打算改成這樣!
↑開始動手拆主機,聯力的機殼大部份都可以像抽屜一樣打開。
不過裝 Venomous X 之後,就不行直接抽出來了。一樣要從內部先拆主機板。
↑拆下來的部份,應該可以當作裸測架。
↑這個位置經過比對之後,剛好可以塞下另一個8cm的風扇。
在確定放得下之後,在上面做些記號。
↑加工情況,先試跑一圈。
↑切削完成情況。
↑另一個風扇護網我就用比較偷懶的方法,直接用斜口鉗剪掉。
↑慢慢的修成完整的圓形。
↑加工完成!
↑裝上風扇試試。
↑通電運轉測試。
↑內部情況。
↑2個8x8cm後置風扇。
心得:
其實應該是要提供測試報告來比較的,不過由於今天心潮來血才動工的。
所以事前並沒有記錄原本的溫度,因此就沒有數據比對。
基於心理因素,個人覺得應該是對主機的散熱有幫助!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