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的機械最怕震動和高溫。所以環境要好,特別是機箱要牢固,以免共震太大。
硬碟裡面一定會有所謂的磁頭 ( Head ) 在進行該硬碟盤上面的讀寫動作,而磁頭是固定在機械手臂上面的,機械手臂上有多個磁頭可以進行讀取的動作。 而當磁頭固定不動 (假設機械手臂不動) ,硬碟盤轉一圈所畫出來的圓就是所謂的磁軌( Track );而如同我們前面剛剛提到的,一塊硬碟裡面可能具有多個硬碟盤, 所有硬碟盤上面相同半徑的那一個磁軌就組成了所謂的磁柱。
在兩個硬碟盤上面的同一個磁軌就是一個磁柱啦! 這個磁柱也是磁碟分割( partition )時的最小單位了; 另外,由圓心向外劃直線,則可將磁軌再細分為一個一個的磁區
WD1500
[YT]<object width="425" height="355"><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v/0E8twKoHNag&hl=zh_TW"></param><param name="wmode" value="transparent"></param><embed src="http://www.youtube.com/v/0E8twKoHNag&hl=zh_TW"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mode="transparent" width="425" height="355"></embed></object>[/YT]
[YT]<object width="425" height="355"><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v/oTzAAZPwvBk&hl=zh_TW"></param><param name="wmode" value="transparent"></param><embed src="http://www.youtube.com/v/oTzAAZPwvBk&hl=zh_TW"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mode="transparent" width="425" height="355"></embed></object>[/YT]
有了以上基本観念、
最後要來談的是硬碟的 搜尋時間和存取時間。 (有些人容易弄混)
1. 2.5硬碟盤直徑小、機械手臂通常搜尋時間比3.5硬碟來回移動時間短(外圏到内圏)、所以SAS HDD多採用2.5硬碟盤。
2.存取時間和硬碟的每分鐘
轉速高低、單碟密度有関係。自然是轉速高、單碟密度高、存取時間相對短。
3.搜尋時間短的硬碟不一定會比搜尋時間長的硬碟快、像迅猛龍300GB會比一般轉15000SAS硬碟74GB來的快(使用RAID CARD状況下)、是因為和
2倍於SAS HDD單碟密度有関、造就存取時間短。
所以可得出一個結論、搜尋時間短、 單碟密度高、IO晶片協調能力良好、就是你所要找的系統硬碟
一般所說的「隨機存取」,主要受磁碟平均存取時間的影響;後者就是所謂的「循序存取」
,主要受磁碟內部傳輸率的影響。然而實際上在作業系統的操作中,磁碟
的平均存取與隨機存取都是交互出現的,視使用者的作業方式不同,而有
不同的比重;總合起來,便是使用者所感受到的硬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