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電源供應器在並不像主機板那樣,可以透過軟體來擷取一些數據,只能透過外部工具(如...電錶)來實現,而數位化的好處就是內建了晶片,透過傳輸線加上軟體,就可以得到數據進行監控。數位化的電源供應器在Tt上面已經不是新鮮事,如果還有印象,在2013年底的時候就有推出Toughpower DPS系列,而最近則是搭載新版的控制軟體(DPS G App 2.0),更新至Toughpower DPS G系列,提供更齊全的瓦數讓消費者選擇。
Tt Toughpower DPS G 系列,提供了450W、550W、650W、750W、850W以及最高1050W,六款瓦數規格,比起前一代只有750、850W兩種有更多選擇,也有中低階平台適用的450W、550W可選。規格的部份,新款的DPS G系列一樣採用全組化線材,並通過80Plus金牌認證,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數位化的設計,透過DPS G App 2.0軟體,可以進行電源相關的數據監控、記錄。
入手的這款為最高瓦數,Tt Toughpower DPS G 1050W。
長達七年的保固、80Plus金牌認證、SLI認證、數位化....等。
盒子背面有用料及規格說明,線材接頭數量也清楚標示。
質感美學外觀設計、100%的高品質電容、搭載數位控制晶片、即時監控軟體。
裡面有電源供應器(採不織布包覆)、線材包、說明書。
電源本體與先前DPS系列的設計是差不多的,僅在側邊的標籤貼紙以及後側出風孔造型上有差異。
電源外觀整體為黑色霧面烤漆,風扇護網為金屬材質,採柵格狀的開孔造型金屬烤漆,四邊有圓角弧度修飾,側邊則是有滾紅色邊條綴飾。
側邊有型號標籤貼紙以及紅色邊條。
後側的通風孔造型與風扇護網網孔有一致性。
規格標籤貼紙是在底部位置。
12V單路設計,87.5A。
全模組化看起來就很素喜阿...
模組化的接口有11個,包含左上的USB訊號傳輸接口、2x 主電源、4x 周邊SATA、3x PCI-E、1x CPU電源。
線材的部份採用一個收納包放置。
全部有10條模組化線材、大4Pin轉小4Pin接線、USB訊號線、整線用束帶、防共振貼條、電源線、螺絲。
線材的部份全採用扁線設計,在整線上會比較方便。
主電源為24pin,CPU供電為4+4pin。
PCI-E電源的部份有3組,每組提供2個6+2pin接頭,共6個。
SATA的部份有三組,每一條上提供4個接頭,共12個。
大4PIN有二組,每一條上有4個接頭(有易退PIN設計)。另外小4PIN的部份採用大4PIN轉接。
訊號線的部份與先前DPS系列不同,先前DPS是採用mini USB接頭,而DPS G則是4pin的接頭,且有防脫落的卡榫設計
記得接上USB接頭才有辦法監控或記錄數據。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5960X (4.3GHz@1.25V)
CPU Cooler: Tt Water 3.0 Ultimate
RAM: GSKILL DDR4 2133 4GBx4
MB: GIGABYTE X99M-Gaming 5
VGA: AMD R9 290X + AMD R9 290(CrossFire)
HDD: OCZ Vertex 3.20 256GB
PSU: Tt Toughpower DPS G 1050W 80+金牌
OS: Windows 7 64bit
CPU使用Core i7-5960X,懶人超頻4.3GHz,使用X99M-Gaming 5主機板預設超頻選項,電壓1.25V。顯卡因為沒有兩張R9 290X,所以只好勉強另湊一張R9 290跑CF,測試平台如上述,除此之外並沒有任何風扇,也無光碟機。
測試以OCCT作為燒機測試使用,不過並不使用OCCT內建所測得的數值,而是直接使用三用電錶監測5V及12V的數據變化,並透過USB傳輸記錄數值輸出圖表。後面也會有DPS G App 2.0所測得的數據。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待機時的最低功耗約60W左右。
5V待機時在5.112~5.115V之間。
12V待機在12.082~12.086V之間。
CPU負載測試20分鐘
以OCCT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設定每2秒記錄一次,全程20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五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在265W左右。
5V的部份在CPU負載時稍微下降一些,範圍大概在5.104~5.114V之間。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104V,最高為5.114V,波動0.01V。負載區段在5.104~5.106V之間,波動0.002V。
12V的部份在CPU負載時也是稍微下降一些,範圍大概在12.072~12.085V之間。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072V,最高為12.085V,波動為0.013V,負載區段在12.072~12.076V,波動0.004V。
CPU+GPU負載測試20分鐘
CPU+G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落在639W左右。
5V在雙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測試時下降要更多一些,波動頻率也比較為明顯,在5.098~5.115V之間。
5V測試的結果,最低為5.098V,最高為5.115V,最大波動為0.017V,負載區段約在5.098~5.103V之間,約0.005V。
12V的部份在全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時的波動也是更為明顯,在12.059~12.146V之間。
12V測試的結果,最低為12.059V,最高為12.146V,最大波動為0.087V,負載區段為最大波動。
DPS G App 2.0控制軟體介紹
數位電源最主要的就是監控軟體,Tt Toughpower DPS G系列的電源所搭配是DPS G App 2.0控制軟體,也就是先前DPS系列所使用的App升級版。DPS G App 2.0除了顯示電源風扇轉速、電壓、安培、電費...等等之外,在這版本還多了CPU以及顯示卡的電壓、電流、耗電量、溫度的數據顯示。另外在DPS G App 2.0之中官方強調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概念,玩家可以透過手機或平板隨時隨地監看電源供應器的使用狀態,甚至分享到社群網站上面。
DPS G App 2.0的介面與先前DPS App的介面一樣,圖示相當大,簡單明瞭,點選icon之後相關數據會出現在上方。可以用來監看電費、溫度、電壓、安培、中央處理器、顯卡、效率、瓦特數、風扇轉速。
電壓12V / 5V / 3.3V的部份是個別顯示,需要手動切換。
如果要監看數據變化可以按一下圖表左側的切換符號。
DPS G App 2.0多出了CPU以及顯示卡的數據監測。可以用來監測耗電量、安培、電壓、溫度等資訊。
VGA顯卡的數據監測。
另外也可以顯示當前的電源轉換效率。
當然用來計算電費也是沒問題的。
設定的部份與前一版相同,有多國語言可切換、電費歸零、清除社群帳號、支援、使用手冊、軟體更新、登入...等。
數據在重新開機之後才會顯示上一次開機所使用的記錄,時間軸是可以自行移動來監看當時數據,右上角的切換icon是用來切換顯示CPU與顯卡的記錄資訊。
CPU以及顯示卡的資訊數據。有數據之後就可以分享到社群網站上,如Facebook、Twitter、微博等。
記錄的部份可以輸出成Excel CSV檔,方便製作圖表或數據管理。
測試時的部分數據直接輸出成圖表,DPS G App 2.0是20秒記錄一次。
12V最低為11.92V,最高為12.04V,波動0.12V。
5V最低為5.07V,最高為5.11V,波動0.04V。
功耗參考。
小結
整體測試來看,Tt Toughpower DPS G 1050W的穩定性還不錯,12V的波動軟體測出為0.12V,電表測出為0.087V,差異不算大,以最高的0.12V來看,也僅有0.1%的波動,而5V的波動則是不到0.1%。
Toughpower DPS G最主要還是數位化優勢,以往可能需要電表才能測出的數據,可以不用那麼麻煩了,透過軟體就可以監控。所搭載的DPS G App 2.0介面親切,操作還稱得上便利,基本上與前一版相差不大,不過這一版多出了CPU以及顯示卡的電壓、電流、耗電量、溫度的數據,對於進階玩家而言是相當便利的功能,但在即時數據顯示的部份無法同時顯示多種資訊,如12V / 5V / 3.3V得透過切換來顯示,還是一樣不太方便,花俏是可以保留,也可以做一頁來顯示數據即時的總覽,像GPU-Z Sencors多項資訊簡單明瞭就很不錯。
Tt Toughpower DPS G 系列,提供了450W、550W、650W、750W、850W以及最高1050W,六款瓦數規格,比起前一代只有750、850W兩種有更多選擇,也有中低階平台適用的450W、550W可選。規格的部份,新款的DPS G系列一樣採用全組化線材,並通過80Plus金牌認證,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數位化的設計,透過DPS G App 2.0軟體,可以進行電源相關的數據監控、記錄。
入手的這款為最高瓦數,Tt Toughpower DPS G 1050W。
長達七年的保固、80Plus金牌認證、SLI認證、數位化....等。
盒子背面有用料及規格說明,線材接頭數量也清楚標示。
質感美學外觀設計、100%的高品質電容、搭載數位控制晶片、即時監控軟體。
裡面有電源供應器(採不織布包覆)、線材包、說明書。
電源本體與先前DPS系列的設計是差不多的,僅在側邊的標籤貼紙以及後側出風孔造型上有差異。
電源外觀整體為黑色霧面烤漆,風扇護網為金屬材質,採柵格狀的開孔造型金屬烤漆,四邊有圓角弧度修飾,側邊則是有滾紅色邊條綴飾。
側邊有型號標籤貼紙以及紅色邊條。
後側的通風孔造型與風扇護網網孔有一致性。
規格標籤貼紙是在底部位置。
12V單路設計,87.5A。
全模組化看起來就很素喜阿...
模組化的接口有11個,包含左上的USB訊號傳輸接口、2x 主電源、4x 周邊SATA、3x PCI-E、1x CPU電源。
線材的部份採用一個收納包放置。
全部有10條模組化線材、大4Pin轉小4Pin接線、USB訊號線、整線用束帶、防共振貼條、電源線、螺絲。
線材的部份全採用扁線設計,在整線上會比較方便。
主電源為24pin,CPU供電為4+4pin。
PCI-E電源的部份有3組,每組提供2個6+2pin接頭,共6個。
SATA的部份有三組,每一條上提供4個接頭,共12個。
大4PIN有二組,每一條上有4個接頭(有易退PIN設計)。另外小4PIN的部份採用大4PIN轉接。
訊號線的部份與先前DPS系列不同,先前DPS是採用mini USB接頭,而DPS G則是4pin的接頭,且有防脫落的卡榫設計
記得接上USB接頭才有辦法監控或記錄數據。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5960X (4.3GHz@1.25V)
CPU Cooler: Tt Water 3.0 Ultimate
RAM: GSKILL DDR4 2133 4GBx4
MB: GIGABYTE X99M-Gaming 5
VGA: AMD R9 290X + AMD R9 290(CrossFire)
HDD: OCZ Vertex 3.20 256GB
PSU: Tt Toughpower DPS G 1050W 80+金牌
OS: Windows 7 64bit
CPU使用Core i7-5960X,懶人超頻4.3GHz,使用X99M-Gaming 5主機板預設超頻選項,電壓1.25V。顯卡因為沒有兩張R9 290X,所以只好勉強另湊一張R9 290跑CF,測試平台如上述,除此之外並沒有任何風扇,也無光碟機。
測試以OCCT作為燒機測試使用,不過並不使用OCCT內建所測得的數值,而是直接使用三用電錶監測5V及12V的數據變化,並透過USB傳輸記錄數值輸出圖表。後面也會有DPS G App 2.0所測得的數據。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待機時的最低功耗約60W左右。
5V待機時在5.112~5.115V之間。
12V待機在12.082~12.086V之間。
CPU負載測試20分鐘
以OCCT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設定每2秒記錄一次,全程20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五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在265W左右。
5V的部份在CPU負載時稍微下降一些,範圍大概在5.104~5.114V之間。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104V,最高為5.114V,波動0.01V。負載區段在5.104~5.106V之間,波動0.002V。
12V的部份在CPU負載時也是稍微下降一些,範圍大概在12.072~12.085V之間。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072V,最高為12.085V,波動為0.013V,負載區段在12.072~12.076V,波動0.004V。
CPU+GPU負載測試20分鐘
CPU+G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落在639W左右。
5V在雙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測試時下降要更多一些,波動頻率也比較為明顯,在5.098~5.115V之間。
5V測試的結果,最低為5.098V,最高為5.115V,最大波動為0.017V,負載區段約在5.098~5.103V之間,約0.005V。
12V的部份在全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時的波動也是更為明顯,在12.059~12.146V之間。
12V測試的結果,最低為12.059V,最高為12.146V,最大波動為0.087V,負載區段為最大波動。
DPS G App 2.0控制軟體介紹
數位電源最主要的就是監控軟體,Tt Toughpower DPS G系列的電源所搭配是DPS G App 2.0控制軟體,也就是先前DPS系列所使用的App升級版。DPS G App 2.0除了顯示電源風扇轉速、電壓、安培、電費...等等之外,在這版本還多了CPU以及顯示卡的電壓、電流、耗電量、溫度的數據顯示。另外在DPS G App 2.0之中官方強調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概念,玩家可以透過手機或平板隨時隨地監看電源供應器的使用狀態,甚至分享到社群網站上面。
DPS G App 2.0的介面與先前DPS App的介面一樣,圖示相當大,簡單明瞭,點選icon之後相關數據會出現在上方。可以用來監看電費、溫度、電壓、安培、中央處理器、顯卡、效率、瓦特數、風扇轉速。
電壓12V / 5V / 3.3V的部份是個別顯示,需要手動切換。
如果要監看數據變化可以按一下圖表左側的切換符號。
DPS G App 2.0多出了CPU以及顯示卡的數據監測。可以用來監測耗電量、安培、電壓、溫度等資訊。
VGA顯卡的數據監測。
另外也可以顯示當前的電源轉換效率。
當然用來計算電費也是沒問題的。
設定的部份與前一版相同,有多國語言可切換、電費歸零、清除社群帳號、支援、使用手冊、軟體更新、登入...等。
數據在重新開機之後才會顯示上一次開機所使用的記錄,時間軸是可以自行移動來監看當時數據,右上角的切換icon是用來切換顯示CPU與顯卡的記錄資訊。
CPU以及顯示卡的資訊數據。有數據之後就可以分享到社群網站上,如Facebook、Twitter、微博等。
記錄的部份可以輸出成Excel CSV檔,方便製作圖表或數據管理。
測試時的部分數據直接輸出成圖表,DPS G App 2.0是20秒記錄一次。
12V最低為11.92V,最高為12.04V,波動0.12V。
5V最低為5.07V,最高為5.11V,波動0.04V。
功耗參考。
小結
整體測試來看,Tt Toughpower DPS G 1050W的穩定性還不錯,12V的波動軟體測出為0.12V,電表測出為0.087V,差異不算大,以最高的0.12V來看,也僅有0.1%的波動,而5V的波動則是不到0.1%。
Toughpower DPS G最主要還是數位化優勢,以往可能需要電表才能測出的數據,可以不用那麼麻煩了,透過軟體就可以監控。所搭載的DPS G App 2.0介面親切,操作還稱得上便利,基本上與前一版相差不大,不過這一版多出了CPU以及顯示卡的電壓、電流、耗電量、溫度的數據,對於進階玩家而言是相當便利的功能,但在即時數據顯示的部份無法同時顯示多種資訊,如12V / 5V / 3.3V得透過切換來顯示,還是一樣不太方便,花俏是可以保留,也可以做一頁來顯示數據即時的總覽,像GPU-Z Sencors多項資訊簡單明瞭就很不錯。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