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世代的來臨,網路速度又向前了一個步,網路的普及及資訊爆炸的時代,還有近期硬碟的價格廝殺,高速硬碟的興起,新型的SSD革命,釵h玩家手上早就有擁有數顆的硬碟,多顆硬碟儲存資料及加速和備份,但是隨著硬碟數量的增加,一般機殼無法應付龐大的熱量來源,還有不斷增加的硬碟數量,雖然外接是一總方式但成本不低,而且容易有碰撞造成損壞的風險,除了購買額貴的伺服器機殼外,沒有其他選擇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了~
在改裝@團瞄到了這咖機殼,加入不少嶄新設計的機殼,老樣子,仔細的研究一番。
在機殼正面掛上高調Thermaltake的標誌。
汽車引擎進氣閥設計可以增加機殼的排風量,I/O接頭方面則有2個USB及1個IEEE1394加上音效輸入輸出,彼此距離足夠,不易有撞件的問題。
除了特殊排風設計外,頂部裝有23公分800prm的靜音風扇。
風扇兩側還有帥氣的排風孔,整體來說頂部設計十分前衛。
側板上也裝有23公分800prm的風扇,造音值僅有15dBA,並在3.5吋裝置旁有風孔設計,確保冷空氣的流通。
機殼後方裝有兩個12公分1300prm風扇,噪音值也只有17dBA。
在風扇旁邊則預留了兩個水冷孔。
下方的介面卡檔板也貼心的增強了散熱設計,對於愈來愈多玩家使用多顯卡技術來說,散熱問題已經不像以前那麼棘手了。
電源供應器則是屬於下置式設計,不讓電源共應器與CPU風扇搶風。
側板上設有把手,就像汽車的車門一樣。
打開後再拍一張吧。
最下方的的5.25擴充槽採用無螺絲設計,提高安裝或拆卸的便利性。
中間的的5.25擴充槽則為可拆取式硬碟架設計,並且增加了散熱孔設計。
接下來試試看一下抽取硬碟架吧,先按下灰色按鈕解鎖吧。
然後就可以直接把硬碟架取出。
拿出來拍張照片。
抽取式硬碟架也是無螺絲設計,只要按下兩側四個按鍵就可以鎖住硬碟。
通通把它按下去吧。
接著再回到機殼裡面看看,發現裝在頂部的23公分風扇,這個風扇十分重要,可以迅速將上升的熱氣排出,避免在機殼內部滯留。
獨特的散熱間隔,可以把處理器和顯式卡及電源供器應的熱為分開。
此為顯式卡和電源供應器的熱源區。
另外還有隱藏式的工具盒,聽說可以拿來放置私房錢?
這些隔熱板拆裝都不需其他工具,只是巧妙的運用卡榫設計。
顯卡旁的隔板。
這是在電源旁的隔板。
這片則是介於電源與顯卡間的隔板。
介於顯卡與處理器的隔板。
在拆隔板時發現一個強大的設計,機殼前半部設有垂直調整架,可以掛上一顆12公分風扇,若是多幾個就更棒了。
這是前置面板的卡榫,與傳統卡榫設計不同,拆裝十分輕鬆。
在風扇前方還有蜂巢狀的設計。
此為前置的紅光14公分1300prm風扇,噪音值17dBA。
接著來看看機殼內部側面的設計。
處理器後方的熱源也十分的高,鎖上12公分風扇不但可以帶走熱源,也可以使用靜音風扇不用擔心噪音問題。
根據常用的整線位置,設有可重複使用的束線帶,增加不少整線的便利性。
隔板式的設計,讓機殼內部繞到後方,可以有效確保內部對流,並且提升整線速度。
對於繞到後方的線材,可以使用秘密武器來對付。
這些版子可以有效的把不容易綁起來的線材固定在側板上。
這個設計真是方便阿。
接下來換個角度來到機殼下方,假設面對雜亂的線材卻又沒輒時該怎麼辦呢?
這時檔板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歐歐,超輕爽的。
接著再上顯卡上方的。
還有處理器和顯卡間的。
裝完後把側板裝上去。
不使用時就把防塵套蓋上吧(茶)。
心得:
這個機殼加入了釵h新元素,散熱方面採取了分離熱源的方式,並且盡可能的加入風扇(可安裝9顆風扇)及增加散熱孔,可以滿足了大瓦數電腦的散熱需求,另外也整線上增添了不少設計,可以更快速有效的整理出整潔的機殼空間,並有效減少亂流,可以說與散熱散設計相輔相成。
因為是採用直立式設計,所以能容納的裝置數也比較多,可以裝下7個5.25裝置及7個3.5吋裝置,加上完善的散設計,還有抽取式硬碟架,及免螺絲設計,都未這個機殼增加了不少吸引力。
整體來安裝方便,且散熱良好,不過內部用了不少塑膠材質,以抽取式硬碟架來說,使用上要比較小心,以免長期使用後會有斷裂的可能。
謝謝各位大大!
在改裝@團瞄到了這咖機殼,加入不少嶄新設計的機殼,老樣子,仔細的研究一番。
![1.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jpg)
在機殼正面掛上高調Thermaltake的標誌。
![2.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jpg)
汽車引擎進氣閥設計可以增加機殼的排風量,I/O接頭方面則有2個USB及1個IEEE1394加上音效輸入輸出,彼此距離足夠,不易有撞件的問題。
![3.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3.jpg)
除了特殊排風設計外,頂部裝有23公分800prm的靜音風扇。
![4.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4.jpg)
風扇兩側還有帥氣的排風孔,整體來說頂部設計十分前衛。
![5.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5.jpg)
側板上也裝有23公分800prm的風扇,造音值僅有15dBA,並在3.5吋裝置旁有風孔設計,確保冷空氣的流通。
![6.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6.jpg)
機殼後方裝有兩個12公分1300prm風扇,噪音值也只有17dBA。
![7.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7.jpg)
在風扇旁邊則預留了兩個水冷孔。
![8.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8.jpg)
下方的介面卡檔板也貼心的增強了散熱設計,對於愈來愈多玩家使用多顯卡技術來說,散熱問題已經不像以前那麼棘手了。
![9.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9.jpg)
電源供應器則是屬於下置式設計,不讓電源共應器與CPU風扇搶風。
![10.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0.jpg)
側板上設有把手,就像汽車的車門一樣。
![11.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1.jpg)
打開後再拍一張吧。
![12.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2.jpg)
最下方的的5.25擴充槽採用無螺絲設計,提高安裝或拆卸的便利性。
![13.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3.jpg)
中間的的5.25擴充槽則為可拆取式硬碟架設計,並且增加了散熱孔設計。
![14.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4.jpg)
接下來試試看一下抽取硬碟架吧,先按下灰色按鈕解鎖吧。
![15.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5.jpg)
然後就可以直接把硬碟架取出。
![16.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6.jpg)
拿出來拍張照片。
![17.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7.jpg)
抽取式硬碟架也是無螺絲設計,只要按下兩側四個按鍵就可以鎖住硬碟。
![18.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8.jpg)
通通把它按下去吧。
![19.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19.jpg)
接著再回到機殼裡面看看,發現裝在頂部的23公分風扇,這個風扇十分重要,可以迅速將上升的熱氣排出,避免在機殼內部滯留。
![20.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0.jpg)
獨特的散熱間隔,可以把處理器和顯式卡及電源供器應的熱為分開。
![21.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1.jpg)
此為顯式卡和電源供應器的熱源區。
![22.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2.jpg)
另外還有隱藏式的工具盒,聽說可以拿來放置私房錢?
![23.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3.jpg)
這些隔熱板拆裝都不需其他工具,只是巧妙的運用卡榫設計。
![24.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4.jpg)
顯卡旁的隔板。
![25.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5.jpg)
這是在電源旁的隔板。
![26.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6.jpg)
這片則是介於電源與顯卡間的隔板。
![27.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7.jpg)
介於顯卡與處理器的隔板。
![28.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8.jpg)
在拆隔板時發現一個強大的設計,機殼前半部設有垂直調整架,可以掛上一顆12公分風扇,若是多幾個就更棒了。
![29.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29.jpg)
這是前置面板的卡榫,與傳統卡榫設計不同,拆裝十分輕鬆。
![30.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30.jpg)
在風扇前方還有蜂巢狀的設計。
![31.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31.jpg)
此為前置的紅光14公分1300prm風扇,噪音值17dBA。
![32.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32.jpg)
接著來看看機殼內部側面的設計。
![33.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33.jpg)
處理器後方的熱源也十分的高,鎖上12公分風扇不但可以帶走熱源,也可以使用靜音風扇不用擔心噪音問題。
![34.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34.jpg)
根據常用的整線位置,設有可重複使用的束線帶,增加不少整線的便利性。
![35.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35.jpg)
隔板式的設計,讓機殼內部繞到後方,可以有效確保內部對流,並且提升整線速度。
![37.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37.jpg)
對於繞到後方的線材,可以使用秘密武器來對付。
![38.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38.jpg)
這些版子可以有效的把不容易綁起來的線材固定在側板上。
![39.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39.jpg)
這個設計真是方便阿。
![40.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40.jpg)
接下來換個角度來到機殼下方,假設面對雜亂的線材卻又沒輒時該怎麼辦呢?
![41.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41.jpg)
這時檔板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42.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42.jpg)
歐歐,超輕爽的。
![43.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43.jpg)
接著再上顯卡上方的。
![44.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44.jpg)
還有處理器和顯卡間的。
![45.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45.jpg)
裝完後把側板裝上去。
![46.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46.jpg)
不使用時就把防塵套蓋上吧(茶)。
![47.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47.jpg)
心得:
這個機殼加入了釵h新元素,散熱方面採取了分離熱源的方式,並且盡可能的加入風扇(可安裝9顆風扇)及增加散熱孔,可以滿足了大瓦數電腦的散熱需求,另外也整線上增添了不少設計,可以更快速有效的整理出整潔的機殼空間,並有效減少亂流,可以說與散熱散設計相輔相成。
因為是採用直立式設計,所以能容納的裝置數也比較多,可以裝下7個5.25裝置及7個3.5吋裝置,加上完善的散設計,還有抽取式硬碟架,及免螺絲設計,都未這個機殼增加了不少吸引力。
整體來安裝方便,且散熱良好,不過內部用了不少塑膠材質,以抽取式硬碟架來說,使用上要比較小心,以免長期使用後會有斷裂的可能。
謝謝各位大大!
![48.jpg](http://www.tmsap.info/images/tmsap/TT_Spedo/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