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世代的來臨,網路速度又向前了一個步,網路的普及及資訊爆炸的時代,還有近期硬碟的價格廝殺,高速硬碟的興起,新型的SSD革命,釵h玩家手上早就有擁有數顆的硬碟,多顆硬碟儲存資料及加速和備份,但是隨著硬碟數量的增加,一般機殼無法應付龐大的熱量來源,還有不斷增加的硬碟數量,雖然外接是一總方式但成本不低,而且容易有碰撞造成損壞的風險,除了購買額貴的伺服器機殼外,沒有其他選擇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了~
在改裝@團瞄到了這咖機殼,加入不少嶄新設計的機殼,老樣子,仔細的研究一番。
在機殼正面掛上高調Thermaltake的標誌。
汽車引擎進氣閥設計可以增加機殼的排風量,I/O接頭方面則有2個USB及1個IEEE1394加上音效輸入輸出,彼此距離足夠,不易有撞件的問題。
除了特殊排風設計外,頂部裝有23公分800prm的靜音風扇。
風扇兩側還有帥氣的排風孔,整體來說頂部設計十分前衛。
側板上也裝有23公分800prm的風扇,造音值僅有15dBA,並在3.5吋裝置旁有風孔設計,確保冷空氣的流通。
機殼後方裝有兩個12公分1300prm風扇,噪音值也只有17dBA。
在風扇旁邊則預留了兩個水冷孔。
下方的介面卡檔板也貼心的增強了散熱設計,對於愈來愈多玩家使用多顯卡技術來說,散熱問題已經不像以前那麼棘手了。
電源供應器則是屬於下置式設計,不讓電源共應器與CPU風扇搶風。
側板上設有把手,就像汽車的車門一樣。
打開後再拍一張吧。
最下方的的5.25擴充槽採用無螺絲設計,提高安裝或拆卸的便利性。
中間的的5.25擴充槽則為可拆取式硬碟架設計,並且增加了散熱孔設計。
接下來試試看一下抽取硬碟架吧,先按下灰色按鈕解鎖吧。
然後就可以直接把硬碟架取出。
拿出來拍張照片。
抽取式硬碟架也是無螺絲設計,只要按下兩側四個按鍵就可以鎖住硬碟。
通通把它按下去吧。
接著再回到機殼裡面看看,發現裝在頂部的23公分風扇,這個風扇十分重要,可以迅速將上升的熱氣排出,避免在機殼內部滯留。
獨特的散熱間隔,可以把處理器和顯式卡及電源供器應的熱為分開。
此為顯式卡和電源供應器的熱源區。
另外還有隱藏式的工具盒,聽說可以拿來放置私房錢?
這些隔熱板拆裝都不需其他工具,只是巧妙的運用卡榫設計。
顯卡旁的隔板。
這是在電源旁的隔板。
這片則是介於電源與顯卡間的隔板。
介於顯卡與處理器的隔板。
在拆隔板時發現一個強大的設計,機殼前半部設有垂直調整架,可以掛上一顆12公分風扇,若是多幾個就更棒了。
這是前置面板的卡榫,與傳統卡榫設計不同,拆裝十分輕鬆。
在風扇前方還有蜂巢狀的設計。
此為前置的紅光14公分1300prm風扇,噪音值17dBA。
接著來看看機殼內部側面的設計。
處理器後方的熱源也十分的高,鎖上12公分風扇不但可以帶走熱源,也可以使用靜音風扇不用擔心噪音問題。
根據常用的整線位置,設有可重複使用的束線帶,增加不少整線的便利性。
隔板式的設計,讓機殼內部繞到後方,可以有效確保內部對流,並且提升整線速度。
對於繞到後方的線材,可以使用秘密武器來對付。
這些版子可以有效的把不容易綁起來的線材固定在側板上。
這個設計真是方便阿。
接下來換個角度來到機殼下方,假設面對雜亂的線材卻又沒輒時該怎麼辦呢?
這時檔板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歐歐,超輕爽的。
接著再上顯卡上方的。
還有處理器和顯卡間的。
裝完後把側板裝上去。
不使用時就把防塵套蓋上吧(茶)。
心得:
這個機殼加入了釵h新元素,散熱方面採取了分離熱源的方式,並且盡可能的加入風扇(可安裝9顆風扇)及增加散熱孔,可以滿足了大瓦數電腦的散熱需求,另外也整線上增添了不少設計,可以更快速有效的整理出整潔的機殼空間,並有效減少亂流,可以說與散熱散設計相輔相成。
因為是採用直立式設計,所以能容納的裝置數也比較多,可以裝下7個5.25裝置及7個3.5吋裝置,加上完善的散設計,還有抽取式硬碟架,及免螺絲設計,都未這個機殼增加了不少吸引力。
整體來安裝方便,且散熱良好,不過內部用了不少塑膠材質,以抽取式硬碟架來說,使用上要比較小心,以免長期使用後會有斷裂的可能。
謝謝各位大大!
在改裝@團瞄到了這咖機殼,加入不少嶄新設計的機殼,老樣子,仔細的研究一番。
在機殼正面掛上高調Thermaltake的標誌。
汽車引擎進氣閥設計可以增加機殼的排風量,I/O接頭方面則有2個USB及1個IEEE1394加上音效輸入輸出,彼此距離足夠,不易有撞件的問題。
除了特殊排風設計外,頂部裝有23公分800prm的靜音風扇。
風扇兩側還有帥氣的排風孔,整體來說頂部設計十分前衛。
側板上也裝有23公分800prm的風扇,造音值僅有15dBA,並在3.5吋裝置旁有風孔設計,確保冷空氣的流通。
機殼後方裝有兩個12公分1300prm風扇,噪音值也只有17dBA。
在風扇旁邊則預留了兩個水冷孔。
下方的介面卡檔板也貼心的增強了散熱設計,對於愈來愈多玩家使用多顯卡技術來說,散熱問題已經不像以前那麼棘手了。
電源供應器則是屬於下置式設計,不讓電源共應器與CPU風扇搶風。
側板上設有把手,就像汽車的車門一樣。
打開後再拍一張吧。
最下方的的5.25擴充槽採用無螺絲設計,提高安裝或拆卸的便利性。
中間的的5.25擴充槽則為可拆取式硬碟架設計,並且增加了散熱孔設計。
接下來試試看一下抽取硬碟架吧,先按下灰色按鈕解鎖吧。
然後就可以直接把硬碟架取出。
拿出來拍張照片。
抽取式硬碟架也是無螺絲設計,只要按下兩側四個按鍵就可以鎖住硬碟。
通通把它按下去吧。
接著再回到機殼裡面看看,發現裝在頂部的23公分風扇,這個風扇十分重要,可以迅速將上升的熱氣排出,避免在機殼內部滯留。
獨特的散熱間隔,可以把處理器和顯式卡及電源供器應的熱為分開。
此為顯式卡和電源供應器的熱源區。
另外還有隱藏式的工具盒,聽說可以拿來放置私房錢?
這些隔熱板拆裝都不需其他工具,只是巧妙的運用卡榫設計。
顯卡旁的隔板。
這是在電源旁的隔板。
這片則是介於電源與顯卡間的隔板。
介於顯卡與處理器的隔板。
在拆隔板時發現一個強大的設計,機殼前半部設有垂直調整架,可以掛上一顆12公分風扇,若是多幾個就更棒了。
這是前置面板的卡榫,與傳統卡榫設計不同,拆裝十分輕鬆。
在風扇前方還有蜂巢狀的設計。
此為前置的紅光14公分1300prm風扇,噪音值17dBA。
接著來看看機殼內部側面的設計。
處理器後方的熱源也十分的高,鎖上12公分風扇不但可以帶走熱源,也可以使用靜音風扇不用擔心噪音問題。
根據常用的整線位置,設有可重複使用的束線帶,增加不少整線的便利性。
隔板式的設計,讓機殼內部繞到後方,可以有效確保內部對流,並且提升整線速度。
對於繞到後方的線材,可以使用秘密武器來對付。
這些版子可以有效的把不容易綁起來的線材固定在側板上。
這個設計真是方便阿。
接下來換個角度來到機殼下方,假設面對雜亂的線材卻又沒輒時該怎麼辦呢?
這時檔板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歐歐,超輕爽的。
接著再上顯卡上方的。
還有處理器和顯卡間的。
裝完後把側板裝上去。
不使用時就把防塵套蓋上吧(茶)。
心得:
這個機殼加入了釵h新元素,散熱方面採取了分離熱源的方式,並且盡可能的加入風扇(可安裝9顆風扇)及增加散熱孔,可以滿足了大瓦數電腦的散熱需求,另外也整線上增添了不少設計,可以更快速有效的整理出整潔的機殼空間,並有效減少亂流,可以說與散熱散設計相輔相成。
因為是採用直立式設計,所以能容納的裝置數也比較多,可以裝下7個5.25裝置及7個3.5吋裝置,加上完善的散設計,還有抽取式硬碟架,及免螺絲設計,都未這個機殼增加了不少吸引力。
整體來安裝方便,且散熱良好,不過內部用了不少塑膠材質,以抽取式硬碟架來說,使用上要比較小心,以免長期使用後會有斷裂的可能。
謝謝各位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