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盒可以說是東力奇的主力產品,外觀及質感都有相當不錯的水準,其產品線也一應俱全,除了最常看到的2.5吋、3.5吋硬碟外接盒之外,還有兩顆及四顆硬碟串接的外接盒,通常會用到多顆硬碟外接盒即是有大容量或是資料備份需求,畢竟現在一顆1TB(1024GB)的硬碟都在萬元左右,兩顆500GB可就便宜了不少錢。
Ultimate II 3500系列外接盒一共有JBOD/BIG及RAID兩款型號,可支援兩顆3.5吋SATA介面的硬碟。
左邊為JBOD/BIG,右邊則是RAID,兩款的外盒相同,僅用貼標辨識,而且是在側邊,在開架式賣場可能比較難以直接找到想要的商品。
Ultimate II 3500 JBOD/BIG及RAID系列的外觀是相同的,採用鋁鎂合金材質,外表過二次陽極髮絲處理。
Ultimate II 3500四方的外觀,放置時可以站立也可以橫躺使用。拆裝簡易,底部的兩跟螺絲卸下即可將內座拉出。
Ultimate II 3500的面板為簍空設計,方便內部硬碟散熱,而且這面板是可以拆換的,在購買時附有個性化面板,可以隨你喜愛更換面板顏色。
背面IO部份,左為RAID 0/1,右為JBOD/BIG,RAID 0/1有USB及e-SATA兩種傳輸介面,JBOD/BIG只能使用USB做傳輸。
在磁碟串接模式則是使用背面的切換開關控制,後面還有警告標語,如果不當切換操作模式可能會造成資料損毀,也就是當你選定RAID 0或1,JBOD或是BIG之後,就不要在切換模式,除非你資料不想要了。
Ultimate II 3500所附的配件,JBOD/BIG及RAID系列的差別就在一條e-SATA傳輸線。
JBOD/BIG及RAID皆為SATA的傳輸介面。
Ultimate II 3500 RAID採用Silicon image的IC。
Ultimate II 3500附有綠色及紅色兩款面板,可自行更換,更換面板後,看起來更亮眼,更活潑的感覺。
前後都可以更換。
紅的黑的都不錯。
如果你使用RAID或是BIG模式,最好是採用同品牌、同型號及相同容量的硬碟。
Ultimate II 3500 JBOD/BIG
Ultimate II 3500 JBOD/BIG採用USB傳輸介面,有JBOD/BIG兩種模式可使用,可利用外接盒後面的開關切換,JBOD為正常的使用兩顆硬碟,也就是進入磁碟管理後可以看到兩顆硬碟,並沒有做任何變更。BIG則是把兩顆組成一顆硬碟,在磁碟管理內只會看到一台硬碟,不過只要一台出現問題就所有資料都會不見,安全性較無保障。
BIG模式,將兩顆硬碟組成一顆硬碟。
JBOD模式,可以直接顯示兩顆硬碟,可以分開獨立操作。
Ultimate II 3500 RAID 0/1
Ultimate II 3500 RAID採用e-SATA及USB兩種傳輸介面,模式有RAID 0及RAID 1兩種磁碟陣列模式可以選擇,RAID 0是把資料分散到兩台硬碟中,因為可同時存取兩台硬碟的資料,所以速度上會快許多,不過缺點則是其中一顆硬碟出現問題的話,資料就會消失。RAID 1則是將同一筆資料寫入兩顆硬碟,直接做鏡像備份,如果其中一台硬碟壞掉,資料還會存在,只要更換壞掉的硬碟,資料就會被鏡射回去,缺點是使用的容量會變成一半,例如裝上兩顆500GB硬碟,可用容量也只有500GB,不過資料的安全性相當夠。
RAID 0模式,有點像BIG模式,不過存取速度會比較快。
RAID 1模式,使用容量只有一半,不過安全性十足。
Ultimate II 3500系列外接盒一共有JBOD/BIG及RAID兩款型號,可支援兩顆3.5吋SATA介面的硬碟。
![01.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01.jpg)
左邊為JBOD/BIG,右邊則是RAID,兩款的外盒相同,僅用貼標辨識,而且是在側邊,在開架式賣場可能比較難以直接找到想要的商品。
![02.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02.jpg)
![03.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03.jpg)
Ultimate II 3500 JBOD/BIG及RAID系列的外觀是相同的,採用鋁鎂合金材質,外表過二次陽極髮絲處理。
![04.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04.jpg)
Ultimate II 3500四方的外觀,放置時可以站立也可以橫躺使用。拆裝簡易,底部的兩跟螺絲卸下即可將內座拉出。
![05.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05.jpg)
Ultimate II 3500的面板為簍空設計,方便內部硬碟散熱,而且這面板是可以拆換的,在購買時附有個性化面板,可以隨你喜愛更換面板顏色。
![06.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06.jpg)
背面IO部份,左為RAID 0/1,右為JBOD/BIG,RAID 0/1有USB及e-SATA兩種傳輸介面,JBOD/BIG只能使用USB做傳輸。
![07.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07.jpg)
在磁碟串接模式則是使用背面的切換開關控制,後面還有警告標語,如果不當切換操作模式可能會造成資料損毀,也就是當你選定RAID 0或1,JBOD或是BIG之後,就不要在切換模式,除非你資料不想要了。
![08.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08.jpg)
Ultimate II 3500所附的配件,JBOD/BIG及RAID系列的差別就在一條e-SATA傳輸線。
![09.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09.jpg)
JBOD/BIG及RAID皆為SATA的傳輸介面。
![10.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10.jpg)
Ultimate II 3500 RAID採用Silicon image的IC。
![11.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11.jpg)
Ultimate II 3500附有綠色及紅色兩款面板,可自行更換,更換面板後,看起來更亮眼,更活潑的感覺。
![12.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12.jpg)
前後都可以更換。
![13.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13.jpg)
紅的黑的都不錯。
![14.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14.jpg)
如果你使用RAID或是BIG模式,最好是採用同品牌、同型號及相同容量的硬碟。
![15.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15.jpg)
Ultimate II 3500 JBOD/BIG
Ultimate II 3500 JBOD/BIG採用USB傳輸介面,有JBOD/BIG兩種模式可使用,可利用外接盒後面的開關切換,JBOD為正常的使用兩顆硬碟,也就是進入磁碟管理後可以看到兩顆硬碟,並沒有做任何變更。BIG則是把兩顆組成一顆硬碟,在磁碟管理內只會看到一台硬碟,不過只要一台出現問題就所有資料都會不見,安全性較無保障。
BIG模式,將兩顆硬碟組成一顆硬碟。
![big.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big.jpg)
JBOD模式,可以直接顯示兩顆硬碟,可以分開獨立操作。
![jbod.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jbod.jpg)
Ultimate II 3500 RAID 0/1
Ultimate II 3500 RAID採用e-SATA及USB兩種傳輸介面,模式有RAID 0及RAID 1兩種磁碟陣列模式可以選擇,RAID 0是把資料分散到兩台硬碟中,因為可同時存取兩台硬碟的資料,所以速度上會快許多,不過缺點則是其中一顆硬碟出現問題的話,資料就會消失。RAID 1則是將同一筆資料寫入兩顆硬碟,直接做鏡像備份,如果其中一台硬碟壞掉,資料還會存在,只要更換壞掉的硬碟,資料就會被鏡射回去,缺點是使用的容量會變成一半,例如裝上兩顆500GB硬碟,可用容量也只有500GB,不過資料的安全性相當夠。
RAID 0模式,有點像BIG模式,不過存取速度會比較快。
![raid0.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raid0.jpg)
RAID 1模式,使用容量只有一半,不過安全性十足。
![raid1.jpg](http://pics2.coolaler.com/content/tsunami/u2_3500/raid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