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3/24/05
- 訊息
- 3,112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36
原本對itx沒什麼感覺,內心還是比較愛matx的設計
但在滄者不斷受到誘惑,最後還是敗給心中的小惡魔…不小心就入手了這組
所以也在此作個開箱;face0;(照片拍的很差,麻煩鞭小力一點)
這件的清單如下
CPU: I3 2100
散熱器: PROLIMATECH Samuel17
風扇: 保銳靜蝠PWM X 2
MB: GIGA H61N-USB3
RAM: 金士頓 DDR3 1333 4GB X2 (爾必達顆粒)
HDD: 金士頓 SSD 60G + 希捷 1TB
VGA: GIGA 6850OC
CASE&POWER: 銀欣 SG05B - 450W
慣例的疊疊樂(硬碟二顆都是舊的,所以就沒入鏡了)
主機板外盒,其實原本考慮買GA-H67N-USB3,但似乎很難找況且也用不到SATA3所以只用H61
主板正面照
供電設計
IO介面
只支援二條RAM(其實8G也很夠用了)
台灣制造
竟然是6層板(為啥我的Z68只有4層板呢;em42;)
金士頓爾必達顆粒,低電壓的好東西,可穩定運作 在1600 9 9 9 24 1T 1.25V/ 1333 8 8 8 24 1T 1.25V
額外加購的散熱片,用來貼主機板的元件
CPU外盒
內容物
CPU驗明正身
ITX專用6導管散熱器;em03;
真的很薄
裝上保銳靜蝠
插上RAM(要找到和主機板、顯卡同樣藍色PCB的記憶體可不容易)
能貼的地方都貼上散熱片
顯卡外盒,其實這張顯卡也很難找,拍賣幾乎每家都缺貨,只好到NOVA一家一家問才找到
開盒!
正面照,藍色的PCB!(正是因為這個才找這麼久)
可惜導管位置有點失敗,竟然做在上方;ng;
單6PIN供電
IO介面
可惜是大陸制造;em44;
重點零件,機殼登場
機殼規格
開箱!
機殼及配件
上方是整片的散熱孔
正面,不支援USB3…;em44;
背面,POWER為80銅牌
拆外殼!內部為全黑化(原本想買300W的版本,但300W內部沒黑化只好…)
POWER輸出規格,12V為單路設計,總共36A = 432W ;em03;
從側板看進去
另一邊可看到硬碟架,共可裝2.5吋 X1 3.5吋X1 ,薄型光碟機X1(最上方)
拆下來的面板,看起來塑膠感很重…;em44;
前風扇有可拆式瀘網(但是不太好拆)
預設風扇為高爾夫扇
換成保銳靜蝠PWM (和CPU風扇串接)
拆下來的硬碟架
可看到2.5吋的安裝空間
準備開始安裝!散熱膏使用內附的(原本想用MX4,但MX4蠻貴的所以…)
隨便塗幾個點(其實塗太多了;rr;)
從背後鎖上散熱器(這表示以後要換的話要把主機板也拆下來…;em42;)
裝上之後幾乎覆蓋整個主機板!
散熱器可以吹到記憶體!
放進機殼比較一下,離POWER還有一段空間
將POWER拆下來(風扇為8公分)
把顯卡插上!
還有一點點空間可插6PIN電源(原本超怕裝不進去,這張卡長度為25CM,銀欣官方寫的安裝限制是22CM)
散熱器離顯卡還有約0.5公分的距離;face0;
將POWER反裝!以免跟CPU散熱風扇對吸,也可以讓POWER吸冷空氣來散熱(同下置POWER原理)
把硬碟裝上、線全部插好,整個非常卡;ng;,特別是硬碟的線會卡到CPU散熱器
只好把散熱器轉向,改成吹南橋的位置(也就是整台拆掉重裝啦;em42;)
看起來好多了
重新把硬碟裝上,線接好;em44;
可以看到硬碟線終於不卡CPU散熱器了…(辛苦有價值了)
多餘的線塞在光碟機的位置(反正我不裝光碟機)
蓋上外殼!顯卡散熱風扇可直接吸外部的冷空氣(接近裸機的溫度囉)
背面照
機殼上方吸上磁吸式瀘網以防止POWER吸入灰塵;face0;
底部,4個很沒質感的腳墊;em44;
開始安裝系統!
因為測試不知道該測什麼…就測個耗電吧!
未開機狀態 < 2W
開機後 約 75W
進系統後待機 < 60W ;em03; (若沒有顯卡應該只有40W左右)
3D MARK 06 約 140W ~ 160W
3DMARK VANTAGE 約150W
剩下待續(不知為啥系統不讓我上傳照片了);em42;
心得:這殼裝好後真的很有成就感(迷之聲:廢話,你裝了4個小時啊!!)
有蠻多小缺點的,例如配件和面板很沒質感,另外就是前置面板的音源線過短,完全接不到主機板上的前置音源位置;ng;(不知道能不能反應給原廠…)
另外就是測完之後發氣其實用I3+6850並不用450W這麼大的瓦數…買300W的版本就很夠用了(也省下很多$$)
不過考量到全黑化的話…只有450W的可以選;em42;
整體來說算是很滿意,謝謝觀賞;em03;
但在滄者不斷受到誘惑,最後還是敗給心中的小惡魔…不小心就入手了這組
所以也在此作個開箱;face0;(照片拍的很差,麻煩鞭小力一點)
這件的清單如下
CPU: I3 2100
散熱器: PROLIMATECH Samuel17
風扇: 保銳靜蝠PWM X 2
MB: GIGA H61N-USB3
RAM: 金士頓 DDR3 1333 4GB X2 (爾必達顆粒)
HDD: 金士頓 SSD 60G + 希捷 1TB
VGA: GIGA 6850OC
CASE&POWER: 銀欣 SG05B - 450W
慣例的疊疊樂(硬碟二顆都是舊的,所以就沒入鏡了)
主機板外盒,其實原本考慮買GA-H67N-USB3,但似乎很難找況且也用不到SATA3所以只用H61
主板正面照
供電設計
IO介面
只支援二條RAM(其實8G也很夠用了)
台灣制造
竟然是6層板(為啥我的Z68只有4層板呢;em42;)
金士頓爾必達顆粒,低電壓的好東西,可穩定運作 在1600 9 9 9 24 1T 1.25V/ 1333 8 8 8 24 1T 1.25V
額外加購的散熱片,用來貼主機板的元件
CPU外盒
內容物
CPU驗明正身
ITX專用6導管散熱器;em03;
真的很薄
裝上保銳靜蝠
插上RAM(要找到和主機板、顯卡同樣藍色PCB的記憶體可不容易)
能貼的地方都貼上散熱片
顯卡外盒,其實這張顯卡也很難找,拍賣幾乎每家都缺貨,只好到NOVA一家一家問才找到
開盒!
正面照,藍色的PCB!(正是因為這個才找這麼久)
可惜導管位置有點失敗,竟然做在上方;ng;
單6PIN供電
IO介面
可惜是大陸制造;em44;
重點零件,機殼登場
機殼規格
開箱!
機殼及配件
上方是整片的散熱孔
正面,不支援USB3…;em44;
背面,POWER為80銅牌
拆外殼!內部為全黑化(原本想買300W的版本,但300W內部沒黑化只好…)
POWER輸出規格,12V為單路設計,總共36A = 432W ;em03;
從側板看進去
另一邊可看到硬碟架,共可裝2.5吋 X1 3.5吋X1 ,薄型光碟機X1(最上方)
拆下來的面板,看起來塑膠感很重…;em44;
前風扇有可拆式瀘網(但是不太好拆)
預設風扇為高爾夫扇
換成保銳靜蝠PWM (和CPU風扇串接)
拆下來的硬碟架
可看到2.5吋的安裝空間
準備開始安裝!散熱膏使用內附的(原本想用MX4,但MX4蠻貴的所以…)
隨便塗幾個點(其實塗太多了;rr;)
從背後鎖上散熱器(這表示以後要換的話要把主機板也拆下來…;em42;)
裝上之後幾乎覆蓋整個主機板!
散熱器可以吹到記憶體!
放進機殼比較一下,離POWER還有一段空間
將POWER拆下來(風扇為8公分)
把顯卡插上!
還有一點點空間可插6PIN電源(原本超怕裝不進去,這張卡長度為25CM,銀欣官方寫的安裝限制是22CM)
散熱器離顯卡還有約0.5公分的距離;face0;
將POWER反裝!以免跟CPU散熱風扇對吸,也可以讓POWER吸冷空氣來散熱(同下置POWER原理)
把硬碟裝上、線全部插好,整個非常卡;ng;,特別是硬碟的線會卡到CPU散熱器
只好把散熱器轉向,改成吹南橋的位置(也就是整台拆掉重裝啦;em42;)
看起來好多了
重新把硬碟裝上,線接好;em44;
可以看到硬碟線終於不卡CPU散熱器了…(辛苦有價值了)
多餘的線塞在光碟機的位置(反正我不裝光碟機)
蓋上外殼!顯卡散熱風扇可直接吸外部的冷空氣(接近裸機的溫度囉)
背面照
機殼上方吸上磁吸式瀘網以防止POWER吸入灰塵;face0;
底部,4個很沒質感的腳墊;em44;
開始安裝系統!
因為測試不知道該測什麼…就測個耗電吧!
未開機狀態 < 2W
開機後 約 75W
進系統後待機 < 60W ;em03; (若沒有顯卡應該只有40W左右)
3D MARK 06 約 140W ~ 160W
3DMARK VANTAGE 約150W
剩下待續(不知為啥系統不讓我上傳照片了);em42;
心得:這殼裝好後真的很有成就感(迷之聲:廢話,你裝了4個小時啊!!)
有蠻多小缺點的,例如配件和面板很沒質感,另外就是前置面板的音源線過短,完全接不到主機板上的前置音源位置;ng;(不知道能不能反應給原廠…)
另外就是測完之後發氣其實用I3+6850並不用450W這麼大的瓦數…買300W的版本就很夠用了(也省下很多$$)
不過考量到全黑化的話…只有450W的可以選;em42;
整體來說算是很滿意,謝謝觀賞;em03;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