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穆家+Apr 9 2004, 02:39 PM--></div><table border='0' align='center' width='95%' cellpadding='3' cellspacing='1'><tr><td>QUOTE (穆家 @ Apr 9 2004, 02:39 PM)</td></tr><tr><td id='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paulwu1688@Apr 9 2004, 08:58 AM
<!--QuoteBegin-狂少
@Apr 9 2004, 06:56 AM
對啊...
100%相信
Prescott就是被那些太長的GY pipelines害死
(相較之下K8沒這種問題)
不然大有可為
在cpu架構沒改變之前intel也只有靠加長pipelines深度來提升頻率了
解釋一下吧...1688或狂魔
有看....沒有不懂
"加長pipelines"????
還有1688你的記憶體跑3 4 4 5 DDR564
應該有MOD.電壓喲...真變態 [/b][/quote]
加長的管線(Pipeline)
管線指的是處理器內的指令拆解成可以獨立執行的片段,在第一個指令執行完成之前,第二個指令便開始執行,管線的階數(stages)越多,每一階段執行的越短,執行速度也越快.而Noethwood的管線為20層,到了Prescott以後則拉長到31層,如此一來,Prescott便有潛力將運作時脈拉的越高,讓電腦獲得更好的表現.
不過管線拉長的缺點是,如果某一階段出錯了...整個管線內的工作要全部清除並重新填充, 隨著錯誤增加,執行電腦運算花費的時間反而增長了,要等到時脈大幅增加時,拉長管線的效益才會突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