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實用的測試文阿, 一定要推一下的:)
ST-15K.3 我是恐龍.. 已加入 9/18/03 訊息 21,581 互動分數 26 點數 48 年齡 46 網站 www.coolaler.com 7/29/10 #83 peter1260 說: 感謝大大這麼精心的測試,下次換風扇時就有概念囉~~ 按一下展開…… 總之安靜跟風量只有一種可以選囉~
ST-15K.3 我是恐龍.. 已加入 9/18/03 訊息 21,581 互動分數 26 點數 48 年齡 46 網站 www.coolaler.com 8/12/11 #84 koolo0000 說: 穿甲彈效果那麼差。 按一下展開…… 我也很驚訝他那麼差....
loliloliex 配眼鏡的~ 已加入 9/27/03 訊息 1,212 互動分數 0 點數 36 8/13/11 #86 我現在用的RV03機殼附了2個18CM穿甲彈~之前好奇拔了一個下來放在桌面站著測風的流動感~ 穿甲彈為啥不適合用來當散熱器的風扇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最強的風力集合點離出風口的切面有一段距離。 我的手感大概是覺得在3~4公分時才會感到風壓,把手放在出風口越近反而風力感越小~ 而相較之下ADDA黃標2500轉的AD121UB-A7BGL是手放在出風口就能感到風壓~ 如此一來貼在散熱器表面當然是ADDA較能夠把熱給帶走嚕。 但重點還是轉速和風量一定會和譟音成正比...全速的ADDA黃標2500轉如果不開PWM我可能用不到10分鐘就快瘋掉了XD 其實穿甲彈18CM全速也是很吵,但裝入機殼實際運作下,最吵的還是ADDA扇... 不過話說回來有人提到重點~穿甲彈雖然我沒用過12CM~ 但18CM配合RV03這機殼的煙囪效應設計是很不錯滴,主機板和顯卡明顯比我裸測還低溫。 我想風扇本身的特性還是要配合他適合的位置才有比較好的效能@▽@/ 最後編輯: 8/13/11
我現在用的RV03機殼附了2個18CM穿甲彈~之前好奇拔了一個下來放在桌面站著測風的流動感~ 穿甲彈為啥不適合用來當散熱器的風扇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最強的風力集合點離出風口的切面有一段距離。 我的手感大概是覺得在3~4公分時才會感到風壓,把手放在出風口越近反而風力感越小~ 而相較之下ADDA黃標2500轉的AD121UB-A7BGL是手放在出風口就能感到風壓~ 如此一來貼在散熱器表面當然是ADDA較能夠把熱給帶走嚕。 但重點還是轉速和風量一定會和譟音成正比...全速的ADDA黃標2500轉如果不開PWM我可能用不到10分鐘就快瘋掉了XD 其實穿甲彈18CM全速也是很吵,但裝入機殼實際運作下,最吵的還是ADDA扇... 不過話說回來有人提到重點~穿甲彈雖然我沒用過12CM~ 但18CM配合RV03這機殼的煙囪效應設計是很不錯滴,主機板和顯卡明顯比我裸測還低溫。 我想風扇本身的特性還是要配合他適合的位置才有比較好的效能@▽@/
ST-15K.3 我是恐龍.. 已加入 9/18/03 訊息 21,581 互動分數 26 點數 48 年齡 46 網站 www.coolaler.com 8/13/11 #87 loliloliex 說: 我現在用的RV03機殼附了2個18CM穿甲彈~之前好奇拔了一個下來放在桌面站著測風的流動感~ 穿甲彈為啥不適合用來當散熱器的風扇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最強的風力集合點離出風口的切面有一段距離。 我的手感大概是覺得在3~4公分時才會感到風壓,把手放在出風口越近反而風力感越小~ 而相較之下ADDA黃標2500轉的AD121UB-A7BGL是手放在出風口就能感到風壓~ 如此一來貼在散熱器表面當然是ADDA較能夠把熱給帶走嚕。 但重點還是轉速和風量一定會和譟音成正比...全速的ADDA黃標2500轉如果不開PWM我可能用不到10分鐘就快瘋掉了XD 其實穿甲彈18CM全速也是很吵,但裝入機殼實際運作下,最吵的還是ADDA扇... 不過話說回來有人提到重點~穿甲彈雖然我沒用過12CM~ 但18CM配合RV03這機殼的煙囪效應設計是很不錯滴,主機板和顯卡明顯比我裸測還低溫。 我想風扇本身的特性還是要配合他適合的位置才有比較好的效能@▽@/ 按一下展開…… 所以裝在側板上面往裡面吹是OK的..
loliloliex 說: 我現在用的RV03機殼附了2個18CM穿甲彈~之前好奇拔了一個下來放在桌面站著測風的流動感~ 穿甲彈為啥不適合用來當散熱器的風扇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最強的風力集合點離出風口的切面有一段距離。 我的手感大概是覺得在3~4公分時才會感到風壓,把手放在出風口越近反而風力感越小~ 而相較之下ADDA黃標2500轉的AD121UB-A7BGL是手放在出風口就能感到風壓~ 如此一來貼在散熱器表面當然是ADDA較能夠把熱給帶走嚕。 但重點還是轉速和風量一定會和譟音成正比...全速的ADDA黃標2500轉如果不開PWM我可能用不到10分鐘就快瘋掉了XD 其實穿甲彈18CM全速也是很吵,但裝入機殼實際運作下,最吵的還是ADDA扇... 不過話說回來有人提到重點~穿甲彈雖然我沒用過12CM~ 但18CM配合RV03這機殼的煙囪效應設計是很不錯滴,主機板和顯卡明顯比我裸測還低溫。 我想風扇本身的特性還是要配合他適合的位置才有比較好的效能@▽@/ 按一下展開…… 所以裝在側板上面往裡面吹是OK的..
H huhm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3/03 訊息 169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8/18/11 #88 超認真測試文!!! 建議恐龍大可以用風扇轉速控制器將所有風扇固定於同一轉速, 這樣測出來的性能數據就可以很清楚地比較出風扇性能優劣囉~ 另外, 如果還有分貝計可以比較噪音就更完美了..... (逃~~~)
超認真測試文!!! 建議恐龍大可以用風扇轉速控制器將所有風扇固定於同一轉速, 這樣測出來的性能數據就可以很清楚地比較出風扇性能優劣囉~ 另外, 如果還有分貝計可以比較噪音就更完美了..... (逃~~~)
ST-15K.3 我是恐龍.. 已加入 9/18/03 訊息 21,581 互動分數 26 點數 48 年齡 46 網站 www.coolaler.com 8/18/11 #89 huhm 說: 超認真測試文!!! 建議恐龍大可以用風扇轉速控制器將所有風扇固定於同一轉速, 這樣測出來的性能數據就可以很清楚地比較出風扇性能優劣囉~ 另外, 如果還有分貝計可以比較噪音就更完美了..... (逃~~~) 按一下展開…… 寫這篇就快死了... 不是每個人都用控制器....大部分人都是插上去就用... 分貝計....也不是大家都有...列出分貝沒有意義...而且官網都有.. 裝在電腦裡面後...你也不一定廳的到這風扇的聲音
huhm 說: 超認真測試文!!! 建議恐龍大可以用風扇轉速控制器將所有風扇固定於同一轉速, 這樣測出來的性能數據就可以很清楚地比較出風扇性能優劣囉~ 另外, 如果還有分貝計可以比較噪音就更完美了..... (逃~~~) 按一下展開…… 寫這篇就快死了... 不是每個人都用控制器....大部分人都是插上去就用... 分貝計....也不是大家都有...列出分貝沒有意義...而且官網都有.. 裝在電腦裡面後...你也不一定廳的到這風扇的聲音
柳 柳堂司 高級會員 已加入 9/24/03 訊息 2,198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網站 造訪網站 8/18/11 #90 將風扇訂於同轉速下測量其實有失公平。 通常包裝上會有兩條曲線,在不同的工作區風扇會有不同表現,因為曲線為非線性,所以可能 A風扇在1000轉贏B風扇,但是在2000轉情況又不依樣。所以通常會依照自己的工作區來挑選合適的風扇。這又跟周邊的流道會產生影響。 而躁音方面通常分為半響室,與無響室,測出來數據又不同。 並且風扇在標示上通常會註明有幾%的誤差,譬如+/-10%。所以規格上的數據如果偏激點來說都在誤差值內,卻可能與你手頭上的最大會有20%誤差。 也有可能A牌風扇老實,在測試噪音與PQ時使用同一顆風扇且誤差在+/-2%內,但是B牌風扇使用兩顆不同風扇測試噪音卻用轉速-10%測試PQ使用轉速+10%導致結果大贏A牌風扇,但實際使用上卻比較差。然而這又不是一般使用者可以自己做驗證或是測試機器隨手可得導致這樣的情形難以被察覺。
將風扇訂於同轉速下測量其實有失公平。 通常包裝上會有兩條曲線,在不同的工作區風扇會有不同表現,因為曲線為非線性,所以可能 A風扇在1000轉贏B風扇,但是在2000轉情況又不依樣。所以通常會依照自己的工作區來挑選合適的風扇。這又跟周邊的流道會產生影響。 而躁音方面通常分為半響室,與無響室,測出來數據又不同。 並且風扇在標示上通常會註明有幾%的誤差,譬如+/-10%。所以規格上的數據如果偏激點來說都在誤差值內,卻可能與你手頭上的最大會有20%誤差。 也有可能A牌風扇老實,在測試噪音與PQ時使用同一顆風扇且誤差在+/-2%內,但是B牌風扇使用兩顆不同風扇測試噪音卻用轉速-10%測試PQ使用轉速+10%導致結果大贏A牌風扇,但實際使用上卻比較差。然而這又不是一般使用者可以自己做驗證或是測試機器隨手可得導致這樣的情形難以被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