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11/8/04
- 訊息
- 2,281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0
- 年齡
- 45
前一段時間,家中最老的一部小J 50因為多發性器官衰竭,已經無法擔任長途運送任務,在下自從退伍,進入職場工作後,有了一些儲蓄,加上以前的代步工具都是接手家人的舊車,從未以自己的名字來購買過新車,於是向家人提出自費購車的提案。
之前做過一些功課,目標鎖定在150以上,250以下的大型速克達(大羊),超過250的因為得重新考照,車價以及牌照稅也是相當高昂,所以目前不考慮,主要訴求為上下班及外出的通勤代步,假日會有出去遊山玩水的計畫,若是能夠有大的置物箱以及腳踏空間就更好。
起初考慮Yamaha Majesty 250,不過超過16萬的身價馬上讓在下打消念頭,至於KYMCO Xciting 250雖也相當中意,但是最低也要13萬,而且家人較不能接受一部"機車"要超過六位數的身價,所以後來修正後的預算就是10萬以下的車種,所以最終入選的就剩下SYM RV180EFI、KYMCO DINK180i、KYMCO EGO(尊客)250、PGO G-MAX 200。
SYM RV180EFI網路上看過車友發表的報告,相當心動,180CC噴射引擎,HID頭燈,腳踏及置物空間超大,相當適合通勤族,不過十萬多一點的身價,感覺還是稍貴一些,因為使用水冷引擎,網路上有車友提出有衝缸頭的疑慮,即使未改亦然,且須找專業店家處理,所以在下也比較擔心是否會有一樣的問題。
KYMCO DINK180i車型一改之前圓滾滾的舊造型,線條較為陽剛,加上也搭載了HID以及噴射系統,不過因為剛出,網路上消息相當少,加上南部店家大多沒擺實車,並沒有較深入的了解。
KYMCO EGO尊客250,網路上相關討論就相當多了,有喜也有憂,其主要特點就是最便宜的水冷250大羊,車型設計較為偏向通勤使用,不過有車友發表該車的一些缺點,例如硬如鐵棍的後懸吊,煞車系統因為沿用150車系,所以力道偏軟,輪胎素質較差等等,加上部份發表的水溫偏高、風扇狂轉、甚至爆水箱等等較為嚴重的問題,雖然都是一些車主可以自行動手就修正的問題,但是對於初次購買新車的在下,心裡還是比較毛毛的。
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EGO 250採訂車方式,工廠接單才會生產,車在庫的機會相當少,下決定的那幾天,朋友有探聽到有一部在庫,不過是比較鮮豔的特仕版,而一般版的,得等工廠訂單到達數量後才生產,在下比較急性子,所以忍痛跟EGO 250說掰掰。
PGO G-MAX 200,當時主要看上的是經過ARTC檢驗的方型鋼管環抱式車架、中置單槍氮氣六連桿懸吊、仿brembo前對向四活塞、後對向二活塞煞車卡鉗,前後金屬油管、較容易保養維護的強制空冷+油冷系統,不過G-MAX是較為偏向玩樂用途的車種,置物箱過小,油箱中置而犧牲腳踏空間,原廠椅墊高低落差大,加上之前看到一些車友評論G-MAX車系,例如低速煞車異音、前叉異音、傳動抖動、零組件較貴也較難取得,部分組裝不良等等毛病,比較嚴重的是第一代150 2V車種還發生過曲軸品質問題,週遭朋友也較不看好PGO,本想打消念頭,不過當知道200車系部分設計不同於125及150車系,尤其引擎也是重新設計的,彷彿吃下定心丸,住家附近的PGO經銷商剛好也有擺G-MAX 200的實車,去看了幾次,現場測試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後,在下認為G-MAX應該就是最佳選擇了,於是看完Computex,從台北回來後,隔天就去看車的經銷商下訂。
因為高雄前幾天下雨,車有點髒,還請各位多多包含。
在下選擇的是低調、耐髒的鐵灰色,不像150車系的亮灰,暗灰顯得更有質感。
正面,鷹眼型H4大燈相當引人注目,前裙上方兩側突出的透明燈殼方向燈也相當顯眼。
左側面,車身顏色由黑、鐵灰以及銀色三色構成,線條屬於剛硬派。200車款傳動箱設計不同於其他車款,屬於歐式簡約風格,並無腳踏發動桿,中柱腳踩處力臂較長,架車相當省力。
左後方,為了應付200CC的排氣量,空氣濾清器加大,厚度相當厚。車尾翹的相當高,為了防止噴濺泥土,後輪有一大一小兩個土除。
正後方,尾燈組相當大,方向燈部分使用透明燈殼,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全車原裝都是鎢絲燈泡,並未使用LED。
右後方,排氣管位置較高,可以清楚看到後搖臂(排骨)、後碟式制動系統以及機油加注口。
右側面,鐵灰色的13吋六輻鋁圈,與車身顏色相當配,鋁原色的排骨,剛好與油箱鋁原色飾條連成一線。
前頭燈除了中央的60/55W H4燈泡外,兩側還有兩組小燈的設計,在天色較暗時有助提升行車安全。
點亮小燈。
點亮近光大燈。
大燈上方就是盾型碳纖維紋路飾板,上方有G-MAX的LOGO,龍頭中央在儀表板前方也有一塊裝飾用的黑色半透明壓克力。
原廠前輪為正新MAXXIS 120/60-13輪胎,220mm浪花碟盤相當顯眼,為了防止泥土噴濺,同樣也有設計土除。
仿brembo對向四活塞卡鉗,除保有一定的煞車手感外,搭配金屬油管,提供優越的制動能力。
往前裙下方跑車化進氣口看進去,就是機油冷卻器以及機油濾心,協助機油冷卻,讓引擎運作在最穩定的狀態。
儀表板,除了指示時速、里程、引擎轉速、油量以外,還有一個小時鐘,當打開電門後,就會點亮藍色背光並顯示時間。除了儀表外,還有方向、遠燈、引擎停止指示燈。
右手把,除了油門把手外,並有引擎運轉/停止開關、燈光控制開關以及啟動按鈕,把手尾端有平衡端子。
左手把,有遠/近燈/超車燈開關、方向燈開關以及喇叭按鈕,同樣在尾端也有平衡端子。
左右煞車拉桿皆為鈦原色,相當好施力,達成準確有力的煞車控制。
後視鏡,為一般平面設計,雖然看起來蠻大的,不過還是有一些死角。
多合一防盜主電門,除了控制龍頭鎖及電門外,還可以控制坐墊以及油箱蓋的開啟,在引擎運轉下仍可以開啟坐墊。
上圖為關閉鎖孔狀態,可以避免外物強行侵入破壞,鑰匙側面可以滑出一個三孔鐵片,插入PGO字樣上方長方形孔就可以將其開啟,關閉時只要用手指壓下左側突出物,就可以關閉鎖孔,提升防盜安全性。
此圖為使用鑰匙開啟防盜鎖孔示意圖。
中置油箱,容量為7.5公升,彈簧式鐵灰色油箱蓋為鎖頭控制,自動開啟。
中置氮氣避震六連桿懸吊,利用槓桿原理,縮短運動行程,搭配氮氣避震器,表現相當硬朗,穩定程度也較傳統避震要增強不少。騎乘經過人孔蓋、橋樑接縫、柏油不平整的路面時,反應相當好,車頭及車尾也不會有亂甩及彈跳的問題。
摺疊式鋁合金腳踏板,讓後座乘客能有舒適的踩踏位置,單人騎乘時也可以作為輔助踩踏工具。
亮銀色EVO G-MAX 200字樣在鐵灰色外殼上相當有質感且明顯。
傳動箱以及空氣濾清器近照,傳動箱大小適中,大角度壓車也不用擔心會和地面親吻。
強制空冷風扇進氣口,造型相當普通,下方為引擎吊架、中柱支架安裝處以及機油洩出孔,左方為機油加注孔,上方為排氣管前後段相接處,並有一金屬護欄避免不小心去觸碰到排氣管,造成燙傷。
排氣管後段消音器以兩個鎖孔固定在排骨上,為單入雙出設計,聲浪稍低沉,不會很吵,上方及尾部有碳纖維花紋防燙護蓋,避免誤觸燙傷。
原廠後輪為正新MAXXIS 130/60-13,制動系統為200mm碟盤搭配對向二活塞卡鉗,同樣也使用金屬油管。
鋁合金製後座把手,除了可以讓後座乘客抓握外,停車時也可以由此處施力來移動車輛。
尾燈組近照,煞車燈內反射面能有效反射燈泡光線,提升照明,方向燈則是使用有色燈炮搭配透明燈殼,同樣也設計杯型反射罩,不過此車閃爍器為機械式打拍閃爍器,若是使用LED燈會不閃,所以目前只有在煞車燈換裝20燈LED燈泡。
後方煞車燈安裝LED燈泡,點亮大燈時也會一起發光。
為了加高置物箱空間,交車時更換為外銷版防滑坐墊,弧度較原廠坐墊為平,主要是置物箱高度加高,全罩式安全帽放下去,原廠椅墊會蓋不起來,若是使用外銷版椅墊,就可以相當輕鬆蓋上。
不過目前仍使用透明椅墊套套住,所以煞車時,人會往前滑。
置物箱小燈,可以提供短暫的照明,修改上一代車種在開關異常時會恆亮,消耗電瓶電力的問題,燈光會定時熄滅避免消耗電力,在只有電發的200車系更為重要。
置物箱,說小不小,還可以放下一個加大的全罩安全帽,但是也就這麼大而已,雨衣得塞在安全帽內才可以一起放。
置物箱後方蓋板掀起就是電池室,裡面有電池以及CDI控制盒,看空間可能還可以塞個逆電流。
心得:
車子是在6/11晚上牽的,順便加了150元的95無鉛,今天是第四天,里程數即將破百公里,油錶指示油箱還剩下一半多一點,還算省油,至於低速煞車異音、前叉異音、傳動抖動等問題,都沒有遇到,僅有怠速時震動較大,原廠怠速1700~2000RPM,後視鏡內影像在停車時可以明顯看到在震動,但是只要小帶一下油門,轉速提升十分順暢,震動也變小許多。轉速大約在4500左右,表速就到達60,雖然只有小轉油門,動力輸出相當順暢,不過目前還在訓車,所以油門幅度不敢開超過一半,比較不能體會到200的動力差異。煞車同樣也十分靈敏,小點一下,煞車力道反應快速且安靜,有效控制行車速度,遇到突發狀況時也能有效應對。
騎G-MAX時兩腳不能開開,不然轉彎時手把會卡到膝蓋,要特別小心。因為G-MAX腳踏處只有平面腳踏板,少了一般機車前裙置腳斜面,雖然有加上防滑踏板,不過因為椅墊套子還沒脫掉,加上椅子尾部高,所以一煞車,人會因慣性往前滑,除非坐高一點,或是兩腳夾住油箱,才比較不會前滑,可能等椅墊套子脫掉以後再試看看。
外銷版椅墊雖然加高置物空間,不過高度似乎也增加了,只要是坐高一點時,在下身高185,兩腳踏地還要"稍墊腳尖",看來輪子大,椅子高,也造就高人一等的車高,不過停紅燈時,視線感覺都比其他速克達騎士要高一些,心裡還是會有小小的"暗爽"啦。
G-MAX軸距達1365mm,在小空間停車以及迴轉時要注意迴轉半徑,不然會A到,但是車身並沒有很寬,所以也不會佔用太多空間,後方手把在移車時是很好施力的地方,雖然車量乾重135公斤,不過對在下來說並不會感到很吃力。
目前還有一些淡淡的燒塑膠味,不過已經比剛牽時要淡上不少,應該會越來越淡。整體組裝品質還算不錯,有些地方使用墊片來防止螺絲鬆脫,不過避免噴螺絲的方法,還是定期檢查螺絲鬆緊度最有效。
未來的計畫是等原廠正新胎磨完後,再換好一點的胎,動力、懸吊跟煞車應該暫時不會動,頂多傳動部份會等訓完車後再來調整,不過目前已經在打全車LED化以及大燈的念頭了,不知道是換更大瓦數的燈泡好呢?還是直上HID或是魚眼好呢?就要請這方面的前輩給點意見囉。
G-MAX 200性能規格:
引擎形式:OHC二汽門油冷+強制空冷單汽缸四行程引擎
缸徑x衝程:65mm x 60mm
壓縮比:9.7:1
總排氣量:199.1 cc
最大馬力:14.53ps @ 7250rpm
最大扭力:1.6kg-m @ 6000rpm
車架形式:方型鋼管框式車架
傳動系統:CVT無段自動變速V皮帶傳動
燃油供應:化油器
前懸吊系統:套管油壓前叉
後懸吊系統:中置式六連桿懸吊系統
輪胎(前):120/60-13
輪胎(後):130/60-13
前煞車系統:220mm剎車碟配對向四活塞卡鉗
後煞車系統:200mm剎車碟配對向兩活塞卡鉗
長x寬x高:1855x730x1170(mm)
軸距:1365mm
座位高:820mm
淨重:140kg
油箱容量:7.5公升
之前做過一些功課,目標鎖定在150以上,250以下的大型速克達(大羊),超過250的因為得重新考照,車價以及牌照稅也是相當高昂,所以目前不考慮,主要訴求為上下班及外出的通勤代步,假日會有出去遊山玩水的計畫,若是能夠有大的置物箱以及腳踏空間就更好。
起初考慮Yamaha Majesty 250,不過超過16萬的身價馬上讓在下打消念頭,至於KYMCO Xciting 250雖也相當中意,但是最低也要13萬,而且家人較不能接受一部"機車"要超過六位數的身價,所以後來修正後的預算就是10萬以下的車種,所以最終入選的就剩下SYM RV180EFI、KYMCO DINK180i、KYMCO EGO(尊客)250、PGO G-MAX 200。
SYM RV180EFI網路上看過車友發表的報告,相當心動,180CC噴射引擎,HID頭燈,腳踏及置物空間超大,相當適合通勤族,不過十萬多一點的身價,感覺還是稍貴一些,因為使用水冷引擎,網路上有車友提出有衝缸頭的疑慮,即使未改亦然,且須找專業店家處理,所以在下也比較擔心是否會有一樣的問題。
KYMCO DINK180i車型一改之前圓滾滾的舊造型,線條較為陽剛,加上也搭載了HID以及噴射系統,不過因為剛出,網路上消息相當少,加上南部店家大多沒擺實車,並沒有較深入的了解。
KYMCO EGO尊客250,網路上相關討論就相當多了,有喜也有憂,其主要特點就是最便宜的水冷250大羊,車型設計較為偏向通勤使用,不過有車友發表該車的一些缺點,例如硬如鐵棍的後懸吊,煞車系統因為沿用150車系,所以力道偏軟,輪胎素質較差等等,加上部份發表的水溫偏高、風扇狂轉、甚至爆水箱等等較為嚴重的問題,雖然都是一些車主可以自行動手就修正的問題,但是對於初次購買新車的在下,心裡還是比較毛毛的。
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EGO 250採訂車方式,工廠接單才會生產,車在庫的機會相當少,下決定的那幾天,朋友有探聽到有一部在庫,不過是比較鮮豔的特仕版,而一般版的,得等工廠訂單到達數量後才生產,在下比較急性子,所以忍痛跟EGO 250說掰掰。
PGO G-MAX 200,當時主要看上的是經過ARTC檢驗的方型鋼管環抱式車架、中置單槍氮氣六連桿懸吊、仿brembo前對向四活塞、後對向二活塞煞車卡鉗,前後金屬油管、較容易保養維護的強制空冷+油冷系統,不過G-MAX是較為偏向玩樂用途的車種,置物箱過小,油箱中置而犧牲腳踏空間,原廠椅墊高低落差大,加上之前看到一些車友評論G-MAX車系,例如低速煞車異音、前叉異音、傳動抖動、零組件較貴也較難取得,部分組裝不良等等毛病,比較嚴重的是第一代150 2V車種還發生過曲軸品質問題,週遭朋友也較不看好PGO,本想打消念頭,不過當知道200車系部分設計不同於125及150車系,尤其引擎也是重新設計的,彷彿吃下定心丸,住家附近的PGO經銷商剛好也有擺G-MAX 200的實車,去看了幾次,現場測試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後,在下認為G-MAX應該就是最佳選擇了,於是看完Computex,從台北回來後,隔天就去看車的經銷商下訂。
因為高雄前幾天下雨,車有點髒,還請各位多多包含。
在下選擇的是低調、耐髒的鐵灰色,不像150車系的亮灰,暗灰顯得更有質感。
正面,鷹眼型H4大燈相當引人注目,前裙上方兩側突出的透明燈殼方向燈也相當顯眼。
左側面,車身顏色由黑、鐵灰以及銀色三色構成,線條屬於剛硬派。200車款傳動箱設計不同於其他車款,屬於歐式簡約風格,並無腳踏發動桿,中柱腳踩處力臂較長,架車相當省力。
左後方,為了應付200CC的排氣量,空氣濾清器加大,厚度相當厚。車尾翹的相當高,為了防止噴濺泥土,後輪有一大一小兩個土除。
正後方,尾燈組相當大,方向燈部分使用透明燈殼,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全車原裝都是鎢絲燈泡,並未使用LED。
右後方,排氣管位置較高,可以清楚看到後搖臂(排骨)、後碟式制動系統以及機油加注口。
右側面,鐵灰色的13吋六輻鋁圈,與車身顏色相當配,鋁原色的排骨,剛好與油箱鋁原色飾條連成一線。
前頭燈除了中央的60/55W H4燈泡外,兩側還有兩組小燈的設計,在天色較暗時有助提升行車安全。
點亮小燈。
點亮近光大燈。
大燈上方就是盾型碳纖維紋路飾板,上方有G-MAX的LOGO,龍頭中央在儀表板前方也有一塊裝飾用的黑色半透明壓克力。
原廠前輪為正新MAXXIS 120/60-13輪胎,220mm浪花碟盤相當顯眼,為了防止泥土噴濺,同樣也有設計土除。
仿brembo對向四活塞卡鉗,除保有一定的煞車手感外,搭配金屬油管,提供優越的制動能力。
往前裙下方跑車化進氣口看進去,就是機油冷卻器以及機油濾心,協助機油冷卻,讓引擎運作在最穩定的狀態。
儀表板,除了指示時速、里程、引擎轉速、油量以外,還有一個小時鐘,當打開電門後,就會點亮藍色背光並顯示時間。除了儀表外,還有方向、遠燈、引擎停止指示燈。
右手把,除了油門把手外,並有引擎運轉/停止開關、燈光控制開關以及啟動按鈕,把手尾端有平衡端子。
左手把,有遠/近燈/超車燈開關、方向燈開關以及喇叭按鈕,同樣在尾端也有平衡端子。
左右煞車拉桿皆為鈦原色,相當好施力,達成準確有力的煞車控制。
後視鏡,為一般平面設計,雖然看起來蠻大的,不過還是有一些死角。
多合一防盜主電門,除了控制龍頭鎖及電門外,還可以控制坐墊以及油箱蓋的開啟,在引擎運轉下仍可以開啟坐墊。
上圖為關閉鎖孔狀態,可以避免外物強行侵入破壞,鑰匙側面可以滑出一個三孔鐵片,插入PGO字樣上方長方形孔就可以將其開啟,關閉時只要用手指壓下左側突出物,就可以關閉鎖孔,提升防盜安全性。
此圖為使用鑰匙開啟防盜鎖孔示意圖。
中置油箱,容量為7.5公升,彈簧式鐵灰色油箱蓋為鎖頭控制,自動開啟。
中置氮氣避震六連桿懸吊,利用槓桿原理,縮短運動行程,搭配氮氣避震器,表現相當硬朗,穩定程度也較傳統避震要增強不少。騎乘經過人孔蓋、橋樑接縫、柏油不平整的路面時,反應相當好,車頭及車尾也不會有亂甩及彈跳的問題。
摺疊式鋁合金腳踏板,讓後座乘客能有舒適的踩踏位置,單人騎乘時也可以作為輔助踩踏工具。
亮銀色EVO G-MAX 200字樣在鐵灰色外殼上相當有質感且明顯。
傳動箱以及空氣濾清器近照,傳動箱大小適中,大角度壓車也不用擔心會和地面親吻。
強制空冷風扇進氣口,造型相當普通,下方為引擎吊架、中柱支架安裝處以及機油洩出孔,左方為機油加注孔,上方為排氣管前後段相接處,並有一金屬護欄避免不小心去觸碰到排氣管,造成燙傷。
排氣管後段消音器以兩個鎖孔固定在排骨上,為單入雙出設計,聲浪稍低沉,不會很吵,上方及尾部有碳纖維花紋防燙護蓋,避免誤觸燙傷。
原廠後輪為正新MAXXIS 130/60-13,制動系統為200mm碟盤搭配對向二活塞卡鉗,同樣也使用金屬油管。
鋁合金製後座把手,除了可以讓後座乘客抓握外,停車時也可以由此處施力來移動車輛。
尾燈組近照,煞車燈內反射面能有效反射燈泡光線,提升照明,方向燈則是使用有色燈炮搭配透明燈殼,同樣也設計杯型反射罩,不過此車閃爍器為機械式打拍閃爍器,若是使用LED燈會不閃,所以目前只有在煞車燈換裝20燈LED燈泡。
後方煞車燈安裝LED燈泡,點亮大燈時也會一起發光。
為了加高置物箱空間,交車時更換為外銷版防滑坐墊,弧度較原廠坐墊為平,主要是置物箱高度加高,全罩式安全帽放下去,原廠椅墊會蓋不起來,若是使用外銷版椅墊,就可以相當輕鬆蓋上。
不過目前仍使用透明椅墊套套住,所以煞車時,人會往前滑。
置物箱小燈,可以提供短暫的照明,修改上一代車種在開關異常時會恆亮,消耗電瓶電力的問題,燈光會定時熄滅避免消耗電力,在只有電發的200車系更為重要。
置物箱,說小不小,還可以放下一個加大的全罩安全帽,但是也就這麼大而已,雨衣得塞在安全帽內才可以一起放。
置物箱後方蓋板掀起就是電池室,裡面有電池以及CDI控制盒,看空間可能還可以塞個逆電流。
心得:
車子是在6/11晚上牽的,順便加了150元的95無鉛,今天是第四天,里程數即將破百公里,油錶指示油箱還剩下一半多一點,還算省油,至於低速煞車異音、前叉異音、傳動抖動等問題,都沒有遇到,僅有怠速時震動較大,原廠怠速1700~2000RPM,後視鏡內影像在停車時可以明顯看到在震動,但是只要小帶一下油門,轉速提升十分順暢,震動也變小許多。轉速大約在4500左右,表速就到達60,雖然只有小轉油門,動力輸出相當順暢,不過目前還在訓車,所以油門幅度不敢開超過一半,比較不能體會到200的動力差異。煞車同樣也十分靈敏,小點一下,煞車力道反應快速且安靜,有效控制行車速度,遇到突發狀況時也能有效應對。
騎G-MAX時兩腳不能開開,不然轉彎時手把會卡到膝蓋,要特別小心。因為G-MAX腳踏處只有平面腳踏板,少了一般機車前裙置腳斜面,雖然有加上防滑踏板,不過因為椅墊套子還沒脫掉,加上椅子尾部高,所以一煞車,人會因慣性往前滑,除非坐高一點,或是兩腳夾住油箱,才比較不會前滑,可能等椅墊套子脫掉以後再試看看。
外銷版椅墊雖然加高置物空間,不過高度似乎也增加了,只要是坐高一點時,在下身高185,兩腳踏地還要"稍墊腳尖",看來輪子大,椅子高,也造就高人一等的車高,不過停紅燈時,視線感覺都比其他速克達騎士要高一些,心裡還是會有小小的"暗爽"啦。
G-MAX軸距達1365mm,在小空間停車以及迴轉時要注意迴轉半徑,不然會A到,但是車身並沒有很寬,所以也不會佔用太多空間,後方手把在移車時是很好施力的地方,雖然車量乾重135公斤,不過對在下來說並不會感到很吃力。
目前還有一些淡淡的燒塑膠味,不過已經比剛牽時要淡上不少,應該會越來越淡。整體組裝品質還算不錯,有些地方使用墊片來防止螺絲鬆脫,不過避免噴螺絲的方法,還是定期檢查螺絲鬆緊度最有效。
未來的計畫是等原廠正新胎磨完後,再換好一點的胎,動力、懸吊跟煞車應該暫時不會動,頂多傳動部份會等訓完車後再來調整,不過目前已經在打全車LED化以及大燈的念頭了,不知道是換更大瓦數的燈泡好呢?還是直上HID或是魚眼好呢?就要請這方面的前輩給點意見囉。
G-MAX 200性能規格:
引擎形式:OHC二汽門油冷+強制空冷單汽缸四行程引擎
缸徑x衝程:65mm x 60mm
壓縮比:9.7:1
總排氣量:199.1 cc
最大馬力:14.53ps @ 7250rpm
最大扭力:1.6kg-m @ 6000rpm
車架形式:方型鋼管框式車架
傳動系統:CVT無段自動變速V皮帶傳動
燃油供應:化油器
前懸吊系統:套管油壓前叉
後懸吊系統:中置式六連桿懸吊系統
輪胎(前):120/60-13
輪胎(後):130/60-13
前煞車系統:220mm剎車碟配對向四活塞卡鉗
後煞車系統:200mm剎車碟配對向兩活塞卡鉗
長x寬x高:1855x730x1170(mm)
軸距:1365mm
座位高:820mm
淨重:140kg
油箱容量:7.5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