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空戰遊戲,一直是小弟的最愛,打從N年前的X戰機那個時代,就超愛這類的遊戲,飛行搖桿也買了好幾隻。不過這種類型的遊戲可能因為操控的門檻,導致玩的人可能並不是很多,作品相較其他類型也少了很多。所以每每有空戰遊戲上市,我都是格外珍惜,因為飛行搖桿都快結蜘蛛網了,難得可以拿出來操練一下。
說起空戰奇兵(Ace Combat)這遊戲,應該有玩遊樂器的玩家都不陌生才是,這可是拿姆柯的空戰遊戲代表作,在遊樂器上也出了好幾代,最近的一代是Ace Combat: Assault Horizon(空戰奇兵:突擊地平線),在2011年出現在PS3跟Xbox360平台。奈何這兩台主機小弟都沒有,在今年初,拿姆柯總算把它移植到了PC平台,這下總算能夠玩上了^0^
由於是遊樂器移植的,因此空戰奇兵:突擊地平線講求的是戰鬥的快感,比較不追求飛行模擬的真實度。雖然如此,喜歡遨遊天際、導彈齊飛的玩家們還是能夠得到很大的滿足的。
由於是現代的戰機,因此戰鬥的方式不外乎鎖定敵方戰機之後發射導彈,不過空戰奇兵:突擊地平線有個特殊的玩法,那就是可以進入追尾模式,緊咬著敵機的尾巴用機槍掃射。當然也會被敵機追尾,這時候可以來個反追尾,後空翻飛到敵機後方,非常刺激。
PC版的畫面表現小弟覺得是遊戲機的加強版,雖然地面的建模算不上非常精緻,不過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空中纏鬥,所以也沒時間分心去仔細觀察地面。不過長弓阿帕契的關卡算是例外,因為開的是直升機,所以會貼近地面進行空對地攻擊,這一關的地面建築物建模就明顯精細複雜許多。
↑翱翔在雲端的感覺真好
↑導彈齊飛的感覺真是太爽快了
↑長弓阿帕契空對地攻擊
↑杜拜棕櫚島上空
↑機槍手關卡
↑追尾模式咬住敵機不放
↑爆破效果還是挺到位的啦
小弟喜歡空戰遊戲的原因除了戰鬥刺激之外,另一項原因是,我覺得在空中翱翔很心曠神怡,不知不覺我都會融入遊戲裡面,感覺像是自己在空中飛行一樣。
以側錄幀數時的660Ti顯卡來說,幾乎都在60到120張之間(1920x1080、特效全開),絕對性的流暢感。也許遊樂器移植的遊戲確實對顯卡的需求比較小,估計像是650、7750等顯卡應該還是能夠流暢執行,等下次手上有卡的時候再來試試。
↑660Ti對空戰奇兵來說是綽綽有餘的了
說起空戰奇兵(Ace Combat)這遊戲,應該有玩遊樂器的玩家都不陌生才是,這可是拿姆柯的空戰遊戲代表作,在遊樂器上也出了好幾代,最近的一代是Ace Combat: Assault Horizon(空戰奇兵:突擊地平線),在2011年出現在PS3跟Xbox360平台。奈何這兩台主機小弟都沒有,在今年初,拿姆柯總算把它移植到了PC平台,這下總算能夠玩上了^0^
由於是遊樂器移植的,因此空戰奇兵:突擊地平線講求的是戰鬥的快感,比較不追求飛行模擬的真實度。雖然如此,喜歡遨遊天際、導彈齊飛的玩家們還是能夠得到很大的滿足的。
由於是現代的戰機,因此戰鬥的方式不外乎鎖定敵方戰機之後發射導彈,不過空戰奇兵:突擊地平線有個特殊的玩法,那就是可以進入追尾模式,緊咬著敵機的尾巴用機槍掃射。當然也會被敵機追尾,這時候可以來個反追尾,後空翻飛到敵機後方,非常刺激。
PC版的畫面表現小弟覺得是遊戲機的加強版,雖然地面的建模算不上非常精緻,不過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空中纏鬥,所以也沒時間分心去仔細觀察地面。不過長弓阿帕契的關卡算是例外,因為開的是直升機,所以會貼近地面進行空對地攻擊,這一關的地面建築物建模就明顯精細複雜許多。
↑翱翔在雲端的感覺真好
↑導彈齊飛的感覺真是太爽快了
↑長弓阿帕契空對地攻擊
↑杜拜棕櫚島上空
↑機槍手關卡
↑追尾模式咬住敵機不放
↑爆破效果還是挺到位的啦
小弟喜歡空戰遊戲的原因除了戰鬥刺激之外,另一項原因是,我覺得在空中翱翔很心曠神怡,不知不覺我都會融入遊戲裡面,感覺像是自己在空中飛行一樣。
以側錄幀數時的660Ti顯卡來說,幾乎都在60到120張之間(1920x1080、特效全開),絕對性的流暢感。也許遊樂器移植的遊戲確實對顯卡的需求比較小,估計像是650、7750等顯卡應該還是能夠流暢執行,等下次手上有卡的時候再來試試。
↑660Ti對空戰奇兵來說是綽綽有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