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機會借到一顆測免驚的電源,型號是技嘉出品的ODIN Pro 800W,一聽到是800瓦就馬上回問:有沒有400瓦的?因為我知道自己擁有的三套系統中,最耗電的遊戲機在電玩時的功耗應該落在150瓦左右,姑且不論電源本身的實際轉換效率,50%負載一定是該產品的最佳效率配置,也就是如果我的遊戲機從開機就打電動直到關機,安裝一個300瓦的電源是最省電費的。
不過由於Pro系列再往下只有550W一款,並且當下沒貨,雖然另一個GT系列很強,可以監測並且程式控制電壓、風扇轉速與溫控,但是目前沒興趣,原因是GT內建太多非電源必需品,比較適合真正的超頻、改裝玩家,我想測的是單純且高級的電源。
什麼是「單純且高級」?這故事得從Cooper Wire IG8300壁插與蓋世特OH-T8B排插說起,前陣子升級這兩個配件之後,超低音Jamo 400DE的聲音就像把飯粒鬆散的飯糰,再度揉捏一番,明顯變得緊實有型了,記得我當時喃喃自語:跟真的一樣咧!原來音響論壇沒有騙人,那我幾乎都用電腦播放音樂、看電影,主喇叭也剛購置Usher S520,電源供應器是不是也會影響音質?這其實是廢話,東西不一樣音質一定有差,只是差多少的問題,就是因為這個念頭,讓我好想測測看高級電源對音質的影響。
ODIN Pro 800W不算新產品,之前早就知道它的電容用料全日系,市面上有相同堅持的產品很多,新巨、全漢應該是目前最夯的,這些頂級電源免不了售價高檔,但其實線路設計都大同小異(雖然我不懂,但是我知道XD),用料最大的差異應該就是Sanyo、Nichicon、NCC、Rubycon、Panasonic、Oscon這些日系電容的選擇,當它們用在電源處理時(濾波?穩壓?),對聲音的影響孰優孰劣了。
首先來介紹產品
▲產品外盒。
▲內容物除了電源本體、六條模組線、收納包、一片光碟,以及一條粗得不尋常的電源線。
▲自組電腦這麼多年,捨不得丟掉的隨機附贈小黑線早就多到足以用來垂降逃生,隨便拿一條來比粗細。線身標明Linetek出品,線徑16AWG,從母插看進去,接頭顏色黃澄澄的,應該至少有鍍銅品質。
▲模組線包含兩組6+2Pin顯卡電源,以及各兩條大4Pin與SATA電源。
▲電源外殼除了下吸後排兩面開孔之外,側面也是一整面的蜂巢孔,然後再用透明塑膠片擋風,目的是為了讓電源裡面的LED光源散出,廢熱也能直接排出,滿足愛現的玩家。
▲這種高階電源應該只有進階玩家才會買,進階玩家開牧場養動物的不在少數,不管是開側板還是裸機,任誰都不想每晚夢到自己是藍星人吧,所以額外設計一個開關控制LED,真是有夠剛呼的啦。
▲模組化電源有好有壞,多一個接頭就會降低電源品質,所以必須用到的就直接從內部拉出,例如處理器電源的4Pin與8Pin兩種規格、24Pin主機板電源、兩組顯卡6+2Pin電源。
▲另一面是規格貼紙,除了一堆認證圖示,重要的分組負載功率也有明細,原理就是利用上頭標示的顏色去對照線材,雖然這些資訊看似簡單易讀,其實沒這麼容易理解。
▲簡單來說,就是處理器獨立使用+12V1;模組化紅色的顯卡電源與處理器共用+12V2,但前提是+12V1不夠用的話,+12V2才會支援+12V1;從內部直接拉線的兩組顯卡電源與主機板電源共用+12V3;模組化藍色顯卡電源與其它所有大4Pin與SATA電源則共用+12V4。了解以上資訊,是我就不會把一張極限超頻的顯卡接在+12V4,兩張顯卡SLI則會分組配置。
▲側面銘板。
▲霧面烤漆。
▲開機運作。
▲風扇使用Yate Loon製造的雙滾珠14公分扇(不發光),額定轉速2800RPM,風量140CFM,從規格上看不出是否有溫控轉速功能,只能以冷開機的噪音來評斷最低轉速噪音,其噪音聽感有不小的風切聲。
▲PFC大電容使用NCC製造,400V、390uF,型號從外觀看不到。其餘從外觀看到的電容也都使用NCC製造的KY系列。散熱片上面則鑲嵌四顆LED。
▲觀察機板背面焊點,右上角糊成一團的銲錫分別是+12V四組與接地匯流處,看了有種衝動想把多餘的銲錫溶解吸除。其餘接點都算乾淨俐落,沒有手工焊過頭的焦黑痕跡,而且銲錫也不會太多。
然後是測試工具
▲手上共有三顆電源,分別是機殼牌300W(從酷大師橫躺式機殼卸下的),Thermaltake Purepower RX 400W,Seasonic Super Tornado 300W。
▲孔子下山來點兵,點到龍捲風來拆機,這顆應該算是海韻還沒出包之前的二哥,當時在組裝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買電源就挑海韻」。APFC大電容使用Hitachi製造,其它所有電容都是OST,爆漿之王沒有爆漿,難怪我用得這麼開心。
▲主機板使用ASUS P5K/EPU,並直接採用音效晶片Realtek ALC883的類比輸出,雖然音質不那麼發燒,但是它直接吃主機板的供電,音訊被處理次數最少,應該最能驗證電源供應器對音效的「差異性」,對!我只想知道有沒有差,還不到PK誰比較好的層級。
▲海韻Power Angel與TES 3092交/直流鉤錶,用來量測系統總功耗以及單一組件功耗。
測試表:
▲上表淺藍部份,數值愈低愈好,可看出Odin只輸Seasonic,這代表什麼?文章開頭有提到交直流轉換效率從原理就註定在20%與80%負載下,一定會比50%低,而150W差不多就是800W的20%,20%打50%就好像用左手讓你,就算平手也還是贏,如果我馬上把ODIN取代Thermaltake,一年後就可以省下一些電費,而且一等4870跳水成功就會購入,愈升級就愈省電費。
為了榨出系統功耗,本來參考了3Dmark、F@H(CPU與GPU)、Everest與Coronas,但是前兩者全速運作時,Power Angel數值跳動幅度太大,而Everest與Coronas相對穩定多了,大約只有±1瓦的誤差。比較Everest與Coronas燒機,並以直流鉤表輔助驗證,發現Everest能燒出處理器較高且穩定的功耗,而Coronas可以燒出整機最高功耗。
補充F@H燒機心得,CPU版的功耗極值跟Everest差不多,而GPU版雖然極值更大,因為不穩定,平均起來應該只比CPU版多一點而已,也就是用GPU版來救世界的C/P值比較高。
配備:
CPU:E5200(2.5GHz OC 250×12.5 1.176V)
MB:ASUS P5K/EPU
VGA:ASUS 8800GT
RAM:DDRⅡ 800 2G×2
HD:WD 640G AAKS
▲Usher S-520與Denon AH-C452,2.0喇叭是用來測試量感與音場很好的工具,而且S-520的中高頻已經算是我這個層級的奢侈品了,耳機則利用它的變態低音,方便驗證聲音到底有沒有改變。
結論
在本文中,性能測試只有針對轉換效率作相對比較,也沒有精準的+12V、+5V等直流輸出電壓測試,實在是因為設備不足阿!請多見諒,不過參考用料、性能,以及同瓦數的售價普遍比別人低,ODIN PRO 800W真的沒啥缺點,值得推薦。
最後回到本測試的初衷:電源供應器對音質的影響。還真的有耶!不過我的木耳只能聽出白牌交換式電源有明顯的中頻鬆散音色,換上另三顆主動式電源就能改善,不過這三顆主動式機種就實在聽不出差異了,很好,白牌電源本來是裝在橫躺式機殼中當作HTPC,現在我只會拿它來裝Ubuntu了。
不過由於Pro系列再往下只有550W一款,並且當下沒貨,雖然另一個GT系列很強,可以監測並且程式控制電壓、風扇轉速與溫控,但是目前沒興趣,原因是GT內建太多非電源必需品,比較適合真正的超頻、改裝玩家,我想測的是單純且高級的電源。
什麼是「單純且高級」?這故事得從Cooper Wire IG8300壁插與蓋世特OH-T8B排插說起,前陣子升級這兩個配件之後,超低音Jamo 400DE的聲音就像把飯粒鬆散的飯糰,再度揉捏一番,明顯變得緊實有型了,記得我當時喃喃自語:跟真的一樣咧!原來音響論壇沒有騙人,那我幾乎都用電腦播放音樂、看電影,主喇叭也剛購置Usher S520,電源供應器是不是也會影響音質?這其實是廢話,東西不一樣音質一定有差,只是差多少的問題,就是因為這個念頭,讓我好想測測看高級電源對音質的影響。
ODIN Pro 800W不算新產品,之前早就知道它的電容用料全日系,市面上有相同堅持的產品很多,新巨、全漢應該是目前最夯的,這些頂級電源免不了售價高檔,但其實線路設計都大同小異(雖然我不懂,但是我知道XD),用料最大的差異應該就是Sanyo、Nichicon、NCC、Rubycon、Panasonic、Oscon這些日系電容的選擇,當它們用在電源處理時(濾波?穩壓?),對聲音的影響孰優孰劣了。
首先來介紹產品
▲產品外盒。
▲內容物除了電源本體、六條模組線、收納包、一片光碟,以及一條粗得不尋常的電源線。
▲自組電腦這麼多年,捨不得丟掉的隨機附贈小黑線早就多到足以用來垂降逃生,隨便拿一條來比粗細。線身標明Linetek出品,線徑16AWG,從母插看進去,接頭顏色黃澄澄的,應該至少有鍍銅品質。
▲模組線包含兩組6+2Pin顯卡電源,以及各兩條大4Pin與SATA電源。
▲電源外殼除了下吸後排兩面開孔之外,側面也是一整面的蜂巢孔,然後再用透明塑膠片擋風,目的是為了讓電源裡面的LED光源散出,廢熱也能直接排出,滿足愛現的玩家。
▲這種高階電源應該只有進階玩家才會買,進階玩家開牧場養動物的不在少數,不管是開側板還是裸機,任誰都不想每晚夢到自己是藍星人吧,所以額外設計一個開關控制LED,真是有夠剛呼的啦。
▲模組化電源有好有壞,多一個接頭就會降低電源品質,所以必須用到的就直接從內部拉出,例如處理器電源的4Pin與8Pin兩種規格、24Pin主機板電源、兩組顯卡6+2Pin電源。
▲另一面是規格貼紙,除了一堆認證圖示,重要的分組負載功率也有明細,原理就是利用上頭標示的顏色去對照線材,雖然這些資訊看似簡單易讀,其實沒這麼容易理解。
▲簡單來說,就是處理器獨立使用+12V1;模組化紅色的顯卡電源與處理器共用+12V2,但前提是+12V1不夠用的話,+12V2才會支援+12V1;從內部直接拉線的兩組顯卡電源與主機板電源共用+12V3;模組化藍色顯卡電源與其它所有大4Pin與SATA電源則共用+12V4。了解以上資訊,是我就不會把一張極限超頻的顯卡接在+12V4,兩張顯卡SLI則會分組配置。
▲側面銘板。
▲霧面烤漆。
▲開機運作。
▲風扇使用Yate Loon製造的雙滾珠14公分扇(不發光),額定轉速2800RPM,風量140CFM,從規格上看不出是否有溫控轉速功能,只能以冷開機的噪音來評斷最低轉速噪音,其噪音聽感有不小的風切聲。
▲PFC大電容使用NCC製造,400V、390uF,型號從外觀看不到。其餘從外觀看到的電容也都使用NCC製造的KY系列。散熱片上面則鑲嵌四顆LED。
▲觀察機板背面焊點,右上角糊成一團的銲錫分別是+12V四組與接地匯流處,看了有種衝動想把多餘的銲錫溶解吸除。其餘接點都算乾淨俐落,沒有手工焊過頭的焦黑痕跡,而且銲錫也不會太多。
然後是測試工具
▲手上共有三顆電源,分別是機殼牌300W(從酷大師橫躺式機殼卸下的),Thermaltake Purepower RX 400W,Seasonic Super Tornado 300W。
▲孔子下山來點兵,點到龍捲風來拆機,這顆應該算是海韻還沒出包之前的二哥,當時在組裝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買電源就挑海韻」。APFC大電容使用Hitachi製造,其它所有電容都是OST,爆漿之王沒有爆漿,難怪我用得這麼開心。
▲主機板使用ASUS P5K/EPU,並直接採用音效晶片Realtek ALC883的類比輸出,雖然音質不那麼發燒,但是它直接吃主機板的供電,音訊被處理次數最少,應該最能驗證電源供應器對音效的「差異性」,對!我只想知道有沒有差,還不到PK誰比較好的層級。
▲海韻Power Angel與TES 3092交/直流鉤錶,用來量測系統總功耗以及單一組件功耗。
測試表:
▲上表淺藍部份,數值愈低愈好,可看出Odin只輸Seasonic,這代表什麼?文章開頭有提到交直流轉換效率從原理就註定在20%與80%負載下,一定會比50%低,而150W差不多就是800W的20%,20%打50%就好像用左手讓你,就算平手也還是贏,如果我馬上把ODIN取代Thermaltake,一年後就可以省下一些電費,而且一等4870跳水成功就會購入,愈升級就愈省電費。
為了榨出系統功耗,本來參考了3Dmark、F@H(CPU與GPU)、Everest與Coronas,但是前兩者全速運作時,Power Angel數值跳動幅度太大,而Everest與Coronas相對穩定多了,大約只有±1瓦的誤差。比較Everest與Coronas燒機,並以直流鉤表輔助驗證,發現Everest能燒出處理器較高且穩定的功耗,而Coronas可以燒出整機最高功耗。
補充F@H燒機心得,CPU版的功耗極值跟Everest差不多,而GPU版雖然極值更大,因為不穩定,平均起來應該只比CPU版多一點而已,也就是用GPU版來救世界的C/P值比較高。
配備:
CPU:E5200(2.5GHz OC 250×12.5 1.176V)
MB:ASUS P5K/EPU
VGA:ASUS 8800GT
RAM:DDRⅡ 800 2G×2
HD:WD 640G AAKS
▲Usher S-520與Denon AH-C452,2.0喇叭是用來測試量感與音場很好的工具,而且S-520的中高頻已經算是我這個層級的奢侈品了,耳機則利用它的變態低音,方便驗證聲音到底有沒有改變。
結論
在本文中,性能測試只有針對轉換效率作相對比較,也沒有精準的+12V、+5V等直流輸出電壓測試,實在是因為設備不足阿!請多見諒,不過參考用料、性能,以及同瓦數的售價普遍比別人低,ODIN PRO 800W真的沒啥缺點,值得推薦。
最後回到本測試的初衷:電源供應器對音質的影響。還真的有耶!不過我的木耳只能聽出白牌交換式電源有明顯的中頻鬆散音色,換上另三顆主動式電源就能改善,不過這三顆主動式機種就實在聽不出差異了,很好,白牌電源本來是裝在橫躺式機殼中當作HTPC,現在我只會拿它來裝Ubuntu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