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3/12/04
- 訊息
- 37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6
看到市場上的顯示卡一張一張的出, NVdia 和 ATI 的卡打的不可開交, 價格和效能也不斷的攀升, 但是唯一不減的是熱度!! 這一次
的主角是MSI的 ATI 6950 , 這是依張需要耗費9xxx的優質高C/P值卡~ 也讓我的 COD 7 的臨場感加強了不少!!
當然, 所謂的高C/P, 就是免除不了要走上超頻改裝的這一條路了!
但是在所有的軟體改裝前, 就是必須先做好散熱的工作評估 , 才不會被那惱人的吹風機先惹的心情煩躁, 心情亂那我看就等著爆頭
吧!! 不然也會抱頭痛哭的!!
1. 主角豋場. 包裝說明和阿哩阿紮的就不多做介紹, 因為搞那麼大一個盒子, 裡面就這麼一張卡, MSI何時才會知道環保重要!! 所
以就不拍垃圾包裝了!
2. ATI的I/O介面支援相當的的顯示輸出, 看來真的是主打多顯示器的作風. 我看我也要考慮考慮來個4顯示器試試看, 祈禱重個樂透
或是抽個好年終獎金吧!!
3. 這一次的作法一如以往測試GPU的顯示溫度, 但是這一次會再加上一些上下板, 以及改裝後的其他部位溫度, 如裸測記憶體, 電源
模組等等,. 因為這樣一個火龍, 當然不會只是嘴巴熱, 我也想知道他的上下的鋁殼, 在高溫烘培下會是幾度. 索性就拿出手持式的
溫度測試計, 在上下蓋各黏上測試線, 來做個比較吧!!
4. 先利用GPU-Z 來參考一下這張卡的一些基礎參數:
5. 利用微星的軟體來對照顯現一些溫度參數/風扇設定等等
6. 接下來, 就是進入正題的Ozone 3D的測試, 由圖面上可以看見軟體顯現的GPU溫度待機是38度, 10分鐘後的均溫是57度.
7. 接著, 來看看上下蓋的溫度: 上蓋71.5/下蓋48.6, 我想這是因為上蓋有接觸到記憶體和電源模組的熱, 不斷累積的結果, 等一下
可以在拆解的圖看出電源模組部分, 因為缺乏大面積鰭片的加強散熱, 以及記憶體模組部分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而產生熱的累
積, 其實這樣壓鑄的上下蓋, 是不是可以考慮也多壓鑄一些Fin來強化散熱效果呢? 還是有其他的考量??
8. 接下來, 就是要拆解整個6950的結構, 上蓋是塑膠的, 只有一些卡榫卡住, 扇要小心處理, 尤其在電源模組這邊有一個隱藏性的
卡榫, 但是附帶一點, ATI 6系列的卡, 要改奘T1水冷頭不需要向GTX580一樣, 拆開上下所有的蓋子, 我是因為要拍照而有需要拆
解!!
9. 特寫一張, 噪音王之ATI 慣用風扇.
10. 可以看出ATI的熱板比起GTX580的熱板還要大, 鰭片面積也比較大.
11. 可以看出ATI 和 NVdia都會在PCI-E 接口處打上logo, 這是一種流行嗎?? 還是宣示這是一張原廠卡!!
12. 拆下背後的強化背板, 以及拆下固定上下蓋的螺絲.
13. 終於卸下了上步鋁板, 來一張合照
14. 下面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有pad的那個地方就是會發熱的電源模組位置, 所以必須加上pad來讓熱元導到上部鋁片, 也順便散熱. 所以說, 要改裝單體式的水冷頭, 就像T1這種的, 你就要再另外考慮你記憶體的散熱和電源模組要如何散熱, 我想UptionTek是不是也可以一併把這些套件也考慮進去?? 或者單獨銷售也行. 畢竟不是每一款卡的都相同.
15. 接下來, 我們可以從上部鋁板和熱板中間有些焊接痕跡知道兩個是有焊死的, 並不是如GTX580是分開的!
16. GPU本尊現身
17. 拆解完成以後, 就是要進行T1的水冷頭安裝工程, 先把T1的多功能備板安裝上去
18. 接下來就是在上面加上華司和手鎖羅姆來固定
19. 直得一提的是左下角的羅姆, 鎖上去之後相當接近附近的一個晶體, 但是從照片來看就可以知道是沒有干涉影響的.
20. 然後就是裝上T1的水冷頭.
21. 換個角度特寫一下
22. 接下來就是架上馬達和散熱排, 看官不難發現還是使用Larkooler的套件, 因為這是組便宜的產品, 效能也算可以, 搭配在T1來說, 是個高C/p的選項之一, 當然若是你也要連CPU一起打, 那我看就好好再選一顆馬達!!
23. 接著也順手在裸的記憶上面黏上一條測溫線, 另外的一條就是電源模組的部份, 這樣也可以確切測出沒有散熱片的溫度是多少.
24. 開機, 請出甜甜圈的OZONE來做測試嚕!!
25. 下圖就是軟體所顯現的溫度: 由圖面上可以看見軟體顯現的GPU溫度待機是28度, 10分鐘後的均溫是32度.
26. 順道來看看, 現在的記憶體溫度和電源模組的溫度: 記憶體58.6度/ 電源模組65.4度
27. 我想各位肯定在想, 那這樣改裝了T1, 其他位置要是也超頻, 那不就會過熱!? 雖說T1有附贈陶瓷的記憶體散熱片, 但是卻缺乏電源模組的散熱裝置, 那我就在電源模組位置先上12cm的風扇來吹吹看, 看看可以降溫幾度??
記憶體35.7度/ 電源模組45.5度
結語:
我認為ATI6950的散熱器做的比起NVdia的還要用心許多, 只是依舊還是溫度高的嚇人, 而T1的產品我還是很期待原廠可以把其他熱源也做出對應的改善方案, 增加產品的全面性. 畢竟這是一顆 MIT ( Made In TW ) 的好產品!
室溫: 18.9度
原廠散熱器(原廠設定) --------待機溫度 38度 / 全速運轉 57度
T1水冷頭改裝 ------------------待機溫度 28度 / 全速運轉 32度
在這樣全速的狀況下, 可以有25的溫度差距, 也不枉水冷的效力, 但是論起原廠風扇全速的噪音,.... 實在不敢恭維!! 有機會我想還是要找來AC或是TR的產品來做個大PK, 或許可以有更多的資料可參考呢~~
以上數據, 僅供參考!!
夜深了!! 明天又是要面對狗屁倒灶的上班了!! 晚安.
的主角是MSI的 ATI 6950 , 這是依張需要耗費9xxx的優質高C/P值卡~ 也讓我的 COD 7 的臨場感加強了不少!!
當然, 所謂的高C/P, 就是免除不了要走上超頻改裝的這一條路了!
但是在所有的軟體改裝前, 就是必須先做好散熱的工作評估 , 才不會被那惱人的吹風機先惹的心情煩躁, 心情亂那我看就等著爆頭
吧!! 不然也會抱頭痛哭的!!
1. 主角豋場. 包裝說明和阿哩阿紮的就不多做介紹, 因為搞那麼大一個盒子, 裡面就這麼一張卡, MSI何時才會知道環保重要!! 所
以就不拍垃圾包裝了!
2. ATI的I/O介面支援相當的的顯示輸出, 看來真的是主打多顯示器的作風. 我看我也要考慮考慮來個4顯示器試試看, 祈禱重個樂透
或是抽個好年終獎金吧!!
3. 這一次的作法一如以往測試GPU的顯示溫度, 但是這一次會再加上一些上下板, 以及改裝後的其他部位溫度, 如裸測記憶體, 電源
模組等等,. 因為這樣一個火龍, 當然不會只是嘴巴熱, 我也想知道他的上下的鋁殼, 在高溫烘培下會是幾度. 索性就拿出手持式的
溫度測試計, 在上下蓋各黏上測試線, 來做個比較吧!!
4. 先利用GPU-Z 來參考一下這張卡的一些基礎參數:
5. 利用微星的軟體來對照顯現一些溫度參數/風扇設定等等
6. 接下來, 就是進入正題的Ozone 3D的測試, 由圖面上可以看見軟體顯現的GPU溫度待機是38度, 10分鐘後的均溫是57度.
7. 接著, 來看看上下蓋的溫度: 上蓋71.5/下蓋48.6, 我想這是因為上蓋有接觸到記憶體和電源模組的熱, 不斷累積的結果, 等一下
可以在拆解的圖看出電源模組部分, 因為缺乏大面積鰭片的加強散熱, 以及記憶體模組部分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而產生熱的累
積, 其實這樣壓鑄的上下蓋, 是不是可以考慮也多壓鑄一些Fin來強化散熱效果呢? 還是有其他的考量??
8. 接下來, 就是要拆解整個6950的結構, 上蓋是塑膠的, 只有一些卡榫卡住, 扇要小心處理, 尤其在電源模組這邊有一個隱藏性的
卡榫, 但是附帶一點, ATI 6系列的卡, 要改奘T1水冷頭不需要向GTX580一樣, 拆開上下所有的蓋子, 我是因為要拍照而有需要拆
解!!
9. 特寫一張, 噪音王之ATI 慣用風扇.
10. 可以看出ATI的熱板比起GTX580的熱板還要大, 鰭片面積也比較大.
11. 可以看出ATI 和 NVdia都會在PCI-E 接口處打上logo, 這是一種流行嗎?? 還是宣示這是一張原廠卡!!
12. 拆下背後的強化背板, 以及拆下固定上下蓋的螺絲.
13. 終於卸下了上步鋁板, 來一張合照
14. 下面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有pad的那個地方就是會發熱的電源模組位置, 所以必須加上pad來讓熱元導到上部鋁片, 也順便散熱. 所以說, 要改裝單體式的水冷頭, 就像T1這種的, 你就要再另外考慮你記憶體的散熱和電源模組要如何散熱, 我想UptionTek是不是也可以一併把這些套件也考慮進去?? 或者單獨銷售也行. 畢竟不是每一款卡的都相同.
15. 接下來, 我們可以從上部鋁板和熱板中間有些焊接痕跡知道兩個是有焊死的, 並不是如GTX580是分開的!
16. GPU本尊現身
17. 拆解完成以後, 就是要進行T1的水冷頭安裝工程, 先把T1的多功能備板安裝上去
18. 接下來就是在上面加上華司和手鎖羅姆來固定
19. 直得一提的是左下角的羅姆, 鎖上去之後相當接近附近的一個晶體, 但是從照片來看就可以知道是沒有干涉影響的.
20. 然後就是裝上T1的水冷頭.
21. 換個角度特寫一下
22. 接下來就是架上馬達和散熱排, 看官不難發現還是使用Larkooler的套件, 因為這是組便宜的產品, 效能也算可以, 搭配在T1來說, 是個高C/p的選項之一, 當然若是你也要連CPU一起打, 那我看就好好再選一顆馬達!!
23. 接著也順手在裸的記憶上面黏上一條測溫線, 另外的一條就是電源模組的部份, 這樣也可以確切測出沒有散熱片的溫度是多少.
24. 開機, 請出甜甜圈的OZONE來做測試嚕!!
25. 下圖就是軟體所顯現的溫度: 由圖面上可以看見軟體顯現的GPU溫度待機是28度, 10分鐘後的均溫是32度.
26. 順道來看看, 現在的記憶體溫度和電源模組的溫度: 記憶體58.6度/ 電源模組65.4度
27. 我想各位肯定在想, 那這樣改裝了T1, 其他位置要是也超頻, 那不就會過熱!? 雖說T1有附贈陶瓷的記憶體散熱片, 但是卻缺乏電源模組的散熱裝置, 那我就在電源模組位置先上12cm的風扇來吹吹看, 看看可以降溫幾度??
記憶體35.7度/ 電源模組45.5度
結語:
我認為ATI6950的散熱器做的比起NVdia的還要用心許多, 只是依舊還是溫度高的嚇人, 而T1的產品我還是很期待原廠可以把其他熱源也做出對應的改善方案, 增加產品的全面性. 畢竟這是一顆 MIT ( Made In TW ) 的好產品!
室溫: 18.9度
原廠散熱器(原廠設定) --------待機溫度 38度 / 全速運轉 57度
T1水冷頭改裝 ------------------待機溫度 28度 / 全速運轉 32度
在這樣全速的狀況下, 可以有25的溫度差距, 也不枉水冷的效力, 但是論起原廠風扇全速的噪音,.... 實在不敢恭維!! 有機會我想還是要找來AC或是TR的產品來做個大PK, 或許可以有更多的資料可參考呢~~
以上數據, 僅供參考!!
夜深了!! 明天又是要面對狗屁倒灶的上班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