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越 Tt 最近推出了新款的機箱-Core V1,它是屬於Core系列的小尺寸機箱,針對mini-ITX主機板所設計。如果還有印象,在Comptuex展覽時就有曝光過,採用有點立方體的設計,主要特色是它的上下左右側蓋都可以拆卸,甚至依喜好或需求來變換位置。
Tt Core系列機箱是以大面積沖孔網為造型設計,以簡單、質感為原則,還記得三月的時候有開箱過Core V71,屬於高直立塔型機箱,以擴充性為主要訴求,而Core V1則是mini-ITX尺寸,另外還有一款V51是屬於中直立塔型的版本。
Core V1,內建一個20公分風扇、雙模組化硬碟架、支援標準ATX電源、水冷散熱。
箱子後面有拆解圖,也意味著Core V1的上下左右蓋板、面板都可以拆卸。
Core V1 的尺寸為276x260x316mm,有點立方的造型,可大支援14公分的CPU散熱器,顯卡則是可以支援到25.5公分,超過機箱的話最多可支援28.5公分,這部份看字面有點難理解,下方會有圖解。
Tt Core V1 的面板採用沖孔網造型設計,沒有任何的擴充槽,只有中間下方位置有一個Tt的Logo,整體看起來相當簡單有質感。
左側板有超過一半面積的蜂巢狀通風網孔,並不支援風扇安裝,內部對應是顯卡的位置。
IO埠在面板左側邊位置,有電源、2個USB3.0、耳麥孔、Reset鍵。
右側板則是與左側一樣位置的蜂巢狀通風網孔。
上方是大面積的透明蓋板,這部份是可以拆卸的。
從後方可以看到硬體的配置,電源在下方,主機板是平置安裝在上。
配置還算是得宜,電源獨立在下方,主機板上可以支援到14公分的CPU散熱器,不過估計還是只能支援下吹式散熱器,塔型應該還是塞不下。
頂蓋是可拆卸式,便利安裝。
後方可支援兩顆8公分風扇,另外擴充卡槽的部份有兩個。
另一側,有兩個可拆卸的硬碟支架,可以支援2顆3.5吋+2顆2.5吋或4顆2.5吋硬碟
前面板預裝一顆20公分風扇。
頂部,從主機板鎖點來看,前面的部份還有一些空間。
面板可以拆卸,方式與一般機殼相同,從底下往外拉出。面板內側對應的是一顆20公分風扇,轉速800RPM,噪音值13dBA。
面板內側有鋪上一層濾棉,可以用來阻隔灰塵。
底部有4個塑膠腳墊,不過不太有止滑效果,另外在電源對應的位置有一片抽取式的濾網。
濾網可以從後側抽出。
底部的蓋板也是可以拆卸的!鮮少有廠商做成可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安裝電源供應器,理線上也會方便一些。
實際試裝一下...
底板可以拆下,安裝電源就方便許多,直接從下方安裝,另外在整線上也會輕鬆一些。
mini-ITX主機板下去右側還有不少空間。
電源在底部,線材安裝沒有太大難度,空間相當夠。
擴充卡檔板外側有一個防塵蓋,安裝擴充卡需要先拆卸。
顯卡使用25公分的MSI GTX 750,可以看到相當剛好。官方數據,在機殼內可以支援到25.5公分,超過機殼可以支援到28.5公分。
這張圖應該就很清楚,顯卡後方有空間,所以可以超過機殼的內結構,因為這部份與面板還有一些空間,所以最大可支援28.5公分。
另一側。
硬碟的部份在右側的位置,採用模組化安裝架設計。有兩個安裝架,安裝硬碟需先使用螺絲起子拆卸,有一根螺絲固定。
硬碟安裝架,可安裝1顆3.5吋+1顆2.5吋硬碟或2顆2.5吋硬碟。
3.5吋硬碟安裝的方式是兩側先套上橡膠軟墊,再使用螺絲固定。
後側可以安裝一顆2.5吋硬碟,側邊螺絲固定。
或是選擇安裝2顆2.5吋硬碟,一顆底部固定,一顆側邊。
有預留一些空間,避免線材安裝干涉。
安裝好硬碟之後再將硬碟架固定於機殼內。其實固定於機殼之前可以先將硬碟的電源及訊號線接好會比較方便,因為內側如果有硬碟會不太好接上線的。
Core V1 的側板與頂部蓋板是相同尺寸,所以可以互換,原本頂部的透明蓋板可以移到側邊,看起來很漂亮,但...通風可能需要考量。
有網孔對應還是比較適合一點,畢竟顯卡還是需要散熱。
頂部當然沒問題。
硬碟側...有點問題,因為透明壓克力內側邊緣有用來固定的折腳,這部份會卡到3.5吋的硬碟,沒法蓋上,如果換成2.5吋則不會有這問題。
其實與底板也是同側板一樣尺寸,但應該不會有人把底板拿來放在別地方吧?
小結
Tt Core V1 外觀上有不錯的質感,面板一致性的沖孔網有相當的加分效果,加上側蓋網孔或透側可以依需求喜好更換位置,相當有變化性。安裝的部份以mini-ITX尺寸來說算是很順手,機身五面連底部都可以拆卸,對於安裝有十足的便利性,週邊的配置也算得宜,電源在底部,主機板置於上方,有基本的隔離效果,熱源也不太會互相影響,且預裝就有一顆20公分風扇,對於mini-ITX的主機而言應該夠用,另外擴充性的部份,支援14公分的CPU散熱器,一般下吹式都能夠安裝,顯卡最長也可以支援到28.5公分,基本的中高階卡是沒什麼問題的。
Tt Core系列機箱是以大面積沖孔網為造型設計,以簡單、質感為原則,還記得三月的時候有開箱過Core V71,屬於高直立塔型機箱,以擴充性為主要訴求,而Core V1則是mini-ITX尺寸,另外還有一款V51是屬於中直立塔型的版本。
Core V1,內建一個20公分風扇、雙模組化硬碟架、支援標準ATX電源、水冷散熱。
箱子後面有拆解圖,也意味著Core V1的上下左右蓋板、面板都可以拆卸。
Core V1 的尺寸為276x260x316mm,有點立方的造型,可大支援14公分的CPU散熱器,顯卡則是可以支援到25.5公分,超過機箱的話最多可支援28.5公分,這部份看字面有點難理解,下方會有圖解。
Tt Core V1 的面板採用沖孔網造型設計,沒有任何的擴充槽,只有中間下方位置有一個Tt的Logo,整體看起來相當簡單有質感。
左側板有超過一半面積的蜂巢狀通風網孔,並不支援風扇安裝,內部對應是顯卡的位置。
IO埠在面板左側邊位置,有電源、2個USB3.0、耳麥孔、Reset鍵。
右側板則是與左側一樣位置的蜂巢狀通風網孔。
上方是大面積的透明蓋板,這部份是可以拆卸的。
從後方可以看到硬體的配置,電源在下方,主機板是平置安裝在上。
配置還算是得宜,電源獨立在下方,主機板上可以支援到14公分的CPU散熱器,不過估計還是只能支援下吹式散熱器,塔型應該還是塞不下。
頂蓋是可拆卸式,便利安裝。
後方可支援兩顆8公分風扇,另外擴充卡槽的部份有兩個。
另一側,有兩個可拆卸的硬碟支架,可以支援2顆3.5吋+2顆2.5吋或4顆2.5吋硬碟
前面板預裝一顆20公分風扇。
頂部,從主機板鎖點來看,前面的部份還有一些空間。
面板可以拆卸,方式與一般機殼相同,從底下往外拉出。面板內側對應的是一顆20公分風扇,轉速800RPM,噪音值13dBA。
面板內側有鋪上一層濾棉,可以用來阻隔灰塵。
底部有4個塑膠腳墊,不過不太有止滑效果,另外在電源對應的位置有一片抽取式的濾網。
濾網可以從後側抽出。
底部的蓋板也是可以拆卸的!鮮少有廠商做成可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安裝電源供應器,理線上也會方便一些。
實際試裝一下...
底板可以拆下,安裝電源就方便許多,直接從下方安裝,另外在整線上也會輕鬆一些。
mini-ITX主機板下去右側還有不少空間。
電源在底部,線材安裝沒有太大難度,空間相當夠。
擴充卡檔板外側有一個防塵蓋,安裝擴充卡需要先拆卸。
顯卡使用25公分的MSI GTX 750,可以看到相當剛好。官方數據,在機殼內可以支援到25.5公分,超過機殼可以支援到28.5公分。
這張圖應該就很清楚,顯卡後方有空間,所以可以超過機殼的內結構,因為這部份與面板還有一些空間,所以最大可支援28.5公分。
另一側。
硬碟的部份在右側的位置,採用模組化安裝架設計。有兩個安裝架,安裝硬碟需先使用螺絲起子拆卸,有一根螺絲固定。
硬碟安裝架,可安裝1顆3.5吋+1顆2.5吋硬碟或2顆2.5吋硬碟。
3.5吋硬碟安裝的方式是兩側先套上橡膠軟墊,再使用螺絲固定。
後側可以安裝一顆2.5吋硬碟,側邊螺絲固定。
或是選擇安裝2顆2.5吋硬碟,一顆底部固定,一顆側邊。
有預留一些空間,避免線材安裝干涉。
安裝好硬碟之後再將硬碟架固定於機殼內。其實固定於機殼之前可以先將硬碟的電源及訊號線接好會比較方便,因為內側如果有硬碟會不太好接上線的。
Core V1 的側板與頂部蓋板是相同尺寸,所以可以互換,原本頂部的透明蓋板可以移到側邊,看起來很漂亮,但...通風可能需要考量。
有網孔對應還是比較適合一點,畢竟顯卡還是需要散熱。
頂部當然沒問題。
硬碟側...有點問題,因為透明壓克力內側邊緣有用來固定的折腳,這部份會卡到3.5吋的硬碟,沒法蓋上,如果換成2.5吋則不會有這問題。
其實與底板也是同側板一樣尺寸,但應該不會有人把底板拿來放在別地方吧?
小結
Tt Core V1 外觀上有不錯的質感,面板一致性的沖孔網有相當的加分效果,加上側蓋網孔或透側可以依需求喜好更換位置,相當有變化性。安裝的部份以mini-ITX尺寸來說算是很順手,機身五面連底部都可以拆卸,對於安裝有十足的便利性,週邊的配置也算得宜,電源在底部,主機板置於上方,有基本的隔離效果,熱源也不太會互相影響,且預裝就有一顆20公分風扇,對於mini-ITX的主機而言應該夠用,另外擴充性的部份,支援14公分的CPU散熱器,一般下吹式都能夠安裝,顯卡最長也可以支援到28.5公分,基本的中高階卡是沒什麼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