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2008年度市售導熱膏大評比 Part1

lochan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1/2/05
訊息
3,096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39
MX-2跟AS5差不多@@??

還是MX-2比較優??

比賽完會有總結 請耐心等待 小弟平時也要上課
看完請多回文 給我測試動力XD
 
最後編輯:

max_leon

初級會員
已加入
9/8/07
訊息
28
互動分數
0
點數
1
感謝測試,辛苦了,真是毅力堅強。
我想不同時段的測試,就算相差兩個小時,在溫度上還是會有小幅的影響,
所以以上幾款的散熱膏水準上都算很不錯了,差異都非常相近。
個人看法是Y500實在便宜又大碗。
 

冷雪冰

啥都不會的會員
已加入
12/5/07
訊息
500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0.0..感謝分享..不過感覺上..都有點差不多的感覺...還是要裝上好的散熱器來配合...才有好的效果吧!!
 

pleaseenterme

進階會員
已加入
4/15/07
訊息
398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真的蠻難在統一環境下測試作散熱評比..不過大大的測試還是可以給我們user一些參考..
辛苦大大的測試...我只有mx-2跟y500...真佩服大大可以搞到這樣多來測試;oplc;
加油;cheer2; ..期待續集
 

狂少

Bulletproof Themer
已加入
9/18/03
訊息
14,396
互動分數
2
點數
0
錯嚕
你用手把你手指包保鮮模塗勻
不是我要做啥廣告
大家塗散熱膏方法的確有待商榷;)

再加上你們上散熱器之後呢?
馬上就開機嗎?
都不必有認何確認嗎?或是動作?
你保證你的IHS和你的散熱器底部是一拍即合?
100%貼緊沒誤差?:rolleyes: ;)

做學問真的要詳細啦,我是良性建議,不是刁鑽
況且您也沒將個散熱膏黏稠數值(viscosity)與密度(Density)列出


況且散熱介值不是讓你在5~10分,甚至5小時就能一句判生死的;)
 
最後編輯:

狂少

Bulletproof Themer
已加入
9/18/03
訊息
14,396
互動分數
2
點數
0
這是MX-2官方說法:並非狂少亂吹...5分鐘?...5分鐘根本就不夠
The Arctic Silver MX-2 compound is actually build upon their previous experience with the MX-1 version, but reworked and enhanced for even better thermal conductivity. It is ideal to be used on CPU and GPU cooling and that is exactly what we have in mind. The Arctic Cooling compound hardens within a period of 200 hours and reaches thereafter its optimum performance.

為啥我會注意這篇
因為做散熱膏測試比上LN2難
說歸說,我很讚賞你的努力
只是要求學問,一但要作不能就衝
有果斷和幹勁是好阿
但是這種測試
沒一個星期是作不完的
熱的傳導,是最難去控制的...
加油...好好再做一次吧


重點在這:
;)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viscosity and density of viscous liquids determined from thermal noise spectra of uncalibrat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cantilevers
 
最後編輯:

poshggg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0/28/07
訊息
63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41
錯嚕
你用手把你手指包保鮮模塗勻
不是我要做啥廣告
大家塗散熱膏方法的確有待商榷;)

再加上你們上散熱器之後呢?
馬上就開機嗎?
都不必有認何確認嗎?或是動作?
你保證你的IHS和你的散熱器底部是一拍即合?
100%貼緊沒誤差?:rolleyes: ;)

做學問真的要詳細啦,我是良性建議,不是刁鑽
況且您也沒將個散熱膏黏稠數值(viscosity)與密度(Density)列出


況且散熱介值不是讓你在5~10分,甚至5小時就能一句判生死的;)

狂爺不知能否傳授<狂式>散熱膏 塗抹法.小弟我對這個區塊一知半解!

我的塗法.擠些許在U上面.用指頭(指頭上沒任何媒介物=裸指)再用我的末梢神經去感覺厚薄!

不知道這樣是否妥當 ...

還有感謝大大測試.雖然我只有mx-2跟y-500

y-500都拿來當人情膏XD
 

tom7089

C/P之王
已加入
9/23/03
訊息
8,021
互動分數
1
點數
38
AS5、MX2、鑽石奈米這三隻的能力應該在伯仲之間,有在使用的應該繼續用就好了^^
 

lochan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1/2/05
訊息
3,096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39
7.8.9棒可能晚點放出來 會連結論一起寫一寫才拿出來
先感謝前輩指教再來我再說原因
學工科的都知道要做實驗時實驗參數要盡量固定
從基本的"恆溫" "恆壓" "恆濕" "時間差" "在現性"全部都要控制
控制完還要有4~6位數秤重計 紅外線感溫器 定頻性 甚至光譜分析儀
若進入這研發測試領域時 所有硬體討論區的散熱測試文全都不具意義
當然小弟也說了 這篇是淡口味的基礎測試篇 我只能盡量固定某些條件
難不成要搬進實驗室測 人家測材料我測電腦零件 不被趕出去才怪TOT
至於塗抹方式進階級的需要狂大如此用法一般user實在不會這樣做
所以也是我固定這樣塗這樣拍 不然我也沒必要拍出來
再來前面也說了 我會上機扣緊壓一壓在放開看有無全貼合需不需要再補散熱膏
這篇使用原廠散熱器跟高溫CPU也是為了整體性考量 不然老是用低溫CPU高效能散熱器
去把幾支強棒作測試 這更沒意義 只要給其中一支他最適合的條件來比就穩贏了
至於最好的結論優缺點用的不是這短短的測試 當然總結果是用這數據 不然何必測XDD
優缺點是這幾支我長期使用個人心得 畢竟每支都是自己買的 至於採不採信看個人
個人認為此篇對我幫人裝機的基本機有極大意義 但對重口味天天換平台設備的大大毫無意義
再來口味加重時環境設定也會跟做改變 畢竟殺雞用菜刀 斬馬要用斬馬刀 謝謝指教
 
最後編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