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9/23/03
- 訊息
- 3,812
- 互動分數
- 125
- 點數
- 63
測完Kingston Renegade G5後,對SMI SM2508主控的性能大致了解,本來不想再
測後續相關主控的SSD產品。不過,當Sandisk公布SN8100系列規格,加上之前
數個網路媒體的媒體測試文問市後,基於對於WD BLACK SSD既有的印象,又想
了解特製版的SM2508是否能打破先前一般版的SM2508在Z890的限制,幾番思量
後,覺得再試試看。
Sandisk與WD合併後,所有SSD業務移交由Sandisk發售,推出的第一款Black
Gen5 SSD就是這組,官網文宣的配色也挺BLACK風。標示連續讀取速率最高達
14900MB/s、連續寫入速率高達14000MB/s,2TB容量隨機讀取速率最高可達2300K
IOPS,算是目前Gen5x4 SSD規格的前幾名。
此外,這次SSD快取加速功能的技術進展到nCache 4.0,官方表示此新技術有助
於提升連續讀/寫及隨機讀寫的效能。保固耐寫量仍維持以往Gen4x4 SSD的保固
值,已足以輕鬆應對遊戲、快取、影片編輯及AI計算等高強度工作所需。
目前官網公布的零售版有1TB、2TB及4TB三組容量,國內市售似乎還買不到4TB
容量,與其它採用SM2508主控SSD尚有4TB容量可買,似乎仍有待代理商鋪貨,
未來會不會像Samsung 9100 PRO推出8TB容量版,仍是未知數。此外,2TB與4TB
容量的規格大致相同,不像目前部分Gen5x4 SSD的最佳規格是落在4TB容量。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零售包裝採吊卡紙盒包裝,外紙盒配色還是很WD BLACK網點風,關鍵字色採橘
色,其餘字體採白色。
外紙盒背面簡述產品規格代理商資訊,中間鏤空顯示SSD標籤,方便消費者選
購時確認購買的容量是否符合所需。
外紙盒側標亦標示著WD_BLACK SN8100,但沒標示容量,配色同樣是黑底網點。
吊卡處的配色就沒一致性,僅黑色系,無網點裝飾,算是有點可惜的不一致性。
開箱抽出內盒,仍是透明塑膠盒,不像韓系SSD全採紙盒包裝,同時附上使用
說明書。
SSD正面黏的產品規格標示的標籤,今年6月的製品,產地為馬來西亞,正式的
型號為WDS200T1X0M。
SSD採單面布局,除了新版的SANDISK LOGO外,背後無任何貼紙,也不像9100 PRO
額外黏上具散熱貼紙。
移開後SSD的保固貼紙,清楚可見SSD的布局,從金手指處的SSD主控、DRAM快取
及NAND Flah。
SSD主控型號為A101-250800-AC,是SMI SM2508特製版,究竟調整了那些項目,似
乎未見相關資訊揭露。
快取記憶體是Micron 4GF77 D8CJX LPDDR4,查不太到運作頻率,單顆容量為2GB
以對應2TB NAND Flash容量。
SSD正面採用了兩顆NAND Flash組成2TB容量,是Sandisk 218L TLC 3D NAND Flash,
採用TLC 3D CBA NAND技術。
祭出SMI Flash id工具軟體,顯示的是Sandisk BiCS8 218L TLC NAND Flash,單
顆容量1TB。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roArt X870E-Creator WIFI BIOS 1504
CPU: AMD Ryzen 7 9700X
RAM: 十銓 T-Force DDR5-7200 24GBx2
OS SSD: Samsung 9100 Pro 2TB Gen5x4 (M.2_1槽)
測試SSD: Acer Predator GM9 2TB Gen5x4 (M.2_2槽)
SSD散熱器:GRAUGEAR G-M2HP04-F
Case: Corsair CARBIDE 678C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4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lt NVMe Driver
M/B: ASUS ROG MAXIMUS Z890 HERO BIOS 1901
CPU: Intel Core Ultra 7 265K
RAM: G.Skill DDR5-8000 Trident Z5 Royal 24GBx2
OS SSD: Samsung 9100 PRO 4TB (M.2_1槽)
測試SSD: SK hynix 海力士Platinum P51 2TB (M.2_4槽)
SSD散熱器:GRAUGRAR G-M2HP04-F
Case: Corsair Airflow 7000D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4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lt NVMe Driver
透過Crystal Diskinfo觀察,採用NVMe Express 2.0協定,傳輸模式為PCIe 5.0x4,
X870E平台剛上機溫度為攝氏33度。
室溫環境背景下,觀察密閉機殼內透過Crystal Diskinfo取得的最高運作溫度。
X870E平台,最高溫度約攝氏52度,比其它採SM2508主控的競品溫度低不少。
Z890平台,最高溫度約攝氏57度,較X870E平台升溫不少。
X870E平台,HWiNFO64顯示這款SSD有兩組溫測感應點,Drive 2顯示連續高負載
測試的NAND Flash最高溫度為攝氏74度;Drive 3顯示連續高負載測試下主控的
最高溫僅約攝氏52度。
Z890平台,HWiNFO64顯示這款SSD有兩組溫測感應點,Drive 2顯示連續高負載
測試的NAND Flash最高溫度為攝氏76度;Drive 3顯示連續高負載測試下主控的
最高溫僅約攝氏57度。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X870E平台,隨機讀取速率約8257~8712MB/s。
Z890平台,隨機讀取速率約3342~3365MB/s,還是出現Z890平台上隨機讀取速率
被限速的問題。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X870E平台
線性讀取曲線前、後段相對平穩,僅中段的抖幅略大,平均讀取速率8616MB/s;
線性寫入曲線初期頗平緩,容量值約26%後開始第一波降速,雖有小波動,但沒
再出現第二次降速曲線,平均寫入速率5746MB/s。
Z890平台
線性讀取曲線雖然十分平穩,顯而易見的,它也出現一般版SM2508在Z890平台限
素的問題,速度被限制在Gen3x4的速率,平均讀取速率3449MB/s;線性寫入曲線
初期頗平緩,容量值約46%前大致維持在一定速率區間,後開始第一波降速,雖
有小波動,但沒再出現第二次降速曲線,平均寫入速率7337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X870E平台
隨機讀取曲線波動幅度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8544MB/s;隨機寫入曲線呈區間
內的小幅度抖動,不解末段沒什麼週邊移動的因素,意外大抖動降速,平均寫入
速率11049MB/s。
Z890平台
隨機讀取曲線波動幅度還算穩定,同樣出現讀取速率被限速的現象,平均讀取速
率3304MB/s;隨機寫入曲線呈區間內的小幅度抖動,平均寫入速率9240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16bit RGB,從256MB~64GB
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X870E平台,讀取速率10483~11183MB/s、寫入速率11228~11795MB/s。
Z890平台,讀取速率10332~10888MB/s、寫入速率11040~11291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Incompressible
模式),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Compress 0Fill 模式:
X870E平台
連續讀取速率仍出現在X870E平台過不了9000MB/s的問題,連續寫入速率多突破
10000MB/s。與下面非壓縮環境相比,壓縮環境(0fill)的分數較高。
Z890平台
連續讀取速率出現被限速低於Gen3x4速率的問題,連續寫入速率多突破10000MB/s。
與下面非壓縮環境相比,壓縮環境(0fill)的分數較高。
Compress 100% 模式:
X870E平台
連續讀取速率比起壓縮環境下快些,多能突破9000MB/s,連續寫入速率亦多維持
超過10000MB/s的傳輸率。但因4K QD16、32K及128K的讀取速率明顯較慢,整體分
數幾乎全輸給0Fill模式。
Z890平台
連續讀取速率還是出現被限速在Gen3x4速率的問題,連續寫入速率多突破10000MB/s。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容量
X870E平台的循序讀寫速率10779及11369 MB/s,4K-64Thrd讀取1219K iops、寫入1286K iops。
Z890平台的循序讀寫速率9137及11082 MB/s,4K-64Thrd讀取1334K iops、寫入1629K iops。
10GB容量
X870E平台的循序讀寫速率11056及11466 MB/s,4K-64Thrd讀取1077K iops、寫入1213K iops。
Z890平台的循序讀寫速率10461及11085 MB/s,4K-64Thrd讀取715K iops、寫入1572K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容量
X870E平台的ISO讀取速率4391MB/s、程式載入速率1737MB/s。
Z890平台的ISO讀取速率3890MB/s、程式載入速率1801MB/s。
10GB容量
X870E平台的ISO讀取速率5097MB/s、程式載入速率1675MB/s。
Z890平台的ISO讀取速率4673MB/s、程式載入速率1878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X870E平台,1GB的讀寫曲線。
Z890平台,1GB的讀寫曲線。
X870E平台,10GB的讀寫曲線。
Z890平台,10GB的讀寫曲線。
ATTO Diskbenchmark選定檔案容量為64K、64MB、256MB、512MB、1GB、2GB、4GB及
32GB,設定為Overlapped I/O、0Fill及Random模式進行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
X870E平台,讀取速率最快13.96GB/s、寫入速率最快至13.22GB/s。
Z890平台,讀取速率最快13.35GB/s、寫入速率最快至12.97GB/s。讓我有點失望
的除了64K最小檔案外,其餘各測試檔案即使沒有過熱情況,不論是讀取或寫入
速率都會掉速,真不知是個案?還是通案在Z890平台的相容性尚待修正。
0-Fill型態、佇列深度1 (QD1)模式:
X870E平台,讀取速率最快6.31GB/s、寫入速率最快11.64GB/s。
Z890平台,讀取速率最快4.28GB/s、寫入速率最快11.29GB/s。
Random型態、佇列深度1 (QD1)模式:
X870E平台,讀取速率最快6.19GB/s、寫入速率最快11.63GB/s。
Z890平台,讀取速率最快5.77GB/s、寫入速率最快11.26GB/s。意外的是1GB、4GB
與32GB的讀取及寫入速率在沒有過熱的情況下,竟然會掉速,照理這不該發生。
Crystal Diskmark v8.0.6,勾選NVMe SSD,選取64MiB、512MiB、1GiB、2Gib、
4GiB、8GiB、16GiB及64GiB不同容量,分別測試Random及0Fill資料型態。
Default (Random)型態:
X870E平台
Seq Q8T1的循序讀取速率14926~14949MB/s、寫入速率14087~14149MB/s,兩者超越
官方標示值。4K Q1T1讀取約113~115MB/s、寫入速率介於319~324B/s。
Z890平台
Seq Q8T1的循序讀取速率14002~14238MB/s、寫入速率13536~13767MB/s,兩者不及
官方標示值。4K Q1T1讀取約129~132MB/s、寫入速率介於416~422B/s。
0Fill型態:
X870E平台
Seq Q8T1的循序讀取速率14926~14944MB/s、寫入速率14082~14148MB/s,皆超過官
方標示值。4K Q1T1讀取速率322~324MB/s、寫入速率315~329MB/s。
Z890平台
Seq Q8T1的循序讀取速率13966~14209MB/s、寫入速率13474~13769MB/s,皆不及於
官方標示值。4K Q1T1讀取速率377~379MB/s、寫入速率410~419MB/s。
設定1GiB容量,選取隨機資料型態,測試混合模式(Default Mix)的讀寫效能。
X870E平台
Z890平台
設定1GiB容量,選取隨機資料型態,測試真實世界(Real World)模式的讀寫效能。
X870E平台
Z890平台
eZIOmeter設為乾淨的全碟環境測試
X870E平台
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14161MB/s、循序寫入速率平均約12916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
快可達1555K IOPS、隨機寫入最快為1425K IOPS,隨機讀寫速率皆未達官方標示值。
Z890平台
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13732MB/s、循序寫入速率平均約7967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
快可達1723K IOPS、隨機寫入最快為1223K IOPS,隨機讀寫速率皆未達官方標示值。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
X870E平台
讀取曲線初期略低後就飄上,最高讀取速率10720MB/s,平均讀取速率6716MB/s,平
均讀取速率明顯慢於其它同質主控;寫入曲線在中段後出現Gen5 SSD常見的破圖看
不出曲線,最高寫入速率11602MB/s,平均寫入速率5557MB/s。
Z890平台
讀取曲線初期略低後就飄上,最高讀取速率10517MB/s,平均讀取速率2767MB/s,顯
然還是跳不出SM2508在Z890上的速率禁錮;寫入曲線在中段後出現Gen5 SSD常見的破
圖看不出曲線,最高寫入速率11055MB/s,平均寫入速率5427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X870E平台
Z890平台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X870E平台
Z890平台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500MB、2000MB
及4000MB,測試Zero與Mixed資料型態。
Zero資料型態
X870E平台,循序讀取速率似被限速在7000MB/s以下,循序寫入未有限速情況。
Z890平台,循序讀取速率全被限速在3000MB/s以下,循序寫入就較無限速問題。
Mixed資料型態
X870E平台,循序讀取速率沒有限速在7000MB/s以下的問題。
Z890平台,循序讀取速率仍被限速在3000MB/s以下,循序寫入就較無限速問題。
X870E平台,將檔案設為240GB,寫入速率從頭到尾都沒什麼降速,若搭配AIDA64
的數值推估,SLC Cacle設定值應該約在260GB。
Z890平台,將檔案設為250GB,寫入速率從頭到尾都沒什麼降速,若搭配AIDA64
的數值推估,SLC Cacle設定值應該約在500GB以上,似乎nCache 4.0快取值的大
小設定沒有固定值。
PCMark 10測試,分別系統碟及資料碟模式。
X870E平台,系統碟得到分數為5374、頻寬為826MB/s。
Z890平台,系統碟得到分數為6357、頻寬為963MB/s。
X870E平台,資料碟得到分數為7883、頻寬1126MB/s。
Z890平台,資料碟得到分數為12264、頻寬1721MB/s。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X870E平台,得到6022分。
Z890平台,得到6309分。
3DMark DirectStorage Benchmark:
X870E平台,受制於搭載的是Randeon RX 5700XT顯卡,開啟DirectStorage反比較慢。
X870E平台,搭載Randeon RX 7800XT顯卡,開啟DirectStorage後明顯加速。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及32GB,分別測試隨機及0Fill資料型態。
Z890平台,0Fill資料模式,循序寫入速率異常的情況蠻頻繁。
Z890平台,隨機模式,循序寫入速率異常的情況蠻頻繁。
將一個約80GB大小的模擬壓縮檔案,從9100 Pro Gen5 寫入SN8100
X870E平台,未如同Z890般限制9100 Pro的讀取速率,SN8100實際寫入速率約3.5~4.1GB/s。
Z890平台,SN8100實際寫入速率約2.8~3.46GB/s。
將一個約80GB大小的模擬隨機檔案,從9100 Pro Gen5 寫入SN8100
X870E平台,未如同Z890般限制9100 Pro的讀取速率,SN8100的實際寫入速率約4.0~4.4GB/s
Z890平台,SN8100實際寫入速率約3.0~3.76GB/s。
最後是健康度的測試,寫入超過19TB時,CystalDiskInfo顯示健康度會降1%,若以
這值推算健康度降至0%時的TBW寫入量雖有機會高於原廠保固值,但是,相對於其
它同採SM2508主控且同樣是218L製程的3D TLC NAND而言,這個19TB後就降速的數值
顯然比競品來得似乎不耐寫,更遑論少明顯少於其它非SM2508主控的SSD。
安裝Dashboard軟體,雖然配色依舊,不過Sandisk Dashboard與之前的WD Dashboard
的功能與配置還是略有差異,若習慣舊版界面者,可能需要點時間熟悉。
重要的是,要執行這套軟體前需先連網,不然會抓不到WD_BLACK SSD而無法繼續。
Overview 頁面,顯示SSD的基本資訊。
Tools 頁面,除了韌體更新及Secured Erase功能,也提供一些常見的Widnows環境
SSD調整的選項,另外也可以自行前往Acronis網站下載對應於WD Black的備份移轉
軟體。
Setting 頁面,主要是對Dashboard軟體進行相關細部設定,也可選擇是否要啟動
Gaming Mode。
它的Secure Erased功能與Samsung Magician一樣需另外製作USB開機隨身碟,弔詭
的是,在X870E平台上,插入USB隨身碟接一直抓不到隨身碟,以致於無法完成開
機碟,但是在Z890平台就可以正常辨識到隨身碟並製作相關開機檔。
把製作好的開機隨身碟插在USB孔,選UEFI開機,過段時間進入主畫面。
按下Continue就會執行SE清除SSD,執行完Secured Erased就可以退出重開機,讓
SSD回到出廠的原始狀態。
再次強調,目前個人幾乎不太玩GAME,不會有任何掛載遊戲或PS5的測試。
一直以來,WD Black給我都還算穩定的印象,過去幾年曾大量使用。不過這次
嘗試了SN8100,感覺跟其它競品相比,SN8100在Z890平台上的問題比其它公版
略多些。不過,若搭配X870E平台,相關的問題會明顯少很多。
此外,Sandisk提供的工具軟體較以前WD時代的軟體豐富性仍有待加強,X870E
不能製作Secured Erased隨身碟的問題,也有待原廠修正更新。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單面NAND Flash布局,提供最大使用環境的相容性。
2. X870E平台下部分短程測試軟體,循序讀取或寫入速率超越官方值。
3. 壓縮檔案格式的傳輸率明顯提高,若是常用壓縮檔案格式存取,應該會較有感。
4. SLC Cache快取容量似乎會配合平台提供不同的設定值。
5. 受惠於主控的低溫,搭配合宜散熱器,連續高負載的最高溫度可壓在攝氏60度內,應不致發生過熱降速窘境。
6. 官方提供工具軟體支援SSD Secured Erased。
缺點
1. Z890平台的相容性問題,導致循序讀取、4K讀取速率意外的被限制而降速。
2. X870E平台裡的隨機讀寫IOPS多未能達到官方標示值附近。
3. 非壓縮格式的檔案傳輸率與壓縮格式檔案有明顯落差,若是常用於非壓縮格式傳輸可能會覺得速率略慢些。
4. 原廠提供的SSD工具軟體相對於以前版本差異大,需花時間重新適應。
5. SSD經過一段期間的讀寫後,即使重新格式化成空碟,仍感覺部分速率還是略降,還是需要Secured Erased。
6. 在Gen5x4環境,讀寫都是Gen5等級的SSD,SN88100的實測速率仍無法突破5GB/s。
7. X870E平台無法製作Secured Erased開機隨身碟。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測後續相關主控的SSD產品。不過,當Sandisk公布SN8100系列規格,加上之前
數個網路媒體的媒體測試文問市後,基於對於WD BLACK SSD既有的印象,又想
了解特製版的SM2508是否能打破先前一般版的SM2508在Z890的限制,幾番思量
後,覺得再試試看。
Sandisk與WD合併後,所有SSD業務移交由Sandisk發售,推出的第一款Black
Gen5 SSD就是這組,官網文宣的配色也挺BLACK風。標示連續讀取速率最高達
14900MB/s、連續寫入速率高達14000MB/s,2TB容量隨機讀取速率最高可達2300K
IOPS,算是目前Gen5x4 SSD規格的前幾名。
此外,這次SSD快取加速功能的技術進展到nCache 4.0,官方表示此新技術有助
於提升連續讀/寫及隨機讀寫的效能。保固耐寫量仍維持以往Gen4x4 SSD的保固
值,已足以輕鬆應對遊戲、快取、影片編輯及AI計算等高強度工作所需。
目前官網公布的零售版有1TB、2TB及4TB三組容量,國內市售似乎還買不到4TB
容量,與其它採用SM2508主控SSD尚有4TB容量可買,似乎仍有待代理商鋪貨,
未來會不會像Samsung 9100 PRO推出8TB容量版,仍是未知數。此外,2TB與4TB
容量的規格大致相同,不像目前部分Gen5x4 SSD的最佳規格是落在4TB容量。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零售包裝採吊卡紙盒包裝,外紙盒配色還是很WD BLACK網點風,關鍵字色採橘
色,其餘字體採白色。
外紙盒背面簡述產品規格代理商資訊,中間鏤空顯示SSD標籤,方便消費者選
購時確認購買的容量是否符合所需。
外紙盒側標亦標示著WD_BLACK SN8100,但沒標示容量,配色同樣是黑底網點。
吊卡處的配色就沒一致性,僅黑色系,無網點裝飾,算是有點可惜的不一致性。
開箱抽出內盒,仍是透明塑膠盒,不像韓系SSD全採紙盒包裝,同時附上使用
說明書。
SSD正面黏的產品規格標示的標籤,今年6月的製品,產地為馬來西亞,正式的
型號為WDS200T1X0M。
SSD採單面布局,除了新版的SANDISK LOGO外,背後無任何貼紙,也不像9100 PRO
額外黏上具散熱貼紙。
移開後SSD的保固貼紙,清楚可見SSD的布局,從金手指處的SSD主控、DRAM快取
及NAND Flah。
SSD主控型號為A101-250800-AC,是SMI SM2508特製版,究竟調整了那些項目,似
乎未見相關資訊揭露。
快取記憶體是Micron 4GF77 D8CJX LPDDR4,查不太到運作頻率,單顆容量為2GB
以對應2TB NAND Flash容量。
SSD正面採用了兩顆NAND Flash組成2TB容量,是Sandisk 218L TLC 3D NAND Flash,
採用TLC 3D CBA NAND技術。
祭出SMI Flash id工具軟體,顯示的是Sandisk BiCS8 218L TLC NAND Flash,單
顆容量1TB。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roArt X870E-Creator WIFI BIOS 1504
CPU: AMD Ryzen 7 9700X
RAM: 十銓 T-Force DDR5-7200 24GBx2
OS SSD: Samsung 9100 Pro 2TB Gen5x4 (M.2_1槽)
測試SSD: Acer Predator GM9 2TB Gen5x4 (M.2_2槽)
SSD散熱器:GRAUGEAR G-M2HP04-F
Case: Corsair CARBIDE 678C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4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lt NVMe Driver
M/B: ASUS ROG MAXIMUS Z890 HERO BIOS 1901
CPU: Intel Core Ultra 7 265K
RAM: G.Skill DDR5-8000 Trident Z5 Royal 24GBx2
OS SSD: Samsung 9100 PRO 4TB (M.2_1槽)
測試SSD: SK hynix 海力士Platinum P51 2TB (M.2_4槽)
SSD散熱器:GRAUGRAR G-M2HP04-F
Case: Corsair Airflow 7000D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4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lt NVMe Driver
透過Crystal Diskinfo觀察,採用NVMe Express 2.0協定,傳輸模式為PCIe 5.0x4,
X870E平台剛上機溫度為攝氏33度。
室溫環境背景下,觀察密閉機殼內透過Crystal Diskinfo取得的最高運作溫度。
X870E平台,最高溫度約攝氏52度,比其它採SM2508主控的競品溫度低不少。
Z890平台,最高溫度約攝氏57度,較X870E平台升溫不少。
X870E平台,HWiNFO64顯示這款SSD有兩組溫測感應點,Drive 2顯示連續高負載
測試的NAND Flash最高溫度為攝氏74度;Drive 3顯示連續高負載測試下主控的
最高溫僅約攝氏52度。
Z890平台,HWiNFO64顯示這款SSD有兩組溫測感應點,Drive 2顯示連續高負載
測試的NAND Flash最高溫度為攝氏76度;Drive 3顯示連續高負載測試下主控的
最高溫僅約攝氏57度。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X870E平台,隨機讀取速率約8257~8712MB/s。
Z890平台,隨機讀取速率約3342~3365MB/s,還是出現Z890平台上隨機讀取速率
被限速的問題。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X870E平台
線性讀取曲線前、後段相對平穩,僅中段的抖幅略大,平均讀取速率8616MB/s;
線性寫入曲線初期頗平緩,容量值約26%後開始第一波降速,雖有小波動,但沒
再出現第二次降速曲線,平均寫入速率5746MB/s。
Z890平台
線性讀取曲線雖然十分平穩,顯而易見的,它也出現一般版SM2508在Z890平台限
素的問題,速度被限制在Gen3x4的速率,平均讀取速率3449MB/s;線性寫入曲線
初期頗平緩,容量值約46%前大致維持在一定速率區間,後開始第一波降速,雖
有小波動,但沒再出現第二次降速曲線,平均寫入速率7337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X870E平台
隨機讀取曲線波動幅度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8544MB/s;隨機寫入曲線呈區間
內的小幅度抖動,不解末段沒什麼週邊移動的因素,意外大抖動降速,平均寫入
速率11049MB/s。
Z890平台
隨機讀取曲線波動幅度還算穩定,同樣出現讀取速率被限速的現象,平均讀取速
率3304MB/s;隨機寫入曲線呈區間內的小幅度抖動,平均寫入速率9240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16bit RGB,從256MB~64GB
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X870E平台,讀取速率10483~11183MB/s、寫入速率11228~11795MB/s。
Z890平台,讀取速率10332~10888MB/s、寫入速率11040~11291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Incompressible
模式),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Compress 0Fill 模式:
X870E平台
連續讀取速率仍出現在X870E平台過不了9000MB/s的問題,連續寫入速率多突破
10000MB/s。與下面非壓縮環境相比,壓縮環境(0fill)的分數較高。
Z890平台
連續讀取速率出現被限速低於Gen3x4速率的問題,連續寫入速率多突破10000MB/s。
與下面非壓縮環境相比,壓縮環境(0fill)的分數較高。
Compress 100% 模式:
X870E平台
連續讀取速率比起壓縮環境下快些,多能突破9000MB/s,連續寫入速率亦多維持
超過10000MB/s的傳輸率。但因4K QD16、32K及128K的讀取速率明顯較慢,整體分
數幾乎全輸給0Fill模式。
Z890平台
連續讀取速率還是出現被限速在Gen3x4速率的問題,連續寫入速率多突破10000MB/s。
AS SSD分別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容量
X870E平台的循序讀寫速率10779及11369 MB/s,4K-64Thrd讀取1219K iops、寫入1286K iops。
Z890平台的循序讀寫速率9137及11082 MB/s,4K-64Thrd讀取1334K iops、寫入1629K iops。
10GB容量
X870E平台的循序讀寫速率11056及11466 MB/s,4K-64Thrd讀取1077K iops、寫入1213K iops。
Z890平台的循序讀寫速率10461及11085 MB/s,4K-64Thrd讀取715K iops、寫入1572K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容量
X870E平台的ISO讀取速率4391MB/s、程式載入速率1737MB/s。
Z890平台的ISO讀取速率3890MB/s、程式載入速率1801MB/s。
10GB容量
X870E平台的ISO讀取速率5097MB/s、程式載入速率1675MB/s。
Z890平台的ISO讀取速率4673MB/s、程式載入速率1878MB/s。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X870E平台,1GB的讀寫曲線。
Z890平台,1GB的讀寫曲線。
X870E平台,10GB的讀寫曲線。
Z890平台,10GB的讀寫曲線。
ATTO Diskbenchmark選定檔案容量為64K、64MB、256MB、512MB、1GB、2GB、4GB及
32GB,設定為Overlapped I/O、0Fill及Random模式進行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
X870E平台,讀取速率最快13.96GB/s、寫入速率最快至13.22GB/s。
Z890平台,讀取速率最快13.35GB/s、寫入速率最快至12.97GB/s。讓我有點失望
的除了64K最小檔案外,其餘各測試檔案即使沒有過熱情況,不論是讀取或寫入
速率都會掉速,真不知是個案?還是通案在Z890平台的相容性尚待修正。
0-Fill型態、佇列深度1 (QD1)模式:
X870E平台,讀取速率最快6.31GB/s、寫入速率最快11.64GB/s。
Z890平台,讀取速率最快4.28GB/s、寫入速率最快11.29GB/s。
Random型態、佇列深度1 (QD1)模式:
X870E平台,讀取速率最快6.19GB/s、寫入速率最快11.63GB/s。
Z890平台,讀取速率最快5.77GB/s、寫入速率最快11.26GB/s。意外的是1GB、4GB
與32GB的讀取及寫入速率在沒有過熱的情況下,竟然會掉速,照理這不該發生。
Crystal Diskmark v8.0.6,勾選NVMe SSD,選取64MiB、512MiB、1GiB、2Gib、
4GiB、8GiB、16GiB及64GiB不同容量,分別測試Random及0Fill資料型態。
Default (Random)型態:
X870E平台
Seq Q8T1的循序讀取速率14926~14949MB/s、寫入速率14087~14149MB/s,兩者超越
官方標示值。4K Q1T1讀取約113~115MB/s、寫入速率介於319~324B/s。
Z890平台
Seq Q8T1的循序讀取速率14002~14238MB/s、寫入速率13536~13767MB/s,兩者不及
官方標示值。4K Q1T1讀取約129~132MB/s、寫入速率介於416~422B/s。
0Fill型態:
X870E平台
Seq Q8T1的循序讀取速率14926~14944MB/s、寫入速率14082~14148MB/s,皆超過官
方標示值。4K Q1T1讀取速率322~324MB/s、寫入速率315~329MB/s。
Z890平台
Seq Q8T1的循序讀取速率13966~14209MB/s、寫入速率13474~13769MB/s,皆不及於
官方標示值。4K Q1T1讀取速率377~379MB/s、寫入速率410~419MB/s。
設定1GiB容量,選取隨機資料型態,測試混合模式(Default Mix)的讀寫效能。
X870E平台
Z890平台
設定1GiB容量,選取隨機資料型態,測試真實世界(Real World)模式的讀寫效能。
X870E平台
Z890平台
eZIOmeter設為乾淨的全碟環境測試
X870E平台
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14161MB/s、循序寫入速率平均約12916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
快可達1555K IOPS、隨機寫入最快為1425K IOPS,隨機讀寫速率皆未達官方標示值。
Z890平台
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13732MB/s、循序寫入速率平均約7967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
快可達1723K IOPS、隨機寫入最快為1223K IOPS,隨機讀寫速率皆未達官方標示值。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
X870E平台
讀取曲線初期略低後就飄上,最高讀取速率10720MB/s,平均讀取速率6716MB/s,平
均讀取速率明顯慢於其它同質主控;寫入曲線在中段後出現Gen5 SSD常見的破圖看
不出曲線,最高寫入速率11602MB/s,平均寫入速率5557MB/s。
Z890平台
讀取曲線初期略低後就飄上,最高讀取速率10517MB/s,平均讀取速率2767MB/s,顯
然還是跳不出SM2508在Z890上的速率禁錮;寫入曲線在中段後出現Gen5 SSD常見的破
圖看不出曲線,最高寫入速率11055MB/s,平均寫入速率5427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X870E平台
Z890平台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X870E平台
Z890平台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500MB、2000MB
及4000MB,測試Zero與Mixed資料型態。
Zero資料型態
X870E平台,循序讀取速率似被限速在7000MB/s以下,循序寫入未有限速情況。
Z890平台,循序讀取速率全被限速在3000MB/s以下,循序寫入就較無限速問題。
Mixed資料型態
X870E平台,循序讀取速率沒有限速在7000MB/s以下的問題。
Z890平台,循序讀取速率仍被限速在3000MB/s以下,循序寫入就較無限速問題。
X870E平台,將檔案設為240GB,寫入速率從頭到尾都沒什麼降速,若搭配AIDA64
的數值推估,SLC Cacle設定值應該約在260GB。
Z890平台,將檔案設為250GB,寫入速率從頭到尾都沒什麼降速,若搭配AIDA64
的數值推估,SLC Cacle設定值應該約在500GB以上,似乎nCache 4.0快取值的大
小設定沒有固定值。
PCMark 10測試,分別系統碟及資料碟模式。
X870E平台,系統碟得到分數為5374、頻寬為826MB/s。
Z890平台,系統碟得到分數為6357、頻寬為963MB/s。
X870E平台,資料碟得到分數為7883、頻寬1126MB/s。
Z890平台,資料碟得到分數為12264、頻寬1721MB/s。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X870E平台,得到6022分。
Z890平台,得到6309分。
3DMark DirectStorage Benchmark:
X870E平台,受制於搭載的是Randeon RX 5700XT顯卡,開啟DirectStorage反比較慢。
X870E平台,搭載Randeon RX 7800XT顯卡,開啟DirectStorage後明顯加速。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及32GB,分別測試隨機及0Fill資料型態。
Z890平台,0Fill資料模式,循序寫入速率異常的情況蠻頻繁。
Z890平台,隨機模式,循序寫入速率異常的情況蠻頻繁。
將一個約80GB大小的模擬壓縮檔案,從9100 Pro Gen5 寫入SN8100
X870E平台,未如同Z890般限制9100 Pro的讀取速率,SN8100實際寫入速率約3.5~4.1GB/s。
Z890平台,SN8100實際寫入速率約2.8~3.46GB/s。
將一個約80GB大小的模擬隨機檔案,從9100 Pro Gen5 寫入SN8100
X870E平台,未如同Z890般限制9100 Pro的讀取速率,SN8100的實際寫入速率約4.0~4.4GB/s
Z890平台,SN8100實際寫入速率約3.0~3.76GB/s。
最後是健康度的測試,寫入超過19TB時,CystalDiskInfo顯示健康度會降1%,若以
這值推算健康度降至0%時的TBW寫入量雖有機會高於原廠保固值,但是,相對於其
它同採SM2508主控且同樣是218L製程的3D TLC NAND而言,這個19TB後就降速的數值
顯然比競品來得似乎不耐寫,更遑論少明顯少於其它非SM2508主控的SSD。
安裝Dashboard軟體,雖然配色依舊,不過Sandisk Dashboard與之前的WD Dashboard
的功能與配置還是略有差異,若習慣舊版界面者,可能需要點時間熟悉。
重要的是,要執行這套軟體前需先連網,不然會抓不到WD_BLACK SSD而無法繼續。
Overview 頁面,顯示SSD的基本資訊。
Tools 頁面,除了韌體更新及Secured Erase功能,也提供一些常見的Widnows環境
SSD調整的選項,另外也可以自行前往Acronis網站下載對應於WD Black的備份移轉
軟體。
Setting 頁面,主要是對Dashboard軟體進行相關細部設定,也可選擇是否要啟動
Gaming Mode。
它的Secure Erased功能與Samsung Magician一樣需另外製作USB開機隨身碟,弔詭
的是,在X870E平台上,插入USB隨身碟接一直抓不到隨身碟,以致於無法完成開
機碟,但是在Z890平台就可以正常辨識到隨身碟並製作相關開機檔。
把製作好的開機隨身碟插在USB孔,選UEFI開機,過段時間進入主畫面。
按下Continue就會執行SE清除SSD,執行完Secured Erased就可以退出重開機,讓
SSD回到出廠的原始狀態。
再次強調,目前個人幾乎不太玩GAME,不會有任何掛載遊戲或PS5的測試。
一直以來,WD Black給我都還算穩定的印象,過去幾年曾大量使用。不過這次
嘗試了SN8100,感覺跟其它競品相比,SN8100在Z890平台上的問題比其它公版
略多些。不過,若搭配X870E平台,相關的問題會明顯少很多。
此外,Sandisk提供的工具軟體較以前WD時代的軟體豐富性仍有待加強,X870E
不能製作Secured Erased隨身碟的問題,也有待原廠修正更新。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單面NAND Flash布局,提供最大使用環境的相容性。
2. X870E平台下部分短程測試軟體,循序讀取或寫入速率超越官方值。
3. 壓縮檔案格式的傳輸率明顯提高,若是常用壓縮檔案格式存取,應該會較有感。
4. SLC Cache快取容量似乎會配合平台提供不同的設定值。
5. 受惠於主控的低溫,搭配合宜散熱器,連續高負載的最高溫度可壓在攝氏60度內,應不致發生過熱降速窘境。
6. 官方提供工具軟體支援SSD Secured Erased。
缺點
1. Z890平台的相容性問題,導致循序讀取、4K讀取速率意外的被限制而降速。
2. X870E平台裡的隨機讀寫IOPS多未能達到官方標示值附近。
3. 非壓縮格式的檔案傳輸率與壓縮格式檔案有明顯落差,若是常用於非壓縮格式傳輸可能會覺得速率略慢些。
4. 原廠提供的SSD工具軟體相對於以前版本差異大,需花時間重新適應。
5. SSD經過一段期間的讀寫後,即使重新格式化成空碟,仍感覺部分速率還是略降,還是需要Secured Erased。
6. 在Gen5x4環境,讀寫都是Gen5等級的SSD,SN88100的實測速率仍無法突破5GB/s。
7. X870E平台無法製作Secured Erased開機隨身碟。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