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Intel最新架構為LGA 1155腳位的Sandy Bridge平台,產品線從一月開始陸續推出
初期以中高階Core i5與Core i7為主,可以使用的晶片組為P67、H67兩款,也是落在中階定位以上。
對於入門級的產品線,在三月份左右有推出H61與Core i3系列做為對應
市場上Core i3 2100或2120的價格,若以入門CPU的角度來看,感覺還是偏高一些
對消費者來說,低於100美金以下的Sandy Bridge CPU,將更適合廣大文書族群使用
上一代LGA 1156有推出Pentium G6950,在價格上較為便宜,效能也足夠一般用途使用
只不過在台灣方面,只有上市一款G6950,後續沒有類似型號的CPU可供消費者選擇
Sandy Bridge平台在五月時一口氣推出三款Pentium CPU,型號分別為G620/G840/G850
除了更優異的架構之外,對於想購入Intel平台的消費者來說,在入門CPU的選擇性上更加豐富
首先看到的是Intel Pentium Processor G620,時脈為2.6GHz
實體2 Cores不支援Hyper-Threading技術,最高達到2執行緒,簡稱2C/2T
32nm製程,Max TDP功耗65W,L3 Cache共有3MB,為LGA 1155中最入門的2 Cores CPU。
左下方為G620背面一覽
右上為原廠散熱器底部,對於自家2 Cores CPU,Intel使用非銅底設計
另一款G系中最高等級的版本 - Intel Pentium Processor G850,時脈為2.9GHz
其他技術規格與G620相同,對於G850與i3 -2100兩者最大的不同處
應該就是Hyper-Threading技術與不同的Intel GPU版本
當然在進階技術方面,i3支援度也會比較高,對於有需要的使用者可以再詳細比較官方規格
G850背面與G620看起來沒有不同
除了總時脈的不同外,G850 DDR3支援到更高的1333時脈
也擁有Embedded Options Available,以上這三點是G620與G850的最主要差異
MB搭配為H67晶片組,GIGABYTE H67N-USB3-B3,以ITX與H67晶片組來看,價位並不算太高。
此外在用料跟功能方面都有不錯的設計水準,C/P值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CPU採用4+1相供電,2 DIMM DDR3最高可以安裝到16GB
內建兩個SATA3插槽與一個PCI-E X16,在ITX規格上算是相當不錯
IO
1 X S/PDIF光纖與同軸輸出插座
1 X D-SUB/2 X HDMI
4 X USB 2.0(黑色)
2 X USB 3.0(藍色)
1 X RJ-45網路孔
1 X eSATA(黃色)
USB 3.0晶片使用NEC D720200AF1,Made In Japan
如果GIGABYTE能在ITX產品再增加藍芽與mSATA無線網卡安裝插槽,對於HTPC用途的實用度會更好。
H67晶片組使用較為大型的散熱片,上方各為兩個SATA3與SATA2裝置
ITX MB以往是AMD較佔有優勢,有些品牌推出的MB產品較多,但以往在台灣還是不容易看到ITX相關產品。
自從Intel在內顯GPU效能大有進步後,上一代H55與新一代H67/H61都有許多ITX MB面世
在價位上也比AMD的ITX MB更為便宜,讓消費者在組成ITX平台的預算與選擇性都比以往好上許多
此款H67N-USB3-B3會比入門H61的價位再高上一些,普遍有USB 3.0的H61/H67會再貴個幾百塊台幣。
如果沒有Raid或更高規格需求的使用者,還是建議選擇H61做為搭配,這樣C/P值會更高
初期以中高階Core i5與Core i7為主,可以使用的晶片組為P67、H67兩款,也是落在中階定位以上。
對於入門級的產品線,在三月份左右有推出H61與Core i3系列做為對應
市場上Core i3 2100或2120的價格,若以入門CPU的角度來看,感覺還是偏高一些
對消費者來說,低於100美金以下的Sandy Bridge CPU,將更適合廣大文書族群使用
上一代LGA 1156有推出Pentium G6950,在價格上較為便宜,效能也足夠一般用途使用
只不過在台灣方面,只有上市一款G6950,後續沒有類似型號的CPU可供消費者選擇
Sandy Bridge平台在五月時一口氣推出三款Pentium CPU,型號分別為G620/G840/G850
除了更優異的架構之外,對於想購入Intel平台的消費者來說,在入門CPU的選擇性上更加豐富
![IPG01.jpg](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1/IPG/IPG01.jpg)
首先看到的是Intel Pentium Processor G620,時脈為2.6GHz
實體2 Cores不支援Hyper-Threading技術,最高達到2執行緒,簡稱2C/2T
32nm製程,Max TDP功耗65W,L3 Cache共有3MB,為LGA 1155中最入門的2 Cores CPU。
![IPG02.jpg](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1/IPG/IPG02.jpg)
左下方為G620背面一覽
右上為原廠散熱器底部,對於自家2 Cores CPU,Intel使用非銅底設計
![IPG03.jpg](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1/IPG/IPG03.jpg)
另一款G系中最高等級的版本 - Intel Pentium Processor G850,時脈為2.9GHz
其他技術規格與G620相同,對於G850與i3 -2100兩者最大的不同處
應該就是Hyper-Threading技術與不同的Intel GPU版本
當然在進階技術方面,i3支援度也會比較高,對於有需要的使用者可以再詳細比較官方規格
![IPG04.jpg](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1/IPG/IPG04.jpg)
G850背面與G620看起來沒有不同
除了總時脈的不同外,G850 DDR3支援到更高的1333時脈
也擁有Embedded Options Available,以上這三點是G620與G850的最主要差異
![IPG05.jpg](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1/IPG/IPG05.jpg)
MB搭配為H67晶片組,GIGABYTE H67N-USB3-B3,以ITX與H67晶片組來看,價位並不算太高。
此外在用料跟功能方面都有不錯的設計水準,C/P值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IPG06.jpg](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1/IPG/IPG06.jpg)
CPU採用4+1相供電,2 DIMM DDR3最高可以安裝到16GB
內建兩個SATA3插槽與一個PCI-E X16,在ITX規格上算是相當不錯
![IPG07.jpg](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1/IPG/IPG07.jpg)
IO
1 X S/PDIF光纖與同軸輸出插座
1 X D-SUB/2 X HDMI
4 X USB 2.0(黑色)
2 X USB 3.0(藍色)
1 X RJ-45網路孔
1 X eSATA(黃色)
![IPG08.jpg](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1/IPG/IPG08.jpg)
USB 3.0晶片使用NEC D720200AF1,Made In Japan
如果GIGABYTE能在ITX產品再增加藍芽與mSATA無線網卡安裝插槽,對於HTPC用途的實用度會更好。
![IPG09.jpg](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1/IPG/IPG09.jpg)
H67晶片組使用較為大型的散熱片,上方各為兩個SATA3與SATA2裝置
![IPG10.jpg](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1/IPG/IPG10.jpg)
ITX MB以往是AMD較佔有優勢,有些品牌推出的MB產品較多,但以往在台灣還是不容易看到ITX相關產品。
自從Intel在內顯GPU效能大有進步後,上一代H55與新一代H67/H61都有許多ITX MB面世
在價位上也比AMD的ITX MB更為便宜,讓消費者在組成ITX平台的預算與選擇性都比以往好上許多
此款H67N-USB3-B3會比入門H61的價位再高上一些,普遍有USB 3.0的H61/H67會再貴個幾百塊台幣。
如果沒有Raid或更高規格需求的使用者,還是建議選擇H61做為搭配,這樣C/P值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