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在桌面版13、14代 Raptor Lake 曾出現不穩問題,而 Arrow Lake 的 Core Ultra 200S 雖沒有這類問題,但遊戲效能甚至比前代還差,今年晚些時間應該會推出 Arrow Lake Refresh ,但換湯不換藥應該不會好到哪去,至於明年的 Nova Lake 或許是比較能期待的。
據傳 Intel Nova Lake-S 桌面版,也就是 Core Ultra 300 系列可能會帶來比較重大的改變,顯而易見的有腳位不一樣,搭配的主機板也無法向下相容於 Core Ultra 200 ,目前的主板也無法沿用於 Core Ultra 300。另外還有重點,Nova Lake 將會帶來較大的改變,Intel 試圖將重點放在遊戲上面,有點類似 AMD 3D V-Cache 的產品線。
稍早前的爆料就有稱 Intel 將會在 Nova Lake 上加入 bLLC (big Last Level Cache),不過已知訊息並不多,不確定是否會單獨放置,或是整合在基礎區塊中,但已知 L3 快取將達到 144MB,這也比 AMD 9950X3D 的 128MB 還要多。
Intel Nova Lake 架構仍會繼續使用大小核心,將會有 16P+32E、8P+16E、8P+12E 等配置,而據傳只會有兩個版本使用上 bLLC 配置。
爆料者 Raichu 確認,8P+16E 型號會先推出,接著是 16P+32E。但用上 bLLC 的並不是最多核心型號,而是 8P+16E 與 8P+12E ,這兩款處理器均配置4個 LPE 低功耗核心,功耗 125W。目前也不確認型號是否延續命名規則,或者像 AMD 那樣搞個特殊型號 X3D 之類。
來源

據傳 Intel Nova Lake-S 桌面版,也就是 Core Ultra 300 系列可能會帶來比較重大的改變,顯而易見的有腳位不一樣,搭配的主機板也無法向下相容於 Core Ultra 200 ,目前的主板也無法沿用於 Core Ultra 300。另外還有重點,Nova Lake 將會帶來較大的改變,Intel 試圖將重點放在遊戲上面,有點類似 AMD 3D V-Cache 的產品線。
稍早前的爆料就有稱 Intel 將會在 Nova Lake 上加入 bLLC (big Last Level Cache),不過已知訊息並不多,不確定是否會單獨放置,或是整合在基礎區塊中,但已知 L3 快取將達到 144MB,這也比 AMD 9950X3D 的 128MB 還要多。
Intel Nova Lake 架構仍會繼續使用大小核心,將會有 16P+32E、8P+16E、8P+12E 等配置,而據傳只會有兩個版本使用上 bLLC 配置。
爆料者 Raichu 確認,8P+16E 型號會先推出,接著是 16P+32E。但用上 bLLC 的並不是最多核心型號,而是 8P+16E 與 8P+12E ,這兩款處理器均配置4個 LPE 低功耗核心,功耗 125W。目前也不確認型號是否延續命名規則,或者像 AMD 那樣搞個特殊型號 X3D 之類。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