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描述一下 SATA 相關名詞
第一 ,官方組織所制訂的SATA I規範中,其理論傳輸速率為150MB/s,且不包含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佇列,一種邏輯最佳化資料讀取機制)。
第二 ,SATA II的區分方式較為複雜,簡單來說,只要包括300MB/s的理論傳輸速率,「或者是」NCQ技術者,
都是符合SATA II的規範。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硬碟機雖然標示僅有150MB/s傳輸速率,但卻也內建NCQ技術,那麼你的硬碟機就是還是算SATA II硬碟
所以 符合SATAII 規範的硬碟會有 三種標示
01.SATAII 1.5Gbp/s with NCQ
02.SATAII 3.0Gbp/s with NCQ
03.SATAII 3.0Gbp/s without NCQ
第三 ,所謂的 SATA 2.5 只是一種統一標準 非正式規格
所謂的SATA II,其實就是SATA的第二代規格表,以往由於SATA-IO組織並沒有嚴格定義符合多少規格才能貼上SATA II這個印記,所以才會有現在各大硬碟廠商都號稱有SATA II硬碟的情況出現,並以訴求傳輸速度3Gbps和支援NCQ這兩種功能最多。包括了Seagate、Hitachi、WD。
規格混亂造成的問題之一,即是消費者無福消受SATA 2.5的最大效益。以3Gbps的傳輸速率為例,其必須搭配多工器或選擇器方能彰顯其效益。原理在於,目前硬碟的內部傳輸率,完全跟不上SATA II制定的3Gbps傳輸速率,搭配多工器後,將可在一個SATA插槽上,接上多顆硬碟,或是利用選擇器,讓不同的電腦連接到同一台硬碟中,此時超高速的傳輸速率就會有其意義。
以往消費者認為硬碟傳輸速率為3Gbps就等於SATA II的觀念是錯的,希捷北亞區技術行銷經理朱秋男說。從上述的SATA 2.5硬碟須與多工器或選擇器配合的例子即顯示,SATA 2.5規格規範不該只限於硬碟本身。他表示確定的SATA 2.5規格會加進更多硬碟周邊的規定,例如規範外接的eSATA和以光纖連接的xSATA介面和接口、多工器/選擇器、確保電源管理可以同步等。
這是因為SATA發展已由主機板應用逐漸延伸至RAID。然而不論是晶片或系統廠商,都面臨益形複雜的相容性問題。SATA-IO也認知到了這點,這個月底SATA 2.5標準出爐,明年SATA-IO會開始推動各半導體、零組件、系統、硬碟、光碟機廠商驗證其產品是否符合目前市場之SATA 2.5相容標準
將目前規格紊亂、由各家廠商自行認定的SATA II內容:如3Gbps、原生命令佇列指令集(NCQ)、多工器(port multipliers)和選擇器(port selectors)等,統一整合為SATA 2.5的標準規格。該組織並將於明年開始推動SATA 2.5認證,以確定SATA 2.5產品效能及相容性,促進其市場成長。
另外 正式的 6.0Gbp/s 傳輸的 Serial ATA III 也將預計於 2007年後 亮相
http://www.serialat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