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5/19/05
- 訊息
- 1,601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0
- 年齡
- 39
說真的 曾經我真的以為打電動還有看電影的耳機跟聽音樂耳機終究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因為電動要的是清晰 定位清楚 所以低音不能太強 所以多半會看見耳機的頻率響應範圍作很高
但是就會失去了低音的滋潤 聲音變得乾乾扁扁的
拿來聽聽一般音樂可以啦 但是會少了那種聲音的磁性跟看電影的臨場感
看電影的耳機則是追求臨場感低音部分會比較強烈 多少會犧牲掉高音細節
因為定位是 臨場感跟魄力 所以高音細節很容易被低音給蓋掉
而聽音樂的耳機強調的是中高音的圓潤修飾感 感覺就有點平均輸出 聲音不會太尖 也不會太低沉
這類耳機就是比較貴了 追求發燒級耳機的玩家 砸下去的$$很恐怖低 但還好我沒到那等級
因此說真的我換過很多種耳機從早期飛利浦的HI-FI耳機
換到聽音樂用的耳機又換打電動的多聲道耳機從3.5mm接頭的到USB接頭的耳機
總覺得 都沒辦法找到一隻可以滿足我多樣化需求的耳機阿
直到最近來去軍團長多拉B夢那邊找新耳機的時候發現了它~!試聽了一下驚為天人啊~!!
回家趕快查了一下這隻耳機的來頭 果真來頭不小
所以就讓我...把我賺的小朋友給噴了
公司貨兩年保固花了我七張小朋友不到 喔耶~!
期待了很久 這東西終於來到我家了
型號很簡單就叫作 PC 350 別問我怎麼不是PXC350或是HD系列 因為我敗不起((羞
包裝上就一個帶著耳機的光頭 畫著雷達圖 代表著全方位的意思
全方位的定位 不管是 聲音品質 聽MP3 打電動 網路語音 噪音抑制 都達到非常高的水準
響應頻率做到了10-26000HZ這種誇張的規格 麥克風的收音則是指向性定位在中音域
而且不需使用耳擴直接接電腦音效卡就可以推的動了
來吧 露出真面目來
使用3.5mm 音源端子
簡單的線控 不需要太複雜的功能 只要 音量大小調整跟麥克風開關就夠用了
轉動時有個小框框會有圖案顯示現在音量大小
轉到最大聲 白色會幾乎覆蓋白框框 可以清楚知道耳機現在音量是多大聲
不會再有那種剛接上去不知道聲音多大聲 突然放出聲音太大聲嚇到的問題
銷魂的Mark 沉穩又多一分典雅的感覺 耳機外殼為亮面 增添一分高質感
接下來請出我的"展"首台來 這個掛耳機好好用
耳機全圖 鋼柔的外表下隱藏了無比的潛力的耳機
麥克風中段有一截橡膠皮 裡面有軟鐵 也是把麥克風轉下來握的地方
因為整隻麥克風架也是亮面烤漆 會沾指紋的
可以折彎的結構 也可以防止不小心撞到折斷
使用指向性麥克風 錄音效果清晰 再跟人對談或是遊戲中語音的時候 聲音清晰
可伸長調整的結構 方便調整頭型來帶 另外 這款耳機設計比較大一點
比較沒有那種太小的問題 頭比較大的人帶起來不會覺得很有壓迫感
細節的部分也有作好保護 小小的一塊橡膠保護耳機不容易受傷掉漆
耳機辨識左右的LR刻再關節上
耳罩內空間很大 可以營造出一個不錯的音場 也比較不會夾耳朵
舒適的軟墊 我戴兩個小時多也不會覺得很難受不太會有悶熱的感覺
頭頂也採用相同材質的軟墊來減壓 帶起來感覺很輕盈 不會有太重的感覺
在這邊我錄了一小段錄音檔 可以聽聽看麥克風收音的品質
www.skylovehansen.info/images/haohao1130/PC350/test.wma
這隻耳機帶上去以後
說真的我沒發現有底噪斯斯聲這種問題 我使用電腦內建音效卡
以往使用耳機尤其是有麥克風的耳機 很容易聽見斯斯聲
這隻耳機雜訊抑制做的真的很好
即使我電腦音量開到最大 麥克風開關也開著 也絲毫沒有雜訊的聲音
封閉式的設計 可以有效隔絕外部聲音干擾 讓聲音更清楚
在聲音表現的部分我的評語是: 用過以後 你就不想拿下來了
全音域的單體設計 10-26000HZ的響應頻率
不管是聽音樂或是看電影打遊戲都可以包辦
這隻耳機給我的感覺就是直接拉開了跟我用過的耳機之間的距離
高音很清楚不尖銳 應該說耳機表現出一種細膩的細節出來
低音給我一種很很沉 很穩 很有細節的一種感覺 可以感受到重低音的震波傳入耳朵來
但是卻又不會有太大的壓迫感 而且不會蓋掉中高音的細節
以往不是重低音太強蓋掉細節 不然就是調低重低音 結果中高音太突出 低音少了一個銜接感
PC350這隻耳機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答案
這隻耳機不管再音樂 遊戲 還是電影電影
這三種不同音域的類型作了一個很好的平衡
不對 應該說已經超出平衡這詞的水準達到一個很高的聲音表現水準了
再加上低阻抗的設計 可以不需接耳擴 就可以直接使用
但我現在只是用一般的螃蟹內建音效卡再聽音樂而已
我相信 這隻耳機如果接到 高級的音效卡上面 他的潛力應該不只現在我感覺的這樣
再等他RUN開 應該可以發出更好的聲音
缺點的話 我覺得只有一點可以挑吧
1.燒光了我好多的小朋友(泣)
謝謝收看
因為電動要的是清晰 定位清楚 所以低音不能太強 所以多半會看見耳機的頻率響應範圍作很高
但是就會失去了低音的滋潤 聲音變得乾乾扁扁的
拿來聽聽一般音樂可以啦 但是會少了那種聲音的磁性跟看電影的臨場感
看電影的耳機則是追求臨場感低音部分會比較強烈 多少會犧牲掉高音細節
因為定位是 臨場感跟魄力 所以高音細節很容易被低音給蓋掉
而聽音樂的耳機強調的是中高音的圓潤修飾感 感覺就有點平均輸出 聲音不會太尖 也不會太低沉
這類耳機就是比較貴了 追求發燒級耳機的玩家 砸下去的$$很恐怖低 但還好我沒到那等級
因此說真的我換過很多種耳機從早期飛利浦的HI-FI耳機
換到聽音樂用的耳機又換打電動的多聲道耳機從3.5mm接頭的到USB接頭的耳機
總覺得 都沒辦法找到一隻可以滿足我多樣化需求的耳機阿
直到最近來去軍團長多拉B夢那邊找新耳機的時候發現了它~!試聽了一下驚為天人啊~!!
回家趕快查了一下這隻耳機的來頭 果真來頭不小
所以就讓我...把我賺的小朋友給噴了
公司貨兩年保固花了我七張小朋友不到 喔耶~!
期待了很久 這東西終於來到我家了
型號很簡單就叫作 PC 350 別問我怎麼不是PXC350或是HD系列 因為我敗不起((羞
包裝上就一個帶著耳機的光頭 畫著雷達圖 代表著全方位的意思
全方位的定位 不管是 聲音品質 聽MP3 打電動 網路語音 噪音抑制 都達到非常高的水準
響應頻率做到了10-26000HZ這種誇張的規格 麥克風的收音則是指向性定位在中音域
而且不需使用耳擴直接接電腦音效卡就可以推的動了
來吧 露出真面目來
使用3.5mm 音源端子
簡單的線控 不需要太複雜的功能 只要 音量大小調整跟麥克風開關就夠用了
轉動時有個小框框會有圖案顯示現在音量大小
轉到最大聲 白色會幾乎覆蓋白框框 可以清楚知道耳機現在音量是多大聲
不會再有那種剛接上去不知道聲音多大聲 突然放出聲音太大聲嚇到的問題
銷魂的Mark 沉穩又多一分典雅的感覺 耳機外殼為亮面 增添一分高質感
接下來請出我的"展"首台來 這個掛耳機好好用
耳機全圖 鋼柔的外表下隱藏了無比的潛力的耳機
麥克風中段有一截橡膠皮 裡面有軟鐵 也是把麥克風轉下來握的地方
因為整隻麥克風架也是亮面烤漆 會沾指紋的
可以折彎的結構 也可以防止不小心撞到折斷
使用指向性麥克風 錄音效果清晰 再跟人對談或是遊戲中語音的時候 聲音清晰
可伸長調整的結構 方便調整頭型來帶 另外 這款耳機設計比較大一點
比較沒有那種太小的問題 頭比較大的人帶起來不會覺得很有壓迫感
細節的部分也有作好保護 小小的一塊橡膠保護耳機不容易受傷掉漆
耳機辨識左右的LR刻再關節上
耳罩內空間很大 可以營造出一個不錯的音場 也比較不會夾耳朵
舒適的軟墊 我戴兩個小時多也不會覺得很難受不太會有悶熱的感覺
頭頂也採用相同材質的軟墊來減壓 帶起來感覺很輕盈 不會有太重的感覺
在這邊我錄了一小段錄音檔 可以聽聽看麥克風收音的品質
www.skylovehansen.info/images/haohao1130/PC350/test.wma
這隻耳機帶上去以後
說真的我沒發現有底噪斯斯聲這種問題 我使用電腦內建音效卡
以往使用耳機尤其是有麥克風的耳機 很容易聽見斯斯聲
這隻耳機雜訊抑制做的真的很好
即使我電腦音量開到最大 麥克風開關也開著 也絲毫沒有雜訊的聲音
封閉式的設計 可以有效隔絕外部聲音干擾 讓聲音更清楚
在聲音表現的部分我的評語是: 用過以後 你就不想拿下來了
全音域的單體設計 10-26000HZ的響應頻率
不管是聽音樂或是看電影打遊戲都可以包辦
這隻耳機給我的感覺就是直接拉開了跟我用過的耳機之間的距離
高音很清楚不尖銳 應該說耳機表現出一種細膩的細節出來
低音給我一種很很沉 很穩 很有細節的一種感覺 可以感受到重低音的震波傳入耳朵來
但是卻又不會有太大的壓迫感 而且不會蓋掉中高音的細節
以往不是重低音太強蓋掉細節 不然就是調低重低音 結果中高音太突出 低音少了一個銜接感
PC350這隻耳機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答案
這隻耳機不管再音樂 遊戲 還是電影電影
這三種不同音域的類型作了一個很好的平衡
不對 應該說已經超出平衡這詞的水準達到一個很高的聲音表現水準了
再加上低阻抗的設計 可以不需接耳擴 就可以直接使用
但我現在只是用一般的螃蟹內建音效卡再聽音樂而已
我相信 這隻耳機如果接到 高級的音效卡上面 他的潛力應該不只現在我感覺的這樣
再等他RUN開 應該可以發出更好的聲音
缺點的話 我覺得只有一點可以挑吧
1.燒光了我好多的小朋友(泣)
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