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推測 系統軟體應該是要灌在傳統硬碟
至於這顆SSD應該是不會出現在我的電腦的磁碟機群中
也就是不能將他的容量拿來應用
所以依上圖而言 還是只有一顆80GB的容量才是吧...
就算可以出現成為獨立磁碟 容量單獨應用 想必會影響這個串接系統的效能
依我接續方式跟測試數據來說
我個人猜測是將前置的SSD當作硬碟的延伸暫存
只是讀寫方式有另外調整過 而且明顯看出 它需要第一次"同步"
同步這個動作 多半出現在快取與鏡像 然而SSD容量明顯小於傳統硬碟 仍可推測SSD處於"快取"模式
而同步政策 我就不敢斷言 相當可能是隨機同步各種檔案
或是大於 小於多少容量的檔案 當然也有可能是以建立時間做標準
依照數據與現實推敲可知
機械式的傳統硬碟 尤其是測試者這顆80G以經用了一段年限 只會變老而不會返童
物理上來說 本身硬體如果沒有更換/升級 它是沒可能真正加快速度的
(例如馬達轉速 磁頭數量技術 碟盤密度與技術 控制晶片的能力 快取記憶體的大小 傳輸介面的規格)
而SSD亦然 雖然是新品 但亦不能無中生有
從Write這部分可以看出 55986 轉為 53250, 甚至有點下降
這應該是串接造成的微幅資料延遞
所以我推測他的工作原理 應該是 :
1.單純寫入檔案時 - 避開寫入SSD 增加SSD壽命 - 由BOOST晶片轉傳入傳統硬碟寫入 (速度可能略降)
2.同時讀取+寫入時分工 - 讀取SSD 寫入傳統硬碟 -SSD若缺檔 則由傳統硬碟補足(速度約為SSD+傳統硬碟)
這個部分的推測, 則必須看到ReadWrite的讀寫直方圖為更精準 倘若不是平滑線圖 就相當可能
3.單純讀取的部分, 數據比較特別 它以經大於SSD+傳統硬碟的數據, 問題是依照現實法則與環境推定下
讀取增長為硬碟三倍的效能, 應該是由:
SSD傳輸率+SSD內快取記憶體傳輸率+傳統硬碟傳輸率+傳統硬碟內快取記憶體傳輸綠+OS快取記憶體
+Windows7 SSD最佳化處理=三倍速
這個數值也是必須看到讀取圖表而再做判定, 才能再確認, 個人沒有看到圖表 純粹是推測
但可以確認的是 儲存媒體數值大於實體運作狀況時 必有 : 減少從傳統硬碟讀取+快取記憶體Brust讀取
4.隨機讀取與隨機寫入 範圍不跳脫以上三點 仍可用以上三點解釋
5.小檔案部分好像理想度不如單顆傳統硬碟跟SSD, 效率掉落極大...不知道是不是我誤讀資料
不過仍然有理可循 :
讀取2K檔案時 會不斷搜尋SSD, 當SSD沒有資料 又轉查傳統硬碟 造成效率低落
寫入32K檔案時 可能要做出傳統硬碟對SSD再同步動作 刷新SSD內資料, 傳統硬碟忙碌 造成效率低落
同理 傳統硬碟本身Acesss time 跟讀寫小檔案本來不強
反覆讀取小檔案輪詢兩顆disk + 來回同步刷新寫入新的小檔案(寫入傳統硬碟同時 再讀取傳統硬碟到SSD寫入)
這個部分自然沒有辦法利用SSD前置的機制來加強小檔案讀寫 反而低落
最後的感想
東西蠻新鮮的 雖然之前也聽說有混合式硬碟(SSD內崁於傳統硬碟機板上)
我個人淺見 認為的確在大量讀取連續檔案與長時間讀取檔案上 的確有加速的效應
但是這樣產品 似乎有數個淺在因子 :
A.它的"速度"邊際效應很快就會達到滿檔, 當你使用更快的SSD時, 傳統HD的意義會越來越低(當然容量優勢還在)
另一例則取於快取的精神, 快取增大雖可提高擊中率, 但快取若大到一個邊際 則本體儲存無意義
對窮人來說的話 快取成本若高於本體HD 則C/P值又偏低
因此, 選用合種SSD來安裝這個設備 必須有計劃衡量
B.不能提高小檔案的讀寫速度, "成本"效應容易失勢給傳統硬碟的RAID 0模式
C.為了延續SSD的壽命, 不能大量提高寫入的速度, "成本"效應容易失勢給傳統硬碟的RAID 0模式
D.它可說是一個讀取型的快取裝置 但寫入與同步分段 (SSD內資料臆測為被動式同步 當主硬碟有資料寫入時)
可能影響小檔案效率 也不能完全發揮SSD優勢(雖能延續SSD壽命)
E.若因以上四點 其實SSD部分可改由DDR記憶體或是多支隨身碟組成
以擴充上而言 費用可能再降 效率可能再升 壽命有可能再長 (雖然機件本體可能成本會增加)
以上都是個人推測與淺見...望各位方家指正
上SilverStone網站看其說明關於「…電腦系統在寫入資料時只寫入硬碟中,只有開機的Mirror backup時會對SSD的部分做一次性的寫入動作」、「在每次開機時,晶片會去針對資料不同的部分進行Mirror backup,以確保資料的相同性」,這些說明和我實際操作有些差異,查看燈號和硬碟的運作,我覺應該是有點像Raid 1寫入SSD和硬碟中,並沒有分時和比對資料進行Mirror backup:lk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