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10/11/05
- 訊息
- 119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0
過去小弟對於這類名不見經傳的新品牌電源都是保持極遠的距離的,不過這次看到有經過80Plus銅
牌(就是有些廠商宣稱的82+甚至85+)認證的悍馬,姑且就拿來玩看看他的品質如何吧,因為要上
到愛機之前,先虐待看看他能不能承受高負載。
原本以為只會是所用的機版是經過80Plus認證的或者是代工廠的原形機經過80Plus認證就自己掛
上80Plus的標章(其實還不少廠這樣做),不過實際查訪80Plus的網站還真的有一模一樣的型號,
讓人買起來比較放心。
http://www.80plus.com/manu/psu/psu_reports/SP610_HAMER(CYBERSLIM)_NP430PW_ATX12V_430W_Report.pdf
(連結可以看到是一模一樣的型號確實經過80+銅牌的認證)
接著我們就來開箱吧!
先來看看外包裝
正面的包裝相當簡潔,採用單色系來突顯80+銅牌標章的黃色
側面可以看到幾個產品宣傳的重點
有80+銅牌,三年保固,14公分風扇,日系電容,符合ATX12v 2.3規範,支援CF/SLI雙顯卡,支援4核心CPU,100%人工測試,主動式APFC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行Major Capacitors by Japanese Brands 也就是主電容採用日系電容,並非全部電容皆採用日系電容。
背面可以看到電源的供應規格以及詳細的街頭規格和通過的安規認證。
總共提供了5個大4pin、六個SATA電源、一個小4pin、兩個PCI-E 6pin。
另外在電源規格可以看到標榜了Peak可以到505w(看來廠商還挺有信心的XD)實輸出最大負載是430w,產品型號上並未用Peak輸出來魚目混珠。
接著打開來好像有那一點空曠XD,總包裝就只有一顆電源,一本薄薄的說明書,以及一條電源線跟
四顆螺絲。
看看說明書寫什麼鬼(正面背面好像沒什麼內容)
說明書的內容…恩相當簡潔(反正大概也沒什麼人會去看吧)
接著來看看實物吧
14公分風扇果然不小,把整個power側面塞的滿滿的。
外框則是採用了霧面的黑色處理,比起鏡面的黑色個人是比較喜歡這種沉穩內斂的感覺。
側面則是以貼紙的方式詳細的標注了電源的規範。
背面則是以蜂巢式的散熱孔來提供廢熱排出的管道,以及一個電源開關,由背面可看出14公分風扇
緊壓著機板,在這個power裡面風扇佔了不小的體積。
接著來看輸出的線材吧,線材的數量跟包裝盒上面標注的數量是相同的,接頭可說是相當足夠的,
不過在沒有模組化的幫忙下,如果用不到那麼多接頭的時候也稍嫌累贅。線材的部分則是採用18
AWG的線材。
來看接頭的部分全部有上編織網以及熱縮套還加用了熱容膠固定,相當用心,不過相對的缺點是線
材接頭部份相當硬,如需要彎曲線材的話可能比較不利,左邊看來依序是SATA接頭、大四電源、
ATX 24pin電源,大四的部分並沒有使用易拔的D形街頭,而24pin的部分則是採用20+4可分離式
的接頭,且是可以合體固定成24pin的,在安裝上會較方便些。
PCI-E則是僅有6pin的接頭並無6+2不過會買到需要8pin顯卡的玩家應該也會買600w以上的
power吧,ATX12v的部分則是採用4+4的設計
接下來就脫光光來看一下吧,由於小弟對Power內部的構造並不了解,就隨便拍拍,看的懂的大大自己研究吧
上蓋的14cm風扇,用一個透明的塑膠片來幫助風的方向能確實吹向散熱片。
Power內部的構造俯視。
主電容如外包裝標示的採用日系的Rubycon的400v 330uf電容
但並非全部電容都是日系電容,也有部分電容是台製的OST電容, 雖說OST在台製電容來說算是比較好的品牌了, 如果能換成日系就更好了。
另外還有兩顆MUCON的電容,這家電容比較少見一點,就小弟所知品質是還算不錯的,不過算哪國的我就不知道了(好像也是台灣的),旁邊金黑色的則皆是OST。
溫控風扇的熱敏電阻直接鎖在散熱片上。
背面接電源線的部分,小弟看不太懂,有勞看的懂得大大自行研究,開關的部分是採用一般的單切模式而已。
風扇的部分是採用2pin接頭可拆式的,哪天電源過保後風扇壞了,自己動手換不是難事。
這次測試採用的工具是,變電家的電源監測器,以及PROVA的CM-01微電流鉤表。
測試的平台則是把手邊能拿來裝的東西通通拿來裝了:
CPU: Pentium4 661沒錯你的眼睛沒看錯,就是661因為他比E8系列還吃電,就拿他來燒了XD
MB: ASUS Rampage Extreme
RAM: Kingston DDR3 1600*4
VGA:ASUS 9800GT 櫻花妹 + MSI 8600GTS 不能SLI 只能裝著吃電好看而已XD
HDD: Hitachi 320G*2
ODD: DVD燒錄機*2
還有一張X-Fi的音效卡
未開機的時候是3w的消耗電力。
看一下在BIOS時的消耗電量是199w還有各細部的電壓(僅需參考3.3v 5v 12v 其他則是主機板影
響較大)。
進作業系統idle的時候是190w(看來661的電源控制真的做的不好 待機只比BIOS少9w),各部位
的電壓可以參考一下。
開啟Funmark燒顯卡 + Everest燒CPU 耗電量到達347w本來還想開個可以用CUDA還是PhysX
來給另一張8600GTS跑,不過實在是太累了就先燒這樣就好。
接著來個對照組看看80+銅牌到底能幫我們省下多少電。
身為對照組的是偉訓的ACE系列480w Power 算是比較早期的產品了(應該有三年了) 是小弟現役中的電源。
在BIOS畫面時吃了222w的電,相較多了23w的電約11.6%。
忘了拍待機,直接跳到燒機了XD
燒機的時候是392w,不過CPU電壓怎麼會飆到1.35v小弟就不解了(明明BIOS都是預設),所以在
CPU的耗電量上可能會增加,對比的耗電量僅能做參考用,多了45w,約是13%
再來看OCCT的表現,由於主機板感測器的關係,OCCT似乎無法正確抓到5v的電壓(Everest也是
抓錯),所以沒有5V的圖
3.3v的表現是完全沒有上下的死人心電圖,不禁讓人懷疑現在電腦裡面到底還有沒有零件是吃3.3v的。
12V的表現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波動非常大,不過相較於測400、500w的Power僅用150w左右
的平台來測,小弟測430w用的平台顯然相對嚴苛許多,這樣的表現小弟認為是還算相當不錯了,
相信看習慣死人心電圖網友們一定很難接受這樣的圖,不過歡迎拿手邊的Power配上高耗電的平台
試試看,大概也不會比這張好到哪。
看完正常的表現,你以為這樣就是虐待測試了嗎?既然標題是虐待測試;smash;開箱文,才那樣的
配備算什麼虐待?
於是請出讓Power聞之色變的電阻板來;em25;…
共有14*10*2=280顆1歐姆的電阻以14顆並聯然後串聯20顆約1.43歐姆的等效電阻,最大承載
功率是140w(有人問說為什麼不用水泥電阻就好,因為水泥比較貴阿XD 而且這樣一排不是比較壯
觀嗎;oplc;)
因為不知道到底會多吃電,所以先把8600GTS拔了降低12v的負載,idle時是163w,12v則是
12.02v電流則為誤差值
上了電阻板則來到了277w的消耗電量,計算電阻版消耗的實功是8.12*11.62=94.35w,相當於
一張高階顯卡的耗電量了,而AC端的消耗則是增加了114w,估算轉換效率是82.76%,當然這樣
的測量方式準確度是有待加強的,僅是做一個大概的參考,來測試這顆power是否真的有80+銅牌
的水準雖然這樣的負載在80+銅牌的標準應該要達到85%以上才是標準,不過因為測量方法僅能作
為參考,相信80Plus機構測試的方式會比小弟這種土法煉鋼來的更有可信度,不過僅2.3%的差
距,我想應該是在儀器及測量方式的誤差所造成的。
而12v部分的掉壓則是掉到了11.62v,不過這是在同一條線上測量到的電壓,因為僅有單線(我是
接在大四pin上)這麼大的調壓是可以預期的,高階顯卡差不多的耗電量都需要用3條電源線來支撐
了,小弟只用了一條當然會大調壓。實看主機板測到的電壓僅掉到11.8Xv而已(漏拍了)。
再來一樣啟動Funmark + Everest燒機,再加上電阻版的虐待測試,未上電阻板時就已經來到了
323w的耗電量以及11.85v的掉壓。
加上電阻版後,總耗電量來到了439w,同線路的電壓掉到了11.47v,電阻版消耗功率為8.04*
11.47=92.22w,AC端增加功耗為116w,轉換效率估測為79.5%,不過因為燒機時的消耗電量
波動相當大,小弟僅是以目測的方式抓取比較中間值的耗電量來拍,這部分的誤差可能更大,僅供
參考。
針對另一組線路輸出實測到的調壓僅有到11.68v,畢竟單線承載8A的電流的時候去量他的掉壓,
小弟量那電壓只是為了估算電阻版的消耗電量,而這個電壓才應該是真正大負載的時候總系統12v
掉壓的程度,主機板上偵測到的電壓也是11.65v,並沒有單線大負載那端量測到的掉那麼多,可以
看到耗電量已經到達了驚人的450w了(換算80%轉換效率的話輸出也已達360w)。
最後補上一個OCCT無法抓到5v的遺憾,把電阻版接到5v來玩看看5v的掉壓。
未接上前是4.98v
接上後承載電流是3.4A,調壓是4.85v,不過小弟又忘記接去另一路測了,所以實際掉壓應該是比
較小才是。
最後來看一個很少見的正弦波OCCT圖
這圖的方式是先待機1分鐘,然後接上電阻版10秒,拿掉10秒再接上去10秒,不過測完才發現10
秒有點太短了XD
可以看到主機板偵測到的12v是從11.98左右掉到11.82左右。
測試完了,目前好像還沒看到有人跟我一樣的虐待測試法,所以小弟測出來的數據都比較難看,也
期待有網友跟小弟一樣來個虐待測試才有能比較的平台(測那麼大瓦數的電源卻只接在一個省電的平
台上測,也當然會出現一堆死人心電圖啦,既然是大瓦數power當然要測大瓦數平台才是阿)
這顆power小弟覺得以他的價格跟他的表現來看,應該是還算不錯,噪音部分因為測試環境太吵
了,加上小第我是出了名的木耳(主機板內建音效卡跟數千元的音效卡小弟聽來都一樣XD)無法評
估,溫度則是還ok。
來統合一下個人認為的優缺點:
優點:
1. 線材接頭豐富,不怕不夠用。
2. 80+銅牌認證,更環保更省電。
3. 線材全上編織網,使用在透明側板機殼上更顯的簡潔漂亮。
4. 大負載時12v表現仍在水準之上。
5. 主機板連結的接頭上接採用可拆式的,不論是裝新機舊機都好用。
6. 14CM大風扇,溫度表現上不錯。
7. 外殼烤漆及包裝上的設計都挺精美的。
缺點:
1. 大四pin接頭沒有採用D型易拔插設計
2. 線材眾多,可惜沒模組化,顯的有點累贅(當然這跟產品定位定價也有一定的關係)
3. 外包裝接採用英文標示,雖有標注”主電容”採用日系電容,但對不熟英文的消費者可能會
被圖示誤導全日系電容的嫌疑,建議廠商要有中文的標示會更好。
4. 產品說明書可以再豐富詳細一點。
牌(就是有些廠商宣稱的82+甚至85+)認證的悍馬,姑且就拿來玩看看他的品質如何吧,因為要上
到愛機之前,先虐待看看他能不能承受高負載。
原本以為只會是所用的機版是經過80Plus認證的或者是代工廠的原形機經過80Plus認證就自己掛
上80Plus的標章(其實還不少廠這樣做),不過實際查訪80Plus的網站還真的有一模一樣的型號,
讓人買起來比較放心。
http://www.80plus.com/manu/psu/psu_reports/SP610_HAMER(CYBERSLIM)_NP430PW_ATX12V_430W_Report.pdf
(連結可以看到是一模一樣的型號確實經過80+銅牌的認證)
接著我們就來開箱吧!
先來看看外包裝
正面的包裝相當簡潔,採用單色系來突顯80+銅牌標章的黃色
側面可以看到幾個產品宣傳的重點
有80+銅牌,三年保固,14公分風扇,日系電容,符合ATX12v 2.3規範,支援CF/SLI雙顯卡,支援4核心CPU,100%人工測試,主動式APFC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行Major Capacitors by Japanese Brands 也就是主電容採用日系電容,並非全部電容皆採用日系電容。
背面可以看到電源的供應規格以及詳細的街頭規格和通過的安規認證。
總共提供了5個大4pin、六個SATA電源、一個小4pin、兩個PCI-E 6pin。
另外在電源規格可以看到標榜了Peak可以到505w(看來廠商還挺有信心的XD)實輸出最大負載是430w,產品型號上並未用Peak輸出來魚目混珠。
接著打開來好像有那一點空曠XD,總包裝就只有一顆電源,一本薄薄的說明書,以及一條電源線跟
四顆螺絲。
看看說明書寫什麼鬼(正面背面好像沒什麼內容)
說明書的內容…恩相當簡潔(反正大概也沒什麼人會去看吧)
接著來看看實物吧
14公分風扇果然不小,把整個power側面塞的滿滿的。
外框則是採用了霧面的黑色處理,比起鏡面的黑色個人是比較喜歡這種沉穩內斂的感覺。
側面則是以貼紙的方式詳細的標注了電源的規範。
背面則是以蜂巢式的散熱孔來提供廢熱排出的管道,以及一個電源開關,由背面可看出14公分風扇
緊壓著機板,在這個power裡面風扇佔了不小的體積。
接著來看輸出的線材吧,線材的數量跟包裝盒上面標注的數量是相同的,接頭可說是相當足夠的,
不過在沒有模組化的幫忙下,如果用不到那麼多接頭的時候也稍嫌累贅。線材的部分則是採用18
AWG的線材。
來看接頭的部分全部有上編織網以及熱縮套還加用了熱容膠固定,相當用心,不過相對的缺點是線
材接頭部份相當硬,如需要彎曲線材的話可能比較不利,左邊看來依序是SATA接頭、大四電源、
ATX 24pin電源,大四的部分並沒有使用易拔的D形街頭,而24pin的部分則是採用20+4可分離式
的接頭,且是可以合體固定成24pin的,在安裝上會較方便些。
PCI-E則是僅有6pin的接頭並無6+2不過會買到需要8pin顯卡的玩家應該也會買600w以上的
power吧,ATX12v的部分則是採用4+4的設計
接下來就脫光光來看一下吧,由於小弟對Power內部的構造並不了解,就隨便拍拍,看的懂的大大自己研究吧
上蓋的14cm風扇,用一個透明的塑膠片來幫助風的方向能確實吹向散熱片。
Power內部的構造俯視。
主電容如外包裝標示的採用日系的Rubycon的400v 330uf電容
但並非全部電容都是日系電容,也有部分電容是台製的OST電容, 雖說OST在台製電容來說算是比較好的品牌了, 如果能換成日系就更好了。
另外還有兩顆MUCON的電容,這家電容比較少見一點,就小弟所知品質是還算不錯的,不過算哪國的我就不知道了(好像也是台灣的),旁邊金黑色的則皆是OST。
溫控風扇的熱敏電阻直接鎖在散熱片上。
背面接電源線的部分,小弟看不太懂,有勞看的懂得大大自行研究,開關的部分是採用一般的單切模式而已。
風扇的部分是採用2pin接頭可拆式的,哪天電源過保後風扇壞了,自己動手換不是難事。
這次測試採用的工具是,變電家的電源監測器,以及PROVA的CM-01微電流鉤表。
測試的平台則是把手邊能拿來裝的東西通通拿來裝了:
CPU: Pentium4 661沒錯你的眼睛沒看錯,就是661因為他比E8系列還吃電,就拿他來燒了XD
MB: ASUS Rampage Extreme
RAM: Kingston DDR3 1600*4
VGA:ASUS 9800GT 櫻花妹 + MSI 8600GTS 不能SLI 只能裝著吃電好看而已XD
HDD: Hitachi 320G*2
ODD: DVD燒錄機*2
還有一張X-Fi的音效卡
未開機的時候是3w的消耗電力。
看一下在BIOS時的消耗電量是199w還有各細部的電壓(僅需參考3.3v 5v 12v 其他則是主機板影
響較大)。
進作業系統idle的時候是190w(看來661的電源控制真的做的不好 待機只比BIOS少9w),各部位
的電壓可以參考一下。
開啟Funmark燒顯卡 + Everest燒CPU 耗電量到達347w本來還想開個可以用CUDA還是PhysX
來給另一張8600GTS跑,不過實在是太累了就先燒這樣就好。
接著來個對照組看看80+銅牌到底能幫我們省下多少電。
身為對照組的是偉訓的ACE系列480w Power 算是比較早期的產品了(應該有三年了) 是小弟現役中的電源。
在BIOS畫面時吃了222w的電,相較多了23w的電約11.6%。
忘了拍待機,直接跳到燒機了XD
燒機的時候是392w,不過CPU電壓怎麼會飆到1.35v小弟就不解了(明明BIOS都是預設),所以在
CPU的耗電量上可能會增加,對比的耗電量僅能做參考用,多了45w,約是13%
再來看OCCT的表現,由於主機板感測器的關係,OCCT似乎無法正確抓到5v的電壓(Everest也是
抓錯),所以沒有5V的圖
3.3v的表現是完全沒有上下的死人心電圖,不禁讓人懷疑現在電腦裡面到底還有沒有零件是吃3.3v的。
12V的表現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波動非常大,不過相較於測400、500w的Power僅用150w左右
的平台來測,小弟測430w用的平台顯然相對嚴苛許多,這樣的表現小弟認為是還算相當不錯了,
相信看習慣死人心電圖網友們一定很難接受這樣的圖,不過歡迎拿手邊的Power配上高耗電的平台
試試看,大概也不會比這張好到哪。
看完正常的表現,你以為這樣就是虐待測試了嗎?既然標題是虐待測試;smash;開箱文,才那樣的
配備算什麼虐待?
於是請出讓Power聞之色變的電阻板來;em25;…
共有14*10*2=280顆1歐姆的電阻以14顆並聯然後串聯20顆約1.43歐姆的等效電阻,最大承載
功率是140w(有人問說為什麼不用水泥電阻就好,因為水泥比較貴阿XD 而且這樣一排不是比較壯
觀嗎;oplc;)
因為不知道到底會多吃電,所以先把8600GTS拔了降低12v的負載,idle時是163w,12v則是
12.02v電流則為誤差值
上了電阻板則來到了277w的消耗電量,計算電阻版消耗的實功是8.12*11.62=94.35w,相當於
一張高階顯卡的耗電量了,而AC端的消耗則是增加了114w,估算轉換效率是82.76%,當然這樣
的測量方式準確度是有待加強的,僅是做一個大概的參考,來測試這顆power是否真的有80+銅牌
的水準雖然這樣的負載在80+銅牌的標準應該要達到85%以上才是標準,不過因為測量方法僅能作
為參考,相信80Plus機構測試的方式會比小弟這種土法煉鋼來的更有可信度,不過僅2.3%的差
距,我想應該是在儀器及測量方式的誤差所造成的。
而12v部分的掉壓則是掉到了11.62v,不過這是在同一條線上測量到的電壓,因為僅有單線(我是
接在大四pin上)這麼大的調壓是可以預期的,高階顯卡差不多的耗電量都需要用3條電源線來支撐
了,小弟只用了一條當然會大調壓。實看主機板測到的電壓僅掉到11.8Xv而已(漏拍了)。
再來一樣啟動Funmark + Everest燒機,再加上電阻版的虐待測試,未上電阻板時就已經來到了
323w的耗電量以及11.85v的掉壓。
加上電阻版後,總耗電量來到了439w,同線路的電壓掉到了11.47v,電阻版消耗功率為8.04*
11.47=92.22w,AC端增加功耗為116w,轉換效率估測為79.5%,不過因為燒機時的消耗電量
波動相當大,小弟僅是以目測的方式抓取比較中間值的耗電量來拍,這部分的誤差可能更大,僅供
參考。
針對另一組線路輸出實測到的調壓僅有到11.68v,畢竟單線承載8A的電流的時候去量他的掉壓,
小弟量那電壓只是為了估算電阻版的消耗電量,而這個電壓才應該是真正大負載的時候總系統12v
掉壓的程度,主機板上偵測到的電壓也是11.65v,並沒有單線大負載那端量測到的掉那麼多,可以
看到耗電量已經到達了驚人的450w了(換算80%轉換效率的話輸出也已達360w)。
最後補上一個OCCT無法抓到5v的遺憾,把電阻版接到5v來玩看看5v的掉壓。
未接上前是4.98v
接上後承載電流是3.4A,調壓是4.85v,不過小弟又忘記接去另一路測了,所以實際掉壓應該是比
較小才是。
最後來看一個很少見的正弦波OCCT圖
這圖的方式是先待機1分鐘,然後接上電阻版10秒,拿掉10秒再接上去10秒,不過測完才發現10
秒有點太短了XD
可以看到主機板偵測到的12v是從11.98左右掉到11.82左右。
測試完了,目前好像還沒看到有人跟我一樣的虐待測試法,所以小弟測出來的數據都比較難看,也
期待有網友跟小弟一樣來個虐待測試才有能比較的平台(測那麼大瓦數的電源卻只接在一個省電的平
台上測,也當然會出現一堆死人心電圖啦,既然是大瓦數power當然要測大瓦數平台才是阿)
這顆power小弟覺得以他的價格跟他的表現來看,應該是還算不錯,噪音部分因為測試環境太吵
了,加上小第我是出了名的木耳(主機板內建音效卡跟數千元的音效卡小弟聽來都一樣XD)無法評
估,溫度則是還ok。
來統合一下個人認為的優缺點:
優點:
1. 線材接頭豐富,不怕不夠用。
2. 80+銅牌認證,更環保更省電。
3. 線材全上編織網,使用在透明側板機殼上更顯的簡潔漂亮。
4. 大負載時12v表現仍在水準之上。
5. 主機板連結的接頭上接採用可拆式的,不論是裝新機舊機都好用。
6. 14CM大風扇,溫度表現上不錯。
7. 外殼烤漆及包裝上的設計都挺精美的。
缺點:
1. 大四pin接頭沒有採用D型易拔插設計
2. 線材眾多,可惜沒模組化,顯的有點累贅(當然這跟產品定位定價也有一定的關係)
3. 外包裝接採用英文標示,雖有標注”主電容”採用日系電容,但對不熟英文的消費者可能會
被圖示誤導全日系電容的嫌疑,建議廠商要有中文的標示會更好。
4. 產品說明書可以再豐富詳細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