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系列cpu低功耗的方向來說,板子沒內建dc輸入有點怪...這種全速可能才三四十瓦的機器用普通power會因為負載過小跳脫吧(尤其近年根本沒有小瓦power的存在...
不是mini-itx甚至更小的板子也是有點可惜低功耗優勢..
沒DC-IN確實可惜,要配這張主版時PSU盡量要換過,不過現在PSU也沒這麼差勁啦(有小瓦數的吧?你再找找),能接受的功率範圍頗廣的,之前拿500W的ATX PSU去測ECS的BGA板也都正常使用。
2相供電+2條RAM+2個位置很詭異的SATA+省料到極致的板子
霸氣!!!
不知道這張準備賣多少,NT$800?
2相供電足以應付TDP為25W的APU了,現在材料技術一直在進步壽命與耐溫也逐漸提昇,沒什麼好稀奇的。
SATA座跟以往不同位置是因為APU把晶片組整進去了,做點功課Wiki一下SoC吧,簡單來說是幾乎All in one,所以APU額外不用透過晶片組就能與SATA設備連結。
我認為評價一張板子不需要語帶酸味,且勿只以物料成本去看待產品,每一部棋都有各家廠商的策略意義,量化其優勢並以此為進步動力才是王道。
從電容材質很容易分辨出此板為低價板,所以玩家也沒什麼好嫌棄的,因為你不是低價客群,自然也不大關心這個價位的產品,但請別隨意給出評價。
有些人認為板子壽命不需要太長,省得以後產品週期太快想換新的,舊的丟掉也不是,所以會直接省錢買這類的低價板。
基本上我沒什麼品牌意識,只以客觀科學的角度去分析,畢竟本業是窮學生,常常與荷包商量...,所以我們來看看商量的前奏吧:
從Passmark的數據來
比較同價位Intel跟AMD的APU:
AMD Sempron 3850 APU with Radeon R3 @1.3GHz TDP 25W ---
1842分
Intel Celeron G1820 @ 2.70GHz TDP 54W ---
2674分
TDP是
最大設計發熱功率,亦可拿來作為全速的耗電參考,因為以相似的奈米製程來說,一個單位的計算量需要發出一個單位的熱量這很合理。
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I社的G1820雖然多出A社的3850 APU 45%的運算能力,但耗電量卻高出116%。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演算一下,就會了解了。
我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圈的人常把I社的產品作為高級品供奉,每家廠商在每個位階皆有不同布局,我認為是沒有優劣之分的,在不同位階做這樣的分析,有時是I好有時是A好,這就要看使用者在意什麼了,比如壽命、速度、節能,每個人皆不同沒有好壞,買東西的決定權在自己手上。
以統計方法標準化:
以PASSMARK成績當作分子,以瓦數來當作分母來做電能效率的標準化。
A社計算1842分/25W=73.7 分/W
I社計算2674分/54W=49.5 分/W
得出3850電能效率比G1620高出32.8%,簡單的數學就能推測個大概,詳細還得抓出所有的變數一起下去演算,但那太費時且結果有著顯著的差異,做後續的參數比對也顯得較無意義。恩...我意思是還有內顯...如果連內顯也比較下去,I社的電能效率明顯只會更低,所以沒必要做後續評估了。
結論是 這張板子適用影音服務的HTPC、文書上網機,亦可用於以節能為前題的低功耗準系統甚至NAS。
以上述目的組的機子基本上我都會推薦使用AM1的板子與A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