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9/12/11
- 訊息
- 1,182
- 互動分數
- 1
- 點數
- 38
無敵也是一種寂寞,GeForce GTX Titan同步評測
GTX Titan身上有著超級電腦的基因,在遊戲性能上他可以輕鬆戰勝目前任何一張單核顯卡,而且功耗、溫度噪音方面也控制得非常的好,不過7999元的售價挺難讓人接受的。
1. 泰坦巨人襲來
2012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的顯卡市場上AMD攜HD 7000顯卡之厲在市場上搶得先機,產品佈局比NVIDIA的GTX 600系列早得多,而NVIDIA後發制人的策略帶來了GTX 680的完美復仇,性能領先HD 7970不說,功耗以及發熱也一改Fermi家族之風,令人刮目想看,最終逼得AMD將旗下的HD 7970/HD 7950顯卡重造,提升頻率之後才扳回一些顏面。
2012年的顯卡市場呈現的多是膠著之態,這並不符合前幾年的市場發展規律:AMD以小核心市場策略玩田忌賽馬,NVIDIA以高性能(同時也是高代價)佔據市場頂端。
誠然,NVIDIA去年的旗艦單卡GTX 680無論性能還是功耗表現都有上佳表現,但在重度N粉或者極度不喜歡NVIDIA的人看來GTX 680並不夠格稱為旗艦,因為GK104的編號並不符合NVIDIA頂級GPU通常的編號規則,真正能代表Kepler家族的應該是GK110。
只有使用GK110核心的顯卡才是真正的NVIDIA旗艦顯卡,這一次NVIDIA又帶著大核心顯卡回到市場上來了,而且選擇的是AMD青黃不接的時刻,後者已經確認到今年Q3季度為止依然是HD 7000顯卡做主打,Q4季度才會發佈新架構顯卡,NVIDIA這一次會有大半年的市場機會。
2. GTX Titan架構簡介:計算卡轉行而來的遊戲卡
◆ GTX Titan架構簡介:計算卡轉行而來的遊戲卡
GK110架構早在去年上半年的GTC 2012大會上就已經公佈,首批使用GK110架構的產品是Tesla K20X以及K20。GK110核心架構與目前的GK104很相似,比如SMX單元都是192個CUDA核心,16個紋理單元,但是執行DP雙精度(FP64標準)的運算單元增加到了64個(GK104只有8個FP64單元),DP性能從GK104的1/24單精確度性能一舉提升到了現在的1/3單精確度性能,大幅強化了雙精度浮點性能,可以說GK110架構更多的是為計算卡而設計的。
GK110核心架構
上面的圖不夠清晰,Beyond3D論壇有人做過注釋版的架構圖
我們還可以幾個具體資料上比較一下二者的不同:GK104是35億電晶體,8組SMX單元,4組ROP管線及4組GDDR5控制器,而GK110完整版是15組SMX單元,6組ROP管線以及6組GDDR5顯存控制器,電晶體規模達到了71億個,規模幾乎了一番。
GK104以及GK110架構中每組SMX單元中的CUDA核心都是192個
GK110架構中的SMX單元與前幾代的不同
雖然每組SMX單元的CUDA核心都是192個,但是GK110中的SMX屬於升級版,GK104算是3.0版本,而GK110就是半代升級的3.5代,提升了每執行緒可用的寄存器單元數量(從63提高到255),更支援NVIDIA開發的Hyper-Q以及Dynamic Parallelism動態並行技術。
GTX Titan顯卡的核心示意圖
GTX Titan規格表
Tesla K20X都沒有啟用完整的GK110核心,那麼用作顯卡的GTX Titan實際上也是閹割版,只使用了14組SMX單元,遮罩了一組(並不一定是上圖所示的那一組),但是保留了完整的6組GDDR5顯存控制器和ROP管線,總計有2688個CUDA核心,896個DP CUDA核心,224個紋理單元,384bit顯存位寬,6GB顯存容量,48組ROP單元,整體規格與之前的Tesla K20X相當。
頻率方面,GTX Titan的核心頻率顯然不可能如果GTX 680那樣輕鬆過1G了,基礎頻率只有837MHz,加速頻率為876MHz,比GTX 680的1006/1058MHz(加速)低了不少,不過比Tesla K20X的732MHz還是要高一些。顯存頻率也從K20X的5.2GHz提到了GTX 680水準的6.008GHz,總頻寬高達288GB/s。
由於頻率的提高,GTX Titan顯卡的TDP也從K20X的235W提高到了250W,比GTX 680的195W(非加速狀態下則只有170W)也高了30%還多,當然實際功耗表現並不完全取決於TDP大小,還要看NVIDIA的功耗管理技術,噪音控制也是如此。
回頭看整個GeForce GTX Titan顯卡的架構,我們可以認為它是Tesla K20X計算卡的民用版,除了頻率略高之外其他規格基本一致,雖然現有遊戲對DP雙精度要求並不高,不過就算只靠SMX單元數量的增加,GTX Titan的性能就不可小覷,後面的性能測試就是最好的證明。
3. GPU Boost 2.0:電壓限制放寬,平均加速頻率更高
◆ GPU Boost 2.0:電壓限制放寬,平均加速頻率更高
GTX 680發佈時NVIDIA引入了一種新的GPU動態超頻技術——GPU Boost,有點像CPU處理器中的Turbo Boost動態加速,都是在處理器允許的範圍內動態調節核心頻率。在GTX Titan顯卡中,GPU Boost加速技術也升級到了第二代。
GPU Boost 2.0加速示意圖
GPU Boost 2.0考慮的限制性因素同樣是核心電壓、TDP以及溫度等,但是靈活性比1.0更高,電壓限制不再那麼死板,GPU加速幅度以及平均加速頻率也會更高。
GPU Boost 2.0的加速曲線應該是這樣
此外,根據NVIDIA文檔所說,Titan顯卡的最高GPU電壓功能能是開放的,不過默認是關閉的,但是超頻軟體可以讓使用者自訂該項參數,而且重啟之後也會保留,只是軟體必須要標識出這樣做的危險性,當然AIC廠商也可以在顯卡的VBIOS中禁用這個功能,總之它給了用戶特別是超頻玩家更高的靈活性,廠商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這個功能設計自家的產品。
GPU Boost 2.0放寬了電壓的限制,不過在GPU溫度上考慮的更深,相比高電壓(一般只有超頻玩家才會折騰電壓)帶來的危害,日常應用中GPU長時間處於高溫狀態更可能損壞晶片。
放寬溫度限制後的風扇轉速曲線
放寬溫度限制之後,風扇轉速依然會在80°C之後大幅升高。
總之,GPU Boost 2.0技術相比前代改進了加速的靈活性,電壓範圍放的更寬,意味著對功耗的要求不再那麼敏感了,因此其最高加速頻率以及平均加速頻率都會更高一些,公版GTX 680的頻率是1006MHz,實際Boost頻率通常能達到1084-1097MHz,非公版的會更高,之前測過的顯卡中有的甚至能達到1.2GHz的Boost頻率,而手頭的Titan公版卡的Boost頻率則能達到993MHz,相比默認的837MHz提升了18.6%,要高於公版GTX 680通常的10%提升。
4. 顯示器也能超頻?一步到位改變垂直同步
◆ 顯示器也能超頻?一步到位改變垂直同步
NVIDIA的文檔中還提到了GTX Titan顯卡的另一個有點——Display Overclocking(顯示超頻),看起來跟顯示器超頻似的,實際上它就是這個功能,可以破解垂直同步技術的命門。
這項技術是根據顯示器所能支援的規格來的,而且支援所有的顯示器,它理論上不會對顯示器造成危害,不過有條件的話還是上120Hz顯示器吧,畢竟這才是大勢所趨。
GeForce GTX Titan顯卡上的其他技術比如TXAA、PhysX之類的都是現有的Kepler顯卡已經支持的,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來看下Titan顯卡的廬山真面目吧。
5. 公版GTX Titan外觀欣賞
◆ 公版GTX Titan外觀欣賞
NVIDIA GTX Titan顯卡
NVIDIA之前所發佈的雙核旗艦GTX 690的風格與以往的公版顯卡有很大差別,一改以往公版卡黑黢黢的外殼和配色改用時尚的銀灰色,這樣的設計大受好評,這次的新單核旗艦GTX Titan也延續了GTX 690的風格,外殼材質採用輕便、堅固的鉻鋁合金,散熱鰭片上用亞克力面板造出了一個較大的天窗。
GTX Titan的體重為940g,低於GTX 690的1030g,當然與GTX 680的820g相比是增磅了不少,重了的原因估計還是散熱器。
為了配合銀色金屬導風罩,渦輪風扇也加裝了一層銀色馬甲
6. 公版GTX Titan散熱器拆解
◆ 公版GTX Titan散熱器拆解
[
/CENTER]
鋁質鰭片+均熱板的設計是NVIDIA自GTX 580以來旗艦顯卡散熱器一直所用的設計,GTX Titan的散熱器底部核心部位有明顯的凸起。
散熱器的渦輪風扇上面沒有貼上標籤,具體規格不明,但很有可能與GTX 680一樣,採用酷冷至尊代工的風扇。
散熱器一側的LED發光帶
GTX Titan的散熱器所有部件
7. GTX Titan PCB解析
◆ GTX Titan PCB解析
NVIDIA GTX Titan與GTX 680 正面PCB對比
與GTX 680的PCB相比,GTX Titan的的PCB長度明顯更長,為26.5cm,GTX 680的PCB長25cm,此外GK110核心面積也明顯比GK104大得多,不過沒有像之前的GF100等大核心GPU那樣加上蓋子,可能是這次發熱方面控制得比較好,不用再加金屬蓋強化散熱吧。
GTX Titan相比GTX 680,顯存的位元寬與容量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配備384bit/6GB的GDDR5顯存,顯存數量多達24顆,而GTX 680只有256bit/2GB的顯存,8顆就可以組成這種規格。
另外顯卡的供電GTX Titan也比GTX 680豪華不少,供電從4+2相升級到6+2相,MOSFET也全部更換為高度整合的DrMOS,所以供電元件所占的空間也縮小了許多,PCB上的空焊也沒GTX 680這麼明顯。
NVIDIA GTX Titan與GTX 680 背面PCB對比
GTX Titan的PCB上是預留了兩個8pin和一個6pin供電介面位置的,只不過最終被啟用的只有一個6pin和8pin介面,另外由於顯存數量太多,所以得分佈在PCB兩側,PWM晶片模組被移到PCB正面,所以背面顯得更空曠。
核心變化為GK110-400,A1步進,台積電TSMC 28nm工藝製作,長寬分別為24.4mm、23.4mm,表面積為570mm2,實際核心面積不清楚
顯存與GTX 690一樣是用三星的GDDR5,不是GTX 680的海力士,單顆容量2Gb,顯卡PCB上雙面共有24顆這樣的顯存,總規格為384-bit 6GB,運行頻率1502MHz。
GK110的功耗要比GK104要高,所以對供電的要求也高不少,顯卡採用6+2相供電設計,全部採用DrMOS,GPU供電輸出濾波電容是鋁聚合物電容和固態電容的組合,顯存輸出濾波電容則是鉭電容。
輸入濾波電容還是採用固態電容,由臺灣立隆所產,整卡的用料上要明顯比GTX 680高級得多。
與GTX 680類似,GeForce GTX Titan顯卡的供電主控晶片同樣搭載於一塊獨立的PCB上,再焊接到顯卡PCB上。這枚主控來自安森美,型號為NCP4206,支持6相PWM供電控制。
核心供電部分的DrMOS來自飛兆半導體(即仙童半導體),型號為DC22AE
顯存供電部分的DrMOS來自安森美,型號為4901NF
8. 測試平臺與說明
◆ 測試平臺與說明
測試平臺配置為Core i7-3770K,加壓1.32V超頻至4.5GHz,搭配兩條芝奇DDR3 1600 4GB記憶體,對比測試HD 7970和GTX 680兩款顯卡,測試所用驅動分別是NVIDA GeForce/ION 314.09和AMD Catalyst 13.2 Beta5。
但是我們手頭上的GTX 680和HD 7970都不是公版卡,分別是技嘉GTX 680 SOC和迪蘭的LCS HD 7970 3GB,技嘉GTX 680 SOC是完全非公設計;而迪蘭的LCS HD 7970 3GB的PCB是公版,不過用的是水冷散熱,我們已經換成AC的ARCTIC Xtreme三風扇散熱器了,測試時這兩款顯卡的頻率也調至公版水準,不過功耗和溫度的測試結果與公版卡會有一定差距。
測試專案分為遊戲性能以及計算性能,加入了新版3DMark以及Unigine Valley作為測試項目,其他的項目主要是以DX11遊戲為主,這次沒有進行通用計算相關測試,相關內容會另行測試。
9. 溫度:有上限保護
◆ 溫度:有上限保護
溫度測試在振華SF-1000主機殼內進行,開啟兩個前置12cm風扇、一個後置12cm風扇以及頂置20cm風扇,室溫約為24℃。
GTX Titan有溫度上限這樣的設置,所以負載時的溫度最高只能達到80℃,無論是3DMark11或者Furmark都是這樣,唯一不同就是運行Furmark時的頻率更為低些,估計這個軟體都被NVIDIA和AMD列入黑名單了,在80℃時顯卡的風扇轉速為2300RPM,非常的安靜 ,這一點在這種大核心旗艦顯卡上是很難得的。
至於另外兩塊卡由於不是公版卡大家看看就好了,特別是技嘉那款GTX 680 SOC,這種極限超頻顯卡設計的時候是完全沒有考慮到靜音的,雖然溫度是很低不過噪音非常的大。而改造過的迪蘭LCS HD 7970用的是AC三風扇散熱器,溫度和噪音自然很低,不過也有供電部分會過熱的問題,溫度沒啥可比性,看看就好。
10. 功耗:控制得不錯
◆ 功耗:控制得不錯
NVIDIA所公佈的GTX TITAN TDP是250W,與HD 7970一樣比GTX 680高了55W,另外GTX TITAN再一次的強化了功耗的保護,在功耗與溫度雙重限制下顯卡的實際功耗表現又如何呢。
GTX Titan的平臺待機功耗只有73W,比技嘉的GTX 680 SOC和HD 7970還要低些,當然這裡也有散熱器的原因,畢竟GTX Titan只有一把風扇,GTX 680 SOC有五把,改造過的HD 7970有三把。
運行3DMark 11時GTX Titan的頻率上升至953MHz,核心電壓1.125V,整機功耗311W,比技嘉GTX 680 SOC高出54W之多,比HD 7970高出38W,看來運行遊戲時GTX Titan的功耗還是挺高的。
用Furmark負載時功耗達到最大值,平臺功耗330W,NVIDIA這次的功耗保護比較厲害,頻率和電壓都降至比正常運行時還低,所以功耗並沒比運行3DMark11時高出多少,而此時技嘉GTX 680 SOC的功耗已經達到323W,和GTX Titan差不多了,而HD 7970的平臺功耗更是升至比GTX Titan還高,可見NVIDIA這次功耗保護的強大。
11. 小試超頻
◆ 小試超頻
雖然GTX Titan所支援的GPU Boost 2.0技術在超頻的限制上比GTX 680放鬆了不少,不過玩家超頻的自由度還是遠沒有以前高。
GTX Titan在預設頻率下3DMark 11得分為P13034,運行時核心最高頻率為993MHz
從EVGA的PrcisionX軟體上可以看到,GTX Titan除了一個TDP上限設置之外還有一個溫度上限設置,這兩個值是GPU Boost的限制器,讓顯卡在自動超頻時不至於過熱燒毀,TDP上限的可調幅度非常小,最多才106%,而溫度上限則能調至94℃。調高這兩個值後再跑一次3DMark11,得分小幅上升至P13083,在GPU-Z中可以看到GPU核心的最高頻率還是993MHz,不過運行在此頻率的時間應該有所增長。
不調節TDP與溫度的情況下公版GTX Titan的頻率能提升120MHz,此時基礎頻率為957MHz,運行時最高頻率達到1110MHz,3DMark11測試成績為P13770,比預設狀態下性能提升了5.6%。
PrcisionX軟體提供了電壓調節選項,所提供的顯卡最大電壓值可以調至1.2V,但是實際上核心的負載電壓還是顯卡自己來調節的,實際測試結果負載電壓會升至1.182V,對顯卡超頻結果並沒有太大作用。
把顯卡的TDP與溫度上限拉到最大的話,顯卡核心頻率能提高150MHz,基礎頻率達到987MHz,實際運行是最高頻率為1136MHz,顯存頻率也能同時超至1602MHz,通過3DMark11測試,得分為P13993,比預設狀態性能提升了7.3%。
12. GTX Titan vs. GTX 680:全面勝利
◆ GTX Titan vs. GTX 680:全面勝利
無論在遊戲性能或者通用計算方面,GTX Titan都要勝出舊單核旗艦GTX 680很多,遊戲性能上要領先GTX 680 46%之多,不少遊戲中都出現了2560*1600解析度下領先幅度大於1920*1080的情況,可見解析度越高越能體現GTX Titan的優勢,6GB的顯存也是NVIDIA考慮到未來的4K解析度所配備的。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只領先46%的話是贏不了現在的雙核旗艦GTX 690的,因為根據之前的評測所知,GTX 690的遊戲性能要比GTX 680高71%之多,用這個比例來計算一下的話,GTX Titan的性能大概只有GTX 690的85%左右。
13. GTX Titan vs. HD 7970:奪回王座
◆ GTX Titan vs. HD 7970: 奪回王座
Radeon HD 7970換新BIOS以及新驅動之後,單核性能王者位置曾一度被它所奪去,但是GTX Titan的出現再一次把它奪了回來,遊戲性能方面比HD 7970 GE強了37%之多,而且是全面的領先沒有 任何一個項目是落後的,兩個解析度下領先的幅度差不多,沒有出現GTX 680那樣2560*1600解析度下領先幅度較大的現象。
14. GTX Titan:真正的Kepler單核旗艦
◆ GTX Titan:真正的Kepler單核旗艦
當知道GTX 680所用的是GK104時,我曾經一度以為NVIDIA要放棄一直使用的大核心策略,不過GTX Titan的出現證明了我的想法是錯的,雖然官方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值,不過經過測量GK110的核心面積和上一代的GF110差不了多少,NVIDIA還在做這種大核心的GPU。
採用GK104的GTX 680無論在功耗和性能上的表現都是極為出色的,發佈時作為一款旗艦也是十分稱職的,當時已經足夠壓倒當時的HD 7970了,不過從核心的命名來看GK104這明顯不符合旗艦GPU的命名,採用GK110核心的GTX Titan才是NVIDIA手中的真正旗艦。
GK110的核心雖然大,但是它沒有重複前幾代產品高溫高功耗的老病,NVIDIA這次對顯卡採用了功耗與溫度的雙重控制,非常的漂亮的把GTX Titan的溫度與功耗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顯卡核心最大溫度被控制在80℃,而且溫度的控制讓GTX Titan得以繼承GTX 680的靜音特色。
要說GTX Titan最強大的地方當然還是它的性能,遊戲性能領先舊旗艦GTX 680 46%之多,而面對HD 7970也是大獲全勝,領先幅度達到37%,當然GTX Titan面對雙核顯卡GTX 690和HD 7990時還是要吃虧的,不過根據AMD最新的線路圖,下一代產品最快也要等到今年第三季度才會出現,GTX Titan能夠稱霸很長一段時間。
GTX Titan的中國內定價新台幣38,004元,好像是近幾年最貴的單核心公版顯卡,和GTX 690現在的售價一樣,雖然說旗艦產品不用談性價比,但是把價格定得和GTX 690一樣就比較難理解了,論單卡性能GTX 690是要強於GTX Titan的,但是在功耗、溫度和噪音等方面則是GTX Titan勝出。
至於它對目前顯卡市場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的小的,7999元的售價讓GTX Titan幾乎對GTX 680和HD 7970沒有任何影響,它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佔領單核心顯卡性能的至高點。
高處不勝寒啊,無敵也是一種寂寞,AMD,你怎麼看?
資料來源
鋁質鰭片+均熱板的設計是NVIDIA自GTX 580以來旗艦顯卡散熱器一直所用的設計,GTX Titan的散熱器底部核心部位有明顯的凸起。
散熱器一側的LED發光帶
GTX Titan的散熱器所有部件
7. GTX Titan PCB解析
◆ GTX Titan PCB解析
NVIDIA GTX Titan與GTX 680 正面PCB對比
與GTX 680的PCB相比,GTX Titan的的PCB長度明顯更長,為26.5cm,GTX 680的PCB長25cm,此外GK110核心面積也明顯比GK104大得多,不過沒有像之前的GF100等大核心GPU那樣加上蓋子,可能是這次發熱方面控制得比較好,不用再加金屬蓋強化散熱吧。
GTX Titan相比GTX 680,顯存的位元寬與容量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配備384bit/6GB的GDDR5顯存,顯存數量多達24顆,而GTX 680只有256bit/2GB的顯存,8顆就可以組成這種規格。
另外顯卡的供電GTX Titan也比GTX 680豪華不少,供電從4+2相升級到6+2相,MOSFET也全部更換為高度整合的DrMOS,所以供電元件所占的空間也縮小了許多,PCB上的空焊也沒GTX 680這麼明顯。
NVIDIA GTX Titan與GTX 680 背面PCB對比
GTX Titan的PCB上是預留了兩個8pin和一個6pin供電介面位置的,只不過最終被啟用的只有一個6pin和8pin介面,另外由於顯存數量太多,所以得分佈在PCB兩側,PWM晶片模組被移到PCB正面,所以背面顯得更空曠。
核心供電部分的DrMOS來自飛兆半導體(即仙童半導體),型號為DC22AE
顯存供電部分的DrMOS來自安森美,型號為4901NF
8. 測試平臺與說明
◆ 測試平臺與說明
但是我們手頭上的GTX 680和HD 7970都不是公版卡,分別是技嘉GTX 680 SOC和迪蘭的LCS HD 7970 3GB,技嘉GTX 680 SOC是完全非公設計;而迪蘭的LCS HD 7970 3GB的PCB是公版,不過用的是水冷散熱,我們已經換成AC的ARCTIC Xtreme三風扇散熱器了,測試時這兩款顯卡的頻率也調至公版水準,不過功耗和溫度的測試結果與公版卡會有一定差距。
測試專案分為遊戲性能以及計算性能,加入了新版3DMark以及Unigine Valley作為測試項目,其他的項目主要是以DX11遊戲為主,這次沒有進行通用計算相關測試,相關內容會另行測試。
9. 溫度:有上限保護
◆ 溫度:有上限保護
溫度測試在振華SF-1000主機殼內進行,開啟兩個前置12cm風扇、一個後置12cm風扇以及頂置20cm風扇,室溫約為24℃。
至於另外兩塊卡由於不是公版卡大家看看就好了,特別是技嘉那款GTX 680 SOC,這種極限超頻顯卡設計的時候是完全沒有考慮到靜音的,雖然溫度是很低不過噪音非常的大。而改造過的迪蘭LCS HD 7970用的是AC三風扇散熱器,溫度和噪音自然很低,不過也有供電部分會過熱的問題,溫度沒啥可比性,看看就好。
10. 功耗:控制得不錯
◆ 功耗:控制得不錯
NVIDIA所公佈的GTX TITAN TDP是250W,與HD 7970一樣比GTX 680高了55W,另外GTX TITAN再一次的強化了功耗的保護,在功耗與溫度雙重限制下顯卡的實際功耗表現又如何呢。
運行3DMark 11時GTX Titan的頻率上升至953MHz,核心電壓1.125V,整機功耗311W,比技嘉GTX 680 SOC高出54W之多,比HD 7970高出38W,看來運行遊戲時GTX Titan的功耗還是挺高的。
用Furmark負載時功耗達到最大值,平臺功耗330W,NVIDIA這次的功耗保護比較厲害,頻率和電壓都降至比正常運行時還低,所以功耗並沒比運行3DMark11時高出多少,而此時技嘉GTX 680 SOC的功耗已經達到323W,和GTX Titan差不多了,而HD 7970的平臺功耗更是升至比GTX Titan還高,可見NVIDIA這次功耗保護的強大。
11. 小試超頻
◆ 小試超頻
雖然GTX Titan所支援的GPU Boost 2.0技術在超頻的限制上比GTX 680放鬆了不少,不過玩家超頻的自由度還是遠沒有以前高。
GTX Titan在預設頻率下3DMark 11得分為P13034,運行時核心最高頻率為993MHz
12. GTX Titan vs. GTX 680:全面勝利
◆ GTX Titan vs. GTX 680:全面勝利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只領先46%的話是贏不了現在的雙核旗艦GTX 690的,因為根據之前的評測所知,GTX 690的遊戲性能要比GTX 680高71%之多,用這個比例來計算一下的話,GTX Titan的性能大概只有GTX 690的85%左右。
13. GTX Titan vs. HD 7970:奪回王座
◆ GTX Titan vs. HD 7970: 奪回王座
14. GTX Titan:真正的Kepler單核旗艦
◆ GTX Titan:真正的Kepler單核旗艦
當知道GTX 680所用的是GK104時,我曾經一度以為NVIDIA要放棄一直使用的大核心策略,不過GTX Titan的出現證明了我的想法是錯的,雖然官方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值,不過經過測量GK110的核心面積和上一代的GF110差不了多少,NVIDIA還在做這種大核心的GPU。
採用GK104的GTX 680無論在功耗和性能上的表現都是極為出色的,發佈時作為一款旗艦也是十分稱職的,當時已經足夠壓倒當時的HD 7970了,不過從核心的命名來看GK104這明顯不符合旗艦GPU的命名,採用GK110核心的GTX Titan才是NVIDIA手中的真正旗艦。
要說GTX Titan最強大的地方當然還是它的性能,遊戲性能領先舊旗艦GTX 680 46%之多,而面對HD 7970也是大獲全勝,領先幅度達到37%,當然GTX Titan面對雙核顯卡GTX 690和HD 7990時還是要吃虧的,不過根據AMD最新的線路圖,下一代產品最快也要等到今年第三季度才會出現,GTX Titan能夠稱霸很長一段時間。
GTX Titan的中國內定價新台幣38,004元,好像是近幾年最貴的單核心公版顯卡,和GTX 690現在的售價一樣,雖然說旗艦產品不用談性價比,但是把價格定得和GTX 690一樣就比較難理解了,論單卡性能GTX 690是要強於GTX Titan的,但是在功耗、溫度和噪音等方面則是GTX Titan勝出。
至於它對目前顯卡市場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的小的,7999元的售價讓GTX Titan幾乎對GTX 680和HD 7970沒有任何影響,它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佔領單核心顯卡性能的至高點。
高處不勝寒啊,無敵也是一種寂寞,AMD,你怎麼看?
資料來源
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