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9/26/06
- 訊息
- 35
- 互動分數
- 0
- 點數
- 6
前言
接續上次雙塔的MP7以後,這次帶來的是體積更小、更實惠的NP5
相當適合小尺寸功耗不高的平台來使用
盒體圖示,整體大小為原來MP7的一半
相當輕巧
側邊為產品剖面圖與規格數字解析
另一側是功能特點ARGB燈效同步、快速安裝設計、風扇具有防震墊設計
151mm的塔體高度,相容於大多數機殼
包裝體積示意
MP7因為是雙塔加上雙風扇,所以體積相對比較大一些
NP5是單塔單風扇的配置設計,體積只有MP7的的一半
上為MP7,下有NP5
放橫著看 更明顯 體積差了近一半
[title]內容物一覽[/title]
打開包裝有QRCode 以及簡易說明書
全部取出後是這樣,散熱器帶風扇是由緩衝包材固定住
剩下的配件 簡易說明書,散熱膏一支、以及扣具包一包
與塔體連接部分採用四根熱導管,且以熱導管直觸方式呈現
塔體隨附具有ARGB發光功能風扇,葉片部分還會透光
跟Black版本黑色風扇的差別就是,要多一條3pin 5V ARGB線
明顯的差距在於4pin PWM風扇接線會稍微比較短一些
扣具與螺絲包,基本上跟MP7的配置相同
分開取出以後
會有扣具框 以及塑膠底板(intel平台專用) 以及螺絲與塑膠柱(分為intel與AMD平台使用)
塑膠底板可以切換為1200與1700(1851)的孔距使用
預設為1200
可切換為1700 以符合大多數使用者習慣
塑膠底板帶有兩條雙面膠,可以選擇使用或不使用
四角孔洞則為讓主機板CPU扣具背板穿過避開用
兩包扣具與塑膠柱 左邊這袋為1200/1700(1851) 需使用內附的塑膠底板
右邊這袋則為AM4/AM5專用(紅色塑膠柱) 直接使用原來主機板的背擋板即可
這個紫色的是1700專用
另一組藍色的為1200/1151等平台專用 彼此外觀有一定差異
1200的比較高,1700(1851)的高度比較矮
底板放上去的樣子
再將塑膠柱放上去固定扣具板,不過這回跟MP7的固定方向不同
放上去固定後是這樣,試裝所以其底部膠膜還沒撕...
來一張側面,塔體採用偏移設計,不會卡到記憶體
也因為是單塔、所以更輕巧不會卡到後方的散熱片
也不會卡到上方MOS散熱片
距離後方供電散熱片也還有一段距離,如果有自備適合的扣具的話
的確有空間再安裝第二顆抽風扇來組成單塔雙風扇架構
風扇兩條線綁起來長度也剛剛好,且比雙塔的MP7安裝起來簡潔許多
正式上機前先將膠膜撕除,散熱器底部採用HDT四根熱導管直觸設計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Ultra 7 265K
MB:ASRock Z890 Pro RS Wifi
RAM:ANACOMDA DDR5 4800 16GB x 4
VGA:MSI RX580 8GB
本回以U7-265K做上機,搭配測試的平台為Z890
實際裝起來是這樣,跟銀色散熱片也很合拍
風扇具備ARGB功能,燈珠可以呈現多種顏色效果
CPU FAN1採用標準模式
標準模式下轉速不到1000轉 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如果改成全速運行
最高速大約落在1650~1700 就會些微有一點吵了 就看你能否接受了
採用AIDA穩定測試,全速運轉壓在98度、Package壓在180W上下
再拿出高壓的FurMark2的CPU Burner 一開下去直接飆破105度
Package就來到逼近240W上下,所以要壓住200~250W以內基本上毫無問題
當然塔扇並不是讓你以極限使用為主要目的,所以適度就好了
結語
FSP NP5也算是這波在1000塊錢以內能夠壓住像是更換過製程的最新一代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
在一般工作非極限使用下的環境算是相當適合的一顆入門好扇
個人建議使用到Ultra 5 245與7 265(未超頻版)會比較適合,K版則用於未超頻的設定
也可以拿來當作內顯文書機等等具備基本散熱功能的散熱器,就看使用者如何選擇
拿來壓制AM4與AM5的平台,尤其最近很夯的7700MPK就相當適合
當然你要拿來壓9800X3D也都可以啦...
【完】
接續上次雙塔的MP7以後,這次帶來的是體積更小、更實惠的NP5
相當適合小尺寸功耗不高的平台來使用
盒體圖示,整體大小為原來MP7的一半
相當輕巧

側邊為產品剖面圖與規格數字解析

另一側是功能特點ARGB燈效同步、快速安裝設計、風扇具有防震墊設計
151mm的塔體高度,相容於大多數機殼

包裝體積示意
MP7因為是雙塔加上雙風扇,所以體積相對比較大一些
NP5是單塔單風扇的配置設計,體積只有MP7的的一半
上為MP7,下有NP5

放橫著看 更明顯 體積差了近一半

[title]內容物一覽[/title]
打開包裝有QRCode 以及簡易說明書

全部取出後是這樣,散熱器帶風扇是由緩衝包材固定住
剩下的配件 簡易說明書,散熱膏一支、以及扣具包一包

與塔體連接部分採用四根熱導管,且以熱導管直觸方式呈現

塔體隨附具有ARGB發光功能風扇,葉片部分還會透光

跟Black版本黑色風扇的差別就是,要多一條3pin 5V ARGB線

明顯的差距在於4pin PWM風扇接線會稍微比較短一些

扣具與螺絲包,基本上跟MP7的配置相同

分開取出以後
會有扣具框 以及塑膠底板(intel平台專用) 以及螺絲與塑膠柱(分為intel與AMD平台使用)

塑膠底板可以切換為1200與1700(1851)的孔距使用
預設為1200

可切換為1700 以符合大多數使用者習慣

塑膠底板帶有兩條雙面膠,可以選擇使用或不使用
四角孔洞則為讓主機板CPU扣具背板穿過避開用

兩包扣具與塑膠柱 左邊這袋為1200/1700(1851) 需使用內附的塑膠底板
右邊這袋則為AM4/AM5專用(紅色塑膠柱) 直接使用原來主機板的背擋板即可

這個紫色的是1700專用

另一組藍色的為1200/1151等平台專用 彼此外觀有一定差異

1200的比較高,1700(1851)的高度比較矮

底板放上去的樣子

再將塑膠柱放上去固定扣具板,不過這回跟MP7的固定方向不同

放上去固定後是這樣,試裝所以其底部膠膜還沒撕...

來一張側面,塔體採用偏移設計,不會卡到記憶體
也因為是單塔、所以更輕巧不會卡到後方的散熱片

也不會卡到上方MOS散熱片

距離後方供電散熱片也還有一段距離,如果有自備適合的扣具的話
的確有空間再安裝第二顆抽風扇來組成單塔雙風扇架構

風扇兩條線綁起來長度也剛剛好,且比雙塔的MP7安裝起來簡潔許多

正式上機前先將膠膜撕除,散熱器底部採用HDT四根熱導管直觸設計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Ultra 7 265K
MB:ASRock Z890 Pro RS Wifi
RAM:ANACOMDA DDR5 4800 16GB x 4
VGA:MSI RX580 8GB
本回以U7-265K做上機,搭配測試的平台為Z890

實際裝起來是這樣,跟銀色散熱片也很合拍

風扇具備ARGB功能,燈珠可以呈現多種顏色效果

CPU FAN1採用標準模式

標準模式下轉速不到1000轉 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如果改成全速運行

最高速大約落在1650~1700 就會些微有一點吵了 就看你能否接受了

採用AIDA穩定測試,全速運轉壓在98度、Package壓在180W上下

再拿出高壓的FurMark2的CPU Burner 一開下去直接飆破105度
Package就來到逼近240W上下,所以要壓住200~250W以內基本上毫無問題
當然塔扇並不是讓你以極限使用為主要目的,所以適度就好了

結語
FSP NP5也算是這波在1000塊錢以內能夠壓住像是更換過製程的最新一代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
在一般工作非極限使用下的環境算是相當適合的一顆入門好扇
個人建議使用到Ultra 5 245與7 265(未超頻版)會比較適合,K版則用於未超頻的設定
也可以拿來當作內顯文書機等等具備基本散熱功能的散熱器,就看使用者如何選擇
拿來壓制AM4與AM5的平台,尤其最近很夯的7700MPK就相當適合
當然你要拿來壓9800X3D也都可以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