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美曲線~」低調中帶點騷 Fractal Design Era 2 itx 機殼開箱

杜甫DuFu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2/1/21
訊息
125
互動分數
10
點數
18


【前言】


繼上個月布得不愛的 Mood itx 機殼開箱之後,Fractal Design 又再次推出新的 itx 機殼了!他們家的機殼真在很多小細節上非常用心,如果你也非常在意細節的話,相信你體驗過一次就會明白!

去年憋了好久,始終看不到新型 itx 的身影,該說是經典機殼始終雋永不敗,還是高階顯卡的發熱與體積越來越不受控制了呢,不過好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多了一些新選擇,為相對小眾的 itx 市場帶來了新的氣象~

Era 2,顧名思義,是之前 Era 的迭代改進新款式,主要就是保留了其外觀的獨特個性風格,在內部架構上做了新的改動與優化,如果你正在使用 Era 的話,那麼我會強烈建議你改換成 Era 2,肯定不會後悔的!

如果你是想在今年找到一款優秀的 itx 機殼,那麼本篇也請不要錯過了!我想這篇開箱文能夠對你起到很大的幫助,那麼我們就繼續看下去~


▲外箱包裝非常簡潔,就跟本體一樣乾乾淨淨的~


▲在側面的位置會貼上關於顏色的標籤,基於上一代的銷售經驗,過濾掉沒那麼熱門的款式,僅保留了經典的碳黑色與銀白色,以及本次開箱的特別顏色款式: Midnight Blue 午夜藍!


▲紙箱內側上還是延續著老傳統,印滿了 Fractal Design 的 LOGO,看到這些細節總會覺得買機殼花的錢很值得!


▲珍珠棉堪稱是高階機殼的標配!在機殼外面套的不再是單純的透明塑膠袋,在不產生靜電的同時還多了幾分神秘感~


▲小心翼翼打開後看到的第一眼,內心跑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哇賽!這也太好看了吧!Oh My God!」


▲在不同光照的視覺角度下所反映出的外觀顏色都略有不同,百看不厭!穠纖合度的大小與那騷氣十足的腰身,手都會忍不住多摸兩下~


▲自家的 Logo 在機殼上藏匿的相對低調許多,外殼造型是非常優雅的陽極氧化鋁合金,不僅摸上去的磨砂質感十分舒適之外,較不易沾指紋與冰冰涼的特性再加上深邃的午夜藍顏色,總是令人愛不釋手~


▲在左右兩邊以及正面的視覺上,都有一道從左上到右下的斜切痕跡,延續著上一代 Era 的外觀設計,此一特色在其他機殼上無出其右~


▲前方的 IO 位置從側邊改到了下面,一樣是標準的 2A 1C 與音源複合孔加上開機鍵,不過 Type-C 接口是跟上時代且更高傳輸速度的 20Gbps


▲比起上一代,在後方的改動也很大!底部的後抽式濾網還帶了一個鎖扣的作用,三檔可調節設計,想信有了解過 Terra 的應該都十分熟悉了吧~


▲在底部的前後用上了相當大塊的止滑腳墊,穩固的程度自然不在話下,在如此看不到的區塊中仍然堅持加進帶有坡度的斜角設計來呼應整體外觀,想必這個設計師跟詩人一樣,強迫癌末期了吧~


▲就連底部的防塵濾網的造型也要連同跟著外殼底部的形狀做出曲度來配合,細節拉滿!


▲底部的尼龍防塵濾網是以後抽的方式取出,也代表著現在是解鎖狀態,可以直接將外殼往上抽出~


▲突然有一種 Mood 的既視感!四面鋁合金外殼由內部的塑料拼接加固進而形成一體式,在兩側的開孔內部並無額外濾網


▲頂蓋的胡桃木雖然主體還是合成木,但依然還是能夠聞到淡淡的木頭香氣~


▲透過內部靠後方的板材斜切角度結構,按壓之後呈現出翹翹板狀態取下頂蓋,相當優雅的新穎設計!


▲木製頂蓋主要由外框上方的中間左右兩個磁鐵吸附,吸力還不錯,至少倒過來拿的時候不會掉,但若是再大力搖晃那就另當別論了 XD


▲內部依然是大家熟悉的 A4 背靠背架構,不過與師出同門的兄弟機 Terra 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附件盒所處的位置就是電源供應器安裝位


▲附件內給了基本的螺絲與束帶,依據上次的經驗來看,在線材整理上,如果能像 Mood 一樣多給幾條魔鬼氈就更理想了~


▲不過在底部風扇的側邊預先給了兩個魔鬼氈,在內部線材上都先幫你用鐵絲固定著了,嫌束帶不夠的話可以考慮拿來用~


▲底部的兩個風扇型號為 Aspect 12 PWM,轉速最高能達 2000 rpm,接口形式帶有菊花鏈,對於風扇接口稀缺的 itx 主機板來說是個好消息~


▲頂蓋加入了獨特的卡榫固定方式,前後兩邊僅需手指扣入洞口一推即可取下!卡榫上方也有開孔,在裝機完成後可以透過螺絲加固鎖定~


▲能夠拆開頂蓋對於水冷或風扇的安裝體驗又能夠再更上一層樓,最大可以支援到 280 mm 水冷,或是安裝兩個 14 公分風扇來排風


▲在硬碟的支援度上最多可以安裝到四個 2.5” SSD,電源背後能夠安裝兩個,下方的硬碟架上還能夠安裝兩個,不支援 3.5” HDD


▲在背靠背結構中的「脊椎」有之前 Terra 的一點味道,但沒有多到七檔可調,化繁為簡的三檔調整設計,前後各兩顆共計四顆螺絲固定,有特別加入墊片來防止鎖到掉漆,這點很是貼心~


▲在顯示卡長度上最多支援到 326 mm,寬度 137 mm,厚度為 2.4 ~ 3.1槽,也就是 48 mm ~ 63 mm,可由脊椎來調整相容性,不過也同時犧牲了對面散熱器的高度限制,在選購零件時需要多加留意!

接下來就進入組裝環節,基本與上次 Mood 所使用的一樣,那就邊裝邊開箱介紹,依照國際慣例列出本次的安裝零件:
室溫約 28 度,濕度 55%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B550-I Gaming
記憶體:Micron Crucial Ballistix 16G x2 DDR4-3600 CL16
顯示卡:ASUS ProArt 4080 SUPER 16GB
散熱器:ValKyrie 瓦爾基里 VK-C280 White
散熱膏:Arctic MX-6
硬碟:十銓 T-Force Z540 1TB + G70 Pro
電源供應器:ROG LOKI 1000w SFX-L


▲先把主機板裝上去,在這裡也發現了主機板的螺絲鎖點上方的機殼邊框有特地挖出凹槽,很細節的貼心之處~


▲Type-C 與 USB 3.0 不是扁線,線材稍微粗硬了點,只有開機鍵與狀態燈而已,沒有集成式的 F_Panel 也很正常~


▲把出廠預設的脊椎三檔調成二檔,先來裝進 ProArt 試試水溫,看起來上方還留有不少空間安以容納線材不被彎折,尾部也還有一小段空間可以藏一點線材~


▲得益於外殼側邊的開孔,電源風扇位可以朝向外面吸進新鮮的冷空氣,要記得可別裝反變成了吸收顯卡廢熱那一側!


▲不過這樣的安裝方式讓電源的排風口朝向下方,底部又有風扇來進風,總感覺這樣子的風道略有衝突,但應該不是特別嚴重的大問題~


▲在頂蓋的安裝上是有方向性的需要注意!箭頭朝向是面向機殼前方,也就是底下有 IO 的那一面~


▲在 280 水冷排的安裝上並不如我想像中來得順利,在頂蓋的邊角內側因為固定的鉚釘略有凸起,所以冷排需要有點特殊的角度加上稍微用力去擠壓才能裝得進去,如果是用 240 水冷的話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緊的程度比我想像的要緊不少,甚至頂部的固定螺絲都還沒鎖上也不會掉下來,考量到進出水管下方可能會跟電源線材接口有所衝突,我決定重裝換個方向試試看!


▲換過來之後,水冷管線的安置上好了很多,可以都放在右邊的區塊,外殼從上往下安裝的時候也不用怕去切到


▲只不過出入水管與電源延長線插座接口的位置有點卡到了,水冷管因此擠壓出一些痕跡,出於長時間的安全穩定考量之下,我覺得還是不推薦走這個方向,還是換回來吧!


▲雖然另外一邊與電源接口有稍微干涉到,不過應該再調整一下還是沒問題的,這裡因為我用的是更長的 SFX-L,如果換成標準的迷你 SFX 電源的話應該會更好一些~


▲在安裝的時候建議先把顯卡下方這個硬碟架先拆除,會比較好走線,甚至如果沒有 2.5” SSD 的使用需求的話,可以不用再裝回去也無妨~


▲簡單的呈現一下最終的安裝成果,顯卡建議留到最後再來安裝,走線方式有很多地方需要利用到底部這兩個風扇之間的縫隙,搭配底下邊框設計的固定點,透過束帶都能夠很好整理線材~


▲這次我嘗試著不去利用束帶或鐵絲來完成理線,最終還是能夠很順利的滑進外殼,多次反覆來回拆裝也沒問題,相信只要願意多花點時間與工具,理線上肯定是輕鬆完成~


▲水冷管會比較凸出一些,也要記得收進去做固定,如果要再多給個建議的話,那就是上方水冷排的風扇建議裝個鐵網,因為用的是 SFX-L 電源比較長,線材距離風扇比較近如果線材不是柔軟的編織線的話,很容易就跟扇葉打到~


▲經歷了大概兩個小時左右,總算安裝完成了!裝 itx 就是這樣,雖然過程中有點麻煩,須要好好設計與規劃走線位置,來來回回反覆做一些修正,但也就是因為這樣瑣碎的過程,最後的完成品才能夠給自己大大的成就感來滿足自己~


▲在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其實它是很安靜的,如果零件沒有發光還真的不知道它已經開機了!所以前面的電源狀態燈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要我推薦的話,我會覺得零件盡量去選擇無光的版本,總覺得內部燈光效果,會有點誤了如此優雅的外觀~


▲雖然說底部的邊框不像上一代一樣,額外做了很整體化的顏色噴塗,不過有這個黑框也不會那麼礙眼,甚至又讓整個機殼變得再更立體一些了!


▲在關機狀態下,我的室內環境噪音約 35.6 分貝


▲開機之後將底部風扇、水泵、冷排風扇全部調整成滿速,噪音接近 52 分貝,我的感受主要是冷排兩個 14 公分風扇比較吵一點,底部給的風扇其實還好,給大家一個參考~


▲考慮到 itx 主機板風扇接口為數不多,這裡就統一把風扇轉速都調整成 1200 rpm,大概在 42 分貝左右,日常使用下很難去注意到它的聲音~


▲模擬遊戲時的高負載狀態,使用 3DMark Speed Way 壓力測試,隨著電源風扇與顯卡風扇的運作之下,噪音略為升到約 45 分貝左右


▲3DMark 的測試結果為 GPU 平均 72 度、CPU 平均 53 度,透過 HWiNFO 64 來觀察顯卡的風扇轉速為 66% - 2131 RPM,以這樣的噪音以及溫度表現完全可以呀~


▲這邊簡單做了一下單烤 FPU 以及加入顯卡進行雙烤的極限壓力測試,單烤的情況下約 74 度,加入雙烤後上升了 9 度,來到了 83 度,散熱效果相當樂觀~


▲俗話說的好,慢工出細猴!最近詩人也很努力地在當個稱職的天命人,而實際遊玩《黑神話:悟空》的時候,顯卡的負載也並非一直維持在很高的狀態,平均也就七十度左右,風扇都維持在 60% 左右而已,散熱效果與噪音表現都不會是需要擔心的問題~


▲老規矩,依照慣例,每次機殼的開箱,詩人都會再次整理出更加詳細的相關規格給大家參考,記得點讚收藏一下,回去慢慢看,希望對大家都能有所「收貨」!


「總結」


詩人很喜歡這款 Era 2 午夜藍的顏色,比起銀白色與碳黑色來說更加罕見,搭配上不同的光照條件,反射出來給人的感覺也很特別,近幾年來 Fractal Design 的方向一直想把產品融入居家生活與自然結合在一起,所以在頂蓋上加入了木頭元素,讓電腦不再給人那麼剛硬死板的感受~

不到 19L 的體積可以說是小巧玲瓏,搭配上那獨特的斜角外型以及穠纖合度的腰身曲線,簡直是不少人的天菜,不僅外觀看起來相當優雅,其內部許多細節也都加入了不少巧思!多少能夠看出帶點 Mood 與 Terra 的身影,不只結合過往的經驗,也加入了新穎設計,值得讚許!

在顯示卡的挑選上可以直接參考 SFF-Ready 規範中所列出的型號,如果非要裝進 RTX 4090 不可的話,雖然魔龍或TUF 可以裝進去,但上水冷卡搭配上下吹式散熱器更有效益~

下吹式的散熱器選擇比較少一點,比較容易入手的高度多半在第三檔限制的 55mm 以下,比較接近第一檔限制的 70mm 的最佳選擇是 AXP120-X67,但顯卡的厚度兼容就只剩下 2.4 槽,有點尷尬!

所以說有條件的話,散熱器還是採用水冷吧!其實在官方提供的規格參數中,冷排長度是有所限制的,最多只能到 307mm,而 280 水冷的選擇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所以還是建議大家用 240 水冷即可,冷頭高度要在 55mm 以內算是相對容易達成的條件~

如果你對於先前推出的 Mood 感興趣,但又對於顯示卡的相容性有所顧慮,那麼這款 Era 2 我想應該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雖然體積比起 Terra 大了一些,其內部相容性也是再更好了一點,獨樹一格的外觀與細節到位的結構設計,也許價格有點貴,但絲毫不影響會推薦它的理由!

Era 的意思是時代,或許在幾年前推出的 Era 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但我想這次 Era 2 帶來的改進將會引起下一個新世代的潮流~




以上就是我對
【「玩美曲線~」低調中帶點騷 Fractal Design Era 2 itx 機殼】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