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eh
ET4000 有分 W32I 和 W32P , 顧名思義就是 W32I 是 ISA 版本 , 後來到 VESA Local Bus
時代就改版為 W32P , 到 PCI 初期都還看的到 . 只是 Tseng 到 PCI 顯卡時代後就迅速沒落 ,
原因是 S3 推出了轟動一時的代表作 : Trio64V+ ..... 以裝機卡的價格震撼了 PCI 低階顯示卡
的市場 , 原因是 486 時代時 , MPEG 1 剛問世 , 不過受限於 CPU 運算能力 , 所以想要在 PC 上
看到流暢的 VCD 就必需要加裝一塊 MPEG Decoder 卡 ! 沒記錯的話那時代表作是 Top Gun
( 中譯 : 悍衛戰士 , 湯姆克魯斯主演 ) 和機器戰警.....
後來到了 Pentium 時代 , 由於 CPU 的運算能力已接近 MPEG1 的要求 , 所以市面上自然就會
有輔助的工具來達成軟體解壓的顯示卡 . 直到 P-75 出現 , 而 S3 Trio64V+ 也問世後 , 軟體解
壓才水到渠成 ! 不過經實際測試 , 要達到完全流暢者則需要 Pentium-133 左右的 CPU 才有辦
法 , 至於 P-75 到 P-100 的用戶也不用太傷心 , 因為有軟體針對 S3 的卡做最佳化 , 那個軟體叫
XMpeg , 在下就 SoftMPEG 和 Xmpeg 做測試結果 , 發現 Xmpeg 在播放方面真有其加速的效
果 , 那個時候的 VCD 代表作是 The Mask ( 中譯 : 摩登大聖 , 金凱瑞主演 .... 在下記憶深刻 )
至於 Pentium II 時代 , MPEG2 規格問世 , 再次挑戰 CPU 運算能力 ! 但很不幸的 , 要用軟體
解壓最少要 PII-350 ( Chipset 代表作 : 440BX ) , 但低階版的 Cerleron 最初不內建 L2 ,
運算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 算是拿來騙不懂電腦的用戶..... 不過後期的 Cerleron 300A ( 無
L2 的叫 Cerleron 300 ) 已具備挑戰同時脈 PII 的本錢 , 再加上 0.25 微米製程已十分成熟
, 故 300A 只要搭配 440BX 幾乎顆顆上 450 , 在當時一顆 PII-450 可是近台幣兩萬塊的價格
, 但 300A 一顆 3000 元有找 , 所以內行的玩家幾乎都以玩 300A 為樂 ( 在下當時也弄了一顆
Slot 1 的來玩 ) , 不知道 Intel 對當時的情形會怎麼想 ? 離題了 , 回過頭來看 MPEG2 對運算
能力的需求 , 當時 Sis 有研發出具備 IDCT 加速功能的 6326 , 晶片名稱就叫 6326DVD , 至於
拿 IDCT 線路的則叫 6326AGP ( 沒辦法 , AGP 1X/2X 是 Intel 力拱的規格 ) , 以 Cerleron
300A 超 450 測試 , 軟體播放 DVD 相當的勉強 , 但是若用再加上一塊 6326DVD 後 , 則跳格
情況改善的非常多 ! 在 OC 天堂有做過測試 , 大約是能分攤 CPU 30% 左右的運算 , 不過在下
幾乎不曾看過 6326DVD , 哪位大大還有這塊的 , 貼張圖讓在下聞香一下吧 ?
打了一堆.... 似乎也點出在下年紀 , 不過沒差 . 那些都是陳年往事 , 偶爾回想起來也蠻不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