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ucial T700 2TB Gen5 NVMe SSD 開箱測試

soothepain

full loading
已加入
9/17/03
訊息
21,294
互動分數
1,933
點數
113
網站
www.coolaler.com
隨著主機板導入了 PCIe 5.0 規格後,最主要的應用就是 NVMe SSD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一些廠商推出相關產品,Gen5 最主要的差異就是在於速度,這也使得 SSD 的傳輸峰值達到破萬 MB/s,幾乎是部分 Gen4 的翻倍,Gen3 的3倍,SATA 的20倍,對於各種大檔案需求的用戶而言也大幅縮短了讀寫時間。

此次開箱的是 Crucial 最近推出的 T700 Gen5 SSD,目前也只有 Crucial 提供較為齊全的選擇,如容量上提供 1TB、2TB 以及 4TB 三種,而且分為有無散熱片的版本,畢竟目前有些主板都自帶強悍的散熱器,就不需要多花錢買有散熱片的。效能的部分可以參考以下,有無散熱片版本是一樣的,當然無散熱片版本並不表示不需要散熱片,而是請使用主板上或自行配置的散熱器使用。

1TB:讀取 11,700 MB/s,寫入 9,500 MB/s,隨機讀取 1,350,000 IOPS,隨機寫入 1,400,000 IOPS,耐寫度 600TBW。
2TB:讀取 12,400 MB/s,寫入 11,800 MB/s,隨機讀取 1,500,000 IOPS,隨機寫入 1,500,000 IOPS,耐寫度 1200TBW。
4TB:讀取 12,400 MB/s,寫入 11,800 MB/s,隨機讀取 1,500,000 IOPS,隨機寫入 1,500,000 IOPS,耐寫度 2400TBW。

Crucial T700 採用 Phison 型號 PS5026-E26 控制器,搭配 Micron 自家 3D TLC 232 層 NY181 顆粒,單顆 512GB,2TB 版使用四顆組成,另外有一顆 4GB LPDDR4 快取記憶體。
01.jpg



T700 2TB 最快可以達 12400MB/s,保固為5年。
02.jpg



先來看看無散熱片的版本,內容物除了本體,有一張說明書。
03.jpg



無散熱片的版本,在正面貼的這張其實不是貼紙這樣簡單,而是銅箔,讓玩家在直上散熱器時也可以有更好的導熱。
04.jpg



背面也有貼紙,標示型號、序號、料號等。
05.jpg



從側邊可以看到,在正面這一側是比較厚的銅箔,黏貼於散熱器上可以有更好的導熱效果。
06.jpg



有散熱器的版本。
07.jpg



這個散熱器明顯就較有高度,正面上方也印上了 Crucial Logo 與 T700 的型號字樣。
08.jpg



散熱器底部為U型包覆,底部顆粒也有接觸到散熱片。
11.jpg



官網資料,散熱片為鋁和鍍鎳銅製。有點像是草的形狀,底部往上延伸兩側彎折,刻意增加更多的散熱面積。
09.jpg


10.jpg



背部一樣貼有標籤貼紙。
12.jpg



有散熱片的版本大約高出一千多塊,11999元 vs 13799元。(供參考,會隨時間有異)
13.jpg



T500 與 T700 散熱片比較,T500 使用的是 PCIe Gen4 介面,相對速度低一點,也不太需要誇張的散熱片。
14.jpg


15.jpg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4900K
CPU Cooler: MSI MAG CORELIQUID E360
RAM: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6800 16GBx2
MB: GIGABYTE Z790 AERO G
VGA: GIGABYTE RTX 3060 Ti GAMING OC
SSD: GIGABYTE AORUS RAID SSD 2TB、Crucial T700 Gen5 NVMe SSD 2TB
PSU: MSI MPG A1000G
OS: Windows 11

CrystalDiskInfo 相關資訊
21.jpg



效能測試
AS SSD Benchmark
讀取:8941.09 MB/s
寫入:9999.35 MB/s
22.jpg



IOPS顯示
4K-64Thrd 讀取:930943 IOPS
4K-64Thrd 寫入:790218 IOPS
23.jpg


Copy-Benchmark
24.jpg


Compression-Benchmark
25.jpg



ATTO Disk Benchmark
QD4
讀取最大 11.53 GB/s,寫入最大 11.01 GB/s。
26.jpg


27.jpg


QD1
讀取最大 9.6 GB/s,寫入最大 9.82 GB/s。
28.jpg


29.jpg



ezOmeter
128K QD32 寫入:7740.1 MB/s
128K QD32 讀取:11857.3 MB/s
4K QD32 寫入:1037343 IOPS
4K QD32 讀取:1314131 IOPS
30.jpg



CrystalDiskMark x64
預設
Seq 讀取最大 12207.12 MB/s,寫入最大 11619.25 MB/s,混合讀寫 11109.88 MB/s
31.jpg


4K Q32T16 IOPS 讀取為 1557922 IOPS,寫入 1511952 IOPS。
32.jpg


真實世界效能
Seq 讀取最大 8963.12 MB/s,寫入最大 9319.05 MB/s,混合讀寫 5455.20 MB/s。
33.jpg



TxBENCH
讀取:11423.41 MB/s
寫入:11959.72 MB/s
34.jpg



AJA System Test
解析度4K,測試檔案16GB
寫入:9931 MB/s
讀取:9284 MB/s
35.jpg



以上測試時以 AIDA 為監測,最低溫43度,最高溫僅68度。裸測平台,無主動風扇。
36.jpg



T700 2TB 與 T500 2TB 效能比較
x1.png



小結
以上測試,Crucial T700 2TB以其 PCIe Gen5 介面展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讀寫速度。讀取最高可達 12200MB/s 左右,寫入 11900 MB/s ,相當接近官方給的數據,4K 讀寫最高也都超過官方數據 1,500,000 IOPS 。最大讀寫相比 T500 Gen4 介面大概是多出了 70% 的效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Gen5 的高速也帶來了較高的溫度。雖然 T700 的散熱器雖比 T500 較高階,但在最高溫紀錄也高出了7度,來到68度左右。Crucial T700 超過87度會啟動過熱保護,如果達到89度則會降速,速度可能會與一般機械硬碟差不多,只剩 1xx MB/s,所以即便是無散熱片的版本,也請務必使用主板上面的散熱器來使用,畢竟現在有支援到 PCIe 5.0 的主板應該都有自帶散熱片。
 
最後編輯:

laudmankimo

高級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965
互動分數
95
點數
28
SSD越快,微軟的系統越會沒事就磨損你的SSD,好恐怖,應該建議廠商放慢研發速度,SSD沒必要跑得比顯示卡來得快,最好是比顯示卡慢一個世代,例如目前RTX4090是gen 4,NVME SSD停留在gen3 就可以了
 

龍門忠武

沉醉在愛情之中
已加入
4/13/11
訊息
949
互動分數
44
點數
28
SSD越快,微軟的系統越會沒事就磨損你的SSD,好恐怖,應該建議廠商放慢研發速度,SSD沒必要跑得比顯示卡來得快,最好是比顯示卡慢一個世代,例如目前RTX4090是gen 4,NVME SSD停留在gen3 就可以了
所以不要用微軟(O
 
  • Like
Reactions: laudmankimo

laudmankimo

高級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965
互動分數
95
點數
28
所以不要用微軟(O
微軟去了中國跟中國學了很多不好的東西 但很多時候又離不開微軟 只能在虛擬機裡用它了 但是買新筆電又會強制綁一套OEM WIN 台灣不像美國有LINUX的筆電可買 當初花了好多時間查資料才關掉相容性遙測 跟WINDOWS DEFENDER卻會不小心套用了背景的自動更新後把系統給搞爛開不了機 因為它是不給你關掉windows defender的 從一開始就沒有不安裝它的選項 用github的開源方案風險很大
 

龍門忠武

沉醉在愛情之中
已加入
4/13/11
訊息
949
互動分數
44
點數
28
微軟去了中國跟中國學了很多不好的東西 但很多時候又離不開微軟 只能在虛擬機裡用它了 但是買新筆電又會強制綁一套OEM WIN 台灣不像美國有LINUX的筆電可買 當初花了好多時間查資料才關掉相容性遙測 跟WINDOWS DEFENDER卻會不小心套用了背景的自動更新後把系統給搞爛開不了機 因為它是不給你關掉windows defender的 從一開始就沒有不安裝它的選項 用github的開源方案風險很大
直接用linux 不用搞那麼多
筆電就當他送的
現在做高速運算還是linux居多
筆電就當他一個client端吧
要用微軟的就不要再花一堆心力又要拔東拔西的
他就不想給你拔 看那可悲的edge就知道了
就算你拔成功了
下次強迫 windows update 給你裝回來
會覺得自己很像小丑

而且筆電要接近linux based 就用mac
你討厭蘋果就自己裝linux
我自己裝linux 跟 mac 都有
就沒裝windows的
 
  • Like
Reactions: laudmankimo

laudmankimo

高級會員
已加入
9/22/06
訊息
965
互動分數
95
點數
28
直接用linux 不用搞那麼多
筆電就當他送的
現在做高速運算還是linux居多
筆電就當他一個client端吧
要用微軟的就不要再花一堆心力又要拔東拔西的
他就不想給你拔 看那可悲的edge就知道了
就算你拔成功了
下次強迫 windows update 給你裝回來
會覺得自己很像小丑

而且筆電要接近linux based 就用mac
你討厭蘋果就自己裝linux
我自己裝linux 跟 mac 都有
就沒裝windows的
手裡有一台15" mid 2012的mbpr 至今仍在使用(Mojave) 放在床旁邊上網 早期是用來開發ios app但是很不幸的遇到 烙印門(LG面板) 跟塗層門(三星面板) 我是不排斥當年採用intel CPU的蘋果 但是現在硬體更加封閉的蘋果我就無法接受了 畢竟當年蘋果的售後服務就很爛了 擺明是蘋果供應商的問題卻擺爛不願意承認問題存在 應該也是跟中國學的 , 手邊有幾顆硬碟是有灌linux的 當初跑deep learning benchmark跑一跑 結果出來了就沒再繼續用, linux就是缺一個好用的工作管理員 要查看GPU使用率要打命令行指令 而根據使用的GPU廠牌的差異 要打的指令居然還不一樣 再過一段時間GPU市場的扭曲情況修復了之後(也可能永遠不會解決 老黃跟玩家們槓上了) 我會組一台新PC用unraid或是truenas scale的虛擬機 徹底的從實體硬碟/ssd安裝作業系統中解放
 
  • Like
Reactions: 龍門忠武

龍門忠武

沉醉在愛情之中
已加入
4/13/11
訊息
949
互動分數
44
點數
28
手裡有一台15" mid 2012的mbpr 至今仍在使用(Mojave) 放在床旁邊上網 早期是用來開發ios app但是很不幸的遇到 烙印門(LG面板) 跟塗層門(三星面板) 我是不排斥當年採用intel CPU的蘋果 但是現在硬體更加封閉的蘋果我就無法接受了 畢竟當年蘋果的售後服務就很爛了 擺明是蘋果供應商的問題卻擺爛不願意承認問題存在 應該也是跟中國學的 , 手邊有幾顆硬碟是有灌linux的 當初跑deep learning benchmark跑一跑 結果出來了就沒再繼續用, linux就是缺一個好用的工作管理員 要查看GPU使用率要打命令行指令 而根據使用的GPU廠牌的差異 要打的指令居然還不一樣 再過一段時間GPU市場的扭曲情況修復了之後(也可能永遠不會解決 老黃跟玩家們槓上了) 我會組一台新PC用unraid或是truenas scale的虛擬機 徹底的從實體硬碟/ssd安裝作業系統中解放
這是nv的問題
所以才有
1704570077761.png


喔對了這不是隨便的人,這個人是linux之父
Linus Torvalds
 
  • Haha
Reactions: Peter_Jia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