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yelin 說:這在 386 時代常發生 , 那時 AMD 做出了 AM386-40 , 原本一開始也取名為 386 , 後來
Intel 告 AMD 侵權 ! 但是後來敗訴 , 於是又推出 486 , 原本計畫中所有的 486 是內含浮
點運算器的 , 但是因良率問題 , 故將浮點運算器有故障的 486 做成 486SX , 而符點運算
器測試通過的取名為 486DX , 再加上因為外頻到 50Mhz 就出現瓶頸 , 故 486DX-50 後
就推出 486DX2-66 ! 這也是 X86 史上第一顆採用倍頻技術的 CPU , 從此 CPU 可不受
限於外頻速度而狂飆時脈 . 不過原本做在主機板上的 L2 Cache 還是沒變化 , 只不過 486
後就開始內建 8K L1 Cache , 到 Pentium60 , 66 是 16K L1 , Pentium MMX 後才是
32K L2 ! 直到 Pentium II 問世 , L2 Cache 才正式從主機板退役而回到 CPU 本身 .
印象中..當時候很多MB 只有提供32kb的L2 CACHE..
所以粉多人就要去找一排的L2 CACHE..
當時好像是以UMC 跟Winbond 的最好..
一顆16KB 又要裝一堆...
這次回老家..才又把30PIN 的RAM 翻出來...跟80287 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