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9/23/03
- 訊息
- 8,021
- 互動分數
- 1
- 點數
- 38
前言:
不囉唆,先看一下官方Spec
超大的外箱
歸類為CM所有CASE中最大的Ultra Tower
淨重22KG,含箱26KG (我很爭氣的一個人把它從一樓搬到了三樓 XD)
開箱
前面板採滑蓋設計
滑蓋中
直接來段視頻用看的比較快
滑蓋後
前置端子 --> 含USB3.0和E-SATA
exposed的slot包含3個5.25吋和2個支援快速抽換的3.5吋
上方招牌的兩根置車架,喔不,是手把,方便移動機殼
上面控制面板平時是隱藏的
輕輕一推,可控制10顆風扇panel現身,超有質感
後方一覽,內建3顆水冷管洞
兩邊側板皆有大型含濾網的散熱孔
底部放置POWER的地方也有濾網
且新增四個墊片,除了讓你在搬機殼的時候不會傷到底部的烤漆,也可以有效降低震動帶來的雜音
往下壓,側板就開了
這畫面讓我想到電影超級戰艦中的外星飛船
前代在側板的地方採用吸音棉來降噪
這次則是加厚側板的厚度,利用中空來隔絕
側板的濾網從這邊可拆
側板本身也是快拆
側面一覽
CPU的下面超大中空設計,再大的散熱器也可免拆主板直接換
上面內建12cm 17dbA,後方內建14cm dbA靜音扇
配件盒內容物一覽,含POWER 12V延長線
內建正夯的19 pin USB3.0線材
硬碟dock都採滑軌設計
5.25吋用壓的就可固定
快速抽換3.25吋的背部線材
快抽盒的電源居然直接幫你轉成大4pin,超級貼心
POWER採下置式,有加泡棉來減少震動
用來吹硬碟 or 水冷排的兩顆12cm 17dbA bracket fan
水管或是排線都可從這兩個洞往上穿
把bracket拆下來
厚厚,這邊還可以再裝6顆
先把bracket fan拆下(其實barcket本身就可以裝散熱排了)
再從另一邊把4顆螺絲卸下
兩個HDD Dock就拆下來了
這是我看過最精美的CASE內附DOCK架,好想單買來裸測用
清出來的空間想擺啥都行^^
上蓋也可拆
可裝(200mm fan x 1 / 140mm fan x 2 / 120mm fan x 3)
一直在談水冷
這就用AQUA的水冷排來試範一下
以我的習慣一定是直接這樣擺,水管孔朝下
因為是厚排,所以裝上後上蓋可能會蓋不起來,解決方法是裝12x1或14x1的冷排,或是裝12x12的薄排
如果是擺下方就完全沒問題了,和POWER之間還可以再擺個水箱呢^^
CASE側面的收線孔超多,讓你整線沒煩惱
前方面板只要輕輕往外一拉就可開啟
這邊藏了一顆20cm 19dbA的好物
前代另人垢病的硬碟散熱問題在這一代全部消失啦^^
不愧是CM 20週年的代表作
總結
優點:太多了,列舉重點如下,基本上就是把前作的缺點都改得差不多了
1、光用看的就知道超靜音
2、硬碟都有風扇伺候,不用擔心過熱的問題
3、空間超大,4 Way SLI/CF 照吃不誤
4、多樣的水冷規劃空間,就算要裝3個冷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5、可控制10顆風扇的control panel
6、整線孔多到爆,線材收納No Problem
7、CPU後方超大型挖洞設計,散熱器拆卸不再是惡夢
8、前方面板採上下滑蓋式
.
.
.
缺點:很明顯,可能也很難改掉,改得掉就不叫COSMOS了
1、太重(但不重又怎麼靜)
2、太高(高達70cm,說真的,我的書桌下已經容不下它)
3、稍貴(很可惜的官方預設售價破萬,沒能沿續萬元以下最靜機殼的傳說,but萬元左右最靜機殼仍是非它莫屬)
最後就用COSMOS II的產品型象slogan來做個ending吧 ~
一直以來,電腦的靜音都是我最重視的,或者說超頻只是第二,電腦要靜,CASE是最重要的元素,幾年前我曾入手萬元以下最靜機殼【CM COSMOS RC-1000】,幾年後,我開始渴望它的下一代推出,終於,2012台中網聚給了我這個機會,雖然我的COSMOS一代早已售出,沒機會來個對照組,但II代入手開箱一下是一定要的
有鑒於站上已有多篇COSMOS II相關評測,我就用我的角度來一篇重點開箱
有鑒於站上已有多篇COSMOS II相關評測,我就用我的角度來一篇重點開箱
不囉唆,先看一下官方Spec
現有顏色 | Midnight Black |
材質 | Exterior: Aluminum, Mesh, Synthetics; Interior: Steel-Alloy, Synthetics, Rubber |
尺寸 (寬 / 高 / 深) | 344 x 704 x 664 mm / 13.5 x 27.7 x 26.1 inch |
重量 | 22kg / 48.5 lb |
主機板類型 | Micro-ATX, ATX, E-ATX, XL-ATX, SSI CEB, SSI EEB |
5.25吋磁碟槽 | 3 |
3.5吋磁碟槽 | 13 (2 from X-docking with key locks, 5 HDDs in the Middle cage, 6 HDDs in the bottom cage) |
2.5"/3.5"-SATA 硬碟驅動器托架 | 11 (converted from 3.5" cages) |
I/O 面板 | USB 3.0 x 2, USB 2.0 x 4, e-SATA x 1, Audio In and Out |
擴充槽 | 10+1 |
散熱系統 | Front: 200mm LED fan x 1, 700 RPM, 19 dBA(converted from 120/140mm x 1) Top: 120mm black fan x 1, 1200 RPM, 17 dBA (200mm fan x 1 / 140mm fan x 2 / 120mm fan x 3) Rear: 140mm fan x 1, 1200 RPM, 19 dBA Side: 120mm fan x 2 (optional) HDD: Mid.HDD: 120x25mm fan x 1 (optional); Bottom HDD: 120mm fan x 2, 1200 RPM, 17 dBA |
電源供應器 | ATX PS2 / EPS 12V (optional) |
超大的外箱
歸類為CM所有CASE中最大的Ultra Tower
淨重22KG,含箱26KG (我很爭氣的一個人把它從一樓搬到了三樓 XD)
開箱
前面板採滑蓋設計
滑蓋中
直接來段視頻用看的比較快
滑蓋後
前置端子 --> 含USB3.0和E-SATA
exposed的slot包含3個5.25吋和2個支援快速抽換的3.5吋
上方招牌的兩根置車架,喔不,是手把,方便移動機殼
上面控制面板平時是隱藏的
輕輕一推,可控制10顆風扇panel現身,超有質感
後方一覽,內建3顆水冷管洞
兩邊側板皆有大型含濾網的散熱孔
底部放置POWER的地方也有濾網
且新增四個墊片,除了讓你在搬機殼的時候不會傷到底部的烤漆,也可以有效降低震動帶來的雜音
往下壓,側板就開了
這畫面讓我想到電影超級戰艦中的外星飛船
前代在側板的地方採用吸音棉來降噪
這次則是加厚側板的厚度,利用中空來隔絕
側板的濾網從這邊可拆
側板本身也是快拆
側面一覽
CPU的下面超大中空設計,再大的散熱器也可免拆主板直接換
上面內建12cm 17dbA,後方內建14cm dbA靜音扇
配件盒內容物一覽,含POWER 12V延長線
內建正夯的19 pin USB3.0線材
硬碟dock都採滑軌設計
5.25吋用壓的就可固定
快速抽換3.25吋的背部線材
快抽盒的電源居然直接幫你轉成大4pin,超級貼心
POWER採下置式,有加泡棉來減少震動
用來吹硬碟 or 水冷排的兩顆12cm 17dbA bracket fan
水管或是排線都可從這兩個洞往上穿
把bracket拆下來
厚厚,這邊還可以再裝6顆
先把bracket fan拆下(其實barcket本身就可以裝散熱排了)
再從另一邊把4顆螺絲卸下
兩個HDD Dock就拆下來了
這是我看過最精美的CASE內附DOCK架,好想單買來裸測用
清出來的空間想擺啥都行^^
上蓋也可拆
可裝(200mm fan x 1 / 140mm fan x 2 / 120mm fan x 3)
一直在談水冷
這就用AQUA的水冷排來試範一下
以我的習慣一定是直接這樣擺,水管孔朝下
因為是厚排,所以裝上後上蓋可能會蓋不起來,解決方法是裝12x1或14x1的冷排,或是裝12x12的薄排
如果是擺下方就完全沒問題了,和POWER之間還可以再擺個水箱呢^^
CASE側面的收線孔超多,讓你整線沒煩惱
前方面板只要輕輕往外一拉就可開啟
這邊藏了一顆20cm 19dbA的好物
前代另人垢病的硬碟散熱問題在這一代全部消失啦^^
不愧是CM 20週年的代表作
總結
優點:太多了,列舉重點如下,基本上就是把前作的缺點都改得差不多了
1、光用看的就知道超靜音
2、硬碟都有風扇伺候,不用擔心過熱的問題
3、空間超大,4 Way SLI/CF 照吃不誤
4、多樣的水冷規劃空間,就算要裝3個冷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5、可控制10顆風扇的control panel
6、整線孔多到爆,線材收納No Problem
7、CPU後方超大型挖洞設計,散熱器拆卸不再是惡夢
8、前方面板採上下滑蓋式
.
.
.
缺點:很明顯,可能也很難改掉,改得掉就不叫COSMOS了
1、太重(但不重又怎麼靜)
2、太高(高達70cm,說真的,我的書桌下已經容不下它)
3、稍貴(很可惜的官方預設售價破萬,沒能沿續萬元以下最靜機殼的傳說,but萬元左右最靜機殼仍是非它莫屬)
最後就用COSMOS II的產品型象slogan來做個ending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