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er Master V系列電源供應器是最近發佈的新品,有V700、V850以及最高階的V1000三款型號,該型號所對應的就是瓦數大小,如果不是那就很奇怪了XD。V系列算是屬於中高階的產品定位,採用全模組化線材設計,且通過80Plus金牌認證。
入手的這款是最高階的V1000。
80Plus金牌認證、採用全模組化線材設計、13.5公分FDB靜音風扇、100%的日系電容用料。
盒背有特色說明、接頭規格數量、風扇轉速曲線、轉換效率曲線。
接頭種類及數量清楚標示。
風扇約略超過70%負載才會有明顯的轉速提昇,低於70%約1200RPM左右。另外轉換效率的部份,如果是台灣一般常用規格110V在50%負載的時候也會高過90%,220V則可以超過92%。
規格表。
內盒還有一個紙箱。
電源本體以及模組化線材的部份都有收納袋包裝,質感加分。
Cooler Master V系列的電源供應器外觀相當有質感,做工細緻。
採用一顆13.5公分的FDB靜音風扇。
蜂槽型的風扇網孔。
用來固定風罩的是一塊髮絲紋的金屬板,看起來質感實在是不錯...
側邊有Logo以及型號V1000。
另一側也有。
後方為蜂槽式網孔。
12V採單路設計83A,最大功率996W。
線材全模組化設計,上頭清楚標示該模組接線,皆有防呆設計,不會插錯。雖然說主電源線是一定得接上,但全模組的整齊性及一致性就是提昇不少爽度。
模組化線材共有12條線。
除了24PIN主線是採用編織網包覆之外,其餘皆為扁線設計,整線方便。
主線為20+4PIN設計,CPU為4+4PIN,有兩條。
SATA的部份有三條,每一條上面提供3個接頭。
大小4PIN週邊的部份有二條,各有2個大4PIN,其中一條有1個小4PIN。
PCI-E的部份有四條,每一條提供2個6+2PIN接頭。
準備測試。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600K (4.6GHz@1.43V)
CPU Cooler: CoolerMaster V6GT
RAM: GSKILL DDR3 2133 4GBx2
MB: GIGABYTE GA-Z77X-UD5H
VGA: GIGABYTE GTX 760 OC + MSI GTX 760 GAMING OC (SLI)
HDD: Seagate Barracuda XT 2TB
PSU: Cooler Master V1000 80+金牌
OS: Windows 7 64bit
測試平台如上列表,CPU使用Core i7-2600K,電壓設定1.43V超頻4.6GHz,顯示卡則是找來兩張GTX 760跑SLI,雖然是不同品牌但還是ok的 ,除了上述周邊,並未使用光碟機及其他風扇。
測試以OCCT作為燒機測試使用,不過並不使用OCCT內建所測得的數值,而是直接使用三用電錶監測5V及12V的數據變化,並透過USB傳輸記錄數值輸出圖表。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待機時的最低功耗約108W左右。
5V待機時在5.069~5.076V之間。
12V待機在12.217~12.220V之間。
CPU負載測試20分鐘
以OCCT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設定每2秒記錄一次,全程20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五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在260W左右。
5V的部份在CPU負載波動時波動更為明顯一些,測試時的波動範圍大概在5.069~5.094V之間。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069V,最高為5.094V,最大波動最大為0.025V。若以負載區段來看在5.086~5.094V之間,波動0.008V。
12V的部份在CPU負載時的範圍大概是12.217~12.233V。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217V,最高為12.233V,最大波動為0.016V,負載區段反倒沒有比較明顯的波動。
CPU+GPU負載測試20分鐘
CPU+G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落在611W左右。
5V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測試時波動頻率較為明顯許多,在5.069~5.112V之間。
5V測試的部份,最低為5.069V,最高為5.112V,最大波動為0.043V,負載區段約在5.087~5.112V之間,約0.025V。
12V的部份在全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時的波動頻率更為明顯些,在12.219~12.25V之間。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219V,最高為12.25V,最大波動0.031V,負載區段約在12.229~12.25V之間,約0.021V。
小結
Cooler Master V系列的外觀質感相當不錯,且加上全模組化以及扁平化線材的設計看起來爽度實在增加不少,且整線上會方便許多。另外風扇的噪音也不明顯,測試時到610W亦無明顯的聲音。負載波動的部份,V1000的穩定度看起來還不差,CPU負載260W的時候大約最高波動僅有0.5%;CPU+GPU負載610W左右時大約最高波動也僅有0.8%。
入手的這款是最高階的V1000。
80Plus金牌認證、採用全模組化線材設計、13.5公分FDB靜音風扇、100%的日系電容用料。
盒背有特色說明、接頭規格數量、風扇轉速曲線、轉換效率曲線。
接頭種類及數量清楚標示。
風扇約略超過70%負載才會有明顯的轉速提昇,低於70%約1200RPM左右。另外轉換效率的部份,如果是台灣一般常用規格110V在50%負載的時候也會高過90%,220V則可以超過92%。
規格表。
內盒還有一個紙箱。
電源本體以及模組化線材的部份都有收納袋包裝,質感加分。
Cooler Master V系列的電源供應器外觀相當有質感,做工細緻。
採用一顆13.5公分的FDB靜音風扇。
蜂槽型的風扇網孔。
用來固定風罩的是一塊髮絲紋的金屬板,看起來質感實在是不錯...
側邊有Logo以及型號V1000。
另一側也有。
後方為蜂槽式網孔。
12V採單路設計83A,最大功率996W。
線材全模組化設計,上頭清楚標示該模組接線,皆有防呆設計,不會插錯。雖然說主電源線是一定得接上,但全模組的整齊性及一致性就是提昇不少爽度。
模組化線材共有12條線。
除了24PIN主線是採用編織網包覆之外,其餘皆為扁線設計,整線方便。
主線為20+4PIN設計,CPU為4+4PIN,有兩條。
SATA的部份有三條,每一條上面提供3個接頭。
大小4PIN週邊的部份有二條,各有2個大4PIN,其中一條有1個小4PIN。
PCI-E的部份有四條,每一條提供2個6+2PIN接頭。
準備測試。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600K (4.6GHz@1.43V)
CPU Cooler: CoolerMaster V6GT
RAM: GSKILL DDR3 2133 4GBx2
MB: GIGABYTE GA-Z77X-UD5H
VGA: GIGABYTE GTX 760 OC + MSI GTX 760 GAMING OC (SLI)
HDD: Seagate Barracuda XT 2TB
PSU: Cooler Master V1000 80+金牌
OS: Windows 7 64bit
測試平台如上列表,CPU使用Core i7-2600K,電壓設定1.43V超頻4.6GHz,顯示卡則是找來兩張GTX 760跑SLI,雖然是不同品牌但還是ok的 ,除了上述周邊,並未使用光碟機及其他風扇。
測試以OCCT作為燒機測試使用,不過並不使用OCCT內建所測得的數值,而是直接使用三用電錶監測5V及12V的數據變化,並透過USB傳輸記錄數值輸出圖表。
整機平台待機的功耗及電壓如下,待機時的最低功耗約108W左右。
5V待機時在5.069~5.076V之間。
12V待機在12.217~12.220V之間。
CPU負載測試20分鐘
以OCCT為功耗的測試,直接使用三用電錶將測得的數據輸出,設定每2秒記錄一次,全程20分鐘,前一分鐘與最後五分鐘為待機狀態。
C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在260W左右。
5V的部份在CPU負載波動時波動更為明顯一些,測試時的波動範圍大概在5.069~5.094V之間。
5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5.069V,最高為5.094V,最大波動最大為0.025V。若以負載區段來看在5.086~5.094V之間,波動0.008V。
12V的部份在CPU負載時的範圍大概是12.217~12.233V。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217V,最高為12.233V,最大波動為0.016V,負載區段反倒沒有比較明顯的波動。
CPU+GPU負載測試20分鐘
CPU+GPU測試時整機的最高功耗約落在611W左右。
5V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測試時波動頻率較為明顯許多,在5.069~5.112V之間。
5V測試的部份,最低為5.069V,最高為5.112V,最大波動為0.043V,負載區段約在5.087~5.112V之間,約0.025V。
12V的部份在全負載時比單CPU負載時的波動頻率更為明顯些,在12.219~12.25V之間。
12V的測試結果,最低為12.219V,最高為12.25V,最大波動0.031V,負載區段約在12.229~12.25V之間,約0.021V。
小結
Cooler Master V系列的外觀質感相當不錯,且加上全模組化以及扁平化線材的設計看起來爽度實在增加不少,且整線上會方便許多。另外風扇的噪音也不明顯,測試時到610W亦無明顯的聲音。負載波動的部份,V1000的穩定度看起來還不差,CPU負載260W的時候大約最高波動僅有0.5%;CPU+GPU負載610W左右時大約最高波動也僅有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