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測試]酷媽Cooler Master 690II Plus強勢豋場

harrylee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1/03
訊息
732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酷媽Cooler Master 690II Plus強勢豋場

相信過去有用過酷媽690的朋友
應該對於內部設計用心之處印象深刻
並且還造成市場熱賣
小弟我也曾幫朋友裝了好幾咖
所以隨之後來還順勢推出了690 Pure(黑化版)
我這位朋友裝的就是這咖
可是當朋友知道酷媽Cooler Master 690II Plus推出後
也按奈不住敗了一咖Cooler Master 690II Plus
而且也當然選擇"透側版"
也就是從690換裝為690II Plus
現在讓小弟我來分享一下裝機時的心得一下吧!!

左側是690黑化版
右側是690II Plus透側版
從照片上面看來機殼面版表面類似
(其實有蠻大的不同
等後面照片細看就知道啦!!)
但是690黑化版紙箱好像還高稍稍大一些些......
01.JPG


這一面比較就有明顯不同的圖示說明啦!!
02.JPG


酷媽Cooler Master 690II Plus機殼紙箱正面照
"II"字標示在中間
顯示是"進化過的喔!!
03.JPG


這一面有英文說明這咖機殼的特殊設計
04.JPG


機殼的尺吋規格表
05.JPG


這一面就放上690II Plus的照片
06.JPG


打開紙箱
與原本的包裝方式類似
機殼由厚的大型透明塑膠袋包裹
二側端皆由保麗龍板保護固定著
07.JPG


如果從照片上面看起來
二者好像差不多
現在二台擺在一起瞧瞧
就可以看出不同之處啦!!
左側是690II Plus
右側是690
前方面板的透氣孔變大啦!!
看起來更帥氣
POWER與RESET按鍵也由面版側面的設計
改成為機殼上方設計
面板的曲線也修飾得更加流暢與更具立體感了
08.JPG


上方是690
下方是690II Plus
IO控制面版統一設計在一起
真的是更加方便
而且上方多設計一個置物的空間
也蠻便利的
(如用2.5吋的隨身碟時就可以放在這個傾斜的置物位置
然後將線材插到USB或是ESATA介面傳輸資料)
總共有2組USB
1組Audio Out
1組Mic In
1組E-SATA
而POWER與RESET按鍵都設置在上方
另一個按鍵是前方硬碟風扇的藍色LED開啟按鍵
並有1顆紅色的POWER顯示燈
1顆紅色硬碟操作顯示燈
09.JPG


機殼透側是一塊有曲線弧度的壓克力板
下方可以鎖上一顆12公分的風扇
10.JPG


撕開保護塑膠層可以看到透側部分
11.JPG


打開側板後
可以看到690II內部的設計
設計與690不同之處
在於690有5個5.25吋裝置+5個硬碟槽
690II則是更改為4個5.25吋裝置+6個硬碟槽
(其中之一支援二個SSD或是2.5吋硬碟)
12.JPG


將配件盒取出後
看得更加清楚裡面配置情形
13.JPG


配件盒取出展開來看一下
固定的黑色束線帶+黑化螺絲
電源供應器下方濾網
3.5吋裝置轉接5.25吋轉接裝置1組
3.5吋裝置安裝5.25吋位置面板1組
(給讀卡機等等使用)
14.JPG


再仔細看一下硬碟槽區
這次設計更好了
改良了過去690抽取式硬碟架的缺點
而以卡榫式的方式固定硬碟
更加穩定與牢靠
15.JPG


690II硬碟槽前方就有配置一顆12公分藍色LED風扇
同樣是以按鈕方式開閉藍色LED
16.JPG


5.25吋裝置一樣有支援免螺絲快拆卡榫固定裝置
設計比前一代的690更便利
17.JPG


再來看機殼後方
除了紅框位置有支援7個PCI插槽的檔板
後方12公分風扇下方綠框位置還特別額外加了1個PCI插槽檔板
這個設計很棒!!
因為最近多顯示卡都做雙PCI檔板
一下子後方就佔滿啦
這個設計可以裝延伸後方的USB檔板E-SATA檔板
或甚至是裝特別改裝用的PCI風扇來吹顯示卡都OK啦!!
18.JPG


再來看一下機殼下方
紅框位置很貼心的追加軟墊
讓電源供應器放上後也能很穩固
而電源供應器區正下方也有濾網
靠右側部分可以加裝1顆14公分的風扇
當然下方也是有濾網設計
19.JPG


接下來看一下按裝CPU風扇區部分
綠框部位可以特別鎖上8公分的薄風扇
可以有效幫CPU背面散熱
(特別是朋友這組裝上I7 920的CPU
CPU真是超熱情的)
20.JPG


機殼上方背面
原廠就有提供1顆12公分風扇
但是擁有2組14公分風扇的螺絲孔
(也可以裝2顆12公分風扇)
而且這個區域設計特別寬大
果然可以作為水冷裝置的水冷排安裝區
而機殼後方也有提供2個水冷出口
21.JPG


其實這咖機殼與690更大不同是
(1)690的CPU區域空間是僅有透氣孔
背面可以鎖8公分薄風扇
690II的CPU區則是如紅框部位的裸空
如果是用類似INTEL原廠的CPU散熱器
就可以很簡單的拆卸
(塔型風扇的話就不一定
要看安裝鎖螺絲的方式)
(2)另一個最最大區別
就是綠框部位的開孔
也就是現在非常流行的"埋線"孔
將線材塞入這些開孔內的空間
機殼內風向對流會更棒!!
22.JPG


機殼背面綠框部位埋線孔照
有了這個設計機殼內線材真的變乾淨很多啦!!
紅框部位是藍色LED燈的開關連結線
23.JPG


這張照片可以看到埋線區
24.JPG


仔細看一下綠框硬碟架的部位
沒錯!!
下面是可以拆下來的
也就是萬一你的顯示卡是像ATI 5870或是NVIDIA 480這種大長卡
這咖690II也可以支援的!!
這真是不錯的設計
不過裝上這種長卡
硬碟就只能裝2顆啦
要裝多幾顆就只能往上5.25吋那邊的裝置發展啦!!
(看是要用硬碟轉接架
或是抽取式硬碟盒都OK)
25.JPG


再仔細看一下機殼上方的IO面板區
我已經將文字標示在上面
應該非常清楚啦!!
我覺得這次690II這個設計真的很不錯
放在前方位置真的比690中間位置好多了
26.JPG


當然USB與E-SATA都另外購買防塵蓋保護一下啦!!
27.JPG


機殼上方照
可以看到較690更大的透氣孔
上方也是有濾網設計的
28.JPG


690II Plus機殼面板
設計得比690更立體也更帥氣
通氣孔又變得更大
29.JPG


機殼正下方四腳有固定機殼的硬墊
而且從正下方可以很清楚看到濾網
30.JPG


這次別額外加裝使用2顆藍光酷媽的12公分鐮刀扇
31.JPG


2顆14公分藍光風扇
2顆12公分的海帶扇(以後改裝CPU風扇用)
32.JPG


將機殼正上方的面板拆起
將原本12公分風扇拆下後向前方安裝
機殼後方裝置14公分藍光風扇
33.JPG


從機殼內部看到就是這樣的情形
34.JPG


另一顆14公分風扇裝在機殼底部
(安裝前要先將濾網拆下)
35.JPG


硬碟架側面也可以加裝12公分分扇
(這顆是從機殼後方那顆拆下裝上的)
固定風扇的塑膠套件
可以從配件盒內的塑膠袋內找到
36.JPG


機殼正前方面板拆下照
可以看到都有濾網的設計
而且5.25吋面板的卡榫也設計得很容易拆卸
37.JPG


機殼前方硬碟區的14公分帶藍色LED風扇
從螺絲孔位置可以看出
能夠調整不同位置與改裝為12公分風扇
38.JPG


機殼後方改裝為酷媽帶藍色LED的鐮刀扇
鐮刀扇上方可以看到2個水冷孔
39.JPG


接下來看一下朋友的690黑化版機殼
側面也是有透側設計
側面也有12公分風扇
40.JPG


690黑化版機殼機殼正上方位置的IO位置
總共有2組USB
1組Audio Out
1組Mic In
1組E-SATA
1組1394(690II取消這個接頭)
剩下的POWER與RESET按鍵
都設計在機殼側面
也可以看出通氣孔設計比較小
41.JPG


690黑化版也是有12公分藍光風扇
但是通氣孔設計比較小
42.JPG


主機平台一覽
機殼:690黑化版
690II Plus
CPU:Intel i7 920
MB:微星Eclipse SLI
RAM:宇瞻APACER超頻用記憶體Giant II DDR3 2000(9-9-9-27-2T 1.65V)
DVD-RW :PIONEER A10XLB
SSD:宇瞻APACR A7 Turbo SSD 64G
硬碟:WD1002FAEX 1T
WD2500KS 250G(X2)
顯示卡:MSI R5770 Hawk+R5770 Cyclone
POWER:安耐美ENEMAX金魔族700W(80PLUS金牌)
機殼:Cooler Master 690II Plus
螢幕:EIZO SX2462W
鍵盤:Das Keyboard Model S Professional(茶軸)
滑鼠:羅技MX-Revolution
CM Storm Sentinel Advance
鼠墊:CS-M Weapon of Choice AK DM
CPU散熱器:Cooler Master V8
OS:WINDOWS XP SP3

測試程式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5.30.2034Beta
CPU-Z 1.53
GPU-Z.0.4.2
OCCT v3.1.0
FurMark 1.7.0

這張桌布是星野亞希喔!!
43.JPG


EIZO頂級24吋IPS面板SX2462W畫質還是很漂亮喔!!
44.JPG


[測試一]CPU預設2.79G
因為i7 920有21倍頻的選項
所以測試時先以21倍頻即時脈2.79G測試
45.jpg


測試時以OCCT的測試觀察CPU,GPU,主機板,硬碟的溫度變化情形為主
但是由於OCCT不支援二張ATI的顯示卡跑CrossFire
所以此處測試時稍稍更改一下測試方法
即OCCT的CPU測試選項加上FurMark1.7的穩定性測試
就是以OCCT來壓榨CPU的狀況
FurMark1.7壓搾2張MSI 5770的CrossFire
盡可能的使系統燒機到最猛的情形
46.jpg


二張MSI顯示卡5770 Hawk+ Cyclone資訊
核心跑同步875MHz
記憶體跑1200MHz
47.jpg


從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5.30.2034Beta得知的
SSD與硬碟的參考資訊
48.jpg


系統待機是183W
49.JPG


系統燒機是385W
50.JPG


燒機至少30分鐘觀察OCCT所得到的數據資料
最後選擇CPU核心溫度最高與最低2組作為參考數據
CPU一
溫度從45到66度
51.jpg


CPU四
溫度從40到60度
52.jpg


MSI R5770 Hawk溫度從56到75度
最後面的圖形往上爬升表示OCCT的CPU測試已經結束
所以FurkMark1.7全速在跑
溫度就開始飆升上去啦!!
(PS:小弟我開始進行測試前先跑OCCT 10分鐘
測試系統等等的穩定性
結果顯示卡溫度還沒降下來就跑這次測試
所以顯示卡起始溫度才會是50幾度)
53.jpg


MSI R5770 Cyclone溫度從52到83度
因為這張顯示卡放在下面
熱度可以比較容易散去
所以基始溫度會比另一張5770來得低
不過Hawk也不是省油的燈
雙風扇不是做假的
硬是在散熱較差的上方CrossFire顯示卡
溫度還比Cyclone低
54.jpg


主機板溫度從33到37度
55.jpg


WD的SATA3硬碟維持在34到35度之間波動著
56.jpg


[測試一]CPU超頻3.49G
接下來將CPU外頻超到166
CPU電壓稍稍加一點點
倍頻一樣是21
也就是時脈來到3.49G
57.jpg


測試時一樣以OCCT的測試觀察CPU,GPU,主機板,硬碟的溫度變化情形為主
58.jpg


待機194W
59.JPG


系統燒機是402W
(PS:後來將整組主機搬移到690II後才發現
超頻後耗電沒增加多少
最後才發現
預設2.79G時BIOS的CPU核心等等電壓都調AUTO
當時燒機時估計CPU核心電壓自動調整得比較高些
所以超頻時耗電量多出的部份並不明顯)
60.JPG


跑OCCT與FurkMark1.7時燒機情形
61.jpg


CPU一
溫度從46到72度
62.jpg


CPU四
溫度從40到66度
(其中幾個突出的波峰數據不列入高溫參考值)
63.jpg


MSI R5770 Hawk溫度從50到76度
(PS:這次進行測試前有先休息幾分鐘
讓測試主機內顯示卡溫度恢復穩定待機溫度
所以顯示卡起始溫度是50度)
64.jpg


MSI R5770 Cyclone溫度從49到84度
65.jpg


主機板溫度從32到37.5度
66.jpg


WD的SATA3硬碟維持在33到34度之間波動著
67.jpg


測試完成
拆下側板看一下690黑化版內部構造吧!!
68.JPG


這個角度來一張
69.JPG


另一個角度也來一張
70.JPG


690黑化版硬碟架的設計
當時有些人就覺得不是很好
71.JPG


5.25吋區域也採取開拆設計
72.JPG


綠框部位這裡是690黑化版與690II Plus最大與最不同之處
690黑化版沒有設計"埋線區"
所以線材沿著中間位置固定著
造成進風流向的阻礙
73.JPG


可以看到雖然已經用模組化的安耐美 金魔族700W
可是線材還是有些凌亂
74.JPG


比較一下690黑化版與690II Plus硬碟架的不同
690II Plus硬碟架還有可以裝SSD或是2.5吋硬碟的設計
另外這種設計也較為堅固耐用
75.JPG


裝置好硬碟與SSD的照片
76.JPG


背面照
2.5吋的裝置是可以裝2組的
77.JPG


前方照
690II Plus硬碟架用拉柄固定
690黑化版硬碟架中間部分設計就有一點"軟趴趴"的
78.JPG


將SSD推入硬碟支架內
79.JPG


將硬碟推入硬碟支架內
80.JPG


這裡是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
裝上機殼底部風扇後
由於會卡到模組化線材的一部份(綠框處)
所以僅能先把模組化線材裝好後再把電源供應器鎖上
81.JPG


看!!埋線孔內可以把多於的線材放入其中
機殼內部的線材瞬間整齊多了!!
82.JPG


下方再來一張照片
可以感受到這種設計優秀之處
(這時還沒裝上2張MSI 5770 Hawk與Cyclone)
83.JPG


機殼背面照
管他是否可以理線得很整齊與否
反正這個區域影響不大
只要線材可以固定安穩
以及接線接對就OK啦!!
84.JPG


CPU區正下方的機殼位置
還可以鎖上一顆薄的8公分風扇喔!!
85.JPG


裝完顯示卡
再看一下機殼下方的位置
感覺比690黑化版線材乾淨多了!!
86.JPG


再仔細看一下整體裝機好的照片
真的有"埋線區"的設計差好多喔!!
87.JPG


整台主機裝好後
心情真是愉快啊!!
爽度大增
(雖然主機的主人不是我啦!!)
88.JPG


這時就放一張著名"謎"之片的女主角當桌面吧!!
(這算是另類的獎勵嗎??嘿嘿!!)
89.JPG


EIZO螢幕SX2462W的顏色真是漂亮啊!!
人像是活生生"躺"在面前耶!!
90.JPG


好啦!!
廢話不多說
趕快將690II Plus機殼側板鎖上
91.JPG


側板風扇是用酷媽的12公分藍光鐮刀扇
(當然整台主機都要"藍藍"的啦!!)
92.JPG


看一下690II Plus機殼正上方
電源顯示燈與硬碟燈都是紅色的LED
93.JPG

690II Plus機殼後方電源供應器部分
鎖上時另外追加矽膠墊
94.JPG


[測試三]CPU預設2.79G
顯示i7 920的21倍頻時脈2.79G測試
95.jpg


顯示二張MSI顯示卡5770 Hawk+ Cyclone資訊
核心跑同步875MHz
記憶體跑1200MHz
96.jpg


測試時OCCT選項設定
Test Mode:Large Data Set
優先權:高
FurMark1.7畫面設定為1920X1080
97.jpg


CPU一
溫度從41到58度
溫度有明顯下降
98.jpg


CPU四
溫度從35到52度
溫度也有下降
99.jpg


MSI R5770 Hawk溫度從44到76度
顯示卡待機時溫度有比較低
全速燒機時溫度差不多
100.jpg


MSI R5770 Cyclone溫度從49到74度
相較於測試一與測試二的數據
溫度約降1~2度左右
101.jpg


主機板溫度從32到34度
也有降低溫度
102.jpg


WD的SATA3硬碟維持在35度
蠻不錯的
顯示通風良好!!
103.jpg


[測試四]CPU超頻3.49G
接下來將CPU外頻超到166
CPU電壓稍稍加一點點
倍頻一樣是21
也就是時脈來到3.49G
104.jpg


二張MSI顯示卡5770 Hawk+ Cyclone資訊
105.jpg


OCCT燒機30分鐘設定
以及系統所有溫度顯示
106.jpg


CPU一
溫度從44到67度
溫度也有明顯下降
107.jpg


CPU四
溫度從39到61度
溫度也有明顯下降
108.jpg


MSI R5770 Hawk溫度從49到74度
與剛剛燒機情形溫度差不多
109.jpg


MSI R5770 Cyclone溫度從52到86度
110.jpg


主機板溫度從32到34度
溫度有比較低
111.jpg



WD的SATA3硬碟維持在31到32度之間波動著
112.jpg


690II Plus主機正在燒機的情形
113.JPG


整理一下二咖機殼耗電情形
因為裝置690II Plus時有多追加幾顆風扇
所以耗電情形會增加
114.jpg


690黑化版與690II Plus的測試溫度比較
可以看出690II Plus的優勢
115.jpg


總結:
這款690II Plus真的是匯集的相當多的優點
(1)機殼上方的IO面板設計集中在同一區
使用相當便利
而且有一個傾斜的凹槽設計
方便置放東西
(2)硬碟支架已經有非常大的改善
固定相當良好
(3)硬碟架多了2.5吋裝置的設計
並且總共多達6組的設計
(4)硬碟支架下方可以拆起來
屆時可以裝置超長顯示卡
如ATI的5870與NVIDIA的GTX 480
改善了上一代690無法裝超強顯示卡的遺憾
(5)機殼外側的透氣孔都加大
增加空氣對流的流通
(6)可以額外追加裝上的風扇超多
像這次裝機總計裝上8個風扇
加強散熱的功能
(9)增加埋線區的設計
使得線材整理後機殼內更加美觀
而且也使得空氣流通更加順暢
(10)7+1個PCI槽的設計
讓使用者安裝PCI介面時不用擔心PCI槽不夠用

雖然有這麼好的設計機殼
可是也有些"小小"遺憾
希望透側部分可以改為"黑色"壓克力
這樣視覺效果更佳

不過
不曉得這次酷媽是否也會推出690II PLus的NVIDIA限量機殼
藉時透側應該會變成綠色壓克力設計吧!!
外觀與視覺上應該會更殺吧!!
 

TAS

"人"生淫家...
已加入
3/16/09
訊息
4,103
互動分數
37
點數
48
2462加那幾張圖...
焦點會跑掉喔:PPP:
 

mailbox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21/07
訊息
229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真是個精彩的測試,不過風扇裝這麼多散熱效能固然好,但伴隨之而來的就是風切聲噪音了!兩者還真不可兼得呀!感謝樓主的分享!
 

harrylee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1/03
訊息
732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怎麼有一顆硬碟6X度@@
會影響壽命很大的說

挖勒!!
這你也看出來
好啦!!
我說一下故事好啦!!
這顆是我測試這台主機時先把我的硬碟先拔來這裡裝上試試看
看看溫度變化情形的參考

其中一顆是WD2500KS第一代版
也就是傳說中"溫度"怪怪版
但是使用讀寫都很正常
就是溫度顯示怪怪的

我也曾想過送修
可是當時"懶"的備份硬碟資料啦!!
所以就......一直留下來到過保啦!!
現在還是"運作"很正常

另一顆WD2500KS是當時晚一些購入做陣列(RAID0)
溫度顯示就正常啦!!

你可以去GOOGLE一下就知道這個WD2500KS的溫度怪怪版了
 

a5329238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1/25/08
訊息
59
互動分數
0
點數
0
年齡
37
網站
www.wretch.cc
最近想買顯卡!!
看中MSI R5770
看到大大這兩張都有
夏天快到了
想問一下兩張溫度會差很多嗎?(不超頻)
讓我參考一下
 

harrylee

進階會員
已加入
10/1/03
訊息
732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最近想買顯卡!!
看中MSI R5770
看到大大這兩張都有
夏天快到了
想問一下兩張溫度會差很多嗎?(不超頻)
讓我參考一下

請看一下二張顯示卡OCCT的GPU1(Hawk)
GPU2(Cyclone)
因為是跑OCCT+FurMark1.7
OCCT圖片後端溫度"飆"升上去表示OCCT的CPU測試結束
FurMark1.7恢復全速燒機(也會耗CPU)
所以溫度飆升上去

數據總共有4組
可以參考的依據應該很清楚了
銀彈足夠的話
當然是直上有雙風扇的5770 Hawk啊!!

PS:
因為跑CF時同步
所以Cyclone的GPU時脈從850Mhz提升到875Mhz
 

方小白

高級會員
已加入
7/7/08
訊息
883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很不錯的機殼呢,樓主解說的也很詳細,我覺得透明側板最大的敗筆就是還有風扇安裝孔,還是比較喜歡透明側板全部都是無修飾的壓克力啦。是說本人還是不死心,痴痴的等待 CM690 II ADVANCED 的版本,酷媽趕快把專利的問題搞定啦。
 

eternalwind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14/10
訊息
82
互動分數
0
點數
6
這份開箱文寫得十分詳細
連一些可能會遇到的小問題也提出來了
供人參考這機殼的優缺點
非人感謝
看得我也好想入手啊X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