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加入
- 6/15/08
- 訊息
- 465
- 互動分數
- 3
- 點數
- 18
<本篇同步發布於其他論壇>
<圖多注意>
從索摩樂在2008年推出過純銅版的True Copper Ultra 120 Extreme後,因為重量會壓迫主機板加上氧化後顏色不佳,空冷市場漸漸沒有再出現過真正的純銅散熱器。直到今年快睿推出了C7cu純銅下吹散熱器,這個話題又被吵了起來,加上本身老利民控看到AXP100也出純銅,性能也從120W提升到180W心癢難耐,所以購入了AXP100純銅板。
AXP100 CU有分2個版本,一個是純銅板,一個是有石墨烯塗層的版本,價錢分別為529RMB與599RMB。
首先開箱純銅版
外盒一貫利民素雅棕色盒裝
打開後印入眼簾繁體的說明書
白色配件包
配件包下面是風扇,代表高轉的橘紅色風扇
最下面的是被塑膠袋包覆的散熱器本體
全部內容物一覽
風扇本體為10cm 2500轉薄扇
風扇邊有雷射標籤
配件包攤開後如圖
從左到右、由上到下分別為
扣具螺絲、扣具、銅色12cm風扇轉接片、CF3導熱膏、銅色螺絲,強化背板
散熱器本體,鳳扇鎖點與導管蓋子也是銅色
側面圖,鰭片有收折導風設計
從前後看,覺得散熱器沒有水平
上視圖,鰭片工整不過間隔比起其他牌子來說算大
翻過來看,接觸的底座有貼塑膠保護
底座為鏡面拋光
再來開箱的是塗上石墨烯的限定版
一樣素雅外盒
有石墨烯版的標籤
打開一樣是先看見配件包
全部內容物一覽
配件包一覽,與純銅板相同不做贅述
散熱器本體,鳳扇鎖點維持銅色、導管蓋子則是黑色
側視圖,銅色反光與消光的黑色形成反差
我說這做工到底???又沒水平還彎曲
正視圖,消光的蓋子與一般純銅版有著不同風味
上視圖,可以看到下面的雷射標籤
包覆的石墨烯皺軸
底座露出銅色,一樣是鏡面設計
兩個版本的比較
接下來上機測試
平台:
AMD RYZRN R5 2600X
ASUS STRIX B450I GAMING
GSKILL 幻光戟 DDR4 2400 8G*2
MSI R7 260X 2GOC
OCZ RD400 256G M.2
Thermalright CF3導熱膏
測試方式為3.6G預設頻率與4.0G Turbo頻率,測試2個版本與轉接風扇的差異,風扇皆為全速運轉
使用Prime 95 手動開啟FTTs並固定檔案大小成L2 cache 3.2mb燒機10分鐘
利用HWmonitor監控頻率、溫度、功耗、風扇轉速
預設3.6G下,功耗約在88~92W之間;超頻4G後,功耗約在130~135W之間
首先使用原本的10cm 薄扇 2500轉
預設3.6G
純銅板:待機32度,燒機63度
石墨烯版:待機33度,燒機64度
超頻4G
純銅板:待機36度,燒機83度
石墨烯版:待機33度,燒機84度
換裝利民自家14cm風扇TY-143,轉速一樣2500轉
預設3.6G
純銅板:待機30度,燒機60度
石墨烯版:待機31度,燒機60度
超頻4G
純銅板:待機31度,燒機77度
石墨烯版:待機32度,燒機79度
比較圖表
小結
看做工
單論鰭片做工與導管折彎還是不錯,導管尾部有商標打印的尾套加分不少。但是上方散熱部分2款都沒有達到水平,尤其石墨款不知道是不是出廠瑕疵整個都彎了...。而隨附的銅色風扇螺絲與風扇轉接片也滿有誠意,不過要注意氧化變色。
看風扇
可以看出在裸測在預設的10cm風扇下,壓制3.6G的2600X表現相當不錯,4G下溫度高了點但也沒有突破90大關,滿轉的噪音也不會惱人。換上14cm風扇後溫度也有些微下降但是噪音高出不少也增加了厚度,可以考慮換裝12、14cm的薄扇取代原本的10cm,既增加解熱能力又不會增加厚度。
看材質
其實我測完整理數據的時候也有嚇到,石墨烯版的溫度表現是輸給純銅板,溫差雖然只有1~2度屬於誤差值內。官方宣稱鍍層的導熱強於純銅,不過在散熱方面畢竟多了一層介質我個人覺得是阻熱。不過好處在於純銅使用一段時間後會應環境氧化變得很醜,石墨稀鍍層可以有效保護銅質本體不被氧化,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圖多注意>
從索摩樂在2008年推出過純銅版的True Copper Ultra 120 Extreme後,因為重量會壓迫主機板加上氧化後顏色不佳,空冷市場漸漸沒有再出現過真正的純銅散熱器。直到今年快睿推出了C7cu純銅下吹散熱器,這個話題又被吵了起來,加上本身老利民控看到AXP100也出純銅,性能也從120W提升到180W心癢難耐,所以購入了AXP100純銅板。
AXP100 CU有分2個版本,一個是純銅板,一個是有石墨烯塗層的版本,價錢分別為529RMB與599RMB。
首先開箱純銅版
外盒一貫利民素雅棕色盒裝
打開後印入眼簾繁體的說明書
白色配件包
配件包下面是風扇,代表高轉的橘紅色風扇
最下面的是被塑膠袋包覆的散熱器本體
全部內容物一覽
風扇本體為10cm 2500轉薄扇
風扇邊有雷射標籤
配件包攤開後如圖
從左到右、由上到下分別為
扣具螺絲、扣具、銅色12cm風扇轉接片、CF3導熱膏、銅色螺絲,強化背板
散熱器本體,鳳扇鎖點與導管蓋子也是銅色
側面圖,鰭片有收折導風設計
從前後看,覺得散熱器沒有水平
上視圖,鰭片工整不過間隔比起其他牌子來說算大
翻過來看,接觸的底座有貼塑膠保護
底座為鏡面拋光
再來開箱的是塗上石墨烯的限定版
一樣素雅外盒
有石墨烯版的標籤
打開一樣是先看見配件包
全部內容物一覽
配件包一覽,與純銅板相同不做贅述
散熱器本體,鳳扇鎖點維持銅色、導管蓋子則是黑色
側視圖,銅色反光與消光的黑色形成反差
我說這做工到底???又沒水平還彎曲
正視圖,消光的蓋子與一般純銅版有著不同風味
上視圖,可以看到下面的雷射標籤
包覆的石墨烯皺軸
底座露出銅色,一樣是鏡面設計
兩個版本的比較
接下來上機測試
平台:
AMD RYZRN R5 2600X
ASUS STRIX B450I GAMING
GSKILL 幻光戟 DDR4 2400 8G*2
MSI R7 260X 2GOC
OCZ RD400 256G M.2
Thermalright CF3導熱膏
測試方式為3.6G預設頻率與4.0G Turbo頻率,測試2個版本與轉接風扇的差異,風扇皆為全速運轉
使用Prime 95 手動開啟FTTs並固定檔案大小成L2 cache 3.2mb燒機10分鐘
利用HWmonitor監控頻率、溫度、功耗、風扇轉速
預設3.6G下,功耗約在88~92W之間;超頻4G後,功耗約在130~135W之間
首先使用原本的10cm 薄扇 2500轉
預設3.6G
純銅板:待機32度,燒機63度
石墨烯版:待機33度,燒機64度
超頻4G
純銅板:待機36度,燒機83度
石墨烯版:待機33度,燒機84度
換裝利民自家14cm風扇TY-143,轉速一樣2500轉
預設3.6G
純銅板:待機30度,燒機60度
石墨烯版:待機31度,燒機60度
超頻4G
純銅板:待機31度,燒機77度
石墨烯版:待機32度,燒機79度
比較圖表
小結
看做工
單論鰭片做工與導管折彎還是不錯,導管尾部有商標打印的尾套加分不少。但是上方散熱部分2款都沒有達到水平,尤其石墨款不知道是不是出廠瑕疵整個都彎了...。而隨附的銅色風扇螺絲與風扇轉接片也滿有誠意,不過要注意氧化變色。
看風扇
可以看出在裸測在預設的10cm風扇下,壓制3.6G的2600X表現相當不錯,4G下溫度高了點但也沒有突破90大關,滿轉的噪音也不會惱人。換上14cm風扇後溫度也有些微下降但是噪音高出不少也增加了厚度,可以考慮換裝12、14cm的薄扇取代原本的10cm,既增加解熱能力又不會增加厚度。
看材質
其實我測完整理數據的時候也有嚇到,石墨烯版的溫度表現是輸給純銅板,溫差雖然只有1~2度屬於誤差值內。官方宣稱鍍層的導熱強於純銅,不過在散熱方面畢竟多了一層介質我個人覺得是阻熱。不過好處在於純銅使用一段時間後會應環境氧化變得很醜,石墨稀鍍層可以有效保護銅質本體不被氧化,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