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內的酷炫英雄,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主機板開箱測試

shadowsfall.tw

進階會員
已加入
5/12/11
訊息
224
互動分數
9
點數
18
ROG 主機板的 Hero 系列產品,原先是意在提供 ROG 家族中平價,卻也能享有大部分 ROG 精心設計的入門產品,不過在 Z87 系列產品上,Maximus VI Hero 與 Formula 上差異的間距似乎是有點太開了;在 Z97 世代,ASUS 決定將這個最入門的位置讓給了新型號 Maximus VII Ranger,而 Hero 就的定位就稍微往上擠了些,縮小與上位的差距。

而每代在設計上都有加入新想法的 Maximus 系列也堂堂來到了第七代,雖然說距離正式上市是已經有些時間,選擇了先玩 Haswell-E 平台的結果就是讓這篇開箱來的稍晚些,不過對我來說每一代的 ROG 主板都是相當值得細細品味的,而且 Z97 的 LGA1150 也還是現在市場主流的腳位,因此似乎也還不算太過時。

接下來便針對這次的主角 Maximus VII Hero (下稱 M7H) 簡單的介紹並進行測試。

產品外包裝:一貫的火紅色調;從 Maximus VI 系列開始提供的免登錄五年保固也成為這次的賣點,內部拉頁則詳細說明了這次主機板的機能設計。
DSC_1818.JPG

DSC_1819.JPG

DSC_1822.JPG


配件一覽:
DSC_1824.JPG


主機板本體:
DSC_1826.JPG


I/O部分,提供2*USB 2.0、4*USB 3.0、PS/2 COMBO、Clear BIOS 等:
DSC_1827.JPG


CPU 電源 VRM 部分:使用了 8相供電、60A 能力的鍍金BlackWing Choke、DIGI+VRM ASP1257 主控,以及 TI CSD87350Q5D NexFET、IR3535M MOSFET Driver、FP10K 電容組成。
DSC_1829.JPG

DSC_1830.JPG

DSC_1833.JPG


DRAM 部分的電源設計則是使用了 ASP1103、CSD87588N NexFET、BlackWing Choke 與 FP10K 電容組成。CPU與DRAM 部分的供電都有一定水準。另外旁邊具有 MEMOK 以及新功能 KeyBot 的切換開關,KeyBot 是透過了外部的硬體 MCU 來提供鍵盤更多的擴充功能,讓原本的普通鍵盤可以進行完整的巨集、自訂捷徑,甚至是一鍵登錄等功能。
DSC_1835.JPG

Z97ROG-page-014.jpg

Z97ROG-page-015.jpg

Z97ROG-page-016.jpg


在 CPU 插槽下方則是 M.2 插槽,與PCIEX4 這條插槽共用頻寬,可透過 BIOS 選擇共享、開關狀態;最長可以使用到 2280 尺吋。
DSC_1849.JPG


PCIe 插槽中間佈建了 PCIe Quick Switch 與 BIOS 控制、儲存ROM 等晶片
DSC_1850.JPG


內接 I/O Header 部分:提供音效、USB 2.0 、ROG 外接控制器接座,另外也提供了 CLR MOS,與新功能 SOUNDSATGE 切換開關,Sonic SoundStage能夠跨作業系統,用硬體方式切換音效設定檔,偵錯 LED 會顯示 FPS (01)、競速(02)、戰鬥(03) 或運動 (04)模式。
DSC_1851.JPG


音效部分在 M7H 上使用了 SupremeFX 2014 版本,同樣以相當完整的槽線、金屬接地護罩來提升 SNR,也使用了 ELNA 音響電容。
DSC_1852.JPG

DSC_1853.JPG


而 SupremeFX 2014 使用了高整合性的方案,因此能提供 Sonic SoundStage、Sonic SenseAmp 等功能,雖然可能在 Formula 產品上這樣子的設計是有些降級,但在 M7H 與 M6H 的簡單設計比較下,M7H 是來的更優秀的。 在左側槽線之外則是 Intel I218-V GbE LAN,搭配上特製 LanGuard ESD 保護網路埠


SATA I/O 的部分,除了原先的 6個 SATA3 Port,另外透過了外部的晶片來多提供兩個 SATA3.0;PCH 散熱片的部分使用了新的造型設計,並且加入了發光LED的設計。拆開後可以看到散熱器下的PCH 與 Nuvoton 環控,另外此處也像VRM部分一樣能看到紅色油墨印刷,這些印刷與槽線、散熱片互相連接,型成這一代產品的重要形象 “ROG-Infused”。
DSC_1855.JPG

DSC_1856.JPG

ROG-Infused.jpg



散熱片部分:可以看到 VRM 部分間散熱片以熱導管連接,其餘主板背部的散熱片、以及從內部嵌入LED 的PCH 散熱片
DSC_1857.JPG


M7H 背面:僅有 VRM 的 MOSFET Driver以及 KeyBot MCU。
DSC_1858.JPG


開機所發出的紅光:
DSC_1870.JPG


M7H與 M7R 比較:大致上的功能、布局相同,但在用料及一些附加功能上 M7H 還是比較好一些,主要集中在電源用料的強化。
DSC_1861.JPG



在搭配的軟體部分,主要的控制介面還是 Ai Suite 3 提供高整合性的一站式控制;在性能調校的部分,Z97 世代將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s 技術,也就是 EPU、TPU 升級到了第五代,優化的功能也從原本 DIP 4 的 4-way Optimization 升級到 4-way Optimization ,提供了TPU, EPU, DIGI+ Power Control, Fan Xpert 3, 與 新加入的Turbo App,除了提供完整、細膩的調整以外,也可能依照不同的場合來載入特定的性能場景,對性能、耗電的使用更具彈性。
ai3_01.JPG

ai3_02.JPG

ai3_03.JPG

ai3_04.JPG

ai3_05.JPG


接下來簡單測試整體性能,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4790K @預設值/ 4600MHz Auto
主機板: ASUS Maximus VII Hero
記憶體: Samsung DDR-1600 4GB*2@ 1600MHz
電源供應器: THORTECH Thunderbolt 1200W
儲存裝置: G.skill Phoenix III 240GB
顯示卡: ASUS Poseidon GTX 780

CPU-Z:
sys.JPG


3DMARK:
3dm.JPG


3DMARK06:
3dm06.JPG


PCMARK 7:
pcm7.JPG


PCMARK 8
pcmark8.JPG


Wprime:
wp.JPG


GeekBench:
geekbench.JPG


遊戲測試:
games.JPG


簡單的超頻到4.6GHz,這次的超頻數據直接透過5-Way Optimization 達成。

CPU-Z:
sysoc.JPG


3DMARK:
3dmoc.JPG


3DMARK06:
3dm06oc.JPG


PCMARK 7:
pcm7oc.JPG


PCMARK 8
pcmark8oc.JPG


Wprime:
wpoc.JPG


GeekBench:
geekbenchoc.JPG


遊戲測試:
gamesoc.JPG


雖然 Haswell Refresh 透過了更換散熱介質來提升核心的導熱能力,不過整體上看起來的超頻性能並沒有好上多少,在這個現象之下,不難理解各家板卡商開始轉往遊戲為主要訴求。

而身為這領域龍頭的 ASUS ROG,自然也是將原先超頻/遊戲有些混在一起的主機板開始更細分、差異化,因此才會出現 HERO、RANGER 這些型號,讓為了超頻而大量 Over-spec 的設計可以精簡一些,價錢上也合理些,不過話雖如此,在 M7H 上面的用料也還是有著 ROG 系列的自信設計,在 M7H 上的電源部分不過度在相位多寡上打轉,但VRM上的用料 都是頂尖之選。其他部分的用料如 Lan Guard 保護,或是由 ROG 系列主板長期使用外部MCU發展而來的 KeyBot 也都很切合遊戲需求,看起來 M7H 在硬體實用性與視覺表現上都相當不錯。

但 M.2 只支援 PCIe 介面似乎是有些可惜,畢竟在M7H內已經有第三方 SATA晶片可使用,在 SATA 數量上不至於不足,以目前 M.2 SSD 還是有部分使用 SATA 線路的設計,有些比較早入手 M7H 與 M.2 SATA SSD的朋友也已遇到插上卻無法使用的情形,在這個過渡性的時期有著完備的設計似乎還是是比較好些。

軟體部分也是 ASUS 的招牌,Ai Suite 3 搭配 DIP 5 依然提供軟體操作下相當完整的操控、監視等機能,也都贈送 RAMDISK 等實用小軟體。不過要挑剔的是,隨著提供的選項增加,操作介面也逐漸複雜了起來,有時還是希望能夠提供自訂顯示選項,或是動態調整視窗大小的機能,有更多空間讓必要的選項能一次出現。
 

无所不至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2/22/12
訊息
150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好奢侈的用料,小弟只能望尘莫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