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 AMD 2990X Stage1@4.6GHz Cinebench R15 7125cb!2950X VS 7960X Performance & StoreMI X399 bench

coolaler

FANGBING LO (Robinson Lo)
已加入
9/17/03
訊息
53,152
互動分數
635
點數
113
位置
Taichung
網站
www.coolaler.com
前言:
AMD Ryzen 2nd Gen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今日推出,有著比一代更大、更精美的包裝盒
Z_4.jpg

回顧 1年前的 8/10,AMD推出了 16C32T的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920X,也同時開啟了兩大陣營在 HEDT的核心數大戰
而在今天,AMD推出了在 Zen+架構中世界第一顆 32C64T的桌上型處理器 2990WX,以及 28C56T的 2970WX、16C32T的2950X、12C24T的 2920X

Z_2.jpg


Z_5.jpg

Z_6.jpg

Z_1.jpg


接著進行今日主題
1.AMD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技術細節
2.2990X Stage 1@4.6GHz Cinebench R15上7125分及當前 WR分享
3.開箱
4.X399主機板
5.2950X VS Intel 7960X VS 1950X performance
6.記憶體超頻
7.StoreMI儲存裝置加速技術實測
8.總結
同場加映
處理器安裝步驟
官方 2990WX VS 7980XE數據比較
官方 2950X VS 7900X數據比較
官方 2950X VS 1950X數據比較
AMD處理器電源管理
2950X VS Intel 7900X評測
Ryzen架構介紹

1.AMD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技術細節
AMD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的北京簡報是由 AMD運算與繪圖事業群產品管理部門資深總監 David McAFEE所主持
B1.PNG


據說因爲颱風,David McAFEE風塵僕僕,輾轉的從東京轉機到台北、台北到香港、香港到北京才來到北京首都機場旁飯店的會議室,對我們這些無緣目睹法拉利盛況的媒體簡報也算是頗具誠意
B1.JPG


David提到,因應 2nd Gen Threadripper的誕生,AMD用了新的命名規則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WX與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X,甚麼是 WX系列處理器?甚麼又是 X系列處理器呢?簡單幾個字,WX處理器專為「創作者和創新者」而設計,乃針對繪圖、光影追蹤、影音編輯以及 3D動畫等專業應用及狂熱 PC玩家所打造的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WX
B10X.PNG


而 X系列處理器則是針對「PC愛好者和遊戲玩家」而設計的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X
B3.PNG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2990WX與 2950X設計走向
B8.PNG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2990WX已經在今天先開賣,售價為美金$1799,而 2950X則會在 8/31開賣,售價為美金$899,之後還有 2970WX、2920X則將在稍後的 10月上市
2950X_8.png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2970WX、2920X的售價
2950X_7.png


AMD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與 Intel Core I9 7960X技術諸元比較
T20X.png


32C64T的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2990WX處理器是如何製造的?
1950x_30.png


將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開蓋後可見到 4個 Die
1950x_31.png



因為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是由同為 Zen+架構的 4顆 2nd Gen Ryzen經由 infinity Fabric技術將其連接所組成
R5.png

R6.png


每個 2nd Gen Ryzen的核心數爲 8C16T,4個 Ryzen 2的核心總數就是 32C64T了
而當對 4個 2nd Gen Ryzen的每個 2nd Gen Ryzen都關閉了 2個核心時,這時的總核心數就剩下 24C48T
而當對 4個 2nd Gen Ryzen的每個 2nd Gen Ryzen都關閉了 4個核心時,這時的核心總數就剩下 16C32T
依關閉的數量不一時,還可以有 28C56T、20C40T、12C24T的產生
因爲有 4個 2nd Gen Ryzen,所以 2nd Gen Threadripper擁有 64條 PCI-E通道,其中 4條用於連接主板晶片組,其餘 60條給各個接口使用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2950X架構圖
B18.PNG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 2990X架構圖
B19.PNG


David並說到 Ryzen 2nd Gen Threadripper乃是從所有 Die中挑最佳選體質來製造出的,最終成品只佔所有 Die總數量的 5%
B17.PNG


Zen+架構介紹,12nm的 Zen+架構將 2nd G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 Max Boost頻率提升到了4.4GHz
B12.PNG


Zen+架構比 Zen架構在各級 Cache效能上有 8%~15%的增長,在 Latency效能上有 2%的進展
B11.PNG


憑藉 AMD SenseMI技術得以提高處理器效能,降低功耗
B13.PNG


New Precison Boost2 2990WX使頻率曲線更平滑
B15.PNG


New Precison Boost2 2950X頻率曲線亦同
B14.PNG


2990WX之 XFR2支援全核心
B16.PNG


透過 BIOS更新,2nd Gen Ryzen Threadripper沿用 X399平台即可,無須針對 2nd Gen Ryzen Threadripper開發新晶片組
B21.PNG


X399開放支援免費的 StoreMI
B22.PNG


為了更有效的對 2nd Gen Ryzen Threadripper散熱,AMD在發表 2nd Gen Ryzen Threadripper的同時亦推出了 Wraith Ripper原廠散熱器,Wraith Ripper會單賣並不隨著處理器附送,Wraith Ripper乃由 CM代工,售價在 USD$100左右
B20.PNG


新版 AMD Ryzen Master 1.4新功能
AMD 的超頻除了通過 BIOS以外,官方亦提供了超頻工具 AMD Ryzen Master方便玩家在作業系統內設定超頻
透過 AMD Ryzen Master最新版本 1.4及 PBO演算功能,用戶可對 CPU頻率,CPU電壓,GPU電壓,DRAM和 GPU頻率自由調整
B23.PNG


比較有趣的是,1.4版可以從 Master的 CCX窗口中的星型標註,看出哪一個 CCX的頻率是最快的,以方便利用戶選擇出最佳之單核效能
2950X_20.png


Ryzen Master的 PBO演算應用
B24.PNG


透過 PBO演算功能,玩家可以調整 PPT、TDC、EDC的參數以利超頻幅度,特別在多工負載上將有 14%的效能提昇
B25.PNG


AMD Ryzen Master 1.4的實際操作,開啟 Ryzen Master後會先有警語
8X.png


Ryzen Master的超頻 Item及星型標註
P_23.png


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自動停用處理器核心數量,以相容於有核心數限制的軟體,更多的實際操作將會在實測文章中出現
P_24.png


3.2990X Stage 1@4.6GHz Cinebench R15上 7125分及當前 WR分享
在開箱之前先來說說 2990WX的超頻,首先法國網站在日前放出了 Threadripper 2990WX在 Cinbench R15 CPU Test的跑分 5099分,這成績相對於 Intel Core i9-7980XE處理器的得分 3335分已經超越了 53%,所以這根本就是一場比誰的核心數多的賽事啊,不過這 5099的分數應該只是牛刀小試
2990WX_2.JPG


接著 AMD在義大利的 Maranello舉辦了以 Ferrari為主題的 2nd Gen Threadripper Tech Day時
LN2_2.png


AMD在會場展示了以 LN2對 2990WX散熱,並超頻至 5.1GHz,Cinebench R15 CPU Test的分數達到 7618分,一舉幹掉了 Intel早先在 Demo 28C56T時的 7344分成績,成為當天在 Cinebench R15 CPU Test的 WR,這次應該是有用力跑了


LN2_1.png


但其實 WR風雲榜是瞬息萬變的,如今 Cinebench R15 CPU Test WR已經來到 8391分,這成績是由每天把 LN2當冷飲的林董所領導的 msi團隊所跑出的
8391_1.png


同時 msi團隊也在 wPrime 2.10上跑出 18s的 WR
wprime.jpg


以及 GPUPI 40.706s的 WR,恭喜林董

GPUPI.jpg


在看了以上成績以後突然感到渾身熱血又沸騰了起來,身爲一個超頻網站滄者極限的站長,除了媒體身份之外,還是有義務去親自體驗像 32C64T這樣的多核心處理器在極冷散熱下所展現的 Heavy Metal,因此在尚未取得 2990WX之前滄者就借了一顆 2990X(非 WX版本)先來聞聞香,並且做了簡單的 Dryice超頻,因爲是簡單的 Dryice超頻,就姑且就把它稱做 Stage 1吧

2990X@4~4.6GHz DI測試平台
M/B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MEM :G.SKILL Trindent Z RGB 8GBX4 DDR4 3200~DDR4 3600 QUAD Channel
SSD:Samsung SM960 PRO 512B NVMe
OS :WIN 10 X64
CPU: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X
VGA:AMD RX Vega 64
PSU:ZIPPY 850W
Cooler:Dryice+桐柱
1s.jpg


滄者並使用了 Ryzen Master超頻,在 Vcore 1.6V的電壓下最終以 4.6GHz的頻率在 Cinebench R15 的 CPU Test中跑出了 7152分,7152分這個分數不上不下,看來要上更高分得非得進入 Stage 2不可了
另外因為沒有看到法國及義大利的跑 Cinebench R15的 CPU-Z截圖,尚不知他們的處理器版本是 2990WX還是 2990X?但 2990X與 2990WX兩者本質應該是一樣的,只是 AMD耍一些命名的手段而已
2990X@4.6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7152cb
2990X_DI_1.png


極冷散熱畢竟只是考驗處理器及主機板的一個手段,當溫度愈低頻率就能上的愈高,過幾天滄者還會繼續為大家奉上 2990WX在 Stage 2的測試成績,敬請期待
4.開箱:
還記得在去年 Ryzen Threadripper的上市,AMD提供了 250套的平台元件給全球媒體做評測,AMD還將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920X處理器裝在一咖特製的登機箱內
1950x_1.png



1950x_x.png



1950x_11.png




接著再來看看今年的 Media Sample,登機箱的 idea不能再用了,但給媒體版裝處理器及平台原件,還是會有一個外型像電腦機箱的大箱子
2990WX_5.JPG


除了處理器,AMD還給了有
1.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下圖左測)
2.G.SKILL FLARE X DDR4-3200 8GBX4(大箱子裏)
3.水冷 ENERMAX LIQTECH 240 OC TR4 II(下圖右側)
4.ASUS X399散熱套件(詳下下圖,此套件將只單賣)
5.Wraith Ripper原廠散熱器(此套件將只單賣)
1.jpg

ASUS X399散熱套件

28.jpg



開始開箱,先媒體版的大箱子上蓋抽離,再將處理器盒取出,背面有 X狀的支撐架的處理器盒,很別出心裁的設計
7X.jpg



處理器盒乃由雙層厚紙板固定在 X狀的支撐架上,欲將處理器取出時必須先將固定處理器內盒厚紙板兩側邊緣的扣具解開
1950X_32.png



才能將處理器盒打開
100X.jpg



整個處理器盒取出後的正面照

110X.jpg


背面照

120X.jpg


處理器盒四周的邊緣圍繞著一圈封條,封上標註有 RIP HERE,要打開處理器盒請先從此處將封條撕開

將封條撕開後一個卡榫出現在眼前,將卡榫下壓
1950X_34.png


並打開透明上蓋就可將處理器取出

16X.jpg


17X.jpg


盒裡還置有一個放置梅花扳手的小盒,將小盒打開將梅花扳手取出
18X.jpg


接著再將大箱內包有 Wraith Ripper原廠散熱器的盒取出

water_8.jpg


碩大的 Wraith Ripper勢必佔去 第一條 PCIE空間
3.jpg


Wraith Ripper原廠散熱底座居然沒塗口香糖,不知是否為常態或著已被開苞
1950X_35.png



大箱子最下層還放著 AMD專用 G.SKILL FLARE X DDR4 3200 8GBX4 (測試時會使用 G.SKILL RGB DDR4 3200 8GBX8 及 8GBX4以配合散熱器燈效)
5X.jpg



Wraith Ripper原廠散熱器合體後之平台照
19X.jpg


將水冷 ENERMAX LIQTECH 240 OC TR4 II與平台合體後之水冷平台照

water_1.jpg


4.X399主機板

為了迎接 AMD Ryzen Threadripper II 2990WX處理器,msi和 GIGABYTE都推出了針對新處理器而重新設計供電的 X399主板,那就是 GIGABYTE的 Aorus X399 Xtreme 與 msi的 MEG X399 Creation
對應 AMD Threadripper II,GIGABYTE 推出 X399 AORUS XTREME,目前是自家 X399中定位最高階的
GIGABYTEi_1.png

ga_x399_aorus_xtreme_1.jpg


GIGABYTE X399 AORUS XTREME 採用 ATX尺寸,鎖點上判斷右側邊以及下方有比較多一點,不過還不到 E-ATX標準,但選擇機殼就得稍微注意一下,供電模塊較比現有的 X399 DESIGNARE EX和 AORUS Gaming 7強化了不少,畢竟是要撐起 250W的 32核 2nd Gen Threadripper的主板,想要完全發揮供電性能需要 2個8-Pin CPU供電接口、1個 24-Pin ATX供電接口支援
官方宣稱 X399 AORUS XTREME 使用 10+3相供電,配合 Fins-Array 堆疊式散熱鰭片+直觸式熱導管,強化散熱效果達 40%
ga_x399_aorus_xtreme_2.jpg


擴充槽包括 4個 PCIe 3.0x16插槽,可以在 x16/N/x16/N 或 x16/N/x8/x8 或 x8/x8/x8/x8模式下運行
儲存的部分包括 3個支援 PCIe 3.0x4協議的 M.2插槽、6個SATA接口,其中 4個由處理器提供、2個由主板X399晶片組提供
主板音效為 Realtek ALC1200VB晶片,以及 ESS 的 Saber DAC,後者從屬於前者,所以整塊主板只有 1個音頻控制器;主板 I/O處自帶擋板,後方電源鍵、Clr CMOS、8個 USB 3.1 Gen1、WIFI無線接口、3個 RJ-45,2個 Intel i219-V、1個 Aquantia 的10GbE、1個 USB 3.1 Gen2 Type-A、1個 USB 3.1 Gen2 Type-C、5個音源輸出入、1個S/PDIF
ga_x399_aorus_xtreme_3.jpg


msi的 MEG X399 Creation
msi_1.jpg


ASUS的 ROG Zenith Extreme
x399_1.png


並不確定 ASUS日後是否還會有新品推出,但畢竟原先 ROG Zenith Extreme的供電設計應付 2990WX綽綽有餘,只是 250W的發熱量不容小覷,因此 ASUS推出了為 2990WX而設計的 ROG Zenith Extreme加強散熱套件


28.JPG



ASUS_CoolingKit_1.jpg



ASUS_CoolingKit_3.jpg


ASUS為旗下的 X399 主板,包括 ROG Zenith Extreme、ROG STRIX X399-E 和 PRIME X399-A 三款產品提供了散熱套件,套件包括一個風扇支架,一個 SOC供電散熱器和一套螺絲,Zenith Extreme的套件裡面還包括一個 4010風扇以強化 VRM模塊的散熱能力,而另外兩款主板則需要自己購買風扇,這些散熱套件都要單獨購買
每款主機板對應的散熱套件還是不一樣的
ASUS_CoolingKit_2.jpg


ROG Zenith Extreme上的散熱套件
31.JPG


32.JPG


ASUS ROG Zenith Extreme視頻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主機板功能介紹
x399_1.png


PCIE Lanes分配
ASUS1.png


Spec
ASUS2.png


ASUS3.png


ASUS4.png

ASUS5.png


5.2950X VS Intel 7960X VS 1950X performance
2950X@4.4GHz水冷測試平台(開啟 StoreMI)
M/B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MEM :G.SKILL Trident Z RGB 8GBX4 DDR4 3200~DDR4 3600 QUAD Channel
MEM :G.SKILL Trident Z RGB 8GBX8 DDR4 3400 C14 QUAD Channel
HDD: WD Blue 64MB Cache 2TB
加速碟SSD:Samsung PM961 128GB NVMe
OS :WIN 10 X64+StoreMI加速
CPU: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
VGA:AMD RX Vega 64
PSU:Thermaltake Toughpower RGB Plus 1250W
Cooler:ENERMAX LIQTECH 240 OC TR4 II

水冷 ENERMAX LIQTECH 240 OC TR4 II+G.SKILL RGB DDR4 3600 8GBx8+ASUS Zenith Extreme燈效
water_3.jpg


water_4.jpg


water_5.jpg


water_6.jpg


water_7.jpg


water_2.jpg


Zenith Extreme 2950X BIOS info 0064
13.png


14.png


Zenith Extreme 2950X BIOS info 1305
3600_2.png


3600_1.png


水冷 2950X@4.4GHz測試諸元
4400_1.png


使用水冷散熱 2950X設定在4.4GHz是可以開機的,簡單單工測試也沒有問題,但是在 4.4GHz下是無法通過多工測試的,必須要降到 4.2~4.25GHz才能完成多工測試,因爲使用 Wraith Ripper原廠散熱器通過多工測試的頻率也是落在 4.2~4.25GHz,因此這邊就不放數據了,請參考底下的空冷篇
水冷 2950X@4.4GHz Superpi 1M
4400_2.png


2950X空冷測試平台@4~4.3GHz(開啟 StoreMI)
M/B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X399
MEM :G.SKILL Trident Z RGB 8GBX4 DDR4 3600 C18 QUAD Channel
MEM :G.SKILL Trident Z RGB 8GBX8 DDR4 3400 C14 QUAD Channel
HDD: WD Blue 64MB Cache 2TB
加速碟SSD:Samsung PM961 128GB NVMe
OS :WIN 10 X64+StoreMI
CPU: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50X
VGA:AMD RX Vega 64
PSU:Thermaltake Toughpower RGB Plus 1250W
Cooler:Wraith Ripper

Wraith Ripper原廠散熱器+G.SKILL RGB DDR4 3600 64GB+ASUS Zenith Extreme燈效
64GB_1.JPG


64GB_2.JPG


64GB_4.JPG


64GB_5.JPG


64GB_6.JPG


2950X VS Intel 7960X VS 1950X技術諸元比較表
T20X.png


目前 Intel陣營中,與 2950X核心數相同的處理器是 7960X (請參照上表),雖然2950X售價較 7960X與 7900X便宜,但如以效能考量,將 2950X與同核心的 7960X相比應該是公平的,測試也會同時加入 1950X之數據以供用戶比較,同時為配合 1950X空冷之堪用頻率,測試設定以 4GHz開始
2950X@4GHz測試諸元
4000_1.png


7960X@4GHz測試諸元
_7.png


1950X@4GHz測試諸元
1950_4000_1.png


295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3478cb
2950X_4GR15.png


796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3496cb
_8x.png


195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3453cb
ASUS_C_1.png


Cinebench R15 CPU Test@4GHz比較表 7960X>2950X>1950X 2950X小輸給 7960X 18分
T13.png


2950X@4GHz wPrime 2.10 1024M 48.333s(數字愈小愈好)
2950X_PRIME.png


7960X@4GHz wPrime 2.10 1024M 50.965s (數字愈小愈好)
PRIMEW.png


1950X@4.0GHz wPrime 2.10 1024M 49.101s (數字愈小愈好)
1950_4000_3best.png


wPrime 2.10@4GHz 1024M比較表 2950X>1950X> 7960X
T18.png


2950X@4GHz 7-zip 83132 MIPS
2950X_7ZIP.png


7960X@4.0GHz 7-Zip 81071MIPS
7zip11.png


1950X@4.0GHz 7-Zip 77527 MIPS
1950_4000_11.png


7-Zip@4GHz比較表 2950X>7960X>1950X
T15.png


2950X@4GHz 3DMARK Time Spy 7473分
2950X_TIMESPY.png


7960X@4.0GHz Time Spy 7364分
timespy.png


1950X@4.0GHz Time Spy 7465分
1950_vega64_timespy.png


3DMARK Time Sky@4GHz比較表 2950X>1950X> 7960X
T19.png


2950X@4GHz 3DMARK Sky Diver 55744分
2950X_SKY.png



7960X@4.0GHz 3DMARK Sky Diver 57179分
skydiver.png


1950X@4.0GHz Sky Diver 55453分
1950_vega64_skydiver.png


3DMARK Sky Diver@4GHz比較表 7960X>2950X>1950X
Time Spy針對 DireetX12,是 AMD的強項,贏了理所當然
Sky Diver針對 DireetX11,是 AMD的弱項,輸了也不奇怪
T17.png


將處理器頻率再往上拉升到 4.2GHz,這時 1950X離開測試,只剩 2950X VS 7960X PK
2950X@4.2GHz測試諸元
1.png


7960X@4.2GHz測試諸元
PRO_1.png


2950X@4.2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3630cb
2.png


7960X@4.2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3641CB
PRO_2.png


在 4.2GHz的測試中,2950X仍小輸 11分,與4GHz時的小輸 18分相比算是拉小差距了

接著試試能過測 R15的空冷最高頻率,結果 2950X落在 4.25GHz,Cinebench R15 CPU Test 3677cb
4250_1.png


而當 2950X頻率拉到 4.3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則測試失敗
4250_2.png


2950X的多工測試止於 4.25GHz,而 7960X能通過 R15的空冷頻率則落在4.4GHz Cinebench R15
7960X@4.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3731cb
PRO_6.png


2950X VS 7960X VS 1950X 因爲三者核心數相同,經測試三者效能差距也不算大,在各項測試中 2950X VS 7960X只小輸了 2項,對使用者而言這樣的差距算是不痛不癢,因此在多核心處理器上的選擇就看售價了,因為 2950X與1950X的售價相對 7960X便宜許多,在性價比上有極大的優勢,想多省一些摳摳的用戶應該還是要選 AMD的
接著跑一下2950X@4.2GHz時的 Gaming效能給 Gamer參考
1.png


3DMARK Time Spy測試
3D_1.png


3DMARK Sky Diver測試
3D_2.pn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測試
3D_3.png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測試
3D_4.png


VRMARK Orange Room測試
3D_5.png


FFXV 4K測試
3D_6.png



6.記憶體超頻
因爲 4通道的關係,記憶體頻寬表現亮麗,而且超頻至 DDR4 2400~DDR4 3666都不是問題
DDR4 3400 8GBx8 C18-22-22-22 1.35V AIDA64 Bandwidth
Read 85221MB/s
Write 101780MB/s
Copy 82271MB/s

64GB_1.png


64GB_2.png


DDR4 3666 8GBx4 C18-22-22-22 1.35V
AIDA64 Bandwidth
Read 85221MB/s
Write 101780MB/s
Copy 82271MB/s
16.png


3666.PNG


3666_2.PNG


7.StoreMI儲存裝置加速技術實測:

今天 AMD在發佈了 2nd Gen Threadripper的同時,並宣布開放 X399可免費使用 StoreMI,這使得本來只有 400系列才能免費支持 AMD StoreMI技術又多了一個選擇,那麼在發布 2nd Gen Threadripper Review的同時,滄者也順勢介紹 StoreMI的功能與使用步驟吧

AMD StoreMI可把固態硬碟 SSD 與傳統機械式硬碟 HDD組成單一 Virtual SSD ,集 SSD的速度與 HDD容量優點於一身則是 AMD StoreMI的課題
何謂 StoreMI :
當今的儲存裝置中以 SSD固態式硬碟為效能的代表,以 HDD為大容量的代表,因為 SSD的讀寫速度比 HDD機械硬碟快,但有容量小與成本高的缺點,而 HDD機械硬碟則有容量大,價位低的優勢
而 StoreMI能將快速的 SSD與慢速的 HDD組合成單一 Virtual SSD ,(假設 SSD為 128GB而 HDD為 2TB,組合成單一 Virtual SSD之後的容量則為 2TB+128GB),StoreMI技術能使組合後的單一 Virtual SSD,集 SSD的速度與 HDD大容量優點於一身,在使用大容量的機械式硬碟的同時,卻能享受到 SSD的讀寫效能之便利性
StoreMI跟以往的 Ramdisk或 SSD Cache或 IRST或 Intel Optane Memory有所不同,其運作方式乃是透過 StoreMI對資料之分類,將常用的資料放在 SSD,將不用的資料放在速度較慢的硬碟,以加快資料讀寫卻不佔用磁碟空間
AMD StoreMI與 Intel Optane Memory更多不同的地方是
1.AMD StoreMI免費
2. AMD StoreMI安裝簡單不需在 BIOS中設定
3.AMD StoreMI不需要綁定 SSD廠牌或是 NVMe、AHCI介面,也不限定 SSD插槽位置或是 UEFI設定
4.AMD StoreMI不單只是具備加速功能更重要的是它還有擴充功能,擴充後的硬碟容量仍享有 SSD的速度
5.加速碟的容量只會被取 256GB使用,當加速碟的容量大於 256GB時,被當作加速碟後的多餘容量還是可以當儲存裝置使用
6.StoreMI還可以給組合後的單一 Virtual SSD分配2GB記憶體做為儲存快取
StoreMI技術
01.jpg


從官方圖表來看,StoreMI相當容易明白,原本儲存裝置是各自獨立分開的,現在可以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甚至連同記憶體的部分也可以加入當成快取來提升存取速度(加分效果)
02.jpg


StoreMI官方介紹
使用 StoreMI來加速您的電腦是不需要在 BIOS中設定的,只需去 AMD官方網站下載並安裝 StoreMI軟體即可
CPU:2950X
MOBO:ASUS ROG ZENITH EXTREME
HDD: WD Blue 64MB Cache 2TB
加速碟SSD:Samsung PM961 128GB NVMe
PSU: Thermaltake Toughpower RGB Plus 1250W
OS: Windows 10 Pro 64bit
測試諸元
S_1.png


StoreMI用於儲存裝置的搭配方式很多種
1.SATA SSD(加速碟)+HDD(系統碟或資料碟)
2.NVMe SSD(加速碟)+HDD(系統碟或資料碟)
3.NVMe SSD(加速碟)+SATA SSD(系統碟或資料碟)
今天我們要做的是 2.NVMe SSD(加速碟)+HDD(系統碟)
系統碟:WD HDD 2TB,
加速碟:Samsung PM961 Nvme 128GB
從下圖磁碟管理中看到,WD HDD 2TB的系統碟容量在扣除系統保留後為 1862GB,作為加速碟的 SSD容量則為 118GB
S_2.png


安裝 StoreMI及設定方法
執行 StoreMI後之安裝畫面
MI_4.png


StoreMI安裝完成後進入設定畫面前會先要求您安裝 Java(請連接網際網路)
MI_5.png


完成 Java安裝重開機後即可對 StoreMI做設定 ,從表中可以看到有幾種設定
1.可以直接對開機碟做 StoreMI加速
2.可以對非開機碟做 StoreMI加速加速
3.可以新增非開機碟儲存空間。,可以直接對開機或非開機碟加速,也可以新增非開機碟儲存空間
4.移除 StoreMI加速
5.改變 StoreMI設定
而今天我們要做的是對 Boot Drive(系統碟: WD HDD 2TB)做 StoreMI加速,因此勾選1
MI_6.png


勾選 1之後會進到下面這個畫面,StoreMI會秀出您的 SSD和 HDD裝置,這個畫面將提供我們選擇要使用哪個儲存裝置對系統碟加(Cache)
而 Drive 0的 Samsung PM961 128GB則是今天拿來當 Cache的加速碟
MI_7.png


按下 Transform後會出現一條警語,加速碟如果有分割區將會被刪除
MI_8.png


StoreMI 最多會在快速的磁碟上切割出256GB,模式可以選擇 Tier_Full 或是 Tier_Rsvd,前者會將分割的快取容量與原本慢速的磁碟結合,後者則是隱藏保留,下方的 DRAM Cache可以選擇關閉或開啟2GB,開啟快取的話會占用系統記憶體 2GB
06.jpg


確認後就開始對 系統碟及加速碟做 Transform
MI_9.png


完成後請重開機
MI_10.png


重開機後請打開如下圖之工作管理員以確認 StoreMI是否執行完成
我們看到原本的磁碟 1已消失不見
而系統碟則除了原本的 1862GB之外又多了一個 Parttion容量為 115GB,這就是系統的加速碟了
StoreMI對加速碟的切割最多可以是 256GB,如果加速碟容量大於 256GB時,則加速碟其剩餘的空間仍然可以當儲存裝置使用,但如果加速碟容量小於 256GB時將全數移做 Cache空間使用
本次做為加速碟的 Samsung PM961只有 128GB,因此就全數移為 Cache空間使用
而下圖右側的 CrystalDisk則是對系統碟所做第一次的讀寫測試
MI_11.png


跟加速前的測試比較,雖然 Read並未有增長,但 Write已有 5倍的增長
而第二次的 CrystalDisk讀寫測試就立馬看到效果了
Read暴衝到 1328MB/S,比原本 PM961的 Read 868MB/S速度還快,而 Write則同樣維持 5倍的增長達到 800MB/S
S_3.png


除了讀寫測試之外,其實使用者最有感的還是開機時間是否變快, Loading應用程式或轉檔的時間是否得到縮短?因此滄者也針對了開機時間與掃描檔案、Loading應用程式、實際讀寫、轉檔、啟動 StoreMI前與啟動 StoreMI後的所需的時間做了比較
開機時間
1.暖開機時間比較表(單位:秒)
s_9.png


2.冷開機時間比較表(單位:秒)
s_8.png


掃描檔案
3.卡巴斯基防毒軟體以快速掃描 2134個檔案的方式至完成所需的時間
s_7.png


Loading應用程式
4.冷開機開機後,至進桌面並啟動三國志 13動畫播放畫面所需的時間
s_6.png


實際讀寫
5.Adobe Lightroom 讀入 55GB 564個 DNG或 RAR檔案完成所需的時間
s_5.png


轉檔
6.Adobe Lightroom 將 55GB 564個 DNG或 RAR檔案轉成 1.76GB的 JPG檔完成所需的時間
s_4.png


StoreMI結論
AMD StoreMI非一般 SSD Cache,亦不同於 Ramdisk或 Intel Optane Memory,除了加速的功能以外它還能在加快開機時間及讀寫速度的情況下幫您擴充儲存裝置,並建立於一個磁碟機代號下,當您想要新增大容量的儲存裝置時,AMD StoreMI技術會自動將您最常用的檔案與速度最快的儲存裝置配對,使效能達到巔峰。經過設定您還能使用最高 2GB的記憶體做為超快速資料的快取裝置,在幫您省下大筆的 SSD購置費用的同時也能享受 SSD的效能
從以上的測試比較表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開啟 StoreMI之後的讀寫效能甚至有機會比原本加速碟的讀寫速度還快,加速後的 4K效能上也有驚人的提昇(70~100倍),在開機時間及 Loading APP上也縮短了一半的時間,如果您嚮往大容量儲存裝置又不想忍受龜速, 何不親自試試 AMD StoreMI?
本篇是利用 StoreMI對系統槽做加速的實例,另有對非開機系統槽所做加速的測試實例有興趣的您可按我前往

8.總結:

Zen+的 2nd Gen Threadripper 本質上與 Ryzen 2沒有甚麼不同只是核心數變多而已,但是在超頻的幅度上難度就高多了,想想 180W~250W的 TDP發熱量對主機板就是極嚴苛的考驗,這一次 2990X Stage 1的 DI超頻使用去年生產的 ROG Zenith Extreme就順利地通過了 2990X@4.6GHz的考驗,可見 ASUS的用料紮實,待取得 2990WX之後將會上 LN2敬請期待
在水冷與空冷方面,以 2950X為例,通過水冷散熱後 2950X可以來到 4.4GHz並過單工測試,但在滿足多工測試的穩定度上還需依每顆處理器的體質差別而定,2950X還是必須降到 4.2~4.25GHz才能完成測試的,從要滿足 4.2~4.25GHz範圍的這一點來看,其實水冷與空冷的差距不大,或者說使用 Wraith Ripper原廠散熱器就已足夠勝任
今天 AMD在發佈了 2nd Gen Threadripper的同時,也同時宣布開放 X399平台免費使用 StoreMI,這使得本來只有 400系列才能免費使用 StoreMI技術的主機板又多了一個 X399的選擇
因應 AMD的德政滄者也率先響應,今天所有的水冷與空冷測試都是通過 StoreMI來完成的,在讀寫及應用程式開啟的方面都還頗能接受,滄者也很樂見未來 AMD能將 StoreMI下放到所有 AMD平台
在記憶體超頻方面因為 X399平台為 4通道,難度較 Ryzen 2平台高些,但安慰的是也能 8GBX8插滿 8 Dimm 通過 DDR4 3400 C14的測試,至於如果只插 8GBX4 4 DIMM的情況下也能超頻到 DDR4 3666 C18也算表現不俗
經過一整年的努力, AMD已陸續收復處理器的市佔率,從每次的產品發表會中可以感到 AMD的自信,希望 AMD莫忘初衷,將產品一次做的比一次更好,以提供更物美價廉的處理器,最後讓我們期待 Zen 2的 Threadripper 3000 Series早日降臨
--------------------------------------------------------------------------------------------------------------------------------

同場加映

處理器安裝步驟
因為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巨大是前所未有,在安裝的步驟上也比以前任何的品牌處理器都更複雜,所以滄者有必要在這裡為大家介紹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安裝過程以免誤傷針腳
Threadripper的拆封方式非常特別,必須從在處理器包裝盒的側邊,一個印有 RIP HERE字樣的易撕封條下手,因為封條兩邊有易撕處理,因此可以輕易的將包裝條撕開,正面是處理器的序號與防偽標籤的開封條及防偽標籤
首先先將梅花扳手從處理器盒中取出 (用來開啟及關閉 Socket的必要工具)
1950x_15.png


因爲 LGA封裝擁有 4094個接點,相對就有 4094根針腳,對安裝處理器是很大的考驗
下圖 2990X與 2950X的屁屁基本上是一樣的
1950x_17.png

為了要容納 4個 die及 4094個腳位,因此 Threadripper處理器相當巨大,這增加了在主機版上安裝處理器的難度與風險,所以 AMD設計了 Carrier Frame SP3處理器攜行器,只要將處理器鑲崁在 Carrier Frame SP3內,再一併安裝於 Socket上會降低許多傷害到針腳的風險,使用 Carrier Frame SP3處理器攜行器會讓使用者在安裝處理器時更方便安全
在安裝處理器前要先將主機板上的 Socket金屬上蓋打開
由於主機版 Socket的金屬上蓋是由三顆梅花型螺絲固定著,要將 Socket的金屬上蓋打開就必須使用處理器盒內所附的梅花扳手了
1950x_25.png


對上蓋螺絲旋轉是有順序的,所以各家主機版的 Socket上蓋都會貼心的刻有 Open或 Close的教學
開啟步驟 依序先對3號-2號-1號螺絲旋轉 Open 3>2>1
鎖上步驟 依序先對1號-2號-3號螺絲旋轉 Close 1>2>3
但依照滄者幾次下來的操作經驗其實是只要是對每顆螺絲平均的輪流旋轉不必太在意順序的問題
1950x_26.png


SP3 Socket上的 Open 3>2>1字樣
1950x_27.png


SP3 Socket上的 Close 1>2>3字樣
1950x_28.png


鬆開 Socket的金屬上蓋以後,將第一層上蓋掀開
1950x_29.png


透明上蓋即可取出
TR4_44.jpg




1950x_18.png



漆有藍色的金屬蓋有個滑槽可將 Carrier Frame SP3處理器攜行器從藍色滑槽中進入
TR4_45.jpg


另一個角度看比較清楚
TR4_46.jpg



從滑槽中抽出的透明上蓋的位置即是反方向動作放入處理器的位置
1950x_18.png


真是層層保護,再來就是取出保護針腳的塑膠蓋了
PS:取出保護蓋的方式是要握住圖示紅色圓圈處,照片中我手持的位置乃錯誤示範
TR4_49.jpg


接著就是安裝處理器了,(安裝處理器時請在電源供應器關閉時進行或直接拔掉插頭以關閉電源,再進行處理器的安裝,以免裝完處理器後會馬上啟動電源導致處理器的損害)過去我們安裝處理器都是以徒手方式將處理器裝入 Socket內,有裝過 Intel 處理器的都知道在安裝過程中如有手滑就會有傷到針腳的風險,而因為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更是巨大,要徒手直接安裝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到 Socket中風險更是倍增,一旦有個閃失傷到針腳使其斷針或歪斜,重者造成短路,輕者就會使處理器喪失部份功能,比如記憶體通道由 4通道變成 3通道甚至雙通道或 PCIE LANES縮減等等[/COLOR][/COLOR]
所以使用者在安裝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時,請務必使用 AMD所附贈的 Carrier Frame SP3處理器攜行器,千萬不要徒手安裝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以免得不償失,因人為而造成 Socket針腳缺陷,主機版廠是無提供保固的
Carrier Frame SP3處理器攜行器是一種處理器的安裝工具,將處理器連同 Carrier Frame SP3攜行,然後滑進有藍色指標的處理器插槽中
1950x_19.png


當處理器順利滑進 Socket插槽後請確定是否完全滑到底部,確認後就可將藍色的滑槽下壓,再檢視處理器有無平整,確認後就可將 Socket的金屬上蓋蓋上,並依照螺絲鎖上步驟 Close 1>2>3將螺絲鎖緊,如此即安裝完成
1950x_21.png


注意關閉的順序 Close 1>2>3,但切記 1號螺絲不要一次旋到底,以免造成 2號與 3號螺絲無法旋緊,請輪流對每顆螺絲旋緊,如果施力不當或不均,都會無法開機
當螺絲起子旋到最緊時會無法旋轉下去並伴隨答答聲就表示已經旋緊了
1950x_20.png



帥哥林的處理器安裝教學與注意事項

官方 2990WX VS 7980XE數據比較
B10.PNG


多工比較
tr4_2th_12.jpg


2990WX VS 7980XE性價比
B7.PNG


官方 2950X VS 7900X數據比較
tr4_2th_13.jpg


多工比較
B4.PNG


2950X VS 7900X性價比
B5.PNG


Game Performance @1080P比較
B6.PNG


官方 2950X VS 1950X數據比較
B9.PNG


更多 AMD官方 2950X VS 7900X比較
P_4.png


P_6.png

P_7.png

P_8.png

P_9.png

P_10.png

P_11.png

P_12.png

P_13.png

P_14.png

P_15.png

P_16.png

P_17.png

P_18.png

P_19.png

P_20.png

P_21.png

P_22.png


AMD處理器電源管理
在 Win 10作業系統中,爲確保能充分發揮處理器的效能,在進入 Win 10作業系統後,請將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
如果擔心[高效能]模式會增加功耗,則可以下載並執行由專為 AMD設計的專用電源計劃
甚麼是專用電源計劃?
Window 10原本的電源選項計劃[平衡]電源計劃,會影響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效能,所以官方都會要求我們把電源計劃調整至[高效能]
對於這個問題,AMD技術營銷部門高管 Robert Hallock解釋:
AMD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支援 SenseMI技術,它可以讓微處理器更快速、更精確地執行電壓、頻率細粒度調整以提升效能,響應時間可以低至1毫秒
不過這個功能需要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集成的功耗管理支援,頻率、電壓的控制是通過 P-State實現的
它是頻率與電壓的各種組合,但這又是作業系統來決定的,處理器接受作業系統的要求,並據此實現各種 P-State狀態
amd_ryzen_powerplan_2.png


與[高效能]模式相比,Windows預設的[平衡]電源計劃因爲設置了更高的臨界值
所以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轉換 P-State,因此 AMD的處理器在某些應用要求需要更快的速度時就會受到部分限制
[平衡]電源計劃並且還在別的方面影響了 Ryzen效能,[平衡]計劃在可能的情況下總是試圖讓處理器第一個邏輯核心在超過 10%的使用率時“停車”(Core Parking)
以 8C/16T的 Ryzen 7 1800X為例,處理器0(物理內核)和邏輯處理器1(SMT內核)在保持喚醒的情況下,其他的 14個核心隨時都可能被停車(Core Parking)
當停車的核心被再恢復時則會產生延遲以致於影響效能
所以爲確保能充分發揮 Ryzen的效能,在進入Win 10作業系統後,請將預設的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
或會員可以下載 AMD所提供自己的 Windows電源計劃,下載該配置文件並解壓之後雙擊 PPKG文件即可導入,這樣在 Ryzen TR處理器中就多了一個AMD Ryzen Balanced[AMD Rzyen平衡]的計劃(如下圖)
amd_ryzen_powerplan_1.png


當我們將電源計畫從[平衡]模式改爲[高效能]模式或執行 AMD自己所提供的 Windows電源計劃後
就可以來進行 CPU超頻後的測試

2950X VS Intel 7900X評測
2950X VS 7900X Cinebench R15 CPU測試
2950X@4.2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3630cb
2.png


對照組
195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3453cb
ASUS_C_1.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Cinebench R15 CPU Test 2192cb
7900_4000_x2x.png


Cinebench R15 CPU Test比較表 2950X勝出
T1.png


wPrime 2.10
2950X@4.2GHz wPrime 2.10 46.141s
3.png


對照組
1950X@4.0GHz wPrime 2.10破 50s達 49.101s
1950_4000_3best.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wPrime 2.10跑分 76.023s
7900_4000_3.png


wPrime 2.10比較表 2950X勝出
T2.png


AIDA64 Memory Bandwidth
DDR4 3600C18-18-18-18 1.35V AIDA64 Bandwidth
Read 84092MB/s
Write 100330MB/s
Copy 82351MB/s
15.png


對照組
1950X@4.0GHz DDR4 3200 9 QUAD Channel AIDA64 Bandwidth
Read81231MB/s
Write 95273MB/s
Copy 82942MB/s
1920_4000_4.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DDR4 3200 QUAD Channel AIDA64 Bandwidth
Read 84202MB/s
Write 86316MB/s
Copy 71815MB/s
7900_4000_4.png


AIDA64 Bandwidth Read比較表 單位MB/s 7900X勝出
T10.png


AIDA64 Bandwidth Write比較表 單位MB/s 2950X勝出
T11.png


AIDA64 Bandwidth Copy比較表 單位MB/s 1950X勝出
T12.png


7-Zip
2950X@4.0GHz S7-Zip 86052MIPS
4.png


對照組
1950X@4.0GHz S7-Zip 77527 MIPS
1950_4000_11.png


對照組
Intel Core i9-7900X@4GHz 7-Zip 57062 MIPS
7900_4000_11.png


7-Zip比較表 2950X勝出
T6T.png


Ryzen TR架構介紹
Ryzen Threadripper的 Zen+架構在核心執行能力與 AMD桌面處理器有巨大的進步,在性能方面值得注意的是,Zen架構擁有 1.75X的 larger instruction 和 1.5倍的 greater issue width and resources,這允許了 Zen+架構能安排和發送更多的工作到執行單位
此外,新的微操作緩存允許 Zen+架構在使用頻繁訪問的微操作時繞過 L2和 L3緩存
Zen+架構還建構了了一個基於神經網絡的分支預測單元,使 Zen+架構能更加準確的為未來的工作準備最佳的指導和途徑
最後,基於 Zen+架構的產品可以選擇性地利用 SMT來增加計算流水線的利用率,通過填充應用程序創建的管道_氣泡與有意義的工作,總而言之,這些變化能將精湛的單線程功能投入 Zen+架構核心
a1.png


吞吐量
Zen+架構的特性可以實現高吞吐量,主要的變化在於緩存層次結構的修訂,具有專用的 64KB L1指令和數據高速緩存,每個內核 512KB專用 L2緩存,以及四個內核共享的 8MB三級緩存
這種緩存增強了複雜的學習預取器效能,將應用程序數據收集到緩存中,以便可立即執行
總而言之,這些進步建立了較低級別的緩存,使其更靠近核心,將高達 5倍的高速緩存帶寬擴展到核心中
a2.png


效率
Ryzen Threadripper除了採用更節能的 12nm FinFET工藝之外,還特別使用了工藝的密度優化版本
這允許 Ryzen在整個功率/性能曲線上擁有更小的管芯尺寸和更低的工作電壓
Zen架構還結合了 AMD最新的低功耗設計
例如:前面提到的微操作緩存,以減少功耗密集的遙控器,積極的時鐘選通以最小限度地利用核心區域來消除動態功耗,以及用於將低功率地址生成轉換成調度器的堆棧引擎
特別是在這個領域,AMD的 APU團隊的電源管理智慧讓 Zen能夠從低瓦數移動設備擴展到 HEDT配置
效率:以低功耗的設計,智能管理主動和閒置時功率,提取真實
矽晶圓功能,並最小化每瓦特有效性能之損耗
a3.png


可擴展性
Ryzen Threadripper的 Zen+體系結構的可擴展性始於 CPU Complex(CCX),這是一個原生四核模組
每個 CCX具有 64K L1 I緩存,64K L1 D緩存,每個內核 512KB專用 L2緩存和跨核心共享的 8MB L3緩存,CCX中的每個內核可以選擇使用 SMT來實現更多的多線程功能
多個 CCX可以存在於 Zen中,在 AMD Ryzen處理器有兩種通過 Infinity Fabric進行通信的 4 + 4配置 CCX,每個 CCX中的單個內核可以對稱地禁用,以在整個市場上分段,這種模組化設計允許 AMD根據客戶服務器和 HPC市場的需求量身訂做核心、線程和緩存數量
R5.png

R6.png


同時,Infinity Fabric是一種靈活和一致的界面/總線,允許 AMD快速有效地將復雜的 IP組合集成到一個凝聚力的模具中
這些組裝件可以利用 Infinity Fabric在 CCXes,系統存儲器和 AMD Ryzen SoC設計中存在的其他控制器(例如,存儲器,I / O,PCIe)之間交換數據。 Infinity Fabric還為Zen+架構提供了強大的命令和控制功能,建立了一個敏感的反饋迴路,允許對核心電壓,溫度,插座功耗,時鐘速度等進行實時估算和調整,本指南後面討論的 AMD SenseMI技術的這種命令和控制功能是有幫助的
a5.png


純電力
純電力驅動精準升壓的智能傳感器的分佈式網絡可以在任何給定的工作負載下簡化處理器功耗的雙重任務,對於下一級的輝煌:來自 Pure Power優化循環的遙測數據允許每個 AMD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檢查其自己的矽片的獨特特性來提取個性化的電源管理
a6.png


精準升壓使用Infinity Fabric的當前/溫度/負載數據,Precision Boost以 25MHz的幅度調製 AMD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時鐘速度
細粒度的時鐘速度控制使 AMD Ryzen處理器具有更高的操作自由度,可將核心頻率逼近理想的頻率目標,並允許在該理想目標下進行更精細的抖動
評論人員應該期待一個 clockspeed情節讓人想起一個 GPU,而不是一個方波,而這種行為有助於持續保持高速的頻率
a7.png


擴展頻率範圍(XFR)獎勵建立或購買基於 AMD Ryzen處理器的系統的用戶
XFR提升最高精度提升頻率 - 超出普通限制 - 在存在優質系統和處理器冷卻的情況下
這是通過閱讀和預測 AMD Ryzen處理器到結熱限制的距離,然後將可用餘量轉換為額外頻率來實現的
a8.png


無聲預測在每個 AMD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中,一個真正的人機界面使用神經網絡來對應用程序的行為進行實時學習並推測其下一步行動
預測性 AI準備好重要的 CPU指令,因此處理器總能用來處理新的工作負載
a10.png


謝謝收看
 
最後編輯:

Lanlanlu

進階會員
已加入
7/12/14
訊息
283
互動分數
13
點數
18
簽到

感謝非常詳盡的測試數據

看來HEDT部分今年AMD將無對手

坐著隔岸觀火看牙膏場還能擠出甚麼...
 

龍門忠武

沉醉在愛情之中
已加入
4/13/11
訊息
946
互動分數
44
點數
28
感謝C大非常詳細之測試
等待stage 2 端出更詳細的測試數據了!
 

Peter_Jian

榮譽會員
已加入
1/24/04
訊息
3,027
互動分數
81
點數
48
位置
桃園Costco
感謝C大的測試分享,辛苦了。

AMD真的算是佛心的,可以將StoreMI雨露均霑到每個產品線。

同階產品硬是CP值高於對手。
 

gtpeng86

初級會員
已加入
7/1/08
訊息
24
互動分數
0
點數
1
預祝C大拿下2990wx的WR
 

foxc0nn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7/09
訊息
151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已經有很久沒看到這麼好的文了
 

五大元素的平衡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3/30/17
訊息
122
互動分數
17
點數
18
年齡
45
真棒! 競爭下對於消費者也有相當的益處!
對於AMD隨29XX系列發售的散熱器十分感興趣。:):
 

coldcat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1/06
訊息
190
互動分數
0
點數
16
感謝非常詳盡的測試數據,AMD站穩多核心霸主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