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金融高手」,能解釋一下,幣值升值的問題嗎 ??

單純的宅宅

進階會員
已加入
2/4/10
訊息
417
互動分數
25
點數
28
花了點時間研究,大致瞭解了日本當年失落的過程、實質發生的變化。

但有一些盲點,推論了很久,還是想不透,上來問問有沒有高手可以白話解釋一下。


舉個例子:假設,簡化的假設,好容易說明理解。

原本,日元比美元 = 300 : 1

日本 T 牌汽車,花了 300 萬日元的成本 (材料、人工),生產了一輛汽車。

同時間,

美國 F 牌汽車,花了 1 萬美元的成本 (材料、人工),生產了一輛汽車。

日本進口商花了 300 萬日元,換成 1 萬美元,進口了這輛車。

兩輛都賣 300 萬日元


一年後

日元比美元 = 100 : 1

日本 T 牌汽車,還是一樣花了 300 萬日元的成本 (材料、人工),生產了一輛汽車。

同時間,

美國 F 牌汽車,還是一樣花了 1 萬美元的成本 (材料、人工),生產了一輛汽車。


這時,日本進口商花了 100 萬日元,換成 1 萬美元,進口了這輛車。


問題點:

汽車的成本還是一樣沒變

300 萬日元的成本 = 1 萬美元的成本 = 100 萬日元 ????

這個時間點,生產成本還是一樣 300 萬日元阿,還是一樣 1 萬美元阿,都沒變

可是進口成本變成了 100 萬日元,這 200 萬日元的差額,哪去了 ?? 消失了 ??

日元升值後的差額哪去了 ?? 消失了 ??
 

單純的宅宅

進階會員
已加入
2/4/10
訊息
417
互動分數
25
點數
28
換個說法

同一個時間點,同一塊黃金,價值是一樣的

用日元買,要 300 萬,用美元買,要 1 萬,用日元換成美元買,卻只要 100 萬日元

300 萬日元 = 1 萬美元 = 100 萬日元 ??? 怎麼會這樣 ??

這 200 萬的差額哪去了 ???
 

JimyKing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1/1/07
訊息
127
互動分數
2
點數
18
你的問題讓人摸不著頭腦,感覺好像是自找麻煩
你把匯價變換前後混為一談,莫名其妙

基本匯價變化,影響的是本國人力成本、本土原物料的美元計價,至於國際其他的原料成本,始終以美元計價,並不受本國匯率變化影響
 

單純的宅宅

進階會員
已加入
2/4/10
訊息
417
互動分數
25
點數
28
你的問題讓人摸不著頭腦,感覺好像是自找麻煩
你把匯價變換前後混為一談,莫名其妙

基本匯價變化,影響的是本國人力成本、本土原物料的美元計價,至於國際其他的原料成本,始終以美元計價,並不受本國匯率變化影響

感謝你的回答,但....還是不懂


臺灣以出口為導向,這陣子臺幣升值很兇,常聽到「匯率損失」這個詞,

那既然有「損失」,那也就是有人「多賺了」,誰多賺了 ?


舉個實際的例子,某個美國 D 公司,在臺有分公司,

去年,進了 200 台機器,共 6000 萬臺幣,

客人分兩次裝機,去年先裝 100 台,客人付了 3000 萬臺幣,

這 3000 萬在臺灣,換成了 100 萬美元,匯到美國總公司

今年裝完剩下的 100 台,客人又付了 3000 萬,

但因匯率的關係,今年只用了 2800 萬換成了 100 萬美元,匯到美國總公司

剩下 200 萬臺幣,變成了臺灣員工的年終加薪。

機器去年就進了,一樣是去年的機器,價值沒變,美國總公司並沒有少拿,臺灣也沒有多給,

但因匯率,臺灣這裡多了 200 萬,

既然這邊有多,那就應該有哪個環節少拿了 200 萬臺幣,誰少拿了 ???

總不會憑空生出、憑空消失阿,這是我想不透的地方。
 

單純的宅宅

進階會員
已加入
2/4/10
訊息
417
互動分數
25
點數
28
自問自答,剛剛靈光一閃,想通了。上例中,誰少拿了 ?? 答案是,美國人少拿了,

美國,雖然同樣拿到 100 萬美元,但因為「美元貶值」,實際上,

美國人「購買進口貨的能力」,卻比去年少了約 6 萬多美元 ( 200 萬臺幣 ),

這「6 萬多美元的消費能力」,被「轉移到臺灣」,成了臺灣員工的年終獎金。


日本當年的例子,日本只用了 100 萬日元,就換到了 1 萬美元的車子,

比之一年前,日本人的口袋,多剩了 200 萬日元,也就是「多了 200 萬買進口貨的消費力」,

而這變高的消費力,來自於「美元的貶值」,也就是來自於「美國人買進口貨的能力變低了」,變窮了。


總算對「貨幣升貶」、「日本失落 20 年」,有了較通透的瞭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