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應該要這樣說...
從386開始, 主機板上就搭載了快取記憶體, 至於稱之為L1或L2甚至L3嘛... 就得視硬體上的架構而定了^_^
而這些快取記憶體, 都是採用SRAM(靜態記憶體), 相對於DRAM(動態記憶體), 由於不用refresh, SRAM的速度可以比DRAM快很多, 加上消耗功率較低, 非常適合扮演與高速運算核心I/O的角色. 當然, SRAM也有相對的缺點, 例如單位密度較低, 價格較高等等.
那某某公司最先被抓到使用假的SRAM顆粒裝置於M/B上出貨, 就是在486時期, 當時的作假的技術蠻糟糕的, 只用貼紙貼在仿製SRAM塑膠顆粒上; 一開始被發現是因為這家公司的M/B在進行整體效能測試時, 總是落後於其他品牌產品, 而後有好奇的消費者對於貼紙下的東西感到疑惑, 因而發現整個騙局. 但是486時期的L2所帶來的效能差異在FSB較低且容量通常也低的情況下, 對於真正的市場衝擊較小, 因為使用空包彈L2所節省下來的成本再加上這品牌一直主打的低價策率, 使其市佔率並沒有很大幅下降.
一直到Pentium問世之後, FSB開始達到66MHz, M/B上搭載的L2 cache也都是256KB起跳(較後期都直接512KB出廠了), 這家公司的主機板雖然似乎已經老實地搭載實體的PB SRAM作為L2 cache, 但是在進行各式的測試之下, 效能總是明顯地落後於其他大廠, 因此市面上又傳言這看似實在的PB SRAM似乎又是空包彈(林董說的進階版?)... 就在這傳聞持續瀰漫市場之時, 此品牌漸漸地淡出台灣市場.
至於是不是去大陸發展, 大部分的說法是這樣, 不過其實台灣某品牌跟這品牌的淵源算是相當深的... 而且我剛剛發現, 這家以L2空包彈聞名的品牌居然還存在著, 網頁上來有熱騰騰的LGA1155產品呢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