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環保
基本上對廠商來說
只有獲利多寡跟費用支出多寡的問題
所以補充包機制 反而會對廠商產生壓力
以沐浴乳為假設, 一年一個家庭用掉1000CCx5瓶
沒有補充包的情況 一年可以賣給這個家庭5瓶, 就當作200元一瓶好了
一年對這個家庭的營業額是, 5x200=1000元
有補充包的情況, 假設補充包為190元, 就會變成200x1+190x4=960元(第一件買瓶裝)
每年對這個家庭的營業額就減少40元, 萬一每年有50萬個家庭用戶, 就減少2千萬營業額
不要小看兩千萬營業額 很多中小企業都沒有這個年營業額 對廠商的財報更是難看
多數的情況下, 並不會因為某廠商有賣補充包, 就可以提高產品營業額
因為這種民生用品, 幾乎是固定的使用量市場, 非常難成長
簡單的說 一個家庭並不會因為每年可節省數十元, 就變成一年使用八到十瓶同廠牌沐浴乳
跟人口的增加 經濟能力的狀況 產品喜好度比較有直接關係
(與其這樣 廠商當然把資源投注在產品特性 廣告 促銷等等方面)
沒錯, 也許提供補充包銷售可在各品牌的競爭下, 提高自己的市占率
但這還是牽扯到利潤跟費用的問題
首先, 廠商必須為補充包的填充與包裝重開一條生產線, 並維護生產線 增加倉儲與管理 運輸, 這得投資金錢 時間與人力...
再來, 補充包銷售又壓擠到原有的瓶裝市場, 形成自己打自己的局面
最後, 原有生產線所生產的塑膠瓶, 單位成本假設0.5元, 相同容量換成補充包以後卻必須便宜大概10元以上的差距 才有吸引力
簡而言之, 這些問題都令商人少賺而多支... 所以市面上經常還是會看到補充包較貴的產品
這個機制觸犯到製造業的利益, 製造業靠大量生產而獲利, 就像發文者那個沐浴乳 1000cc+200cc
廠商可以充量給消費者, 但不能降低利潤收入 原因就在於貨品本身成本低的不可思議 所以不堪折現
很多商品的包裝物可能都較商品成本為高 這只是達成固定目標的一種數字遊戲而已
而這些就是環保推動的困難點之一 每一根毛都得出自羊身上...用甚麼方法拔都好 但不能少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