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 Gen 4 新戰將!」T-FORCE G70 Pro 1TB 開箱實測

杜甫DuFu

一般般會員
已加入
12/1/21
訊息
107
互動分數
9
點數
18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5/mobile01-8149d5c19a57bba3ae309ce279f71ea6.jpg

【前言】


目前主流的 SSD 是以 Gen 4 為主,即便使用 Gen 3 甚至是 SATA SSD 的性能表現已經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在剛開機時的載入速度以及玩遊戲時的體感表現都沒有太大差異,但主流仍然還是主流~

僅支持 PCIe 3.0 的主機板使用 Gen 4 的 SSD 也能夠向下相容正常使用,雖然連續讀寫速度被限制在 PCIe 3.0 的傳輸上限,但在日常使用的體感表現,也就是 4K 隨機讀寫性能幾乎不受影響!

而目前最新的 Gen 5 SSD 雖然讀寫表現破萬,速度非常之快,但帶來的發熱量也是非常可觀,並且在多數使用場景下,不見得每個人都需要這麼快的速度,也因為是新科技,在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售價經常讓人望而卻步,這也是為何目前 SSD 製造商還是持續不斷在推出主流的 Gen 4 SSD

在去年年末十銓準備推出新款主流級別的 Gen 4 SSD,終於在近期上市了!有 G70 與 G50 系列,四款均有 SLC Caching 的方案,而各自名稱則區分成有無「Pro」後綴,分別代表是否帶有 DRAM Cache


▲透過官網的比較系統可以清楚的看到,後綴帶有 Pro 字眼的 SSD 擁有 DRAM CACHE,不帶 Pro 的普通版則少了 DRAM CACHE,並且 G70 在連續讀寫的表現上也比 G50 更高一階!四款均有超薄石墨烯專利散熱片,而在 G70 系列中還增加了一款更加酷炫的全新鋁合金散熱器~


▲這次要為大家帶來的開箱主角則是這四款中最最高級的款式:T-FORCE「G70 Pro」 PCIe Gen 4 SSD 且帶有鋁合金散熱片的版本~


▲本次開箱的容量為 1TB,G70 系列有 512GB、1TB、2TB、4TB,從低容量到高容量都有,滿足不同族群的容量需求~


▲包裝內的 SSD 本體與散熱片包覆在塑膠盒內,並附有黑色的固定螺絲,需要自己安裝固定而非出廠時就已經安裝好,用戶可以自由選擇搭配主機板散熱片或是安裝原廠散熱器~


▲帶有散熱片的版本,本身就不再附上超薄石墨烯散熱片,不過標籤貼紙還是請務必記得不要撕除!這並不影響散熱效果,撕除將視同放棄保固!Warranty void if removed!


▲我手上這一個 G70 PRO SSD 是採用雙面顆粒的布局方案!


▲原廠散熱器中內附一片全新的高效導熱貼,兩面均有防護膜,這部分要記得撕除~


▲在正式安裝上機之前先來帶大家看看內部用料細節~


▲緩存顆粒型號為 DP4D04G16HMB,兩面都各有一顆,找不到太確切數據資料,推測應該是三星顆粒


▲NAND 上的顆粒型號為 S29F2T08EMLEE CC++2323


▲查詢到最接近的結果為美光生產的 NAND Flash,TLC 顆粒,不過型號後面有些不同~


▲不過內容上基本符合,正反兩面的 NAND 顆粒型號均相同,共計四顆組成 1TB,相當於每個顆粒為 256GB


▲採用 InnoGrit 英韌主控方案,型號為 IG5236CAA


▲IG5236 採用 12 奈米工藝製成,PCIe 4.0 x4 規格,最高連續讀寫性能為 7400/6400 MB/s,4K 隨機讀寫能力達 1000K/800K IOPS,支援多種加密、安全功能!


▲在官方產品頁面中也提及了,G50 / G70 系列 SSD 將「鎖定」InnoGrit 英韌主控方案,讓消費者安心!


▲導熱貼給的長度與大小剛剛好,建議貼在有主控的這一面,也就是保固貼紙的另一面


▲導熱貼的厚度為 0.5 mm,給未來有需要自行更換的用戶做個參考~


▲散熱器看起來表面沒什麼特殊造型,但整體的磨砂質感相當不錯,前後的距離要稍微抓一下,避免插不進去或是鎖不上尾部螺絲~


▲在散熱器的側面有作造型開孔,如果安裝位置是在顯卡下方並搭配機殼底部裝有風扇通風的情況下,散熱表現應該會是挺不錯的~


▲導熱墊的厚度為 0.5 mm,如果想要兩面都貼上導熱貼,那麼每片導熱墊僅能 0.25 mm,太厚就會無法鎖上螺絲,太薄則無法貼合散熱器導致散熱效果較差~


▲整體厚度約為 10.4 mm,即便是 PS5 遊戲機也能夠順利安裝使用沒有問題~


▲接下來就直接實際上機實測看看性能與溫度表現如何囉!再次重申一次,撕掉貼紙損失保固的事情交給我來就好,大家沒必要跟自己的保固過不去~


▲在開機後發現,SSD 本體上自帶一個綠色的狀態燈~

進行實際測試之前還是來簡單列一下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主機板:Msi MEG B550 UNIFY-X
記憶體:芝奇 皇家戟 DDR4 3600 MT/s 16GBx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21H2
測試硬碟:T-FORCE G70 Pro
電源供應器: SeaSonic Prime GX-1300w
開放式平台進行測試,室溫約為 24 度左右


▲首先一上來就直接來用 AIDA 64 進行 Linear Write 連續寫入測試,Block Size 為 8 MB,起初穩定在 6000 MB/s 左右,在接近整體容量約 20% 時開始有了大幅度的波動,在 50% 時開始維持在 2000 MB/s,最後末段 10% 有較為激進的回收機制,整體平均速度約在 2800 MB/s 左右


▲透過 CrystalDiskInfo 可以看到詳細資訊,在待機時,溫度約在 40 度左右,以 PCIe 4.0 x4 的規格進行以下各項測試~


▲使用 AIDA 64 進行 Linear Read 連續讀取測試,Block Size 為 8 MB,全程速度基本都穩定維持在 6400 MB/s 左右,讀取的狀態下溫度不怎麼變化,與待機時差不多,在 40 度左右


▲在 CrystalDiskMark 預設狀態下,空盤的表現符合預期,有達到標示的水準,循序讀取接近 7500 MB/s,循序寫入約 6000 MB/s 左右


▲在 CrystalDiskMark 中,切換到最佳效能設定檔位,可以看到在 4K 隨機讀寫能力達主控標稱的 1000K/800K IOPS


▲在 CrystalDiskMark 中,切換到真實世界效能設定檔位,在 Q1T1 下的 4K 隨機讀寫表現約為 86/235 MB/s,屬於中上水平~


▲在溫度表現部分,G70 Pro 具有三個溫度感知器,較高的溫度 2 顯示的應該是主控的部分,在日常使用時不超過 60 度,在極限測試環境下也在 80 度以內,溫度 1 / 3 各自代表的應該是兩面的顆粒溫度,溫度表現基本相同,其中一面比較高應該是因為沒有導熱貼的緣故


▲使用 AJA System Test 測試軟體中,分別跑了 1GB 與 64GB 兩種不同大小的檔案進行測試,平均寫入速度約 5600 MB/s,讀取速度大概是 6400 MB/s 左右


▲使用 AS SSD Benchmark 進行 1GB 大小的檔案測試,總分為 9172 分


▲使用 AS SSD Benchmark 進行 10GB 大小的檔案測試,總分為 8774 分,分數差距主要來自於在較大檔案下的 4K 隨機讀寫速度掉的多一些,這也很正常~


▲使用 ATTO Disk Benchmark 進行測試,寫入最高為 5.71 GB/s、93.04K IO/s,讀取最高為 6.97 GB/s、107.25K IO/s


▲接下來執行實際檔案寫入測試,使用接近 24GB 的單項大影片檔案,在一開始時速度能維持在 1.45 GB/秒穩定寫入,直到寫入第八個檔案後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降速,來到了 1.12 GB/秒左右,但在連續第十個檔案寫入後,觸發回收機制,速度又再拉回 1.43 GB/秒,大概在連續第十六個檔案寫入時快取耗盡,速度掉到剩下 700 MB/秒,不過回收機制表現非常出色,稍微等個幾分鐘後再寫入第十七個檔案時,速度又拉回到 1.39GB/秒,整體寫入速度幾乎一直維持在高速狀態~


▲透過 SSD utils 中 Innogrit nvme utility 的 Innogrit nvme flash id 來識別內部用料,可以確認 NAND 採用的是 美光 176 層,TLC 顆粒 512Gb (1CE/1die)


▲接下來把 T-FORCE G70 PRO 的內附散熱器拆除,改用主機板內附散熱片,對其在滿盤狀態下再次進行 CrystalDiskMark 測試,在預設狀態下,滿盤的表現與空盤基本相似,循序讀取也在 7500 MB/s,循序寫入約 6000 MB/s 左右,不受影響


▲滿盤狀態下再次進行測試,在 CrystalDiskMark 中,切換到最佳效能設定檔位,4K 隨機讀寫能力也依然是主控標稱的 1000K/800K IOPS,依然不受影響~


▲滿盤狀態下再次進行測試,在 CrystalDiskMark 中,切換到真實世界效能設定檔位,在 Q1T1 下的 4K 隨機讀寫表現約為 84/228 MB/s,雖然比起空盤稍弱一點點,但基本也在測試差異範圍中,基本不受影響!


▲在上述測試中,得益於主機板 M.2 為雙面散熱設計,所以在溫度 1 / 3 中比起原廠散熱片溫度更低且更均衡,不過如果主機板不是雙面散熱設計的話,我想原廠散熱片的散熱能力應該還是會比較好一些~


「總結」


包裝內的 SSD 本體與散熱器分離包裝,而非選擇帶有散熱器版本就無法自行拆卸,選擇性更自由,如果與不帶散熱器版本價差不大,推薦選購帶有散熱器版本,加裝散熱器之後的厚度僅為 10.4 mm,即便是 PS5 遊戲機也能夠順利安裝使用沒有問題!

希望能夠額外附贈小螺絲起子,讓用戶安裝時不需要額外準備工具,僅附贈一片導熱貼,詩人覺得略顯可惜,既然是採用雙面布局的話是不是給兩片比較好,或是希望之後較低容量的版本能改成單面布局的方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需求量的變化,生產成本會有所浮動,有不少業者都會偷偷動手腳,但十銓應該是目前 SSD 製造商中,第一位先行推出鎖定主控方案,讓消費者不用擔心未來會不會被偷換料的優良廠商了!顆粒上雖然可能會有所變動,不過基本上也都會是 TLC,真是良心~

T-FORCE G70 / G70 Pro / G50 / G50 Pro 四款均帶有 SLC Caching,帶有 Pro 後綴則是增加了 DRAM Caching 方案,在最高階的 G70 Pro 的實際測試表現上不僅速度快也很穩定,即便是連續好幾個大檔案寫入,最低速度也能維持 700 MB/秒,就連在滿盤狀態下讀寫速度依然與空盤表現一致!

官方提供五年或 740 TBW 的高耐寫保固,就算真的不幸出了問題想找售後,可以直接選擇線上申請維修服務,然後用非常方便的 7-11 店到店服務,快速又輕鬆~

在價格部分,G50 1TB 是 $2399,2TB 是 $3999,G70 Pro 石墨烯版本 1TB 是 $2499,2TB 是 $4399,4TB 是 $8999,對比起同規格的競品相比,在價格上很有優勢!


以上就是我對
【「高速 Gen 4 新戰將!」T-FORCE G70 Pro 開箱實測】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