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款不太一樣的上置電源架構機殼,從文章預覽縮圖上眼尖的玩家應該可以注意到有那麼點差異,後置有兩顆風扇,以目前多數常見的機殼來說,因為架構配置的關係後方就是一顆風扇,頂多是14公分12公分大小上的差異,要有兩顆除非就是架構不一樣,近期開箱過的 Sharkoon REV200 顛覆者就是後方兩顆風扇,不過實際上安裝方式是轉了90度,主板 IO 朝上,後方嚴格講起來就是常見架構的頂部,這次要開箱的 FSP CMT530 光戰艦則是不一樣。
全漢 FSP CMT530 光戰艦,外箱比起一般機殼要大一點,實際上也不算是太小咖,機殼體積有 465 x 233 x 517mm,能夠支援到 E-ATX 主機板。
另一面可以看到架構拆解,下方開箱詳細介紹。
開箱前先來看看規格的部分,截至官網。
CMT530 左側與面板為鋼化玻璃,側板採用後方抽取的方式拆卸,玻璃上沒有打鎖點,一來美觀,二來方便拆,另外沒打洞也比較能減少從鎖點碎裂的可能。
頂部沒有開孔。
面板也是一片鋼化玻璃,IO 埠在右上側邊。
中間上面則有一個白色的 FSP Logo。
面板主要的進氣在於玻璃上下與左右兩側的隙縫。
IO 埠有電源鍵、重置鍵、耳麥孔、2個 USB 2.0、2個 USB 3.0、LED 燈效鍵。
右側板後上方可以看到有開孔。
內部對應的是電源供應器安裝位置。
從後方可以看出電源上置,但與早期的機殼方向有點不太一樣,翻轉直放90度,側邊就可以多塞一顆12公分風扇。
擴充卡鎖點外推,有一片式擋片從上方固定、防塵。
玻璃側板有一點小巧思,下方內側可以稍微卡住讓側板不要掉下來,拆卸時可以避免失手滑落。
另一側板,也就是電源開孔對應的內側,這部分有鋪上磁吸式的濾網。
配件有說明書、螺絲包、束帶。
內部架構與早期的機殼有點相似,也有點像是 INWIN 309,電源是放在上方,但是是直放,電源風扇位置朝向右側板,當然要朝裡面也不是不行,如果電源有燈效可能就朝玻璃側板這邊會比較理想。
上方沒有開孔,右側邊區域是硬碟安裝位置。
電源下方有一些走線開孔以及理線的掛勾。
後方預裝兩顆12公分 ARGB 風扇,這部分也可以支援水冷排安裝。擴充卡槽有8個,檔板可重複使用。
下方有大面積沖孔網,這部分可安裝3顆12公分風扇。
面板內側預裝3顆12公分 ARGB 風扇,左側是硬碟安裝處,中間應該是刻意留空,讓前面可以有比較多的進氣。安裝底板前側(風扇下方)可以安裝3顆2.5吋硬碟。
安裝底板後方。
有配置 ARGB 燈效集線器,可以支援到8個裝置,也可以與主機板同步連動。
後方走線空間很足,有將近3.5公分。
支援兩個3.5吋,採用抽取托盤方式安裝。前置 IO 線材出線的位置尷尬,有點干擾到下方抽取托盤。
這托盤也可以支援2.5吋裝置。
面板可拆,方式與一般機殼相同,從底部往外拉出。面板有連接 IO 埠線材拆的時候要留意一下。
風扇外部鋪有磁吸式快拆濾網。
底部,網孔外有對應抽取式的濾網。
從後方抽出。
腳墊質感還不錯,也有一點高度,主要是對應內部可安裝風扇,墊高來增加氣流。
實際試裝一下...
安裝底板前可以裝3顆2.5吋硬碟,對應安裝孔從底部螺絲固定。
電源從內部放入安裝,多數人應該會選擇風扇朝外。
CPU 8pin 的走線可以從背板右上側穿過,這個孔還不算太小。
主板上方的空間並不會太多。
因為是支援 E-ATX,卡槽有8個,標準 ATX 下方還會有一點空間。
下方支援3顆12公分風扇,可以看到對應鎖點位置並不會去干擾到主機板,離主機板還有一些距離,不會去卡到 IO 線材。
2.5吋除了裝在前面安裝板上,也可以裝在3.5吋的抽取托盤,底部有對應的安裝孔。
3.5吋安裝不需要螺絲,兩側卡點卡入側邊螺絲孔即可。這個托盤兩側凸起的是橡膠材質,可減少機械硬碟共振可能。
安裝的主機板是標準9孔的 ATX,右側邊還蠻空的,畢竟能支援到 E-ATX。
顯卡能夠支援到40公分,目前應該是沒有超過這尺寸的顯卡。
背部,理線空間大,基本上懶得話可以不用整就能輕鬆蓋上側蓋。
最後來幾張燈效。燈效可以直接使用內建的燈效控制器來切換燈效,也可以長按快速關閉,或是透過連接線與主機板同步。燈效除了顏色切換之外,也有多色多種效果。
小結
FSP CMT530 光戰艦的外型簡約,主要是以燈效做為視覺取向,出廠就直接預裝前3後2顆12公分 ARGB 風扇,內建燈效控制器,可以透過按鍵來切換自己喜愛的顏色或效果,亦可以與主機板同步。散熱的部分這種架構是否有加分,個人覺得與常見架構差異不大,主要就是看偏好需求,頂部沒有開孔,或許有人比較喜歡這種,單純的前進後出,底部也可以再安裝3顆12公分風扇強化進風對應顯卡散熱,水冷支援前後都可以安裝24公分冷排,就後方空間來看似乎是蠻適合,水管從上方下來到處理器,就不會擋到其他周邊(燈效)。
FSP CMT530 官網頁面:https://www.fsplifestyle.com/tw/product/CMT530.html
全漢 FSP CMT530 光戰艦,外箱比起一般機殼要大一點,實際上也不算是太小咖,機殼體積有 465 x 233 x 517mm,能夠支援到 E-ATX 主機板。
另一面可以看到架構拆解,下方開箱詳細介紹。
開箱前先來看看規格的部分,截至官網。
產品型號 | 光戰艦 CMT530 |
顏色 | 黑色 |
材質 | 0.6 SPCC, 鋼化玻璃 x 2 |
產品尺寸 (長x寬x高) mm | 465 x 233 x 517mm |
支援顯示卡長度 | 400mm |
支援CPU散熱器高度 | 175mm |
產品淨重 | 8.6kg |
擴充卡槽 | 8 |
主機板類型 | EATX, ATX, Micro ATX, Mini-ITX最大支援 305 x 330mm |
I/O 面板 | USB2.0 x 2+USB3.0 x 2, HD Audio |
3.5吋磁碟槽 | 2 |
2.5吋磁碟槽 | 5 |
風扇支援 | 前方:120mm ARGB x 3(內建);後方:120mm ARGB x 2(內建);下方:120mm x 3 |
水冷支援 | 前方:240mm x 1;後方:240mm x 1;水冷排含風扇建議厚度60mm |
電源支援 | 190mm ATX |
包裝尺寸 | 585 x 325x 555mm |
毛重 | 10.0kg |
CMT530 左側與面板為鋼化玻璃,側板採用後方抽取的方式拆卸,玻璃上沒有打鎖點,一來美觀,二來方便拆,另外沒打洞也比較能減少從鎖點碎裂的可能。
頂部沒有開孔。
面板也是一片鋼化玻璃,IO 埠在右上側邊。
中間上面則有一個白色的 FSP Logo。
面板主要的進氣在於玻璃上下與左右兩側的隙縫。
IO 埠有電源鍵、重置鍵、耳麥孔、2個 USB 2.0、2個 USB 3.0、LED 燈效鍵。
右側板後上方可以看到有開孔。
內部對應的是電源供應器安裝位置。
從後方可以看出電源上置,但與早期的機殼方向有點不太一樣,翻轉直放90度,側邊就可以多塞一顆12公分風扇。
擴充卡鎖點外推,有一片式擋片從上方固定、防塵。
玻璃側板有一點小巧思,下方內側可以稍微卡住讓側板不要掉下來,拆卸時可以避免失手滑落。
另一側板,也就是電源開孔對應的內側,這部分有鋪上磁吸式的濾網。
配件有說明書、螺絲包、束帶。
內部架構與早期的機殼有點相似,也有點像是 INWIN 309,電源是放在上方,但是是直放,電源風扇位置朝向右側板,當然要朝裡面也不是不行,如果電源有燈效可能就朝玻璃側板這邊會比較理想。
上方沒有開孔,右側邊區域是硬碟安裝位置。
電源下方有一些走線開孔以及理線的掛勾。
後方預裝兩顆12公分 ARGB 風扇,這部分也可以支援水冷排安裝。擴充卡槽有8個,檔板可重複使用。
下方有大面積沖孔網,這部分可安裝3顆12公分風扇。
面板內側預裝3顆12公分 ARGB 風扇,左側是硬碟安裝處,中間應該是刻意留空,讓前面可以有比較多的進氣。安裝底板前側(風扇下方)可以安裝3顆2.5吋硬碟。
安裝底板後方。
有配置 ARGB 燈效集線器,可以支援到8個裝置,也可以與主機板同步連動。
後方走線空間很足,有將近3.5公分。
支援兩個3.5吋,採用抽取托盤方式安裝。前置 IO 線材出線的位置尷尬,有點干擾到下方抽取托盤。
這托盤也可以支援2.5吋裝置。
面板可拆,方式與一般機殼相同,從底部往外拉出。面板有連接 IO 埠線材拆的時候要留意一下。
風扇外部鋪有磁吸式快拆濾網。
底部,網孔外有對應抽取式的濾網。
從後方抽出。
腳墊質感還不錯,也有一點高度,主要是對應內部可安裝風扇,墊高來增加氣流。
實際試裝一下...
安裝底板前可以裝3顆2.5吋硬碟,對應安裝孔從底部螺絲固定。
電源從內部放入安裝,多數人應該會選擇風扇朝外。
CPU 8pin 的走線可以從背板右上側穿過,這個孔還不算太小。
主板上方的空間並不會太多。
因為是支援 E-ATX,卡槽有8個,標準 ATX 下方還會有一點空間。
下方支援3顆12公分風扇,可以看到對應鎖點位置並不會去干擾到主機板,離主機板還有一些距離,不會去卡到 IO 線材。
2.5吋除了裝在前面安裝板上,也可以裝在3.5吋的抽取托盤,底部有對應的安裝孔。
3.5吋安裝不需要螺絲,兩側卡點卡入側邊螺絲孔即可。這個托盤兩側凸起的是橡膠材質,可減少機械硬碟共振可能。
安裝的主機板是標準9孔的 ATX,右側邊還蠻空的,畢竟能支援到 E-ATX。
顯卡能夠支援到40公分,目前應該是沒有超過這尺寸的顯卡。
背部,理線空間大,基本上懶得話可以不用整就能輕鬆蓋上側蓋。
最後來幾張燈效。燈效可以直接使用內建的燈效控制器來切換燈效,也可以長按快速關閉,或是透過連接線與主機板同步。燈效除了顏色切換之外,也有多色多種效果。
小結
FSP CMT530 光戰艦的外型簡約,主要是以燈效做為視覺取向,出廠就直接預裝前3後2顆12公分 ARGB 風扇,內建燈效控制器,可以透過按鍵來切換自己喜愛的顏色或效果,亦可以與主機板同步。散熱的部分這種架構是否有加分,個人覺得與常見架構差異不大,主要就是看偏好需求,頂部沒有開孔,或許有人比較喜歡這種,單純的前進後出,底部也可以再安裝3顆12公分風扇強化進風對應顯卡散熱,水冷支援前後都可以安裝24公分冷排,就後方空間來看似乎是蠻適合,水管從上方下來到處理器,就不會擋到其他周邊(燈效)。
FSP CMT530 官網頁面:https://www.fsplifestyle.com/tw/product/CMT530.html
最後編輯: